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陆沉洒脱地笑笑,继而道:“我以弱冠之龄爵封国侯,官升京营主帅,这是陛下对我的器重和信任。虽说我确实在边疆战事中立下功劳,但前辈理应知道相较于我现在的地位,那些功劳略微有些不足。”
  尉迟归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光是皇帝对陆沉毫不吝啬的封赏,交给他这个任务也不算过分。
  他语调凝重地说道:“你终究还是要小心一些。”
  陆沉颔首道:“晚辈明白,至少陛下没有逼着我做这件事,届时若是大皇子过于偏执,我不会介入太深,面上过得去便可。”
  闲谈之间,马车已经抵达大皇子设宴的场所。
  大皇子当然不会选择墨苑或者矾楼那种人多嘴杂的地方,这座丰乐园位于西城较为僻静的位置,远离闹市喧杂,环境格外清幽。
  丰乐园面积不大,内里另有乾坤,素来只招待京中的达官贵人。
  马车在门楼前停下,陆沉刚刚出来,便见先前有过一面之缘的王府长史廖仁章,脸上堆满笑容在门前恭候。
  “下官参见陆侯爷。”
  廖仁章上前行礼。
  陆沉微笑道:“廖长史无需多礼,王爷现在何处?”
  廖仁章答道:“殿下已经到了,如今在雅舍用茶。侯爷请随下官来。”
  他当先引路,陆沉只带着秦子龙等几人前往雅舍,其他亲兵自然有王府管事负责招待。
  片刻过后,陆沉来到雅舍,还未走进门内,便听里面传来一道爽朗的声音。
  “山阳侯大驾光临,本王未及远迎,请勿见怪。”
  对于一位皇子亲王来说,这样的态度足以称得上礼贤下士,也符合大皇子一贯以来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温厚形象。
  陆沉抬眼望去,只见大皇子身穿常服,神情和煦,再加上相貌堂堂的外表,令人颇有如沐春风之感。
  他上前见礼道:“见过殿下,臣岂敢劳动殿下相迎。”
  大皇子亲切地把住他的手臂,微笑道:“旁人当不起,你却当得起,请。”
  来到京城这段时间,陆沉见识过三皇子的骄狂跋扈,也领略过二皇子的从容洒脱,如今算是当面感受到大皇子的仁者之风。
  若非亲耳听见天子所言,任谁都很难相信大皇子温厚谦逊的外表下,竟然是那等暴戾狂傲的性子。
  陆沉随着大皇子走进雅舍,两人落座后,自有娉娉婷婷的侍女奉上香茗。
  请茶之后,大皇子感慨道:“其实伱当初返京的时候,本王便想邀你一叙,偏偏被二弟抢了先,本王亦不好同他争抢。后来发生那么多事情,本王知道你忙得脚不沾地,更不好耽误你的正事,于是一直拖到现在。”
  陆沉从容地说道:“殿下厚爱,臣不胜感激。”
  大皇子心里略有些失望,毕竟他说得那么有诚意,陆沉理应更加坦诚,而非现在这般用一句客套话敷衍。
  当然他也知道有些事急不来,便压下心中的情绪,继续赞道:“你是父皇看重的能臣,不论是在边疆领兵作战,还是在京城协助父皇铲除奸佞,一桩桩一件件都很不容易,本王悉数看在眼里,因此特地设下宴席,聊表敬意。”
  “殿下言重了,臣只是尽自己的本分,不敢妄言居功。”
  陆沉依旧保持着相对合适的距离。
  陈王府中的文士们对今日这场宴席做了诸多推演,故而大皇子对陆沉油盐不进的态度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此刻见他始终不肯接过自己的话头,大皇子便爽朗一笑,然后开始向陆沉询问边疆战事的细节。
  陆沉的讲述十分乏味,然而大皇子却像是听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时而扼腕叹息,时而击节赞叹。
  仿佛他就是这世上最完美的倾听者。
  ……
  南城,建王府。
  后宅内坪之上,三皇子李宗简手持长剑,正在演练一套剑法。
  他的动作颇为标准,看起来也算像模像样。
  片刻过后,三皇子收剑而立,望着手中的长剑,一脸惋惜地说道:“老大虽然没脑子,却有一身习武的好天赋,可见天道有常,自有命数。”
  此间没有仆人,仅有许皇后的娘家侄儿许如清在旁。
  闻听三皇子此言,许如清沉稳地说道:“殿下身份贵重,何须像江湖草莽一般舞刀弄枪?习武是为强身健体,此事对于殿下来说不难,亦不需要多高的天赋。”
  三皇子走过来用手巾擦了擦脸,感慨道:“我还是喜欢听你说真话,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关键是要能够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缺陷。”
  许如清点了点头,又道:“陆沉已经到了丰乐园,我们的人也已就位。”
  三皇子轻轻一笑,悠然道:“你知道我为何笃定陆沉会赴宴?”
  许如清深知他的性情,遂安静地等待下文。
  三皇子继续说道:“因为父皇不忍老大走上绝路。在父皇看来,如果要立二哥为太子,无需顾及我的心情,只要安抚好老大就行。老大以为这场宴请是他拉拢陆沉的开始,殊不知在父皇心里,陆沉或许能帮他说服老大,打消老大继续争储的欲望。”
  他迈步向前走去,许如清亦步亦趋地跟着,问道:“如果今日我们的人得手,陛下会不会怀疑殿下?”
  三皇子淡淡道:“老大的性子外宽内忌,今天他和陆沉肯定会闹得很不愉快,陆沉在回去的路上遭遇埋伏,老大自然就有最大的嫌疑,又与旁人何干?再者,这场宴席并未公之于众,除了老大之外,又有谁会知道陆沉的行踪?”
  许如清不由得敬服地说道:“再加上李三郎卷入此事,届时只要往相府稍稍透露一点消息,那位老相爷为了保住李家的富贵,只能将这个罪名推到大皇子身上。”
  “老相爷?”
  三皇子笑了笑,摇头道:“老相爷没有多少日子了,我只是要将李适之绑在船上而已,再让他云淡风轻地坐在岸上,我委实放心不下。”
  说到这儿,他扭头叮嘱道:“虽然我们已经做好详尽的安排,但是陆沉身边的护卫藏龙卧虎,说不定就有高手,你再去见一面那位天下第六,让他尽可能做到一击必杀。”
  许如清躬身一礼道:“遵命。”
  待他离去之后,三皇子仰头望着明媚的阳光,眼中寒意湛然。
  他忽然反手一挥,长剑旋即脱手,紧接着廊下的一个花坛四分五裂。
  “不见血不死人,大局如何扭转?”
  三皇子自嘲一笑,摇了摇头。
  第396章 【舔犊之心】
  丰乐园,雅舍偏厅。
  宴席已然齐备,天南地北的山珍海味可谓琳琅满目。
  陆沉甚至在席面上看见两道在河洛城见过的名菜,分别是拨霞供和黄雀鲊,这在江南地带极少见到,乃是北方的特色风味。
  由此可见大皇子对今天的宴席颇为重视,不光将丰乐园清场只为招待陆沉,在菜式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考虑到陆沉一直生活在江北,特地多找了一名来自江北的名厨。
  既有佳肴,席间岂能缺少美酒?
  酒名流香,酒性绵柔,入口竟隐隐有甘甜之感。
  饮过门杯之后,大皇子一声轻咳,负责斟酒布菜的侍女们便行礼告退,厅内只剩下他和陆沉二人对面而坐。
  大皇子目视陆沉,微笑道:“本王喜欢自斟自饮,如此更加悠闲自在一些。”
  这句解释略显多余,再笨的人都知道他今天醉翁之意不在酒,自然不希望旁边有人碍眼。
  陆沉没有戳破,淡然应道:“这是殿下体恤下人的仁厚之心。”
  先前用茶的时候,在大皇子的询问下,陆沉讲过前两年边疆战事的一些细节,大皇子听得非常入神,并且对陆沉和边军将士不吝赞赏之词。
  在他看来,不论陆沉心中真实观感如何,至少这足以表明他的态度。
  一念及此,他端起酒杯向陆沉示意,饮下之后说道:“仁厚之心……本王既担心边疆的安危,也为朝中复杂的局势烦恼。只恨自身别无所长,不能帮父皇排忧解难,对国朝更是寸功未立,说到底也只能求得几分薄名。”
  陆沉品味着流香酒的甘甜,不疾不徐地说道:“人尽其责,物尽其用,这便是朝廷顺利运转的根基。满朝公卿各司其职,无论六部九寺还是御史台,乃至于翰林院和国子监那等清贵衙门,只要人人都能做好自己的本分,何愁大齐不强盛?就拿臣来说,在边疆的时候用心带兵,返京之后按照陛下的要求尽心做事,如此便足够了。”
  他抬眼望着大皇子,温言道:“殿下天资聪颖,何必做痴人之叹?”
  这是两人今日相见以来,陆沉首次给出明确的态度,可在大皇子听来却没有那么顺耳。
  尤其是职责和本分这些字眼,毫无疑问是一种委婉的暗示。
  对于一位皇子而言,什么叫做本分?
  天地君亲师是这个时代的圭臬,李端既是君王又是父亲,他当然有权决定几位皇子的命运乃至生死,这与是否合理正确并无关系,而是当今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规则。
  立嫡立长的确是古往今来的基本准则,但是翻开煌煌史书,嫡长子最终能够顺利接过皇位的例子委实不多,至少在总数中的占比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大皇子放下酒杯,脸上飘起一抹勉强的笑意,缓缓道:“在山阳侯看来,对错之分是否重要?”
  其实陆沉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或许这就是天子在斟酌之后,同意他来丰乐园走一趟的原因。
  抛开大皇子偶尔在王府中表露的暴戾性情不谈,他的诉求合情合理,毕竟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能成为大齐的太子,包括他本人也是这样认为。
  在他二十四年的皇子生涯当中,从来不曾想过有朝一日会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远,哪怕生母许皇后更加疼爱三皇子,他也只当这是偏爱幼子的正常表现。只要他明面上不做出引起公愤的事情,老老实实地维系仁厚之名,将来必定能成为储君。
  正因为此,即便他知道二皇子借着风流恣意的名头笼络文人,知道三皇子飞扬跋扈骄蛮霸道,他也没有仗着皇兄的身份严厉对待他们,只是偶尔温和地提醒一二。
  这二十多年不说如履薄冰,他至少也是小心谨慎,压抑着心中的欲望,努力扮演着温厚宽仁的天家长子。
  如今仿若一道惊雷突兀炸响,天子更加中意二皇子,这让他如何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
  换做世上任何一个人,恐怕都难以接受这个巨大的落差。
  倘若一开始他便没有资格觊觎那个位置,或许他内心不会如此慌乱,不会在长孙骏说出这个法子后,便如落水之人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期盼局势能够改变。
  陆沉望着满桌丰盛却没怎么动过的美味佳肴,目光随即停留在大皇子的脸上,问道:“殿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大皇子再度饮下杯中酒,眼里泛起一抹奇异的神采,果决地说道:“本王只知道,继续北伐收复故土是对,偏安一隅享受安逸是错。”
  陆沉微微一怔。
  这句回答确实超出他的意料,他本以为对方会说嫡长继承是对,废长立幼是错。
  大皇子继续说道:“父皇对边军的支持绝对正确,本王对此绝对赞同。陆沉,虽然本王不像你在边疆亲眼见识过景军的凶残,但是本王知道景国皇帝野心勃勃,他不会满足于天下二分,景军必然会再度大举南下,齐景之间必有一战。指望衡江天堑能够永远挡住景军本就是幻想,唯有整饬武备坚定抗争之心,并且继续加大对边军的支持,大齐方有一线生机。”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脸上浮现炽烈的豪迈之色。
  陆沉不知道这是大皇子自己的想法,还是王府养着的那些文士的建言,但从他此刻诚挚的表情来看,或许这就是他觉得能够拉拢陆沉的原因。
  关于储君之争,朝中无论天子还是大臣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每个人看待此事的角度都不同。
  天子之所以中意二皇子,不是他没事找事要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而是经过长期的教导和观察之后,他更加认可二皇子的秉性,认为他能接过自己的重担,让大齐可以平稳地前进。
  或者从某些角度来说,天子认为二皇子更像他,可以在维持朝堂平稳的前提下,继续推行北伐的国策,而大皇子和三皇子因为性情中的缺陷,将来未必能沉住气对付下面的臣子。
  然而在大皇子看来,虽然陆沉如今是京军主帅,但他的根基依旧在边军,他未来依然要在边疆领兵作战,天子提拔他为京军主帅只是增添他的资历,好让他以后可以顺利接掌一路边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