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90节
旋即行礼告辞。
皇后望着她窈窕的身影,唇边泛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平心而论,她对庆聿怀瑾的喜爱没有掺假,再者庆聿怀瑾一旦成为太子的侧妃,有庆聿氏的支持,太子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宫里那几个受宠的妃子只能早早死心。
这也是她在听到景帝的指示之后,无比热切促成此事的根源。
庆聿怀瑾大抵能够猜到这位皇后娘娘的想法,她面色淡然地走出皇宫,在宫外等候的王府亲卫们立刻迎上来。
她一言不发地跃上坐骑,回头看了一眼巍峨雄伟的宫城,然后拽紧缰绳策马而去。
大都宽阔平整的街道上,数十骑快速奔驰,蹄声似闷雷,与这冬日阴沉的天气十分相称。
街上行人连忙避让,纵然是那些贵胄子弟,在看清马上女子的清冷容颜之后,也知趣地将快到嘴边的叱骂吞了回去。
这位郡主殿下可是连皇子们都不敢得罪,更何况是他们这些普通权贵?
要知道早年间庆聿怀瑾在大都可谓恣意纵横,偏偏她武功又极高,不只是靠家世背景压人,很多被她揍过的权贵子弟连报复的念头都不敢有,毕竟被一个女子当街暴揍已经很丢人了。
这两年庆聿怀瑾已经极少在街上闲逛,今日这般反常的举动自然引来不少人的好奇,一时间城内各路贵胄议论纷纷。
庆聿怀瑾将这些事情全部抛之脑后,她策马不断提速,径直从大都南门而出,一口气跑出十余里远。
王府亲卫们面面相觑,既不敢上前询问,也不敢随意离去,只能老老实实跟在后面。
及至来到一座小山附近,庆聿怀瑾一跃下马,孤身朝山坡上走去。
她来到高处站定,望着南方辽阔又阴霾密布的天空,精致如画的眉眼泛起几分沉郁之气。
皇后所言便是天子之意,而天子的旨意无人能抗拒——连她父亲都不行,毕竟这桩婚事对于庆聿氏来说并非折辱,反而是一反常态的器重,至少在外人眼中会是如此。假如庆聿恭抗旨,无论他的态度怎样委婉谦卑,景帝一句话就能让他进退两难。
“爱卿百般退却,莫非是看不上朕的太子?”
而且以庆聿怀瑾对自己父亲的了解,他基本不会拒绝这道旨意。
庆聿怀瑾从不怀疑父亲对自己的疼爱,但是在他心里有件事更加重要,那就是整个庆聿氏的安危,为此他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舍弃。
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心中的郁卒没有得到丝毫缓解。
曾几何时,她以为自己是随心所欲的天之骄女,等到长大之后,经历过那些失败,承受过在河洛城被俘虏的屈辱,及至今日体会到那种浓浓的无力感,她才知道这人间最真实的模样。
她当然不愿意嫁给太子。
没有缘由,仅是不愿。
时间静悄悄地流逝着。
不知过了多久,她忽而自嘲一笑,轻声自语道:“庆聿怀瑾,你有什么资格自怨自艾?这世上比你命苦的女子不知凡几,至少你比她们多享受了二十年无忧无虑的荣华富贵。”
“你现在这样真的很像一个无能的怨妇。”
“与其在这里伤春悲秋,不如想一想你究竟能做什么。”
一念及此,她脑海中忽地浮现一个名字。
冷静下来之后,庆聿怀瑾转身向下走去,目光清冷沉静。
王府亲卫们依旧一片茫然,他们从始至终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在他们的思维中,自家郡主绝对不会在宫里受委屈。
只有极少数人发现几分不同寻常,郡主殿下仿佛忽然之间变了一个人,却又说不出究竟是哪里变了。
庆聿怀瑾翻身上马,语调平淡。
“回家。”
第492章 【花开两朵】
江北,旬阳王家。
偏厅之内,谭正、渠忠和江晟正襟危坐。
这三人性情各异,谭正心思机敏,渠忠沉稳老成,江晟则木讷内敛。
在陆通为陆沉打造的班底中,这三人的武功仅在李承恩之下,而且都是知根知底、祖父辈就在陆家做事的忠心之人,所以能够得到陆通的信任。
自从陆沉将以谭正等人为首的陆家秘卫交到王初珑手中,这支隐秘的力量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严谨且专业。
此前他们主要负责保护陆通的安全、收集可以接触到的各种情报和监管陆家商号各地门面的经营。
虽然谭正等人一直将织经司视为超越的目标,而且陆沉也给了他机会学习织经司的办事章程,但是效果并不太好,因为他们确实不具备统筹大局的能力,再者陆沉自己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培养他们。
直到王初珑的出现,陆家秘卫的现状迅速得到改变。
她第一步是设定详细且完整的层级和权责,谭正等三人各管一摊子事情,同时他们又互相监督。
在他们之下,陆家秘卫依据资历、武功和过往的功劳分为甲乙丙丁四层,每一层级的奖惩规章细化到极致,这样一来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这是纵向和横向交错并行的组织架构,某些方面和织经司、察事厅有相似之处。
第二步,王初珑利用她在翟林王家时掌握的经验,对陆家原本很粗糙的情报系统进行整改。
如今陆家的情报来源被王初珑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以陆家商号在各地的门面为依托的表层系统,每个门面的掌柜都有收集当地信息以及意外所得的职责。当然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陆通在所有掌柜面前的口径都是为了掌握各地商贸情况,从而对自家生意的发展有帮助。
在实际运作当中,每一处门面就是一个小型的情报收集站,打探的消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然后由广陵总号进行汇总甄别和存档。
其二则是将一部分秘卫洒出去,在大江南北各处紧要的城池内设立暗桩,由点连线再成面,建立飞鸽传书和骑士报信两条互不干涉的信息渠道。
为了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是做好必要的防范,王初珑定下几条规矩,比如妥善照顾好这些秘卫留在广陵城的家人,又给他们较为丰厚的报酬,以及十分清晰的奖励规章。
如此双管齐下,陆家收集情报的效率得到极大的增强。
第三步也是在王初珑看来最重要的一步,她为整个秘卫队伍建立一套简洁明了又堪称严厉的考核机制,尤其是在忠诚度的培养方面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王初珑并未急于向外出手做出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她一直极有耐心地磨砺陆家秘卫的内功,然而谭正等人很惊奇地察觉到,这支力量的面貌几乎是一天好过一天。
所以他们每次来到王家,都会秉持心悦诚服的恭敬姿态。
王初珑一身素雅装扮,在锦书的陪伴下来到正厅,谭正等人立刻起身行礼,然后向她陈述最近半个月各地的情况。
小半个时辰过后,三人相继汇报完毕,王初珑微微颔首道:“各位辛苦了。”
三人连道不敢。
王初珑沉思片刻,对谭正说道:“接下来你带着麾下兄弟去京城,切记不要引起织经司密探的注意,更不要在京城与人发生冲突。如今陆老爷已经撤销商号在江南的所有门面,这是明面上人尽皆知的决定,所以正好是你们南下扎根的时机。我这里有一封亲笔信,你带去给陆老爷,然后从他那里领取银两,再去京城隐藏下来。”
谭正道:“是。”
王初珑继续说道:“不必急着打探消息,一步一步来,我会给你一份详细的章程。先在京城站稳脚跟,等以后再慢慢将触角伸出去。对了,此事你可以告知陆公子。”
谭正起身应道:“小人领命。”
王初珑又看向渠忠和江晟说道:“渠忠,你还是负责淮州境内的事务。江晟,你带六十名好手去定州,先期安定下来,我这里已经做好计划,你按照计划行事即可。”
两人亦起身应下。
王初珑示意锦书将准备好的几个信封分别交到三人手上,然后平静地说道:“如今各地的信息渠道已经建成,往后除了我列明的十一种情况需要动用紧急邮路,其余情报每个月汇总一次送到我这里就行。”
三人齐声道:“是,王小姐。”
待他们毕恭毕敬地行礼离去,锦书略显夸张地呼出一口气,笑眼弯弯道:“小姐真厉害!”
“厉害?”
王初珑笑了笑,摇头道:“不过是仗着陆公子的虎威罢了,如果没有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以及陆家老爷明确的表态,这些骄兵悍将怎么可能甘愿听从我的驱使。”
锦书点了点头,又感叹道:“不知陆公子何时能够忙完正事,等到小姐和他大婚之后,小姐做这些事就更加名正言顺了呢。”
王初珑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尖,笑道:“好了,知道伱心里牵挂他。”
然而她眼中并无笑意,相反却有些担忧。
她已经从陆沉的密信中得知天子的状况,自然不会介怀婚礼的推迟,只是担心皇权更替、边疆危难之际,他在京城的安危。
所以她决定提前让谭正带人南下,早一日在京城布局,为自己的意中人增添几分保障。
缓步来到廊下,王初珑抬头望向南方的天幕,清澈的眸光中浮现一抹思念。
锦书取来一袭大氅披在她身上,主仆二人并肩而立,久久无言。……
冬日寒风刺骨。
一支燕军辎重队伍行走在萧索冷清的道路上。
他们从位于沫阳路腹心之地的首府雍丘出发,目的地是西南方向两百余里的岭屏寨,途中会经过四座小城可以暂歇。
如今燕军八万军队云集西线,在大将军牛存节的指挥下朝着南齐西冷关和高唐城发起延绵攻势,岭屏寨就在高唐城的东北面,内外驻扎着三万余兵马,乃是进攻高唐城的主力。
这支辎重队伍有大车三百余辆,小车二百余辆,除去民夫以及护卫兵卒自己的口粮之外,运送的粮草足够岭屏寨燕军月半之用。
虽说靖州军一直采取守势,从开战至今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牛存节仍然不敢轻忽大意,特地调来三千燕军步卒护送辎重,而且命令他们走北线远路,尽量远离靖州军的威胁。
领军燕将名叫桑远,现为沫阳路新昌府兵马都监。
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面色沉郁地前行。
军中自然也有人情冷暖,而他就因为不是牛存节麾下的嫡系将领,始终捞不上有油水的任务,别人都是领兵驰骋于战场之上,而他只能领着一帮苦哈哈转运粮草。
“都监,日落之前肯定能赶到扶沟城,再走两天就能到岭屏了。”
一名下属来到近前,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
桑远冷漠地应了一声。
下属左右看看,从怀中取出一个酒囊,压低声音道:“这鬼天气实在太冷了,都监,喝一口暖暖身子吧。”
桑远看了他一眼,寒声道:“大将军三番五次严令,行军之时必须禁酒,难道你想害本将触犯军纪?”
下属自讨无趣,讪讪地收了回去,忽而耳朵一动,抬头看着遍布阴霾的天空,皱眉道:“打雷了,莫不是要下雨?”
桑远听到打雷二字,心中猛然一紧,侧耳细听果然隐约有闷雷之声,他扭头向南方望去,立刻拽住缰绳怒吼道:“敌袭,列阵!”
南面大地之上,乌云滚滚而来。
一支骑兵突兀地出现在燕军和民夫的视线中,朝这边不断加速飞驰突进!
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靖州军不敢踏出界线一步,仿佛被燕景联军浩大的声势吓住,一心只想守住自己的防线。
哪怕牛存节再三告诫麾下将领,但是包括他本人在内,见到那位南齐名将厉天润如此怯懦,心中也难免会生出几分不为人知的轻视。
直到此时此刻。
天幕依旧阴沉压抑似毛毡,靖州飞羽军四千骑犹如狂风骤雨一般,转瞬及至跟前。
皇后望着她窈窕的身影,唇边泛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平心而论,她对庆聿怀瑾的喜爱没有掺假,再者庆聿怀瑾一旦成为太子的侧妃,有庆聿氏的支持,太子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宫里那几个受宠的妃子只能早早死心。
这也是她在听到景帝的指示之后,无比热切促成此事的根源。
庆聿怀瑾大抵能够猜到这位皇后娘娘的想法,她面色淡然地走出皇宫,在宫外等候的王府亲卫们立刻迎上来。
她一言不发地跃上坐骑,回头看了一眼巍峨雄伟的宫城,然后拽紧缰绳策马而去。
大都宽阔平整的街道上,数十骑快速奔驰,蹄声似闷雷,与这冬日阴沉的天气十分相称。
街上行人连忙避让,纵然是那些贵胄子弟,在看清马上女子的清冷容颜之后,也知趣地将快到嘴边的叱骂吞了回去。
这位郡主殿下可是连皇子们都不敢得罪,更何况是他们这些普通权贵?
要知道早年间庆聿怀瑾在大都可谓恣意纵横,偏偏她武功又极高,不只是靠家世背景压人,很多被她揍过的权贵子弟连报复的念头都不敢有,毕竟被一个女子当街暴揍已经很丢人了。
这两年庆聿怀瑾已经极少在街上闲逛,今日这般反常的举动自然引来不少人的好奇,一时间城内各路贵胄议论纷纷。
庆聿怀瑾将这些事情全部抛之脑后,她策马不断提速,径直从大都南门而出,一口气跑出十余里远。
王府亲卫们面面相觑,既不敢上前询问,也不敢随意离去,只能老老实实跟在后面。
及至来到一座小山附近,庆聿怀瑾一跃下马,孤身朝山坡上走去。
她来到高处站定,望着南方辽阔又阴霾密布的天空,精致如画的眉眼泛起几分沉郁之气。
皇后所言便是天子之意,而天子的旨意无人能抗拒——连她父亲都不行,毕竟这桩婚事对于庆聿氏来说并非折辱,反而是一反常态的器重,至少在外人眼中会是如此。假如庆聿恭抗旨,无论他的态度怎样委婉谦卑,景帝一句话就能让他进退两难。
“爱卿百般退却,莫非是看不上朕的太子?”
而且以庆聿怀瑾对自己父亲的了解,他基本不会拒绝这道旨意。
庆聿怀瑾从不怀疑父亲对自己的疼爱,但是在他心里有件事更加重要,那就是整个庆聿氏的安危,为此他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舍弃。
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心中的郁卒没有得到丝毫缓解。
曾几何时,她以为自己是随心所欲的天之骄女,等到长大之后,经历过那些失败,承受过在河洛城被俘虏的屈辱,及至今日体会到那种浓浓的无力感,她才知道这人间最真实的模样。
她当然不愿意嫁给太子。
没有缘由,仅是不愿。
时间静悄悄地流逝着。
不知过了多久,她忽而自嘲一笑,轻声自语道:“庆聿怀瑾,你有什么资格自怨自艾?这世上比你命苦的女子不知凡几,至少你比她们多享受了二十年无忧无虑的荣华富贵。”
“你现在这样真的很像一个无能的怨妇。”
“与其在这里伤春悲秋,不如想一想你究竟能做什么。”
一念及此,她脑海中忽地浮现一个名字。
冷静下来之后,庆聿怀瑾转身向下走去,目光清冷沉静。
王府亲卫们依旧一片茫然,他们从始至终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在他们的思维中,自家郡主绝对不会在宫里受委屈。
只有极少数人发现几分不同寻常,郡主殿下仿佛忽然之间变了一个人,却又说不出究竟是哪里变了。
庆聿怀瑾翻身上马,语调平淡。
“回家。”
第492章 【花开两朵】
江北,旬阳王家。
偏厅之内,谭正、渠忠和江晟正襟危坐。
这三人性情各异,谭正心思机敏,渠忠沉稳老成,江晟则木讷内敛。
在陆通为陆沉打造的班底中,这三人的武功仅在李承恩之下,而且都是知根知底、祖父辈就在陆家做事的忠心之人,所以能够得到陆通的信任。
自从陆沉将以谭正等人为首的陆家秘卫交到王初珑手中,这支隐秘的力量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严谨且专业。
此前他们主要负责保护陆通的安全、收集可以接触到的各种情报和监管陆家商号各地门面的经营。
虽然谭正等人一直将织经司视为超越的目标,而且陆沉也给了他机会学习织经司的办事章程,但是效果并不太好,因为他们确实不具备统筹大局的能力,再者陆沉自己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培养他们。
直到王初珑的出现,陆家秘卫的现状迅速得到改变。
她第一步是设定详细且完整的层级和权责,谭正等三人各管一摊子事情,同时他们又互相监督。
在他们之下,陆家秘卫依据资历、武功和过往的功劳分为甲乙丙丁四层,每一层级的奖惩规章细化到极致,这样一来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这是纵向和横向交错并行的组织架构,某些方面和织经司、察事厅有相似之处。
第二步,王初珑利用她在翟林王家时掌握的经验,对陆家原本很粗糙的情报系统进行整改。
如今陆家的情报来源被王初珑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以陆家商号在各地的门面为依托的表层系统,每个门面的掌柜都有收集当地信息以及意外所得的职责。当然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陆通在所有掌柜面前的口径都是为了掌握各地商贸情况,从而对自家生意的发展有帮助。
在实际运作当中,每一处门面就是一个小型的情报收集站,打探的消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然后由广陵总号进行汇总甄别和存档。
其二则是将一部分秘卫洒出去,在大江南北各处紧要的城池内设立暗桩,由点连线再成面,建立飞鸽传书和骑士报信两条互不干涉的信息渠道。
为了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是做好必要的防范,王初珑定下几条规矩,比如妥善照顾好这些秘卫留在广陵城的家人,又给他们较为丰厚的报酬,以及十分清晰的奖励规章。
如此双管齐下,陆家收集情报的效率得到极大的增强。
第三步也是在王初珑看来最重要的一步,她为整个秘卫队伍建立一套简洁明了又堪称严厉的考核机制,尤其是在忠诚度的培养方面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王初珑并未急于向外出手做出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她一直极有耐心地磨砺陆家秘卫的内功,然而谭正等人很惊奇地察觉到,这支力量的面貌几乎是一天好过一天。
所以他们每次来到王家,都会秉持心悦诚服的恭敬姿态。
王初珑一身素雅装扮,在锦书的陪伴下来到正厅,谭正等人立刻起身行礼,然后向她陈述最近半个月各地的情况。
小半个时辰过后,三人相继汇报完毕,王初珑微微颔首道:“各位辛苦了。”
三人连道不敢。
王初珑沉思片刻,对谭正说道:“接下来你带着麾下兄弟去京城,切记不要引起织经司密探的注意,更不要在京城与人发生冲突。如今陆老爷已经撤销商号在江南的所有门面,这是明面上人尽皆知的决定,所以正好是你们南下扎根的时机。我这里有一封亲笔信,你带去给陆老爷,然后从他那里领取银两,再去京城隐藏下来。”
谭正道:“是。”
王初珑继续说道:“不必急着打探消息,一步一步来,我会给你一份详细的章程。先在京城站稳脚跟,等以后再慢慢将触角伸出去。对了,此事你可以告知陆公子。”
谭正起身应道:“小人领命。”
王初珑又看向渠忠和江晟说道:“渠忠,你还是负责淮州境内的事务。江晟,你带六十名好手去定州,先期安定下来,我这里已经做好计划,你按照计划行事即可。”
两人亦起身应下。
王初珑示意锦书将准备好的几个信封分别交到三人手上,然后平静地说道:“如今各地的信息渠道已经建成,往后除了我列明的十一种情况需要动用紧急邮路,其余情报每个月汇总一次送到我这里就行。”
三人齐声道:“是,王小姐。”
待他们毕恭毕敬地行礼离去,锦书略显夸张地呼出一口气,笑眼弯弯道:“小姐真厉害!”
“厉害?”
王初珑笑了笑,摇头道:“不过是仗着陆公子的虎威罢了,如果没有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以及陆家老爷明确的表态,这些骄兵悍将怎么可能甘愿听从我的驱使。”
锦书点了点头,又感叹道:“不知陆公子何时能够忙完正事,等到小姐和他大婚之后,小姐做这些事就更加名正言顺了呢。”
王初珑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尖,笑道:“好了,知道伱心里牵挂他。”
然而她眼中并无笑意,相反却有些担忧。
她已经从陆沉的密信中得知天子的状况,自然不会介怀婚礼的推迟,只是担心皇权更替、边疆危难之际,他在京城的安危。
所以她决定提前让谭正带人南下,早一日在京城布局,为自己的意中人增添几分保障。
缓步来到廊下,王初珑抬头望向南方的天幕,清澈的眸光中浮现一抹思念。
锦书取来一袭大氅披在她身上,主仆二人并肩而立,久久无言。……
冬日寒风刺骨。
一支燕军辎重队伍行走在萧索冷清的道路上。
他们从位于沫阳路腹心之地的首府雍丘出发,目的地是西南方向两百余里的岭屏寨,途中会经过四座小城可以暂歇。
如今燕军八万军队云集西线,在大将军牛存节的指挥下朝着南齐西冷关和高唐城发起延绵攻势,岭屏寨就在高唐城的东北面,内外驻扎着三万余兵马,乃是进攻高唐城的主力。
这支辎重队伍有大车三百余辆,小车二百余辆,除去民夫以及护卫兵卒自己的口粮之外,运送的粮草足够岭屏寨燕军月半之用。
虽说靖州军一直采取守势,从开战至今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牛存节仍然不敢轻忽大意,特地调来三千燕军步卒护送辎重,而且命令他们走北线远路,尽量远离靖州军的威胁。
领军燕将名叫桑远,现为沫阳路新昌府兵马都监。
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面色沉郁地前行。
军中自然也有人情冷暖,而他就因为不是牛存节麾下的嫡系将领,始终捞不上有油水的任务,别人都是领兵驰骋于战场之上,而他只能领着一帮苦哈哈转运粮草。
“都监,日落之前肯定能赶到扶沟城,再走两天就能到岭屏了。”
一名下属来到近前,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
桑远冷漠地应了一声。
下属左右看看,从怀中取出一个酒囊,压低声音道:“这鬼天气实在太冷了,都监,喝一口暖暖身子吧。”
桑远看了他一眼,寒声道:“大将军三番五次严令,行军之时必须禁酒,难道你想害本将触犯军纪?”
下属自讨无趣,讪讪地收了回去,忽而耳朵一动,抬头看着遍布阴霾的天空,皱眉道:“打雷了,莫不是要下雨?”
桑远听到打雷二字,心中猛然一紧,侧耳细听果然隐约有闷雷之声,他扭头向南方望去,立刻拽住缰绳怒吼道:“敌袭,列阵!”
南面大地之上,乌云滚滚而来。
一支骑兵突兀地出现在燕军和民夫的视线中,朝这边不断加速飞驰突进!
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靖州军不敢踏出界线一步,仿佛被燕景联军浩大的声势吓住,一心只想守住自己的防线。
哪怕牛存节再三告诫麾下将领,但是包括他本人在内,见到那位南齐名将厉天润如此怯懦,心中也难免会生出几分不为人知的轻视。
直到此时此刻。
天幕依旧阴沉压抑似毛毡,靖州飞羽军四千骑犹如狂风骤雨一般,转瞬及至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