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01节
周遭响起一片呼喊。
往前,不断往前!
燕军后方阵中,牛存节在安平军行动之初就已经发现这个变化。
一幕无比波澜壮阔的景象出现在他视线中。
最要命的是他们冲刺的方向,牛存节看着飞羽军骑兵的路线,他们利用一次完美的冲锋和遽然爆发的真正实力,冲散景军骑兵之后,径直朝着燕军最薄弱的大阵后方冲来!
苍鹰在天际盘旋,它冷峻的眼眸中,倒映出下方辽阔平原的景象。
而在燕军大阵后方,飞羽军骑兵如天外来箭,无比凌厉地刺入燕军的后背。
然而雀跃的笑意才刚刚出现在燕军脸上,瞬间又凝固起来。
她身后的骑士当中,一人将提着的大旗举起,旗帜迎风猎猎招展,飞羽二字犹如铁画银钩。
当牛存节看见安平军开始向前阵移动时,不禁喃喃自语道:“你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想着中心开花?”
燕军后阵,瞭望车上的亲兵用颤抖的语调将前锋的溃败告知牛存节,还没等这位大将军冷静下来,他又惊慌地说道:“大将军,南齐骑兵……骑兵……”
郎山愤怒地嘶吼着,然后便见前方士卒狼狈逃窜,紧接着一员齐军武将率领数百名精锐,以刀尖之势冲开燕军的阵型!
郎山的亲卫深知主将若战死,他们也一个都活不下来甚至会殃及亲人,当下毫不犹豫咬牙迎了上去,同时大声呼喝让郎山后撤。
哪怕是在这样的局势下,靖州军依然可以选择收缩阵地选择一个方向突围,但是厉天润没有这样做,相反又一阵节奏与先前不同的鼓声响起,继而传出很远的距离。在主战场的东边平原上,飞羽军将士听到鼓声之后,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轻勒缰绳。
战事爆发之后,厉天润将清徐军摆在前阵,阳翟和河阳两军分列左右,安平军作为后阵,他领着亲卫营坐镇中军,大阵为六花七才。
这样的主将带出来的兵自然也会是一群杀神。
他们的反应虽快,徐桂手中的长矛更快!
他一脚将侧面冲过来的燕军踢得胸膛凹陷,手中长矛向前一个横扫,瞬间斩断五六把长刀,然后快步向前挺进,犹如疯魔一般见人就杀,几步便已经冲到郎山身前。
他们看不见战场的全局,不清楚具体的局势,只知道己方的援军已经抵达,正在东西两个方向猛攻敌人的侧翼,此刻见到清徐军像磐石一样坚固的阵型散开,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敌人扛不住重压,出现崩溃的迹象。
“遵令!”
毕竟帅旗是军心稳定所在。
他的脸色猛然泛白,这时候怎会不明白,不光是景军骑兵在保存实力,飞羽军骑兵在厉冰雪的压制下,同样一直耐心地假装与敌人周旋,等她得到厉天润发出的号令,才会掐准这个时机朝景军骑兵发出致命一击。
而在此时,赵应祜率领的一万步卒刚好迎上来。
说时迟那时快,在燕军前锋还没有抢占清徐军让出的空间时,徐桂便已经挥动着长矛,遽然往前一个踏步。
徐桂率领安平军将士,如同猛虎驱狼一般驱赶着燕军前锋,直接朝赵应祜的兵马撞了上去!
除去东西两面的援军,牛存节此番带着六万步卒出战,在先前的战事中已经先后投入三万兵力,此刻他让赵应祜率一万军支援郎山率领的前锋,本阵依然留着两万步卒在身边。
是杀神而非一根筋的莽夫。
牛存节看着眼前的景象,鲜血猛地涌上脑门,他只觉眼前一黑,用力抓住木架才没有趔趄倒下。
“遵令!”
只要牛存节身旁的帅旗倒下,燕军必然无法继续维持强大的攻势,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既然你想中心开花,这时候都不愿后撤,那我就遂了你的心愿。”
“传令给朱振和曹安,各调一万兵马堵住敌军的南面退路,将厉天润的五千亲卫拖在那里。”
四周皆是喧嚣,唯独燕军的眼前一片死寂,成百上千的齐军保持着三尺左右的间隔,迈着坚定的步伐冲来。
长矛如闪电般刺向前方,贯穿一名燕军士卒的胸膛。
“大将军!大将军!”
随着牛存节几道号令发出,战场局势再度发生变化。
尤其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位齐军将领,全身披甲手持铸铁长矛,高大魁梧的身躯犹如小山一般,每一步落在地上似乎都能感觉到大地在震颤。
郎山撤枪不及,身体便往前带出两步,迎面而来的便是那杆不断滴血的长矛!
穿心而死!
两名主将对面而见,郎山挺枪前刺,却见徐桂在电光火石之际赤手握住郎山的长枪,旋即腰腹发力一声暴喝。
有人说他骄狂,有人说他愚蠢,但是从来没有人会否认徐桂在战场上的凶狠勇猛。
这些人脸上的表情谈不上如何狰狞,只有让人不寒而栗的冷漠,仿佛他们毫不在意死亡的来临。
“退后者斩!不许后退!”
不同于一般军队冲锋时的怒吼,安平军将士更习惯沉默前行,于是战场上出现一个略显诡谲的场面。
清徐军的将士们苦战一个多时辰,将燕军前锋的士气消耗殆尽,徐桂和他麾下的将士自然不会辜负同袍的热血,他们就像是看着近在眼前的猎物、却被迫忍耐了小半天的凶兽,当厉天润卸去他们身上的枷锁,一场堪称暴戾和残忍的屠杀迅疾拉开帷幕。
飞羽军的将士们跟随着自己的主将,向着景军骑兵陡然加速冲去。
身为大军主帅,知己知彼是最基本的要求,牛存节对靖州军的情况当然不会陌生,他很清楚厉天润此番带着清徐、阳翟、河阳和安平四军,此外还有直属于大都督府的五千亲卫营,厉冰雪率领的六千骑兵,以及有可能出现的高唐城守军。
他只敬服厉天润一人,其他不管是范文定和霍真这些老资格的指挥使,还是皇甫遇和党进雄这样的新晋骁将,没有一人能让他服气。
同一时刻,燕军前锋大将郎山还没有等来赵应祜率领的兵马轮转,安平军就已经杀到近前。
这一刻赵应祜脸上无法克制地泛起惊恐的表情!
这样的场景先前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因为两支骑兵的实力大抵相当,谁都无法抹除距离上的差距,不论景军追击飞羽军还是相反的情况,暂时处于不利位置的一方都能从容转向。
“遵令!”
两旁的安平军将士以三人为一组,朝着面前的燕军前锋发起搏命的冲锋。
牛存节语调低沉,随即发号施令:“命令赵应祜带领麾下一万兵马协助郎山的前锋,务必要将那支齐军挡住。”
靖州军的阵型依旧很稳固,清徐军、阳翟军、河阳军和厉天润的亲卫营构筑起一座坚固的围城,而在北方两军接壤之处,徐桂率领安平军高歌猛进,在击溃燕军前锋之后,裹挟着对方的败兵继续冲垮赵应祜率领的一万步卒,距离燕军帅旗已经只有百丈之遥。
“遵令!”
而且景军坐骑的耐力更强,这就是他们自信可以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源。
牛存节等不及,再度跃上瞭望车,逐渐泛红的双眼看向东边。
燕军前锋鏖战多时,不再像刚开始那样胆怯畏缩,因为他们发现南齐边军也是人,也会受伤流血和死亡,再者长时间的苦战会让人变得非常麻木,鲜血已经很难触动他们的神经。
至此,燕军依靠兵力上的优势已经将靖州军团团围住。
徐桂猛然发力,燕军的尸体被他直接砸向后方。
以他的眼界和见识,自然能看出来厉天润这是要用安平军打出一个倒卷珠帘,用这支生力军直接凿穿燕军的中线,甚至是直接威胁到他这位燕军主帅。
主将一死,燕军前锋的溃败速度陡然加快,无数败卒被安平军潮水一般的攻势击垮,慌不择路转身就逃。
朱振和曹安得到指令后,当即从援军中各调出一万步卒,顺势往南然后在靖州军的后方完成合围。
这位靖州大都督脸上无喜无忧,沉着冷静地说道:“传令,亲卫营护住后阵,阳翟、清徐、河阳三军转向往北,全军突击。”
“骑兵怎么了?!”
厉冰雪转头看了一眼远处的战场,又看向挡在飞羽军和燕军后阵之间的景军骑兵,猛然握紧手中的马槊,冷声道:“亮旗。”
牛存节眼睁睁地看着南齐骑兵在那个女将的率领下,飞速杀入景军骑兵的肋部,那杆马槊几近于无人能挡。
这等如山海驾临一般的磅礴气势,化作滔天巨浪拍打在燕军身上!
远在南方的厉天润听着令官们不断的通报声,对于整个战场的局势已经了若指掌。
然而这一次——
飞羽军骤然加速,片刻之间就拉近和景军骑兵的距离。
只见清徐军让开的区域内,无数南齐边军杀将出来。
当清徐军将士朝两侧让开阵型的时候,位于最前沿的燕军终于松了口气。
令官兴奋且战栗地怒吼着。
无数声怒吼响彻平原,无数杆长枪奋勇向前,无数年轻而又沧桑的大齐边军将士,如洪流滚滚,踏碎山河!
第506章 【嗅觉】
当飞羽军和安平军突破燕军的防线,于对方中军附近顺利会师,西风原之战便随着燕军帅旗北逃而落幕,但燕军的败退只是一个开始。
此战燕军从上到下都憋着一股气,因为过去三年里他们连战连败,面对大齐边军几乎有种本能的畏惧。
这种情绪积压的时间太久,逐渐演变成色厉内荏的焦躁,他们迫切想找到一个宣泄的突破口。
从牛存节到下面绝大多数将官,他们都不认为己方在此战中处于劣势,毕竟兵力比对方多出五万左右。然而厉天润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他们,哪怕大齐边军兵力不足,也可以用硬实力击败他们。
厉天润在此战只动用了靖州都督府一半左右的兵力,全程也没有使用让人意想不到的阴谋诡计,除了飞羽军在刚开始有意隐藏实力。
从头到尾,他仰仗的只有麾下将士强悍的实力,这是他在靖州都督府呕心沥血十余年该有的回报。
靖州军以六万对燕军十一万,没有任何诡计取巧,在一场硬碰硬的对决中正面击溃燕军,这对燕军造成的打击极其严重,再加上过去三年里无数次败仗的事实,燕军士卒心中的恐慌达到顶峰。
败军一溃千里,无人能止。
靖州军兵分三路,厉冰雪率飞羽军逼走景军骑兵,这一次轮到她恶心景军骑兵,不求正面厮杀,只是干扰对方对燕军的援护。
清徐、阳翟二军往正北方追击,安平、河阳二军往偏东北方追击。
路上散落着无数燕军士卒丢弃的甲胄、军械和粮草,然而军纪严明的靖州将士对此视若无睹,眼中只有狼狈逃窜的燕军。
牛存节有心收拢溃兵,但是靖州军的追击实在太凶狠,尤其是安平军都指挥使徐桂死死盯着那杆帅旗,让牛存节几乎没有喘息的时机,再加上燕军士卒已经被吓破了胆子,牛存节的想法只能是一场虚幻。
此战燕军兵力伤亡过半,将近两万人战死,两万余人投降,逃兵数千人,伤者不计其数。
更重要的是,靖州军以昂然气势直接拿下新溪城和两座辅城,燕军一退再退,向着东北方向六十余里的沫阳路首府雍丘城仓惶退去。
齐建武十五年,元月初四日,怀安郡公、靖州大都督厉天润率麾下大军继续进逼。
与此同时,原本驻守在靖州中线的广济军和临杨军北上突袭,攻占雍丘城南边的屏障白马关,继而顺利和主力会师。
在暌违十五年之后,大齐军队终于来到雍丘城外。
这座城池是京畿以南、江北大地的核心,一旦收复此地,便可辐射整个沫阳路,其意义之深远不必赘述。
至此,江北两处主战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势。
东边大齐定州境内,淮、定两军死守积善屯防线,景军主力占据场面上的优势,但是短时间内仍然无法突破齐军的防线。不过他们已经攻占定州北部大片疆土,飞云军死守的封丘城也成为瓮中之鳖,这个胜利勉强能够洗刷过去几年里,大齐边军带给他们的耻辱。
往前,不断往前!
燕军后方阵中,牛存节在安平军行动之初就已经发现这个变化。
一幕无比波澜壮阔的景象出现在他视线中。
最要命的是他们冲刺的方向,牛存节看着飞羽军骑兵的路线,他们利用一次完美的冲锋和遽然爆发的真正实力,冲散景军骑兵之后,径直朝着燕军最薄弱的大阵后方冲来!
苍鹰在天际盘旋,它冷峻的眼眸中,倒映出下方辽阔平原的景象。
而在燕军大阵后方,飞羽军骑兵如天外来箭,无比凌厉地刺入燕军的后背。
然而雀跃的笑意才刚刚出现在燕军脸上,瞬间又凝固起来。
她身后的骑士当中,一人将提着的大旗举起,旗帜迎风猎猎招展,飞羽二字犹如铁画银钩。
当牛存节看见安平军开始向前阵移动时,不禁喃喃自语道:“你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想着中心开花?”
燕军后阵,瞭望车上的亲兵用颤抖的语调将前锋的溃败告知牛存节,还没等这位大将军冷静下来,他又惊慌地说道:“大将军,南齐骑兵……骑兵……”
郎山愤怒地嘶吼着,然后便见前方士卒狼狈逃窜,紧接着一员齐军武将率领数百名精锐,以刀尖之势冲开燕军的阵型!
郎山的亲卫深知主将若战死,他们也一个都活不下来甚至会殃及亲人,当下毫不犹豫咬牙迎了上去,同时大声呼喝让郎山后撤。
哪怕是在这样的局势下,靖州军依然可以选择收缩阵地选择一个方向突围,但是厉天润没有这样做,相反又一阵节奏与先前不同的鼓声响起,继而传出很远的距离。在主战场的东边平原上,飞羽军将士听到鼓声之后,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轻勒缰绳。
战事爆发之后,厉天润将清徐军摆在前阵,阳翟和河阳两军分列左右,安平军作为后阵,他领着亲卫营坐镇中军,大阵为六花七才。
这样的主将带出来的兵自然也会是一群杀神。
他们的反应虽快,徐桂手中的长矛更快!
他一脚将侧面冲过来的燕军踢得胸膛凹陷,手中长矛向前一个横扫,瞬间斩断五六把长刀,然后快步向前挺进,犹如疯魔一般见人就杀,几步便已经冲到郎山身前。
他们看不见战场的全局,不清楚具体的局势,只知道己方的援军已经抵达,正在东西两个方向猛攻敌人的侧翼,此刻见到清徐军像磐石一样坚固的阵型散开,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敌人扛不住重压,出现崩溃的迹象。
“遵令!”
毕竟帅旗是军心稳定所在。
他的脸色猛然泛白,这时候怎会不明白,不光是景军骑兵在保存实力,飞羽军骑兵在厉冰雪的压制下,同样一直耐心地假装与敌人周旋,等她得到厉天润发出的号令,才会掐准这个时机朝景军骑兵发出致命一击。
而在此时,赵应祜率领的一万步卒刚好迎上来。
说时迟那时快,在燕军前锋还没有抢占清徐军让出的空间时,徐桂便已经挥动着长矛,遽然往前一个踏步。
徐桂率领安平军将士,如同猛虎驱狼一般驱赶着燕军前锋,直接朝赵应祜的兵马撞了上去!
除去东西两面的援军,牛存节此番带着六万步卒出战,在先前的战事中已经先后投入三万兵力,此刻他让赵应祜率一万军支援郎山率领的前锋,本阵依然留着两万步卒在身边。
是杀神而非一根筋的莽夫。
牛存节看着眼前的景象,鲜血猛地涌上脑门,他只觉眼前一黑,用力抓住木架才没有趔趄倒下。
“遵令!”
只要牛存节身旁的帅旗倒下,燕军必然无法继续维持强大的攻势,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既然你想中心开花,这时候都不愿后撤,那我就遂了你的心愿。”
“传令给朱振和曹安,各调一万兵马堵住敌军的南面退路,将厉天润的五千亲卫拖在那里。”
四周皆是喧嚣,唯独燕军的眼前一片死寂,成百上千的齐军保持着三尺左右的间隔,迈着坚定的步伐冲来。
长矛如闪电般刺向前方,贯穿一名燕军士卒的胸膛。
“大将军!大将军!”
随着牛存节几道号令发出,战场局势再度发生变化。
尤其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位齐军将领,全身披甲手持铸铁长矛,高大魁梧的身躯犹如小山一般,每一步落在地上似乎都能感觉到大地在震颤。
郎山撤枪不及,身体便往前带出两步,迎面而来的便是那杆不断滴血的长矛!
穿心而死!
两名主将对面而见,郎山挺枪前刺,却见徐桂在电光火石之际赤手握住郎山的长枪,旋即腰腹发力一声暴喝。
有人说他骄狂,有人说他愚蠢,但是从来没有人会否认徐桂在战场上的凶狠勇猛。
这些人脸上的表情谈不上如何狰狞,只有让人不寒而栗的冷漠,仿佛他们毫不在意死亡的来临。
“退后者斩!不许后退!”
不同于一般军队冲锋时的怒吼,安平军将士更习惯沉默前行,于是战场上出现一个略显诡谲的场面。
清徐军的将士们苦战一个多时辰,将燕军前锋的士气消耗殆尽,徐桂和他麾下的将士自然不会辜负同袍的热血,他们就像是看着近在眼前的猎物、却被迫忍耐了小半天的凶兽,当厉天润卸去他们身上的枷锁,一场堪称暴戾和残忍的屠杀迅疾拉开帷幕。
飞羽军的将士们跟随着自己的主将,向着景军骑兵陡然加速冲去。
身为大军主帅,知己知彼是最基本的要求,牛存节对靖州军的情况当然不会陌生,他很清楚厉天润此番带着清徐、阳翟、河阳和安平四军,此外还有直属于大都督府的五千亲卫营,厉冰雪率领的六千骑兵,以及有可能出现的高唐城守军。
他只敬服厉天润一人,其他不管是范文定和霍真这些老资格的指挥使,还是皇甫遇和党进雄这样的新晋骁将,没有一人能让他服气。
同一时刻,燕军前锋大将郎山还没有等来赵应祜率领的兵马轮转,安平军就已经杀到近前。
这一刻赵应祜脸上无法克制地泛起惊恐的表情!
这样的场景先前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因为两支骑兵的实力大抵相当,谁都无法抹除距离上的差距,不论景军追击飞羽军还是相反的情况,暂时处于不利位置的一方都能从容转向。
“遵令!”
两旁的安平军将士以三人为一组,朝着面前的燕军前锋发起搏命的冲锋。
牛存节语调低沉,随即发号施令:“命令赵应祜带领麾下一万兵马协助郎山的前锋,务必要将那支齐军挡住。”
靖州军的阵型依旧很稳固,清徐军、阳翟军、河阳军和厉天润的亲卫营构筑起一座坚固的围城,而在北方两军接壤之处,徐桂率领安平军高歌猛进,在击溃燕军前锋之后,裹挟着对方的败兵继续冲垮赵应祜率领的一万步卒,距离燕军帅旗已经只有百丈之遥。
“遵令!”
而且景军坐骑的耐力更强,这就是他们自信可以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源。
牛存节等不及,再度跃上瞭望车,逐渐泛红的双眼看向东边。
燕军前锋鏖战多时,不再像刚开始那样胆怯畏缩,因为他们发现南齐边军也是人,也会受伤流血和死亡,再者长时间的苦战会让人变得非常麻木,鲜血已经很难触动他们的神经。
至此,燕军依靠兵力上的优势已经将靖州军团团围住。
徐桂猛然发力,燕军的尸体被他直接砸向后方。
以他的眼界和见识,自然能看出来厉天润这是要用安平军打出一个倒卷珠帘,用这支生力军直接凿穿燕军的中线,甚至是直接威胁到他这位燕军主帅。
主将一死,燕军前锋的溃败速度陡然加快,无数败卒被安平军潮水一般的攻势击垮,慌不择路转身就逃。
朱振和曹安得到指令后,当即从援军中各调出一万步卒,顺势往南然后在靖州军的后方完成合围。
这位靖州大都督脸上无喜无忧,沉着冷静地说道:“传令,亲卫营护住后阵,阳翟、清徐、河阳三军转向往北,全军突击。”
“骑兵怎么了?!”
厉冰雪转头看了一眼远处的战场,又看向挡在飞羽军和燕军后阵之间的景军骑兵,猛然握紧手中的马槊,冷声道:“亮旗。”
牛存节眼睁睁地看着南齐骑兵在那个女将的率领下,飞速杀入景军骑兵的肋部,那杆马槊几近于无人能挡。
这等如山海驾临一般的磅礴气势,化作滔天巨浪拍打在燕军身上!
远在南方的厉天润听着令官们不断的通报声,对于整个战场的局势已经了若指掌。
然而这一次——
飞羽军骤然加速,片刻之间就拉近和景军骑兵的距离。
只见清徐军让开的区域内,无数南齐边军杀将出来。
当清徐军将士朝两侧让开阵型的时候,位于最前沿的燕军终于松了口气。
令官兴奋且战栗地怒吼着。
无数声怒吼响彻平原,无数杆长枪奋勇向前,无数年轻而又沧桑的大齐边军将士,如洪流滚滚,踏碎山河!
第506章 【嗅觉】
当飞羽军和安平军突破燕军的防线,于对方中军附近顺利会师,西风原之战便随着燕军帅旗北逃而落幕,但燕军的败退只是一个开始。
此战燕军从上到下都憋着一股气,因为过去三年里他们连战连败,面对大齐边军几乎有种本能的畏惧。
这种情绪积压的时间太久,逐渐演变成色厉内荏的焦躁,他们迫切想找到一个宣泄的突破口。
从牛存节到下面绝大多数将官,他们都不认为己方在此战中处于劣势,毕竟兵力比对方多出五万左右。然而厉天润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他们,哪怕大齐边军兵力不足,也可以用硬实力击败他们。
厉天润在此战只动用了靖州都督府一半左右的兵力,全程也没有使用让人意想不到的阴谋诡计,除了飞羽军在刚开始有意隐藏实力。
从头到尾,他仰仗的只有麾下将士强悍的实力,这是他在靖州都督府呕心沥血十余年该有的回报。
靖州军以六万对燕军十一万,没有任何诡计取巧,在一场硬碰硬的对决中正面击溃燕军,这对燕军造成的打击极其严重,再加上过去三年里无数次败仗的事实,燕军士卒心中的恐慌达到顶峰。
败军一溃千里,无人能止。
靖州军兵分三路,厉冰雪率飞羽军逼走景军骑兵,这一次轮到她恶心景军骑兵,不求正面厮杀,只是干扰对方对燕军的援护。
清徐、阳翟二军往正北方追击,安平、河阳二军往偏东北方追击。
路上散落着无数燕军士卒丢弃的甲胄、军械和粮草,然而军纪严明的靖州将士对此视若无睹,眼中只有狼狈逃窜的燕军。
牛存节有心收拢溃兵,但是靖州军的追击实在太凶狠,尤其是安平军都指挥使徐桂死死盯着那杆帅旗,让牛存节几乎没有喘息的时机,再加上燕军士卒已经被吓破了胆子,牛存节的想法只能是一场虚幻。
此战燕军兵力伤亡过半,将近两万人战死,两万余人投降,逃兵数千人,伤者不计其数。
更重要的是,靖州军以昂然气势直接拿下新溪城和两座辅城,燕军一退再退,向着东北方向六十余里的沫阳路首府雍丘城仓惶退去。
齐建武十五年,元月初四日,怀安郡公、靖州大都督厉天润率麾下大军继续进逼。
与此同时,原本驻守在靖州中线的广济军和临杨军北上突袭,攻占雍丘城南边的屏障白马关,继而顺利和主力会师。
在暌违十五年之后,大齐军队终于来到雍丘城外。
这座城池是京畿以南、江北大地的核心,一旦收复此地,便可辐射整个沫阳路,其意义之深远不必赘述。
至此,江北两处主战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势。
东边大齐定州境内,淮、定两军死守积善屯防线,景军主力占据场面上的优势,但是短时间内仍然无法突破齐军的防线。不过他们已经攻占定州北部大片疆土,飞云军死守的封丘城也成为瓮中之鳖,这个胜利勉强能够洗刷过去几年里,大齐边军带给他们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