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572节
桐柏城,大将军府。
阿里合贵由身为南线数万景军的主将,又是宗室子弟出身,地位尤在蒲察之上,此刻在他自己的将军府内却坐在下首,对主位上的中年男子极其恭敬。
只因对方是天子格外器重的兀颜术。
“遵照大人的安排,我军在死守太康之后,后续几战依次降低抵抗的力度,筹安和桂宁只是象征性地守了一下,敌军没有付出多少代价便占据这两城。”
贵由略微有些惆怅,虽说这都是兀颜术的决定,可毕竟是丢失城池的罪过,倘若最后战局无法逆转,他可不想面对天子的怒火。
兀颜术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温言道:“将军勿忧,一时的胜负不足为虑。”
贵由道:“末将相信大人必能反败为胜,只不知援兵何时抵达?”
“援兵?”
兀颜术微笑道:“将军已经见到了。”
贵由愣住。
兀颜术当然不是孤身南下,此番他带着八千骑兵和两万步卒来到桐柏,但是贵由并不认为这支兵马就是全部的援兵。
要知道南边齐军据说有将近二十万,旌旗连绵遮天蔽日,贵由手中的全部兵马仅有五万出头,加上兀颜术带来的也只有八万左右,如何对抗来势汹汹的齐军?
“不会再有援兵了。”
兀颜术再次强调,然后从容地说道:“也不对,虎豹营已经启程,只是他们走得比较慢,在决战之前可以抵达。”
听到虎豹营三字,贵由的心跳猛地加快。
那是人马具装的三千重骑。
一念及此,贵由不禁激动地说道:“太好了,有虎豹营助阵,我军此战必胜!”
“光靠虎豹营可不行。”
兀颜术淡淡一笑,起身走到沙盘边,悠然道:“我提前来桐柏,便是要和将军确定这一战的方略。从目前的态势可知,齐军不会放缓节奏,他们下一步肯定是瞄准考城。”
贵由跟了过来,点头道:“从前线传回来的情报来看,齐军正在逐步蚕食考城以南、我军的所有据点。”
兀颜术抬手指向考城东边的平原,道:“这里将会是我军击溃齐军主力的主战场。”
贵由一时间心情振奋,却还是有一些忐忑,因为考城守军不足五千,兀颜术带来的三万兵马加上虎豹营,想要一锤定音仍然不太可能,毕竟齐军已经今非昔比。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齐军势大,实力不容小觑。”
“所以我提前过来筹谋此战。”
兀颜术转头看着他说道:“有一个比较冒险的计划,需要得到将军的配合。”
他不疾不徐地说着,贵由听得双眼逐渐瞪圆。
良久之后,贵由发自肺腑地说道:“确实有些冒险。”
兀颜术胸有成竹地问道:“将军意下如何?”
贵由咬牙道:“只要能让齐军死无葬身之地,末将愿陪大人冒险!”
兀颜术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笑了起来。
第712章 【高山仰止】
汝阴城,大都督府。
陆沉望着坐在对面的中年男人,打趣道:“许大人,你最近未免来得太频繁了,这要是传回京城,有些人不知道要怎么编排我们的关系呢。”
许佐明白这句玩笑话暗含的深意。
他奉天子之命主政定州,完全只是为了制衡和监督陆沉,但如今他隔三差五就跑来都督府,若是传扬开来,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
“许某行得正坐得端,何惧流言蜚语?”
许佐的回答不出陆沉的意料,若用他前世所知的形容,这种耿直文臣大抵便是正得发邪。
他的视线落在茶盏上,悠然道:“许大人,这是家父从广陵带来的碧潭飘雪,拢共只有七两,说是让我用来招待贵客,且先品一品。”
许佐不至于受宠若惊,只是微笑道:“郡公盛情,下官自当奉从。”
这个细节也能说明两人的关系愈发亲近。
品茶过后,许佐直入正题,问道:“冒昧问一句,不知郡公对西线战事有何看法?”
其实他身为刺史,按理无权过问军务,但或许是因为之前对于北伐持有同样的意见,陆沉并不介意他提及此事,这段时间两人也谈论过几次,所以方才陆沉才笑言许佐来得频繁。
陆沉放下茶盏,忽地轻轻叹了一声,继而道:“许大人,我前日收到勇毅侯和刘都督的回复,他们并未采纳我的建议,眼下正在继续推进战线。”
许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先前他已经知晓陆沉给西路军主帅的建议,十分认同陆沉的看法。
在景军不同往常的表象之下,肯定隐藏着一些诡异的阴谋,这个时候放缓节奏、等到局势更加清晰,毫无疑问是极其明智的做法。
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在韩忠杰和刘守光手里,而他们的选择一如陆沉的预测。
许佐觉得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知道那两人为何如此急切,因为天子迫切想要在军中树立新的山头,以此来和陆沉分庭抗礼,眼下景国内乱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而无论韩忠杰还是刘守光,他们显然缺乏足够的信心,在齐景两军摆开架势正面相对的前提下取得胜利。
一字谓之急。
望着陆沉眉眼之间的郁色,许佐有些难为情地问道:“郡公接下来打算如何做?”
陆沉摇摇头,喟然道:“我还能做什么?陛下表面上只是没有采纳我的谏言,实则不许我领兵出战,而且眼下西路军进展顺利,我若冒然出手肯定会被当做贪功之举。再者我一直觉得景国皇帝这一次的目标是定州军,否则他不至于连一兵一卒都拿不出来,眼睁睁看着兀颜术独力支撑大局。就算他想压制庆聿氏,景军的兵力也不会匮乏到这种程度。”
许佐神情凝重地说道:“郡公之意,景国皇帝在等着你发兵攻打东线?”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陆沉稍稍调整坐姿,缓缓道:“以我对景军实力的了解,他们目前展现的状态很是反常。虽然我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仅仅只是猜测,但我觉得不会猜错。”
许佐的脸色愈发沉肃。
设身处地一想,倘若他是陆沉,面对这样的局势恐怕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一方面前方很可能是敌人精心设置的陷阱,另一方面则有来自江南的压力。
如果一开始陆沉就支持北伐,他倒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掌握指挥大权,问题在于明知道这一仗是陷阱,陆沉又怎会因为军权做出违心的抉择?
现在是左右两难。
陆沉继续说道:“我衷心希望西路军可以达成战略目标。至于我自己,前几年一直在战场上奔波,好不容易可以体验一下平静的生活,我当然会认真当好这个定州大都督。另外,许大人已经知道,我的两位夫人都有了身孕,她们都希望我能多抽一点时间陪伴。”
“此乃理所应当。”
许佐勉强笑了笑,随即平复情绪,诚恳地说道:“下官只有一个请求,倘若西路军陷入不利的境地,还请郡公不吝援手。”
“许大人,你啊……”
陆沉的语调意味深长,感触良多。
他看着这位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官,洒然笑道:“有时候我不禁会想,许大人如何看待当年那些依附景国、委身于敌的伪燕官员们。他们几乎全都是大齐的臣子,只不过面对刀斧加身的境地,最终摇身一变成为大齐的敌人。”
许佐毫不犹豫地说道:“背叛家国,人神共愤。”
“不背叛就得死。”
“这世上有一些事情终究要比性命重要。”
“也就是说,在许大人心中,忠心二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是,忠心乃人臣之根本。”
陆沉听到这个回答,淡淡一笑道:“我还想多问一句,倘若许大人侍奉的是一位昏君,那么你觉得忠心二字重要,还是黎民苍生的生存更重要?”
许佐默然。
陆沉此问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对于存在了十余年的伪燕朝廷,江北百姓的观感很复杂,那些景国的鹰犬对他们确实不好,可若是和当初那位险些葬送大齐国祚的皇帝相比,伪燕朝廷也不是不能接受,至少他们还能活下来,虽说有些艰难,总好过二十年前那种民不聊生遍地哀鸿的景象。
良久过后,许佐极其艰难地说道:“自然是黎民苍生更重要。”
陆沉双眼微眯,他能感觉到许佐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好在这个回答让他很欣慰。
他举起茶盏,微笑道:“或许我和许大人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有分歧,至少在这件事是同路人,就让我以茶代酒,敬许大人一杯。”
许佐饮了一口,面上浮现几分茫然,不知道陆沉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陆沉起身为两人添茶,徐徐道:“方才许大人请求我不吝援手,可见你对我还不算了解。关于用兵之道,我从来不会等到事情已经发生再去想法子,那不是我的风格。”
许佐心中一震,他当然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喃喃道:“可是郡公方才也说了,景国皇帝此番很可能是在诱你入局。”
陆沉回身坐下,微微挑眉道:“布局而已,他能做我也能做,不过就是比谁想得更深一层。景帝之局大概在他的太子死后才开始筹谋,后面所谓内乱半真半假,无非是想引诱我军主动进攻。虽然我的局可能不及对方精妙,但是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始谋划,原本想用在将来北伐的关键时刻,如今也只好提前收网。”
许佐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没有去打探陆沉的秘密,郑重地问道:“不知郡公需要下官做什么?”
陆沉笑道:“倘若事后陛下怪我自作主张,还请许大人替我美言几句。”
“郡公这是哪里话?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局着想,谁能因此怪罪于你?”
许佐知道陆沉担忧何事,正色道:“将来朝廷若问及此事,许某自会一力承担,便说是下官恳请郡公出兵,郡公只有功劳没有过错,即便在战场上出现了纰漏,那也是下官的责任。”
陆沉看着他严肃的表情,忽然觉得这个中年文臣有些可爱。
他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微笑道:“许大人,你的肩膀虽不瘦弱,却也没办法将所有事情扛起来。真要像你那样说,恐怕很快就有一顶大帽子扣在你头上。你也不想一想,你身为刺史居然能驱使我这个大都督,这在朝中诸公看来是何其恐怖的事情?说我们狼狈为奸倒也罢了,就怕有人说你心怀不轨。”
许佐深吸一口气,一字字道:“许某问心无愧。”
“我知道许大人是有担当的正人君子,不过——”
陆沉稍稍停顿,坦然道:“有些事情和你无关,说出去别人也不会信。朝中君臣现在都在期待西路军最终的捷报,或许他们会说我是贪婪抢功,亦或是说我擅做主张,这些都不重要。定州军的一应行动都是我这个大都督做出的决定,和你没有任何关系。许大人,有担当是件好事,但也不必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你还是留着有用之身,为大齐的黎民苍生操劳,我觉得这样更好。”
听完这番话,许佐不禁大为触动。
陆沉又道:“当然,我希望许大人可以做好大军的后勤供给,不要让前线的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许佐果决地说道:“请郡公放心,下官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否则愿受军法从事。”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陆沉眼中浮现几许锐利之意,缓缓道:“我已经调兵遣将,后日便会北上。”
得到这个明确的回复,许佐心中百折千回。
阿里合贵由身为南线数万景军的主将,又是宗室子弟出身,地位尤在蒲察之上,此刻在他自己的将军府内却坐在下首,对主位上的中年男子极其恭敬。
只因对方是天子格外器重的兀颜术。
“遵照大人的安排,我军在死守太康之后,后续几战依次降低抵抗的力度,筹安和桂宁只是象征性地守了一下,敌军没有付出多少代价便占据这两城。”
贵由略微有些惆怅,虽说这都是兀颜术的决定,可毕竟是丢失城池的罪过,倘若最后战局无法逆转,他可不想面对天子的怒火。
兀颜术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温言道:“将军勿忧,一时的胜负不足为虑。”
贵由道:“末将相信大人必能反败为胜,只不知援兵何时抵达?”
“援兵?”
兀颜术微笑道:“将军已经见到了。”
贵由愣住。
兀颜术当然不是孤身南下,此番他带着八千骑兵和两万步卒来到桐柏,但是贵由并不认为这支兵马就是全部的援兵。
要知道南边齐军据说有将近二十万,旌旗连绵遮天蔽日,贵由手中的全部兵马仅有五万出头,加上兀颜术带来的也只有八万左右,如何对抗来势汹汹的齐军?
“不会再有援兵了。”
兀颜术再次强调,然后从容地说道:“也不对,虎豹营已经启程,只是他们走得比较慢,在决战之前可以抵达。”
听到虎豹营三字,贵由的心跳猛地加快。
那是人马具装的三千重骑。
一念及此,贵由不禁激动地说道:“太好了,有虎豹营助阵,我军此战必胜!”
“光靠虎豹营可不行。”
兀颜术淡淡一笑,起身走到沙盘边,悠然道:“我提前来桐柏,便是要和将军确定这一战的方略。从目前的态势可知,齐军不会放缓节奏,他们下一步肯定是瞄准考城。”
贵由跟了过来,点头道:“从前线传回来的情报来看,齐军正在逐步蚕食考城以南、我军的所有据点。”
兀颜术抬手指向考城东边的平原,道:“这里将会是我军击溃齐军主力的主战场。”
贵由一时间心情振奋,却还是有一些忐忑,因为考城守军不足五千,兀颜术带来的三万兵马加上虎豹营,想要一锤定音仍然不太可能,毕竟齐军已经今非昔比。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齐军势大,实力不容小觑。”
“所以我提前过来筹谋此战。”
兀颜术转头看着他说道:“有一个比较冒险的计划,需要得到将军的配合。”
他不疾不徐地说着,贵由听得双眼逐渐瞪圆。
良久之后,贵由发自肺腑地说道:“确实有些冒险。”
兀颜术胸有成竹地问道:“将军意下如何?”
贵由咬牙道:“只要能让齐军死无葬身之地,末将愿陪大人冒险!”
兀颜术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笑了起来。
第712章 【高山仰止】
汝阴城,大都督府。
陆沉望着坐在对面的中年男人,打趣道:“许大人,你最近未免来得太频繁了,这要是传回京城,有些人不知道要怎么编排我们的关系呢。”
许佐明白这句玩笑话暗含的深意。
他奉天子之命主政定州,完全只是为了制衡和监督陆沉,但如今他隔三差五就跑来都督府,若是传扬开来,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
“许某行得正坐得端,何惧流言蜚语?”
许佐的回答不出陆沉的意料,若用他前世所知的形容,这种耿直文臣大抵便是正得发邪。
他的视线落在茶盏上,悠然道:“许大人,这是家父从广陵带来的碧潭飘雪,拢共只有七两,说是让我用来招待贵客,且先品一品。”
许佐不至于受宠若惊,只是微笑道:“郡公盛情,下官自当奉从。”
这个细节也能说明两人的关系愈发亲近。
品茶过后,许佐直入正题,问道:“冒昧问一句,不知郡公对西线战事有何看法?”
其实他身为刺史,按理无权过问军务,但或许是因为之前对于北伐持有同样的意见,陆沉并不介意他提及此事,这段时间两人也谈论过几次,所以方才陆沉才笑言许佐来得频繁。
陆沉放下茶盏,忽地轻轻叹了一声,继而道:“许大人,我前日收到勇毅侯和刘都督的回复,他们并未采纳我的建议,眼下正在继续推进战线。”
许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先前他已经知晓陆沉给西路军主帅的建议,十分认同陆沉的看法。
在景军不同往常的表象之下,肯定隐藏着一些诡异的阴谋,这个时候放缓节奏、等到局势更加清晰,毫无疑问是极其明智的做法。
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在韩忠杰和刘守光手里,而他们的选择一如陆沉的预测。
许佐觉得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知道那两人为何如此急切,因为天子迫切想要在军中树立新的山头,以此来和陆沉分庭抗礼,眼下景国内乱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而无论韩忠杰还是刘守光,他们显然缺乏足够的信心,在齐景两军摆开架势正面相对的前提下取得胜利。
一字谓之急。
望着陆沉眉眼之间的郁色,许佐有些难为情地问道:“郡公接下来打算如何做?”
陆沉摇摇头,喟然道:“我还能做什么?陛下表面上只是没有采纳我的谏言,实则不许我领兵出战,而且眼下西路军进展顺利,我若冒然出手肯定会被当做贪功之举。再者我一直觉得景国皇帝这一次的目标是定州军,否则他不至于连一兵一卒都拿不出来,眼睁睁看着兀颜术独力支撑大局。就算他想压制庆聿氏,景军的兵力也不会匮乏到这种程度。”
许佐神情凝重地说道:“郡公之意,景国皇帝在等着你发兵攻打东线?”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陆沉稍稍调整坐姿,缓缓道:“以我对景军实力的了解,他们目前展现的状态很是反常。虽然我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仅仅只是猜测,但我觉得不会猜错。”
许佐的脸色愈发沉肃。
设身处地一想,倘若他是陆沉,面对这样的局势恐怕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一方面前方很可能是敌人精心设置的陷阱,另一方面则有来自江南的压力。
如果一开始陆沉就支持北伐,他倒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掌握指挥大权,问题在于明知道这一仗是陷阱,陆沉又怎会因为军权做出违心的抉择?
现在是左右两难。
陆沉继续说道:“我衷心希望西路军可以达成战略目标。至于我自己,前几年一直在战场上奔波,好不容易可以体验一下平静的生活,我当然会认真当好这个定州大都督。另外,许大人已经知道,我的两位夫人都有了身孕,她们都希望我能多抽一点时间陪伴。”
“此乃理所应当。”
许佐勉强笑了笑,随即平复情绪,诚恳地说道:“下官只有一个请求,倘若西路军陷入不利的境地,还请郡公不吝援手。”
“许大人,你啊……”
陆沉的语调意味深长,感触良多。
他看着这位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官,洒然笑道:“有时候我不禁会想,许大人如何看待当年那些依附景国、委身于敌的伪燕官员们。他们几乎全都是大齐的臣子,只不过面对刀斧加身的境地,最终摇身一变成为大齐的敌人。”
许佐毫不犹豫地说道:“背叛家国,人神共愤。”
“不背叛就得死。”
“这世上有一些事情终究要比性命重要。”
“也就是说,在许大人心中,忠心二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是,忠心乃人臣之根本。”
陆沉听到这个回答,淡淡一笑道:“我还想多问一句,倘若许大人侍奉的是一位昏君,那么你觉得忠心二字重要,还是黎民苍生的生存更重要?”
许佐默然。
陆沉此问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对于存在了十余年的伪燕朝廷,江北百姓的观感很复杂,那些景国的鹰犬对他们确实不好,可若是和当初那位险些葬送大齐国祚的皇帝相比,伪燕朝廷也不是不能接受,至少他们还能活下来,虽说有些艰难,总好过二十年前那种民不聊生遍地哀鸿的景象。
良久过后,许佐极其艰难地说道:“自然是黎民苍生更重要。”
陆沉双眼微眯,他能感觉到许佐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好在这个回答让他很欣慰。
他举起茶盏,微笑道:“或许我和许大人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有分歧,至少在这件事是同路人,就让我以茶代酒,敬许大人一杯。”
许佐饮了一口,面上浮现几分茫然,不知道陆沉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陆沉起身为两人添茶,徐徐道:“方才许大人请求我不吝援手,可见你对我还不算了解。关于用兵之道,我从来不会等到事情已经发生再去想法子,那不是我的风格。”
许佐心中一震,他当然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喃喃道:“可是郡公方才也说了,景国皇帝此番很可能是在诱你入局。”
陆沉回身坐下,微微挑眉道:“布局而已,他能做我也能做,不过就是比谁想得更深一层。景帝之局大概在他的太子死后才开始筹谋,后面所谓内乱半真半假,无非是想引诱我军主动进攻。虽然我的局可能不及对方精妙,但是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始谋划,原本想用在将来北伐的关键时刻,如今也只好提前收网。”
许佐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没有去打探陆沉的秘密,郑重地问道:“不知郡公需要下官做什么?”
陆沉笑道:“倘若事后陛下怪我自作主张,还请许大人替我美言几句。”
“郡公这是哪里话?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局着想,谁能因此怪罪于你?”
许佐知道陆沉担忧何事,正色道:“将来朝廷若问及此事,许某自会一力承担,便说是下官恳请郡公出兵,郡公只有功劳没有过错,即便在战场上出现了纰漏,那也是下官的责任。”
陆沉看着他严肃的表情,忽然觉得这个中年文臣有些可爱。
他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微笑道:“许大人,你的肩膀虽不瘦弱,却也没办法将所有事情扛起来。真要像你那样说,恐怕很快就有一顶大帽子扣在你头上。你也不想一想,你身为刺史居然能驱使我这个大都督,这在朝中诸公看来是何其恐怖的事情?说我们狼狈为奸倒也罢了,就怕有人说你心怀不轨。”
许佐深吸一口气,一字字道:“许某问心无愧。”
“我知道许大人是有担当的正人君子,不过——”
陆沉稍稍停顿,坦然道:“有些事情和你无关,说出去别人也不会信。朝中君臣现在都在期待西路军最终的捷报,或许他们会说我是贪婪抢功,亦或是说我擅做主张,这些都不重要。定州军的一应行动都是我这个大都督做出的决定,和你没有任何关系。许大人,有担当是件好事,但也不必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你还是留着有用之身,为大齐的黎民苍生操劳,我觉得这样更好。”
听完这番话,许佐不禁大为触动。
陆沉又道:“当然,我希望许大人可以做好大军的后勤供给,不要让前线的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许佐果决地说道:“请郡公放心,下官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否则愿受军法从事。”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陆沉眼中浮现几许锐利之意,缓缓道:“我已经调兵遣将,后日便会北上。”
得到这个明确的回复,许佐心中百折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