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哪怕是死,这些大齐男儿也要和面前凶悍的景廉人同归于尽。
  仿佛是知道城墙上的情况一般,定北军八千骑面对来势汹汹的景军骑兵,没有显露丝毫迟疑,不断加快速度。
  李承恩领两千骑于左,叶继堂领两千骑于右。
  中间是陆沉亲自率领的四千骑。
  从上空俯瞰儿去,只见这支骑兵就像一柄横亘于大地之上的巨剑。
  陆沉和他身边的数百骑就是剑尖,其他将士组成剑刃。
  前细后粗的阵型极具穿透力。
  两边骑兵之间的距离快速缩短,逐渐能看到对方的具体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兜射箭雨能够造成的杀伤比较有限,三两轮之后双方便收弓换枪,向着对面疾驰而去。
  定北军骑兵以身躯铸就的巨剑已然成型,再无退缩或者迂回的余地。
  陀满宁达一马当先,大声催促着部属加速。
  等到再近一些,他终于能看见这支突兀出现的齐军骑兵最真实的面孔。
  那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他们脸上没有太多的情绪,唯有冷酷到极致的冰寒。
  就像是一群从冰天雪地中走出来的猛虎,冷峻地盯着眼前的猎物。
  这一刻陀满宁达心里忽然涌起不安,但是他不可能再做出临时换阵的决定,那样会导致景军阵脚大乱不战而败。
  定北军持续向前,陆沉举起手中长枪。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花哨的正面对决,亦是齐景战事中极其罕见的骑兵对冲。
  誓死不退,唯有向前!
  第525章 【斩将】
  千百年来,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战方式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侦查敌情和侧面袭扰,到后来发展出一整套详尽的战法。
  骑兵在面对步兵时,若敌人阵型不稳或者实力孱弱便可正面冲击,若是遇到那种稳固的步军大阵可以采用侧击切角战术,或者使用骑射战术疲惫步卒再破阵杀敌。
  高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是骑兵击溃步兵的法宝。
  倘若是两支骑兵在战场上相遇,可以使用的战术更加多样化。
  譬如借助八字型走位,让敌军处于己方的右前方,即用己方最强攻击方向打击敌军防御最薄弱的方向。
  或者步骑协同,用步卒挡住敌军骑兵的正面冲击,己方骑兵绕到敌后进行夹击,厉天润在西风原之战便用过这套最简洁高效的锤砧战术。
  此外还有回旋战术、骑墙战术、环射战术等等更加复杂的战法。
  当然,两支骑兵之间还有一个最基础的战术,那就是拉开阵型对冲,只不过这种战例近几十年极其稀少。
  无论雷泽平原之战还是两个月前的西风原之战,靖州飞羽军在面对景军骑兵时,为了配合主力步卒的需要,从未用过对冲的手段。
  景军骑兵或许不会认为那位靖州女将是出于怯懦,但是他们维持了二十多年的骄傲,至今仍然没有人能打破。
  故而在陀满宁达发出号令之后,这五千骑兵迅疾拉开阵型,如一字长蛇席卷而来。
  从陀满宁达到最底层的士卒,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必胜的自信,甚至有人怀疑齐军骑兵根本撑不到短兵相接的时候。
  这在骑兵对决中并不罕见。
  两军对冲,一方有可能在临战的那一刻忽然傻乎乎地停下来。
  没有经历过残酷厮杀考验过的人,很难承受那种惊天动地的冲击力,面对乌泱泱一片犹如奔腾巨兽的铁甲骑兵,未战先怯的情况常有发生。
  哪怕人能顶住如斯恐怖的压力,马匹也会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遇到危险极有可能不顾主人的命令强行止步。
  一方继续前冲,一方原地踏步阵型涣散,最后的结果不言自明。
  简而言之,对于一支骑兵而言,想要完成战场对冲这个最基础的要求,人和马都必须经过长期严苛的操练,将克服恐惧淬炼成一种本能。
  景军骑兵对这些门道驾轻就熟,所以他们嘶吼着冲来,形成一股遮天蔽日的威势。
  辽阔的平原上,两支骑兵越来越近。
  及至此时,景军骑兵渐渐察觉到不太对劲。
  齐军骑兵并未降低速度,亦未出现慌乱的情绪,他们在气势上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还有不断加速的迹象。
  两军之间的距离已经不足三十丈,这个时候谁若退缩谁就必死无疑。
  即便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一些不安,景军骑兵只能在陀满宁达的率领下,面目狰狞地挺起长枪,朝前疾冲而去。
  远处石泉城外,站在瞭望车上的陀满乌鲁看到这一幕,面色遽然一变。
  “混账!”
  陀满乌鲁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两个字让周遭亲兵立刻紧张起来。
  他们终究眼界不高,不像陀满乌鲁这般经验丰富,只观察一小会就察觉齐军骑兵的素养极高,至少从行进的态势和阵型的整齐度来看,比之陀满宁达率领的五千骑只高不低,更重要的是齐军兵力明显占优。
  陀满乌鲁下达的军令是缠住对方骑兵,不让他们靠近己方中军,然而陀满宁达立功心切,或许是不将南齐骑兵放在眼里,竟然在战场上恣意妄为。
  如果这五千骑兵落败,正在攻城的步卒如何挡得住齐军骑兵的绕后冲击?
  陀满乌鲁脸色铁青,双手攥紧成拳。
  身为一位久经沙场的主将,他当然知道眼下需要做出抉择——要么相信陀满宁达不会落败,至少能和齐军骑兵进入相持阶段,步卒这边继续加强攻势,彻底击垮城内守军的心理防线。
  要么及早鸣金收兵,结阵后撤。
  刹那之间,陀满乌鲁便做出决定:“传令全军,强攻东城!”
  “遵令!”
  亲兵们齐声应下。
  随着雄浑的鼓声飘扬在这片大地之上,石泉城头的守军将士陷入最危险的境地。
  景军骑兵自然也听到了连绵不断的鼓声,仿佛无尽的勇气在心底深处勃然爆发,气势陡然上升。
  但是对于定北军骑兵来说,这鼓声压根影响不到分毫。
  这一年来他们在定州境内刻苦操练,当初追随陆沉南征北战的锐士营老卒作为表率,带动着后来加入的同袍,日复一日地抛洒着汗水。
  虽然陆沉远在江南京城,但是他的身影就好像时时刻刻会出现在将士们身边。
  所有人的家里都被照顾得很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吃得饱穿得暖,这在当世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待遇。
  他们在军中更不会受到苛待,饷银总是按时足额发放,军纪虽然很严格,却不像以前那样存在将官肆意欺凌士卒的情况。
  最关键的是,在李承恩等人的推动下,陆沉在京城做的每一桩大事都会在定州传扬开来。
  晋升国侯、执掌京营、京城平叛、平定沙州等等,一件件壮举口口相传,这让远在定州的定北军将士们与有荣焉。
  旁人提起他们是山阳侯亲手带出来的兵,无不流露出艳羡和敬重之意。
  如是种种,足以让这些性情直爽的汉子们死心塌地追随陆沉。
  更何况此时此刻,如今已然身份无比尊贵的陆沉依旧遵循着最初的承诺。
  生死与共。
  这些满脸肃杀之气的骑兵双眼死死盯着前方,没人刻意望向中间将旗的方向,但他们无比坚信今天陆沉会和大家并肩作战决不后退。
  事实亦如他们所想。
  陆沉回到久违的战场,春风吹拂着他心中的热血。
  二十丈、十丈、五丈。他单手举起长枪,另一只手猛地上撩缰绳,胯下神骏如通人性,猛然再度提速!
  刹那之间,生死之别。
  人马合一,快似闪电,拉出一道残影突入景军骑兵之中。
  陆沉双唇紧抿,体内精湛的内劲喷涌而出,灌注于双臂之上,那杆镔铁长枪或许不如厉冰雪的马槊声势惊人,然而在他双手挥动之际,长枪枪尖剧烈地颤抖,一股无形却刚猛的劲气破体而出。
  挡者披靡!
  长枪扫过,但见一条血线在陆沉前方绽放,六七名景军骑兵身上几乎同时出现一道血痕,然后纷纷坠马!
  去势不止,陆沉继续挺枪向前。
  喧嚣杂乱的战场上,杀戮不断绽放。
  在陆沉的鼓舞下,周遭的齐军将士将沉寂一年多的怒火悉数倾泻在敌人头上,无论前方是何种刀山火海,尽皆一往无前。
  若从上空俯瞰而去,景军骑兵的阵型狭长且单薄,这种一般只有在占据上风的时候才会使用,便于从两翼包围敌军。
  骄狂自大也好,过往战无不胜形成的惯性也罢,陀满宁达在明知兵力少于对方的情况下摆出一字长蛇阵,眼下纵然后悔也没有改正的机会,因为齐军骑兵大阵犹如一柄巨剑,径直刺入景军的腹心。
  景军骑兵根本来不及从两翼收拢包围,中间部分便已经出现涣散的迹象。
  陀满宁达挥枪刺死一名齐军,怒吼道:“挺住!”
  然而为时已晚。
  他以为自己率领的景军铁骑可以组成一堵墙,一堵可以挡住齐军正面冲击的城墙,接下来只需要等待两翼完成包抄。
  无数条来自南方的长枪扎在这堵墙上。
  裂纹出现。
  飞速延伸。
  四面八方。
  仿若急促的琴声戛然而止。
  弦断。
  “杀!”
  无数声嘶吼从齐军将士胸腔中迸发。
  冲锋!
  杀敌!
  景军用肉身组成的城墙上,裂纹遽然变成纵横交错的沟壑,变成一片片碎石坠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