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554节
四皇子仿佛感觉不到丁点寒意,再度举盏一饮而尽,自嘲道:“你不知道,这座城里有多少人想要你死,远远不止我一個。与其让你死在那些混账手里,不如让我送你一程,将来我肯定会将你的灵位请入祖庙。”
“人啊,就是这样虚伪,比如我。”
“你总是将我当做没长大的小兄弟看待,难道你从来没有感觉到,其实我才是这么多兄弟当中最无耻的小人?”
第三杯酒饮下,四皇子面色如常,只是眼中多了几分癫狂之意。
“或许你很想知道这件事究竟有多少人参与其中,你究竟是因何而死,但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因为连我都不清楚完整的过程。我唯一能告诉你的是,毒药是我弄来的,费了不少功夫,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话音未落,亭外长廊响起脚步声。
四皇子并无诧异,他头也不回地说道:“先生来了。”
来人是一位四旬左右的男子,身量不高,穿着简朴的棉衣。
他来到近前行礼道:“见过殿下。”
“先生请坐。”
四皇子对他很是客气,微笑问道:“那天我在朝会上表现得如何?”
男子赞道:“殿下天资聪颖,对于人心的拿捏恰如其分,可谓天衣无缝。”
“还是先生教得好。”
四皇子知道他从来不饮酒,所以没有多此一问,自顾自地倒酒,同时说道:“要不是先生让我提前接近庆聿恭,以此引起父皇对庆聿恭的猜忌,同时让父皇自以为对我的心思了如指掌,祸水东引也不会如此顺利。”
“天子英明神武目光如炬,倘若殿下没有丝毫破绽,在天子眼中便是最大的破绽,所以若想在惊涛骇浪之中平稳到岸,殿下就不能完美无瑕,必须要让天子洞悉你的欲望和弱点,这是人心最大的迷障。”
男子语调平和,不疾不徐:“我之前建议殿下主动靠近常山郡王,便是出于这个考虑。天子素来不喜无法掌控之人,常山郡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殿下身为嫡子怎能无欲无求?有欲望便会有弱点,而且更容易掌控,只有让天子看见殿下的欲望,他才会对你放心。”
四皇子信服地点头。
男子继续说道:“另外一点,殿下往前一步,对于常山郡王来说是个难题,毕竟你打着爱慕永平郡主的旗号,常山郡王已经推辞过一次天子的指婚,若是继续将你拒之门外,未免太不给天家体面。在天子看来,你爱慕永平郡主是另有所图,看中的是庆聿氏的庞大势力,常山郡王的暧昧态度则会引起天子的猜忌。”
他取下腰间悬着的水囊,饮了一口清水,从容道:“如此一来,天子和常山郡王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因为天子一直以来都想削弱庆聿氏的力量,殿下这样做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四皇子忽地沉默。
男子显然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微笑道:“看来永平郡主心志极其坚定。”
四皇子轻叹道:“不瞒先生,我对永平真心实意,没有半点虚假。倘若她愿意嫁给我,将来我……”
他又止住话头。
男子意味深长地问道:“殿下,如果常山郡王不肯舍弃夏山军和防城军这两支精锐雄师的军权,你会因为永平郡主就退让吗?”
这一刻四皇子的表情十分复杂,他思忖了很长时间,最后沉声道:“此事关乎天家的安危,不能因为我个人的感情而让步。”
“殿下不愧是阿里合氏的雄鹰。”
男子适时恭维一句,然后平静地说道:“其实殿下不必担心,我已经为殿下考虑妥当。”
四皇子双眼一亮,连忙问道:“何意?”
男子回道:“如今天子猜忌常山郡王之势已成,等到尘埃落定时,庆聿氏恐怕难逃危机,到时候殿下大可出面,只要能保住常山郡王的性命,甚至可以让庆聿氏保留一两万人的兵权,永平郡主又怎会对此视若无睹?美人感恩,佳偶玉成,相信后面的事情难不倒殿下。”
其实四皇子只是一时陷入迷茫,此刻经过他的提醒,瞬间回过味来,不由得长长出了一口气,轻松地笑道:“多谢先生为我筹谋。”
男子谦卑地说道:“分内职责,殿下何须言谢。”
心病既去,四皇子很快便将注意力放在正事上,诚恳地问道:“请教先生,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等。”
“等?”
“天子虽然问罪于常山郡王,但是他不会就此作罢,肯定会让田珏继续探查太子之死的真相。殿下什么都不需要做,任凭田珏去查,等他从那些陈年旧事中翻找出线索,发现那个害死太子的凶手,天子的愤怒无人能挡。届时殿下只需坐享其成,顺势成为太子,往后更是一片坦途。”
男子胸有成竹,显然对景帝有着极其透彻和深入的研究,他淡然地望着四皇子,继续说道:“天子会利用这件事引诱南齐入局,但是又不能太过依仗庆聿氏的兵马,必然会动用其他各军。殿下这些年在军中广结善缘,相信不需要太久便能收获成果。”
四皇子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
男子微笑道:“太子之死,在内可以帮殿下剪除竞争对手,在外可以帮殿下发展势力,这便是当年我所言之转机。”
四皇子忽地起身一礼,男子则避开,恭敬地说道:“殿下,万万不可。”
四皇子感慨道:“我绝对不会忘记先生的恩义。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不知先生能否解答。”
男子垂首道:“殿下请问。”
四皇子认真地问道:“先生身为齐人,又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不肯投效于太子殿下,当年偏偏看中了本王?”
男子想了想,答道:“太子殿下有天子的青睐,他登基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又怎会在意我这个穷酸文人?殿下,我其实也是一个热衷名利的普通人,从龙之功怎能抗拒?若能为殿下出谋划策,助殿下成为九五之尊,将来亦可光宗耀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四皇子沉默片刻,轻声问道:“真的?”
男子迎着他的注视,脸上忽地泛起一抹狡黠的笑意,坦然道:“或许是因为我天生不安分,喜欢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情。”
这话略显不恭,然而四皇子心满意足地笑了起来,抬手指着他说道:“先生真乃奇人也。你放心,本王许你一世尊荣,定会让你名留青史。”
男子躬身一礼。
低头那一瞬间,他神色如常,脑海中却浮现一幕悲惨的画面。
断壁残垣,熊熊烈火,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弱幼童从土窖里艰难地爬出来,入目便是母亲死不瞑目的面庞。
不远处,是阿兄浑身是血的尸首。
幼童目光呆滞地看着眼前惨绝人寰的景象,一声都哭不出来。
他扭头望向北方。
苍穹如盖,无尽凄凉。
那一刻的冰寒彻骨,让他永世无法忘记。
一如今夜,雪满人间。
他收敛心神,对着身前志得意满的四皇子,无比恭敬地说道:“多谢殿下恩典。”
第690章 【吹皱一池春水】
大齐鼎正元年,元月初八。
定州,汝阴城。
大都督府,节堂之内,虎将济济一堂。
镇北军主将裴邃和飞云军主将宋世飞分坐左右之首,厉冰雪、段作章、霍真、李承恩、刘隐、余大均、柳江东、娄成元、徐桂、叶继堂等人尽皆在座。
众将之中,皇甫遇显得格外引人瞩目,而他似乎很喜欢这种被围观的待遇。
其实这些领兵大将每个人身上都有伤,比如同样以勇猛凶悍著称的宋世飞和徐桂,两人身上都有不下十处旧伤,只不过他们的伤疤很难看见,不像皇甫遇伤在双颊,如今结疤之后极其惹眼。
今日乃是陆沉赴任定州大都督之后,召集麾下将领举行的第二场正式军议。
寒暄过后,坐在帅位上的陆沉不急不缓地说道:“你们应该已经听说过北边景国的乱子,接下来便请织经司羊检校介绍一下其中的细节。”
羊静玄对陆沉拱手一礼,随即转身望着正襟危坐的武将们,沉稳地说道:“各位将军,下官织经司江北检校羊静玄。去年十二月上旬,下官收到北边送回来的密报,景国太子阿里合纳兰忽染重病。中旬,阿里合纳兰不治而死,大都出现流言,疑太子之死与四皇子阿里合海哥有关,而且常山郡王庆聿恭亦牵扯其中。”
听到这番话,武将们大多眉眼舒展,一个个目光炯炯,浑身上下都有躁动不安的劲儿。
只有裴邃和段作章等几位老成持重的将领依旧保持着冷静。
羊静玄继续说道:“织经司最新掌握的消息是,景国皇帝怀疑庆聿恭参与谋害太子纳兰,遂将庆聿恭囚于王府。现今景国内部局势混乱纷争频繁,属于庆聿氏的各方人马心思浮动,而以北院元帅撒改为首的部分景廉贵族,意欲利用这个机会侵吞庆聿氏的势力,朝堂上的文官集团相继牵扯其中。”
宋世飞左右看了一眼,当先问道:“羊检校,这是不是说明景国正处于内乱之中?”
羊静玄谨慎地回道:“从表象上来看,确实如此。”
宋世飞摸了摸脑门,笑道:“有句话叫做趁他病要他命,这算不算上天给大齐创造的良机?”
如果将时间推回三年之前,他绝对不敢说出这句话,这和当时由萧望之坐镇大局无关。
因为这几年大齐边军不断在战场上建功,尤其是一年前在雍丘正面击败庆聿恭,边军上下的自信心已经变得极其强大,所以此刻听闻景国内乱,像宋世飞这样的虎将自然就会生出乘胜追击的念头。
既然齐军可以在势均力敌甚至稍处下风的情况下取得正面胜利,眼下虚弱的景军更不值得畏惧。
段作章看了一眼面上平静的陆沉,没有理会宋世飞这個莽人,对羊静玄问道:“羊检校,这会不会是景国皇帝和庆聿恭联手设局故意示弱?”
羊静玄回道:“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是眼下织经司可以确认两件事,其一景国太子此前并无身体抱恙的情况,这次确实是死于非命。此事和织经司无关,必然是景国朝中权力争斗导致,也就是说对方内部会因为太子之死引发更大的骚乱。”
他环视堂内众人,语调愈发沉稳:“其二,景国皇帝对庆聿恭的打压有迹可循,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从前两年的边境战事开始,景帝便在想方设法削弱庆聿恭手中的军权,雍丘之战过后,他毫不犹豫地罢免庆聿恭的南院元帅一职。再到如今,他认为庆聿恭怀恨在心毒害太子,顺势将其囚于王府,至少没有很明显的破绽。”
众将频频互视,眼中渐渐泛起热切的情绪。
这么多年以来,景军的强大可谓是全方位的优势。
无论步卒、骑兵还是主帅的指挥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毋庸置疑的强势。
更重要的是,在景帝的铁腕统合之下,景国上下万众一心,凭借比大齐更加辽阔的疆域和纵深,拥有更强的军力底蕴。
现在齐军已经证明自身的实力,可以在战场上和景军正面抗衡,又遇到景国内乱的良机,谁不想在这个时候奋勇争先,收复故土建功立业?
只不过陆沉依旧一言不发,宋世飞等人虽然心痒难耐,也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
段作章生性谨慎稳妥,他迟疑道:“话虽如此,可是我总觉得景国皇帝和庆聿恭不会如此不智。这两人素来顾全大局,而且景帝没有庆聿恭毒害太子的确凿证据,怎会这般轻易地对庆聿恭下手?”
宋世飞摇头道:“老段,你总是这么婆妈,送上门的机会都不敢把握。”
“你很心急?”
陆沉神情淡然,嘴角微微勾起。
宋世飞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赔笑道:“大都督,末将不是心急,就怕景帝解决了内部的麻烦,到时候北边又会上下一心,变得很难对付。”
“为将者,首先要沉得住气,不能对方丢出来一个诱饵,你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
陆沉这句话显然不是针对宋世飞,而是告诫堂内所有人,继而道:“羊检校的分析不无道理,或许景帝和庆聿恭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调和,或许景廉族几大势力之间的倾轧已经无法避免,但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堂内肃然一静。
陆沉正色道:“一个王朝的坍塌绝非朝夕之事,更何况眼下只是景国太子死了,又不是景帝突兀驾崩,你们就被冲昏了头脑?从织经司打探的消息可知,景帝对朝堂依旧拥有很强的掌控力,对方内部并未失去稳定。再者,我们要对付的敌人不是景国大都之内的权贵,而是驻扎在河洛城一带将近二十万的景军。”
宋世飞等人不禁羞愧地低下头。
“眼下敌人内部的纷争只是出现一个苗头,倘若这个时候我们冒然挑起战端,不仅没有可能趁虚而入,反而会逼迫对方再次团结起来。纵观史书,这种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的手段屡见不鲜,以景帝过往展现出来的手腕,我相信他很容易就能做到这一点。”
陆沉目光微冷,郑重地说道:“所以我们不能轻举妄动,相反要静观其变。这次召你们前来便是为了统一思想,杜绝有人任性妄为。自今日起,除非你们接到本督的军令,否则决不允许擅离驻地,更不可轻起战端,违者军法从事,听清楚没有?”
“人啊,就是这样虚伪,比如我。”
“你总是将我当做没长大的小兄弟看待,难道你从来没有感觉到,其实我才是这么多兄弟当中最无耻的小人?”
第三杯酒饮下,四皇子面色如常,只是眼中多了几分癫狂之意。
“或许你很想知道这件事究竟有多少人参与其中,你究竟是因何而死,但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因为连我都不清楚完整的过程。我唯一能告诉你的是,毒药是我弄来的,费了不少功夫,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话音未落,亭外长廊响起脚步声。
四皇子并无诧异,他头也不回地说道:“先生来了。”
来人是一位四旬左右的男子,身量不高,穿着简朴的棉衣。
他来到近前行礼道:“见过殿下。”
“先生请坐。”
四皇子对他很是客气,微笑问道:“那天我在朝会上表现得如何?”
男子赞道:“殿下天资聪颖,对于人心的拿捏恰如其分,可谓天衣无缝。”
“还是先生教得好。”
四皇子知道他从来不饮酒,所以没有多此一问,自顾自地倒酒,同时说道:“要不是先生让我提前接近庆聿恭,以此引起父皇对庆聿恭的猜忌,同时让父皇自以为对我的心思了如指掌,祸水东引也不会如此顺利。”
“天子英明神武目光如炬,倘若殿下没有丝毫破绽,在天子眼中便是最大的破绽,所以若想在惊涛骇浪之中平稳到岸,殿下就不能完美无瑕,必须要让天子洞悉你的欲望和弱点,这是人心最大的迷障。”
男子语调平和,不疾不徐:“我之前建议殿下主动靠近常山郡王,便是出于这个考虑。天子素来不喜无法掌控之人,常山郡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殿下身为嫡子怎能无欲无求?有欲望便会有弱点,而且更容易掌控,只有让天子看见殿下的欲望,他才会对你放心。”
四皇子信服地点头。
男子继续说道:“另外一点,殿下往前一步,对于常山郡王来说是个难题,毕竟你打着爱慕永平郡主的旗号,常山郡王已经推辞过一次天子的指婚,若是继续将你拒之门外,未免太不给天家体面。在天子看来,你爱慕永平郡主是另有所图,看中的是庆聿氏的庞大势力,常山郡王的暧昧态度则会引起天子的猜忌。”
他取下腰间悬着的水囊,饮了一口清水,从容道:“如此一来,天子和常山郡王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因为天子一直以来都想削弱庆聿氏的力量,殿下这样做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四皇子忽地沉默。
男子显然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微笑道:“看来永平郡主心志极其坚定。”
四皇子轻叹道:“不瞒先生,我对永平真心实意,没有半点虚假。倘若她愿意嫁给我,将来我……”
他又止住话头。
男子意味深长地问道:“殿下,如果常山郡王不肯舍弃夏山军和防城军这两支精锐雄师的军权,你会因为永平郡主就退让吗?”
这一刻四皇子的表情十分复杂,他思忖了很长时间,最后沉声道:“此事关乎天家的安危,不能因为我个人的感情而让步。”
“殿下不愧是阿里合氏的雄鹰。”
男子适时恭维一句,然后平静地说道:“其实殿下不必担心,我已经为殿下考虑妥当。”
四皇子双眼一亮,连忙问道:“何意?”
男子回道:“如今天子猜忌常山郡王之势已成,等到尘埃落定时,庆聿氏恐怕难逃危机,到时候殿下大可出面,只要能保住常山郡王的性命,甚至可以让庆聿氏保留一两万人的兵权,永平郡主又怎会对此视若无睹?美人感恩,佳偶玉成,相信后面的事情难不倒殿下。”
其实四皇子只是一时陷入迷茫,此刻经过他的提醒,瞬间回过味来,不由得长长出了一口气,轻松地笑道:“多谢先生为我筹谋。”
男子谦卑地说道:“分内职责,殿下何须言谢。”
心病既去,四皇子很快便将注意力放在正事上,诚恳地问道:“请教先生,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等。”
“等?”
“天子虽然问罪于常山郡王,但是他不会就此作罢,肯定会让田珏继续探查太子之死的真相。殿下什么都不需要做,任凭田珏去查,等他从那些陈年旧事中翻找出线索,发现那个害死太子的凶手,天子的愤怒无人能挡。届时殿下只需坐享其成,顺势成为太子,往后更是一片坦途。”
男子胸有成竹,显然对景帝有着极其透彻和深入的研究,他淡然地望着四皇子,继续说道:“天子会利用这件事引诱南齐入局,但是又不能太过依仗庆聿氏的兵马,必然会动用其他各军。殿下这些年在军中广结善缘,相信不需要太久便能收获成果。”
四皇子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
男子微笑道:“太子之死,在内可以帮殿下剪除竞争对手,在外可以帮殿下发展势力,这便是当年我所言之转机。”
四皇子忽地起身一礼,男子则避开,恭敬地说道:“殿下,万万不可。”
四皇子感慨道:“我绝对不会忘记先生的恩义。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不知先生能否解答。”
男子垂首道:“殿下请问。”
四皇子认真地问道:“先生身为齐人,又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不肯投效于太子殿下,当年偏偏看中了本王?”
男子想了想,答道:“太子殿下有天子的青睐,他登基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又怎会在意我这个穷酸文人?殿下,我其实也是一个热衷名利的普通人,从龙之功怎能抗拒?若能为殿下出谋划策,助殿下成为九五之尊,将来亦可光宗耀祖,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四皇子沉默片刻,轻声问道:“真的?”
男子迎着他的注视,脸上忽地泛起一抹狡黠的笑意,坦然道:“或许是因为我天生不安分,喜欢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情。”
这话略显不恭,然而四皇子心满意足地笑了起来,抬手指着他说道:“先生真乃奇人也。你放心,本王许你一世尊荣,定会让你名留青史。”
男子躬身一礼。
低头那一瞬间,他神色如常,脑海中却浮现一幕悲惨的画面。
断壁残垣,熊熊烈火,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弱幼童从土窖里艰难地爬出来,入目便是母亲死不瞑目的面庞。
不远处,是阿兄浑身是血的尸首。
幼童目光呆滞地看着眼前惨绝人寰的景象,一声都哭不出来。
他扭头望向北方。
苍穹如盖,无尽凄凉。
那一刻的冰寒彻骨,让他永世无法忘记。
一如今夜,雪满人间。
他收敛心神,对着身前志得意满的四皇子,无比恭敬地说道:“多谢殿下恩典。”
第690章 【吹皱一池春水】
大齐鼎正元年,元月初八。
定州,汝阴城。
大都督府,节堂之内,虎将济济一堂。
镇北军主将裴邃和飞云军主将宋世飞分坐左右之首,厉冰雪、段作章、霍真、李承恩、刘隐、余大均、柳江东、娄成元、徐桂、叶继堂等人尽皆在座。
众将之中,皇甫遇显得格外引人瞩目,而他似乎很喜欢这种被围观的待遇。
其实这些领兵大将每个人身上都有伤,比如同样以勇猛凶悍著称的宋世飞和徐桂,两人身上都有不下十处旧伤,只不过他们的伤疤很难看见,不像皇甫遇伤在双颊,如今结疤之后极其惹眼。
今日乃是陆沉赴任定州大都督之后,召集麾下将领举行的第二场正式军议。
寒暄过后,坐在帅位上的陆沉不急不缓地说道:“你们应该已经听说过北边景国的乱子,接下来便请织经司羊检校介绍一下其中的细节。”
羊静玄对陆沉拱手一礼,随即转身望着正襟危坐的武将们,沉稳地说道:“各位将军,下官织经司江北检校羊静玄。去年十二月上旬,下官收到北边送回来的密报,景国太子阿里合纳兰忽染重病。中旬,阿里合纳兰不治而死,大都出现流言,疑太子之死与四皇子阿里合海哥有关,而且常山郡王庆聿恭亦牵扯其中。”
听到这番话,武将们大多眉眼舒展,一个个目光炯炯,浑身上下都有躁动不安的劲儿。
只有裴邃和段作章等几位老成持重的将领依旧保持着冷静。
羊静玄继续说道:“织经司最新掌握的消息是,景国皇帝怀疑庆聿恭参与谋害太子纳兰,遂将庆聿恭囚于王府。现今景国内部局势混乱纷争频繁,属于庆聿氏的各方人马心思浮动,而以北院元帅撒改为首的部分景廉贵族,意欲利用这个机会侵吞庆聿氏的势力,朝堂上的文官集团相继牵扯其中。”
宋世飞左右看了一眼,当先问道:“羊检校,这是不是说明景国正处于内乱之中?”
羊静玄谨慎地回道:“从表象上来看,确实如此。”
宋世飞摸了摸脑门,笑道:“有句话叫做趁他病要他命,这算不算上天给大齐创造的良机?”
如果将时间推回三年之前,他绝对不敢说出这句话,这和当时由萧望之坐镇大局无关。
因为这几年大齐边军不断在战场上建功,尤其是一年前在雍丘正面击败庆聿恭,边军上下的自信心已经变得极其强大,所以此刻听闻景国内乱,像宋世飞这样的虎将自然就会生出乘胜追击的念头。
既然齐军可以在势均力敌甚至稍处下风的情况下取得正面胜利,眼下虚弱的景军更不值得畏惧。
段作章看了一眼面上平静的陆沉,没有理会宋世飞这個莽人,对羊静玄问道:“羊检校,这会不会是景国皇帝和庆聿恭联手设局故意示弱?”
羊静玄回道:“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是眼下织经司可以确认两件事,其一景国太子此前并无身体抱恙的情况,这次确实是死于非命。此事和织经司无关,必然是景国朝中权力争斗导致,也就是说对方内部会因为太子之死引发更大的骚乱。”
他环视堂内众人,语调愈发沉稳:“其二,景国皇帝对庆聿恭的打压有迹可循,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从前两年的边境战事开始,景帝便在想方设法削弱庆聿恭手中的军权,雍丘之战过后,他毫不犹豫地罢免庆聿恭的南院元帅一职。再到如今,他认为庆聿恭怀恨在心毒害太子,顺势将其囚于王府,至少没有很明显的破绽。”
众将频频互视,眼中渐渐泛起热切的情绪。
这么多年以来,景军的强大可谓是全方位的优势。
无论步卒、骑兵还是主帅的指挥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毋庸置疑的强势。
更重要的是,在景帝的铁腕统合之下,景国上下万众一心,凭借比大齐更加辽阔的疆域和纵深,拥有更强的军力底蕴。
现在齐军已经证明自身的实力,可以在战场上和景军正面抗衡,又遇到景国内乱的良机,谁不想在这个时候奋勇争先,收复故土建功立业?
只不过陆沉依旧一言不发,宋世飞等人虽然心痒难耐,也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
段作章生性谨慎稳妥,他迟疑道:“话虽如此,可是我总觉得景国皇帝和庆聿恭不会如此不智。这两人素来顾全大局,而且景帝没有庆聿恭毒害太子的确凿证据,怎会这般轻易地对庆聿恭下手?”
宋世飞摇头道:“老段,你总是这么婆妈,送上门的机会都不敢把握。”
“你很心急?”
陆沉神情淡然,嘴角微微勾起。
宋世飞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赔笑道:“大都督,末将不是心急,就怕景帝解决了内部的麻烦,到时候北边又会上下一心,变得很难对付。”
“为将者,首先要沉得住气,不能对方丢出来一个诱饵,你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
陆沉这句话显然不是针对宋世飞,而是告诫堂内所有人,继而道:“羊检校的分析不无道理,或许景帝和庆聿恭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调和,或许景廉族几大势力之间的倾轧已经无法避免,但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堂内肃然一静。
陆沉正色道:“一个王朝的坍塌绝非朝夕之事,更何况眼下只是景国太子死了,又不是景帝突兀驾崩,你们就被冲昏了头脑?从织经司打探的消息可知,景帝对朝堂依旧拥有很强的掌控力,对方内部并未失去稳定。再者,我们要对付的敌人不是景国大都之内的权贵,而是驻扎在河洛城一带将近二十万的景军。”
宋世飞等人不禁羞愧地低下头。
“眼下敌人内部的纷争只是出现一个苗头,倘若这个时候我们冒然挑起战端,不仅没有可能趁虚而入,反而会逼迫对方再次团结起来。纵观史书,这种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的手段屡见不鲜,以景帝过往展现出来的手腕,我相信他很容易就能做到这一点。”
陆沉目光微冷,郑重地说道:“所以我们不能轻举妄动,相反要静观其变。这次召你们前来便是为了统一思想,杜绝有人任性妄为。自今日起,除非你们接到本督的军令,否则决不允许擅离驻地,更不可轻起战端,违者军法从事,听清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