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562节
林溪又对另外两名箭手说道:“你们两个又太慢了,没有和他形成默契。简而言之,冷箭要得手必须把握时机,方才你们唯一的机会就是在我提身踩刀之际,那会我旧劲已消新劲未生,如果你们同时放箭,至少有三成的几率让我受伤。”
三人心悦诚服地说道:“多谢大小姐指点。”
林溪的目光扫过剩下三名刀客和一名盾手,缓缓道:“你们最大的问题是保留着以前行走江湖与人厮杀的习惯,要时刻记住一点,你们如今是刺客,追求的是一击必杀,要摒弃所有毫无意义的花招。不动则已,一动必须倾尽全力,既然接过这个任务就要有玉石俱焚的勇气。我不是让你们白白送死,而是告诉你们一个浅显的道理,高手相争之时,不畏死者才能活下来。”
“大小姐,我记下了!”
不光是她身前七人,周遭的年轻男子无不垂首应下。
林溪欣慰地点头。
片刻过后,其他人继续练习武艺和刺杀之术,齐廉夫则陪着林溪来到山下。
跨上坐骑之时,林溪忽然一个停顿,脸色略显古怪。
齐廉夫关切地问道:“大小姐,是否身体不适?”
“无妨。”
林溪翻身上马,微笑道:“齐叔,这些兄弟们就拜托你来操心了,若有需要随时可以让人去城里找我。”
“大小姐放心,齐某一定尽心竭力。”
齐廉夫抱拳一礼。
林溪颔首致意,随即策马向南。
和煦的春风里,她眼中泛起几分忐忑的复杂情绪。
等林溪回到都督府,刚走进仪门便撞上陆沉。
“师姐,辛苦你了。”
陆沉笑吟吟地上前,他知道林溪今日出门是去考察那些刺客的水准。
“这算什么辛苦。”
此处已是后宅,林溪任由他牵着自己的手,打量着他的脸色,好奇地问道:“看来你今天心情不错,莫非是遇到了喜事?”
“这位许刺史还真是耿直。”
陆沉将方才和许佐的见面过程简单复述一遍,大略便是许佐反对朝廷仓促北伐,却又无法阻止天子,他只能恳请陆沉不要袖手旁观,万一西线大军有危险能够施以援手。
许佐知道自己的要求逾越了界线,但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满面愧色地请求陆沉。
然而陆沉的回复简洁干脆,并没有趁机拿捏他这个定州刺史,让许佐愈发愧疚又十分感激。
最后在极其和谐的气氛中,陆沉亲自将许佐送出都督府。
林溪双眼一亮,欣喜地说道:“也就是说,往后这位许刺史不会和你作对?”
“其实他一直没有刻意针对,最多就是公事公办。”
陆沉微微一笑,道:“不过以后他肯定能够体谅我的苦衷,配合起来更加默契。”
林溪点了点头,然后下意识地摸着小腹,轻声道:“夫君,我有事和你说。”
“嗯?你说。”
见她如此郑重,陆沉停下脚步,转身望着她。
林溪低头看了一眼,声音越来越低:“这个月……月事没有来。”
陆沉一怔,很快便反应过来,浑身一个激灵,急促地说道:“师姐,有喜了?”
林溪应道:“有可能。”
陆沉忽觉一阵恍惚。
若说前世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有留下血脉,但是转念一想,他的离去已经让很多人悲痛无比,要是有了孩子又无法拥有父亲的陪伴,同样不是一件好事。
此刻从林溪口中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涌起奇特的情绪。
喜悦和激动,又带着几分难以言表的紧张。
“来人,快去请薛郎中!”
陆沉的声音响彻后宅,林溪见他如此在意,不由得嫣然一笑。
约莫两刻钟过后,薛怀义之子薛忠拿着秦子龙强塞的百两银票,留下一些安神养胎的药方之后,笑吟吟地离开都督府。
陆沉看着坐在榻边的林溪,以及旁边和她手掌相握的王初珑,笑得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缝。
薛忠不光确认了林溪有孕在身,同时也断出王初珑的脉象应是喜脉。
两人怀孕的时间有所差别,林溪如今已近三个月,而王初珑要迟上大半个月。
其实王初珑的脉象不好确认,薛忠毕竟是薛怀义的长子,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再加上他极为敬佩陆沉,所以没有含糊不清,给了陆沉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真厉害。”
望着眼前这对如花似玉的美人,陆沉情不自禁地感叹着。
王初珑脸颊微红,林溪白了他一眼道:“有这样夸自己的吗?”
陆沉昂着头,厚着脸皮说道:“难道本都督还不厉害吗?”
站在旁边的宋佩忍不住低声笑着。
林溪眼波流转,忽地抬手指向宋佩说道:“你要是让宋妹妹也一同怀上,那才叫真的厉害。”
“夫人……”
宋佩那张俏脸登时变成大红布,又有些紧张和忐忑。
陆沉看向这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脑海中浮现当初她怯生生暖床的景象,微笑道:“宋佩。”
“嗯,公爷。”
“看来我们要努力了。”
“呀。”
宋佩哪里经得起这对夫妻的调侃,慌里慌张地逃走,连往常恪守的礼节都顾不上。
房内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又弥漫着家的温馨。
第700章 【笨拙的战略】
大齐鼎正元年,二月二十三。
勇毅侯、军务大臣韩忠杰挂帅,骁勇大营行军总管元行钦为副,率京军四万将士北上。
从京城出发,途径忻州西南部,继而进入道州,朝着西北方向前往靖州平阳府。
三月初,大军抵达衡江南岸。
平缓的江面上已经搭建起两座浮桥,京军将士井然有序地渡江。
江畔视线开阔处,韩忠杰负手而立,眺望着壮阔瑰丽的大江东去。
元行钦站在侧后方,有感而发道:“若非有这条天堑,当年我朝的局势肯定会更加艰难。”
“谁说不是呢?”
韩忠杰点了点头,又道:“但也不能忽视魏国公和荣国公的付出,因为有他们率领边军将士拒敌于国门之外,衡江天堑才会显得牢不可破。虽说在京城的时候,我和荣国公时常有政见上的分歧和争执,但我不会小觑他的领兵之能,更不会否认他为大齐立下的汗马功劳。”
这番话让元行钦稍感讶异。
他没有进入军事院参与决议的资格,但不代表他对朝中的纷争一无所知,尤其是韩忠杰和萧望之在军事院争权的事情,早已传遍京城内外。
想不到离开京城之后,韩忠杰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沉浸在那些勾心斗角之中,反而会给萧望之和厉天润这么高的评价,同时愈发有了大军主帅的气度和沉稳。
其实这也不奇怪,韩忠杰毕竟是韩灵符的长子,大齐京军的建立有他的功劳,称得上家学渊源,至少不是不学无术的幸进之辈。
元行钦心情复杂,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在于,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果韩忠杰腹中空空,想要取得北伐的胜利无疑是幻想。
担忧之处,便是李适之对他的交代,一个稳坐中军、头脑清醒的主帅要如何才能死在战场上?
想到这儿,元行钦谨慎地问道:“侯爷,此战我军将会如何推进?”
韩忠杰转头看着他,似笑非笑地说道:“看来元总管对于此战没有多少信心。”
元行钦连忙摇头道:“末将怎会畏敌怯战,只是……”
“只是因为陆沉被排除在外?”
韩忠杰直截了当地挑破他的心思,但是这位军务大臣脸上并无不忿之色。
元行钦否认道:“末将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有侯爷统领大军,绝对不会弱于山阳郡公。只是在末将想来,山阳郡公和景军交锋多次,他麾下的定州各军大多是久经沙场的锐卒,若是此战有他们相助,想必取胜会更加简单一些。”
“你这番话不无道理。”
韩忠杰轻轻一笑,平静地说道:“但是元总管理应明白,大齐军队不能只依赖一个人。”
此言略显直白,元行钦心中了然,这是韩忠杰表明对他的信任,于是恭敬地说道:“是。”
韩忠杰回首江面,淡然道:“其实陆沉也不能算被排除在外,他和定州各军本身就能起到相助的作用。”
元行钦有些不解。
韩忠杰解释道:“不管景廉人如何看待我朝的决定,假若你是兀颜术的话,你会不会真的相信陆沉与这场战争无关?会不会忽视定州各军的存在?”
元行钦微微一怔,旋即回过味来。
正如韩忠杰所言,即便天子将陆沉反对北伐的态度公之于众,即便此事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等到战事真正爆发的时候,景军将帅敢不敢忽略虎视眈眈的东线定州军?
毕竟陆沉以前做过类似的事情,奇袭河洛这种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不管陆沉愿不愿意动弹,景军都必须分出一定的精力提防这头猛虎。
“最初得知景国内乱的消息时,我便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陆沉愿意领兵最好,即便他坚决反对,亦不会削弱我军的优势,相反因为他和定州各军的存在,我们在西线面对的敌人不会太强大。”
韩忠杰进一步阐明其中原委,让元行钦意识到他和天子的决断不是想当然的举动。
元行钦不禁敬佩地说道:“侯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末将远不及也。”
“这话就过了。”
韩忠杰摆摆手,坦然道:“虽然我也算得上戎马半生,数十年都在和兵书打交道,但这终究是我第一次指挥和景军的大规模战事,求胜固然是唯一目标,求稳也是必经之路。说到此事,我正想与你商议此战的基调。”
三人心悦诚服地说道:“多谢大小姐指点。”
林溪的目光扫过剩下三名刀客和一名盾手,缓缓道:“你们最大的问题是保留着以前行走江湖与人厮杀的习惯,要时刻记住一点,你们如今是刺客,追求的是一击必杀,要摒弃所有毫无意义的花招。不动则已,一动必须倾尽全力,既然接过这个任务就要有玉石俱焚的勇气。我不是让你们白白送死,而是告诉你们一个浅显的道理,高手相争之时,不畏死者才能活下来。”
“大小姐,我记下了!”
不光是她身前七人,周遭的年轻男子无不垂首应下。
林溪欣慰地点头。
片刻过后,其他人继续练习武艺和刺杀之术,齐廉夫则陪着林溪来到山下。
跨上坐骑之时,林溪忽然一个停顿,脸色略显古怪。
齐廉夫关切地问道:“大小姐,是否身体不适?”
“无妨。”
林溪翻身上马,微笑道:“齐叔,这些兄弟们就拜托你来操心了,若有需要随时可以让人去城里找我。”
“大小姐放心,齐某一定尽心竭力。”
齐廉夫抱拳一礼。
林溪颔首致意,随即策马向南。
和煦的春风里,她眼中泛起几分忐忑的复杂情绪。
等林溪回到都督府,刚走进仪门便撞上陆沉。
“师姐,辛苦你了。”
陆沉笑吟吟地上前,他知道林溪今日出门是去考察那些刺客的水准。
“这算什么辛苦。”
此处已是后宅,林溪任由他牵着自己的手,打量着他的脸色,好奇地问道:“看来你今天心情不错,莫非是遇到了喜事?”
“这位许刺史还真是耿直。”
陆沉将方才和许佐的见面过程简单复述一遍,大略便是许佐反对朝廷仓促北伐,却又无法阻止天子,他只能恳请陆沉不要袖手旁观,万一西线大军有危险能够施以援手。
许佐知道自己的要求逾越了界线,但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满面愧色地请求陆沉。
然而陆沉的回复简洁干脆,并没有趁机拿捏他这个定州刺史,让许佐愈发愧疚又十分感激。
最后在极其和谐的气氛中,陆沉亲自将许佐送出都督府。
林溪双眼一亮,欣喜地说道:“也就是说,往后这位许刺史不会和你作对?”
“其实他一直没有刻意针对,最多就是公事公办。”
陆沉微微一笑,道:“不过以后他肯定能够体谅我的苦衷,配合起来更加默契。”
林溪点了点头,然后下意识地摸着小腹,轻声道:“夫君,我有事和你说。”
“嗯?你说。”
见她如此郑重,陆沉停下脚步,转身望着她。
林溪低头看了一眼,声音越来越低:“这个月……月事没有来。”
陆沉一怔,很快便反应过来,浑身一个激灵,急促地说道:“师姐,有喜了?”
林溪应道:“有可能。”
陆沉忽觉一阵恍惚。
若说前世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有留下血脉,但是转念一想,他的离去已经让很多人悲痛无比,要是有了孩子又无法拥有父亲的陪伴,同样不是一件好事。
此刻从林溪口中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涌起奇特的情绪。
喜悦和激动,又带着几分难以言表的紧张。
“来人,快去请薛郎中!”
陆沉的声音响彻后宅,林溪见他如此在意,不由得嫣然一笑。
约莫两刻钟过后,薛怀义之子薛忠拿着秦子龙强塞的百两银票,留下一些安神养胎的药方之后,笑吟吟地离开都督府。
陆沉看着坐在榻边的林溪,以及旁边和她手掌相握的王初珑,笑得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缝。
薛忠不光确认了林溪有孕在身,同时也断出王初珑的脉象应是喜脉。
两人怀孕的时间有所差别,林溪如今已近三个月,而王初珑要迟上大半个月。
其实王初珑的脉象不好确认,薛忠毕竟是薛怀义的长子,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再加上他极为敬佩陆沉,所以没有含糊不清,给了陆沉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真厉害。”
望着眼前这对如花似玉的美人,陆沉情不自禁地感叹着。
王初珑脸颊微红,林溪白了他一眼道:“有这样夸自己的吗?”
陆沉昂着头,厚着脸皮说道:“难道本都督还不厉害吗?”
站在旁边的宋佩忍不住低声笑着。
林溪眼波流转,忽地抬手指向宋佩说道:“你要是让宋妹妹也一同怀上,那才叫真的厉害。”
“夫人……”
宋佩那张俏脸登时变成大红布,又有些紧张和忐忑。
陆沉看向这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脑海中浮现当初她怯生生暖床的景象,微笑道:“宋佩。”
“嗯,公爷。”
“看来我们要努力了。”
“呀。”
宋佩哪里经得起这对夫妻的调侃,慌里慌张地逃走,连往常恪守的礼节都顾不上。
房内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又弥漫着家的温馨。
第700章 【笨拙的战略】
大齐鼎正元年,二月二十三。
勇毅侯、军务大臣韩忠杰挂帅,骁勇大营行军总管元行钦为副,率京军四万将士北上。
从京城出发,途径忻州西南部,继而进入道州,朝着西北方向前往靖州平阳府。
三月初,大军抵达衡江南岸。
平缓的江面上已经搭建起两座浮桥,京军将士井然有序地渡江。
江畔视线开阔处,韩忠杰负手而立,眺望着壮阔瑰丽的大江东去。
元行钦站在侧后方,有感而发道:“若非有这条天堑,当年我朝的局势肯定会更加艰难。”
“谁说不是呢?”
韩忠杰点了点头,又道:“但也不能忽视魏国公和荣国公的付出,因为有他们率领边军将士拒敌于国门之外,衡江天堑才会显得牢不可破。虽说在京城的时候,我和荣国公时常有政见上的分歧和争执,但我不会小觑他的领兵之能,更不会否认他为大齐立下的汗马功劳。”
这番话让元行钦稍感讶异。
他没有进入军事院参与决议的资格,但不代表他对朝中的纷争一无所知,尤其是韩忠杰和萧望之在军事院争权的事情,早已传遍京城内外。
想不到离开京城之后,韩忠杰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沉浸在那些勾心斗角之中,反而会给萧望之和厉天润这么高的评价,同时愈发有了大军主帅的气度和沉稳。
其实这也不奇怪,韩忠杰毕竟是韩灵符的长子,大齐京军的建立有他的功劳,称得上家学渊源,至少不是不学无术的幸进之辈。
元行钦心情复杂,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在于,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果韩忠杰腹中空空,想要取得北伐的胜利无疑是幻想。
担忧之处,便是李适之对他的交代,一个稳坐中军、头脑清醒的主帅要如何才能死在战场上?
想到这儿,元行钦谨慎地问道:“侯爷,此战我军将会如何推进?”
韩忠杰转头看着他,似笑非笑地说道:“看来元总管对于此战没有多少信心。”
元行钦连忙摇头道:“末将怎会畏敌怯战,只是……”
“只是因为陆沉被排除在外?”
韩忠杰直截了当地挑破他的心思,但是这位军务大臣脸上并无不忿之色。
元行钦否认道:“末将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有侯爷统领大军,绝对不会弱于山阳郡公。只是在末将想来,山阳郡公和景军交锋多次,他麾下的定州各军大多是久经沙场的锐卒,若是此战有他们相助,想必取胜会更加简单一些。”
“你这番话不无道理。”
韩忠杰轻轻一笑,平静地说道:“但是元总管理应明白,大齐军队不能只依赖一个人。”
此言略显直白,元行钦心中了然,这是韩忠杰表明对他的信任,于是恭敬地说道:“是。”
韩忠杰回首江面,淡然道:“其实陆沉也不能算被排除在外,他和定州各军本身就能起到相助的作用。”
元行钦有些不解。
韩忠杰解释道:“不管景廉人如何看待我朝的决定,假若你是兀颜术的话,你会不会真的相信陆沉与这场战争无关?会不会忽视定州各军的存在?”
元行钦微微一怔,旋即回过味来。
正如韩忠杰所言,即便天子将陆沉反对北伐的态度公之于众,即便此事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等到战事真正爆发的时候,景军将帅敢不敢忽略虎视眈眈的东线定州军?
毕竟陆沉以前做过类似的事情,奇袭河洛这种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不管陆沉愿不愿意动弹,景军都必须分出一定的精力提防这头猛虎。
“最初得知景国内乱的消息时,我便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陆沉愿意领兵最好,即便他坚决反对,亦不会削弱我军的优势,相反因为他和定州各军的存在,我们在西线面对的敌人不会太强大。”
韩忠杰进一步阐明其中原委,让元行钦意识到他和天子的决断不是想当然的举动。
元行钦不禁敬佩地说道:“侯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末将远不及也。”
“这话就过了。”
韩忠杰摆摆手,坦然道:“虽然我也算得上戎马半生,数十年都在和兵书打交道,但这终究是我第一次指挥和景军的大规模战事,求胜固然是唯一目标,求稳也是必经之路。说到此事,我正想与你商议此战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