九锡 第737节
帅帐之内,兀颜术正在吃早饭。
这些天他尽力保持着平静淡然的姿态,以免影响到军中士气,实则他心里难免忐忑。
西线战局应该没有问题,现在他只想尽快收到东线的战报。
出于对陆沉以及齐军战力的尊重,兀颜术不奢求术虎等五位大将能够领兵杀穿齐军,只要双方的伤亡人数相近就行,即便己方的损失稍微大一些,兀颜术也能欣然接受这个结果。
这就是他谋划一个多月的目的。
“大帅!大帅!”
一名年轻将领略显踉跄地冲进帅帐。
他叫兀颜海,乃是兀颜术的亲侄儿,亦是兀颜氏这些年好不容易冒出来的年轻将才。
兀颜术下意识地放下碗,起身问道:“是不是东线战报送来了?”
“不是。”
兀颜海艰难地咽下一口唾沫,否认之后紧张地说道:“禀大帅,太康城内的齐军出城列阵,朝我军大营逼来!”
“你说什么?”
兀颜术完全没有察觉到,此刻他的双手莫名其妙抖了一下。
兀颜海又重复一遍。
兀颜术面色沉肃,但是没有因为这个突兀的消息丧失理智,果断地说道:“传令全军准备迎敌,另外你亲自去找纳谋鲁,让他的虎豹营做好出战的准备。”
“末将遵令!”
兀颜海转身就走。
景军大营内很快响起恢弘的号角声。
小半个时辰后,两万余精锐景军在营前空地上列阵完毕,而原本应该镇守太康城的大齐靖州广济军逐渐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在他们左边还有安平军的旗号。
兀颜术神情凝重,心情更加烦闷。
他做出的调整终究无法彻底瞒过对方,倘若他没有将骑兵全部派出去,对方怎敢这般好整以暇地进军?
景军轻骑完全有能力在齐军步卒前进的时候发起突袭!
即便如此,兀颜术依旧没有过多的慌乱,因为他手里有四万精锐,对面的齐军顶多只有两万余人。
若非一贯的小心谨慎,换做其他人是主帅,说不定这个时候已经令旗一挥,景军直接朝对面扑杀过去。
“大帅——”
一名斥候飞马而来。
“不必说了。”
兀颜术皱眉道:“本帅看见了。”
西南方向,又有大股齐军步卒从太康城侧面绕过来。
随着对方不断逼近,兀颜术的双眼渐渐眯了起来,他看见远方那杆大旗之上,写着“大齐靖州大都督刘”。
刘守光这是要孤注一掷?
兀颜术很快就收到更加确切的消息。
除了正对面的南齐广济军和安平军,右前方有刘守光亲自率领的靖州三万兵马,其中便有灵怀军的旗号。
听到这支军队的旗号,兀颜术遽然咬牙道:“贵由这个蠢货!”
按照之前斥候们打探得来的情报,南齐这支灵怀军负责和宁城军一同镇守靖州西线部分城池。
换而言之,齐军在西线断臂求生一再撤退,表面是不想折损兵力,实际上暗中进行迂回机动,将原本在西线的灵怀军调来中部战场。
在兀颜术叱骂部属的时候,大齐已经合流的数军阵地中央,刘守光高高举起右臂,厉声道:“击鼓!进军!”
雄浑的鼓声响彻于天地之间。
“杀!”
大齐男儿挺枪列阵向前,朝着远处的景军阵地,迈出无比坚决勇毅的步伐。
没有任何多余的试探,他们就像是忍耐到极限一般,强硬地拉开厮杀的序幕!
第907章 【兵行险着】
战场之上,杀声震天。
兀颜术指挥若定,心中却涌起一阵阵不安。
这种不安和当下齐军汹涌的攻势无关,即便对面的齐军步卒数量最少在五万人以上,而景军只有三万余步卒、三千虎豹营重骑加上四千多轻骑,兀颜术依然有足够的自信挡住对方的冲击。
兀颜术担心的是齐军主动发起进攻这种行为背后暗藏的深意。
如今他能确定一件事,齐军在西线的败退并非故意示弱,而是实打实地兵力不足。为了防止被灭骨地和贵由一路洞穿防线,他们只能步步后退以空间换时间,从而将本就不够充足的兵马调往他处。
但是他们没有按照兀颜术的预想去往东线藤县一带,反而出现在太康城附近。
换句话说,齐军的目标不是东线摆在明处的三万景军,而是景军的主力大营以及重兵保护之中的兀颜术。
这显然不合常理,刘守光凭什么笃定双方在兵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齐军可以横扫景军阵地?
然而他若没有足够的把握,又怎敢主动出城冒险进攻?
要是这一战齐军败了,他们身后的太康乃至雍丘城都将陷入不设防的状态,景军便可一路南下席卷靖州。
兀颜术一遍观察着战场局势,一边快速思索着。
他对刘守光做过详细的了解,此人属于守成之将绝非善谋之辈,要是他打定主意死守各处大城要塞,兀颜术承认要费好一番功夫才能在他手中占得便宜。
但现在刘守光主动出击,兀颜术可以断定这不是他本人的决定。
他不由得抬眼望着远处齐军中军阵地,继而对身边亲信说道:“叫纳谋鲁过来!”
“遵令!”
亲信领命而去。
不多时,身躯魁梧双臂隆起的纳谋鲁大步而来,行礼道:“大帅!”
“来。”
兀颜术带着他登上瞭望车,指着齐军的阵地问道:“你能否看出异常?”
纳谋鲁抬眼望去,只见齐军步卒摆出左中右三个方阵,正在强硬地冲击景军阵地。
景军步卒采取完全相同的阵列,左右两个方阵各有七千人,前军则是八千锐卒,后面是保护中军帅旗的四千余人,再之后是纳谋鲁麾下正在养精蓄锐的三千重甲骑兵。
最后方是六千步卒压阵,四千多轻骑则在大阵两翼伺机而动,进可奔袭齐军阵型薄弱处,退可掩护己方重甲骑兵。
从目前的战局来看,双方步卒经过最初凶猛的对撞,现在逐渐进入相持态势,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
纳谋鲁想了想,谨慎地说道:“大帅,齐军实力不弱,但是相对我军并未占据明显的优势。按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最后极有可能是双方不分胜负鸣金收兵。末将认为此事不太对劲,齐军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不会做出主动进攻的冒险决定。”
他以勇猛剽悍著称,否则没有能力统领虎豹营,但这不代表他是个没脑子的莽夫,相反他称得上心思缜密,因此极得兀颜术的器重。
“若我没有猜错,陆沉此刻应该就在对方中军阵内,只有他才能命令刘守光全力出击。”
兀颜术双眼微眯,冷静地说道:“陆沉既然从定州远道而来,他肯定将麾下两支骑兵都带了过来,这会多半隐藏在步卒后面,所以齐军步卒才攻得如此坚决。”
纳谋鲁信服地说道:“大帅洞若观火,末将佩服。”
“现在说佩服还是太早了。”
兀颜术自嘲一笑,继而道:“我想起两年前同样在太康城下,齐军一部缠住贵由率领的三万精兵,刘守光出城寻求决战,然后陆沉率领定州军奔袭而至,与今日状况何其相似?目前看来,他应该是想故技重施,在关键时刻派那两支精锐骑兵底定大局。”
两年前败在陆沉手上,兀颜术痛定思痛,收集这个年轻对手带兵打仗的所有细节,如今他自问是当世最了解陆沉的几人之一。
再加上去年率军攻伐代国的历练,兀颜术再度面对陆沉,心里没有太多的畏惧。
纳谋鲁心中了然,恭敬地问道:“大帅,我军该如何应对?”
兀颜术沉吟片刻,对他面授机宜。
纳谋鲁退下之后,兀颜术抬眼望着远方,喃喃自语道:“来吧,看看究竟是你的计谋厉害,还是大景儿郎的刀枪更加锋利。”
大风呼啸而去,越过两军阵地前沿犬牙交错搏命厮杀的战场,吹动着齐军阵地中央昂然屹立的旗帜。
帅旗之下,刘守光身披甲胄,神情沉肃。
他看了一会战局的进展,转头说道:“王爷,这支景军的实力果然不容小觑。”
旁边有一位穿着轻甲、气度威严的年轻人,正是大齐淮安郡王陆沉。
兀颜术猜的没错,陆沉并未停留在东线战场,而是悄然来到太康城下,亲自指挥这场破局之战。
“兀颜术即便行险也不会孤注一掷,他骨子里就是一个谨慎的人,这是他已经形成的战术风格。表面上他将大部分兵马都派去东西两线,身边只有三四万人,但这些人肯定是他一手操练出来的嫡系军队,关键时刻能够拼到血流漂杵的地步。如果你们以为他放松警惕就能擒贼擒王,他一定会发起最凌厉的反扑。”
陆沉面色镇定,不疾不徐地说道:“当然,这也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与其浪费兵力和他兑子,远不如直取中军一锤定音。”
刘守光不无担忧地说道:“目前看来,景军的阵型保持得很稳固,我军不太容易凿进去。”
“面对这种对手,一蹴而就肯定很难,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
陆沉双眉微挑,从容道:“兀颜术不是蠢人,两年前他就在太康城下吃了亏,这次他应该能想到我想故技重施,这是一名合格主帅最基础的判断能力。换句话说,在明知我军有后手的前提下,兀颜术没有选择撤回去依靠营寨坚守,反而继续在这片广阔的战场上与我军对峙,刘兄觉得这是为什么?”
刘守光立刻反应过来,沉声道:“他有制胜的法宝?”
“大抵如此。”
陆沉淡然一笑,缓缓道:“该让他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了。令官。”
“卑职在!”
传令官躬身一礼。
陆沉登上战车,眺望着远处的战局,凛然道:“传令,广济军缠住敌方前军,清徐军和安平军加强攻势,务必在半个时辰之内搅乱敌军两翼!”
“遵令!”
传令官大声应下。
随着陆沉这道简短清晰的命令发出,战场局势变得更加凶残。
广济军作为靖州都督府第一军,其实力不弱于定州镇北军,面对同样是百战精锐的景军前军,他们展现出极其强悍的素质,逐渐压制住景军的反击。
这些天他尽力保持着平静淡然的姿态,以免影响到军中士气,实则他心里难免忐忑。
西线战局应该没有问题,现在他只想尽快收到东线的战报。
出于对陆沉以及齐军战力的尊重,兀颜术不奢求术虎等五位大将能够领兵杀穿齐军,只要双方的伤亡人数相近就行,即便己方的损失稍微大一些,兀颜术也能欣然接受这个结果。
这就是他谋划一个多月的目的。
“大帅!大帅!”
一名年轻将领略显踉跄地冲进帅帐。
他叫兀颜海,乃是兀颜术的亲侄儿,亦是兀颜氏这些年好不容易冒出来的年轻将才。
兀颜术下意识地放下碗,起身问道:“是不是东线战报送来了?”
“不是。”
兀颜海艰难地咽下一口唾沫,否认之后紧张地说道:“禀大帅,太康城内的齐军出城列阵,朝我军大营逼来!”
“你说什么?”
兀颜术完全没有察觉到,此刻他的双手莫名其妙抖了一下。
兀颜海又重复一遍。
兀颜术面色沉肃,但是没有因为这个突兀的消息丧失理智,果断地说道:“传令全军准备迎敌,另外你亲自去找纳谋鲁,让他的虎豹营做好出战的准备。”
“末将遵令!”
兀颜海转身就走。
景军大营内很快响起恢弘的号角声。
小半个时辰后,两万余精锐景军在营前空地上列阵完毕,而原本应该镇守太康城的大齐靖州广济军逐渐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在他们左边还有安平军的旗号。
兀颜术神情凝重,心情更加烦闷。
他做出的调整终究无法彻底瞒过对方,倘若他没有将骑兵全部派出去,对方怎敢这般好整以暇地进军?
景军轻骑完全有能力在齐军步卒前进的时候发起突袭!
即便如此,兀颜术依旧没有过多的慌乱,因为他手里有四万精锐,对面的齐军顶多只有两万余人。
若非一贯的小心谨慎,换做其他人是主帅,说不定这个时候已经令旗一挥,景军直接朝对面扑杀过去。
“大帅——”
一名斥候飞马而来。
“不必说了。”
兀颜术皱眉道:“本帅看见了。”
西南方向,又有大股齐军步卒从太康城侧面绕过来。
随着对方不断逼近,兀颜术的双眼渐渐眯了起来,他看见远方那杆大旗之上,写着“大齐靖州大都督刘”。
刘守光这是要孤注一掷?
兀颜术很快就收到更加确切的消息。
除了正对面的南齐广济军和安平军,右前方有刘守光亲自率领的靖州三万兵马,其中便有灵怀军的旗号。
听到这支军队的旗号,兀颜术遽然咬牙道:“贵由这个蠢货!”
按照之前斥候们打探得来的情报,南齐这支灵怀军负责和宁城军一同镇守靖州西线部分城池。
换而言之,齐军在西线断臂求生一再撤退,表面是不想折损兵力,实际上暗中进行迂回机动,将原本在西线的灵怀军调来中部战场。
在兀颜术叱骂部属的时候,大齐已经合流的数军阵地中央,刘守光高高举起右臂,厉声道:“击鼓!进军!”
雄浑的鼓声响彻于天地之间。
“杀!”
大齐男儿挺枪列阵向前,朝着远处的景军阵地,迈出无比坚决勇毅的步伐。
没有任何多余的试探,他们就像是忍耐到极限一般,强硬地拉开厮杀的序幕!
第907章 【兵行险着】
战场之上,杀声震天。
兀颜术指挥若定,心中却涌起一阵阵不安。
这种不安和当下齐军汹涌的攻势无关,即便对面的齐军步卒数量最少在五万人以上,而景军只有三万余步卒、三千虎豹营重骑加上四千多轻骑,兀颜术依然有足够的自信挡住对方的冲击。
兀颜术担心的是齐军主动发起进攻这种行为背后暗藏的深意。
如今他能确定一件事,齐军在西线的败退并非故意示弱,而是实打实地兵力不足。为了防止被灭骨地和贵由一路洞穿防线,他们只能步步后退以空间换时间,从而将本就不够充足的兵马调往他处。
但是他们没有按照兀颜术的预想去往东线藤县一带,反而出现在太康城附近。
换句话说,齐军的目标不是东线摆在明处的三万景军,而是景军的主力大营以及重兵保护之中的兀颜术。
这显然不合常理,刘守光凭什么笃定双方在兵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齐军可以横扫景军阵地?
然而他若没有足够的把握,又怎敢主动出城冒险进攻?
要是这一战齐军败了,他们身后的太康乃至雍丘城都将陷入不设防的状态,景军便可一路南下席卷靖州。
兀颜术一遍观察着战场局势,一边快速思索着。
他对刘守光做过详细的了解,此人属于守成之将绝非善谋之辈,要是他打定主意死守各处大城要塞,兀颜术承认要费好一番功夫才能在他手中占得便宜。
但现在刘守光主动出击,兀颜术可以断定这不是他本人的决定。
他不由得抬眼望着远处齐军中军阵地,继而对身边亲信说道:“叫纳谋鲁过来!”
“遵令!”
亲信领命而去。
不多时,身躯魁梧双臂隆起的纳谋鲁大步而来,行礼道:“大帅!”
“来。”
兀颜术带着他登上瞭望车,指着齐军的阵地问道:“你能否看出异常?”
纳谋鲁抬眼望去,只见齐军步卒摆出左中右三个方阵,正在强硬地冲击景军阵地。
景军步卒采取完全相同的阵列,左右两个方阵各有七千人,前军则是八千锐卒,后面是保护中军帅旗的四千余人,再之后是纳谋鲁麾下正在养精蓄锐的三千重甲骑兵。
最后方是六千步卒压阵,四千多轻骑则在大阵两翼伺机而动,进可奔袭齐军阵型薄弱处,退可掩护己方重甲骑兵。
从目前的战局来看,双方步卒经过最初凶猛的对撞,现在逐渐进入相持态势,短时间内很难分出胜负。
纳谋鲁想了想,谨慎地说道:“大帅,齐军实力不弱,但是相对我军并未占据明显的优势。按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最后极有可能是双方不分胜负鸣金收兵。末将认为此事不太对劲,齐军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不会做出主动进攻的冒险决定。”
他以勇猛剽悍著称,否则没有能力统领虎豹营,但这不代表他是个没脑子的莽夫,相反他称得上心思缜密,因此极得兀颜术的器重。
“若我没有猜错,陆沉此刻应该就在对方中军阵内,只有他才能命令刘守光全力出击。”
兀颜术双眼微眯,冷静地说道:“陆沉既然从定州远道而来,他肯定将麾下两支骑兵都带了过来,这会多半隐藏在步卒后面,所以齐军步卒才攻得如此坚决。”
纳谋鲁信服地说道:“大帅洞若观火,末将佩服。”
“现在说佩服还是太早了。”
兀颜术自嘲一笑,继而道:“我想起两年前同样在太康城下,齐军一部缠住贵由率领的三万精兵,刘守光出城寻求决战,然后陆沉率领定州军奔袭而至,与今日状况何其相似?目前看来,他应该是想故技重施,在关键时刻派那两支精锐骑兵底定大局。”
两年前败在陆沉手上,兀颜术痛定思痛,收集这个年轻对手带兵打仗的所有细节,如今他自问是当世最了解陆沉的几人之一。
再加上去年率军攻伐代国的历练,兀颜术再度面对陆沉,心里没有太多的畏惧。
纳谋鲁心中了然,恭敬地问道:“大帅,我军该如何应对?”
兀颜术沉吟片刻,对他面授机宜。
纳谋鲁退下之后,兀颜术抬眼望着远方,喃喃自语道:“来吧,看看究竟是你的计谋厉害,还是大景儿郎的刀枪更加锋利。”
大风呼啸而去,越过两军阵地前沿犬牙交错搏命厮杀的战场,吹动着齐军阵地中央昂然屹立的旗帜。
帅旗之下,刘守光身披甲胄,神情沉肃。
他看了一会战局的进展,转头说道:“王爷,这支景军的实力果然不容小觑。”
旁边有一位穿着轻甲、气度威严的年轻人,正是大齐淮安郡王陆沉。
兀颜术猜的没错,陆沉并未停留在东线战场,而是悄然来到太康城下,亲自指挥这场破局之战。
“兀颜术即便行险也不会孤注一掷,他骨子里就是一个谨慎的人,这是他已经形成的战术风格。表面上他将大部分兵马都派去东西两线,身边只有三四万人,但这些人肯定是他一手操练出来的嫡系军队,关键时刻能够拼到血流漂杵的地步。如果你们以为他放松警惕就能擒贼擒王,他一定会发起最凌厉的反扑。”
陆沉面色镇定,不疾不徐地说道:“当然,这也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与其浪费兵力和他兑子,远不如直取中军一锤定音。”
刘守光不无担忧地说道:“目前看来,景军的阵型保持得很稳固,我军不太容易凿进去。”
“面对这种对手,一蹴而就肯定很难,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
陆沉双眉微挑,从容道:“兀颜术不是蠢人,两年前他就在太康城下吃了亏,这次他应该能想到我想故技重施,这是一名合格主帅最基础的判断能力。换句话说,在明知我军有后手的前提下,兀颜术没有选择撤回去依靠营寨坚守,反而继续在这片广阔的战场上与我军对峙,刘兄觉得这是为什么?”
刘守光立刻反应过来,沉声道:“他有制胜的法宝?”
“大抵如此。”
陆沉淡然一笑,缓缓道:“该让他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了。令官。”
“卑职在!”
传令官躬身一礼。
陆沉登上战车,眺望着远处的战局,凛然道:“传令,广济军缠住敌方前军,清徐军和安平军加强攻势,务必在半个时辰之内搅乱敌军两翼!”
“遵令!”
传令官大声应下。
随着陆沉这道简短清晰的命令发出,战场局势变得更加凶残。
广济军作为靖州都督府第一军,其实力不弱于定州镇北军,面对同样是百战精锐的景军前军,他们展现出极其强悍的素质,逐渐压制住景军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