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206节
这个问题何止是唐突冒昧,哪有当众询问女子年纪的举动,若不是陆沉本人在场,让旁人听着还以为你是个老不修呢。
厉冰雪皎洁的目光在父子二人面上转了一圈,随即坦然微笑道:“陆伯父,我和他是同年生人,不过我比他小几个月。”
“年少有为,年少有为啊。”
陆通连连感慨,又道:“厉大都督乃是国之干城,厉都尉又能在军中闯出偌大名头,将来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大齐军方第一位女子主帅,这世上恐怕很难找到年纪相符的——”
“父亲。”
陆沉脸色微变,出言打断道:“父亲这话有些失礼了。”
纵然厉冰雪是军中儿女性情直爽,也不能公然在她面前谈论这些话题,前面陆通询问她的年纪其实就已经有些出格,如今当面议论她的终身大事更不妥当,因此他必须要出言阻止。
然而厉冰雪望着中年男人的双眼,从容地说道:“多谢陆伯父的关心,只不过晚辈暂时没有考虑过这种问题,因为厉家子女首先要顾及的是北伐大业。”
陆通心中暗叹,旋即一笑收住,郑重地说道:“许是前些天被织经司的探子拘得有些烦闷,我方才失言了,厉都尉莫怪。陆沉他担心我的安全所以离军南下,你愿意陪他走一趟,我和陆家定会铭记厉都尉的恩情。”
厉冰雪垂下眼帘道:“陆伯父言重了,晚辈和陆都尉在战场上几番合作,自有同袍情义,这种事理当出手相助,不必言谢。”
陆通对这位年轻女将的评价不由得又高了几分。
闲谈一阵过后,厉冰雪起身告辞,陆沉便亲自相送。
两人并肩走在九曲回廊之中,陆沉歉然道:“厉姑娘,家父平素喜欢说笑,言语之间不甚谨慎,还请你不要见怪。”
厉冰雪扭头望着他,忽地莞尔一笑。
陆沉不解其意。
厉冰雪感慨道:“你这个人也蛮有趣的,有时候像史书上描绘的智将那般无所不能,有时候又笨得让人忍不住想笑。”
陆沉好奇地道:“这话怎么讲?”
厉冰雪轻哼一声道:“你以为陆伯父是在唐突得罪我?其实他只是摸不透咱们之间的关系,担心我是那种极其强势的性子,非要插足在你和林溪之间。你想想,我虽然只是一名都尉,可我的父亲是靖州大都督,万一我对你因爱生恨,你会不会有很多麻烦?”
陆沉恍然,随即失笑道:“家父不了解你,再者厉姑娘光风霁月志向远大,又怎会囿于儿女私情之中?”
“得了便宜还卖乖。”
厉冰雪忽地抬手在他额头上轻轻弹了一下,然后笑道:“不过陆伯父的担心倒是给了我一些提示。假如我光明正大地表态要和你在一起,然后在林溪和王初珑面前宣示这一点,再想方设法和她们争风吃醋,你说到时候会不会很热闹?”
“确实很热闹。”
陆沉老老实实地回答,然而面容宛如苦瓜一般。
厉冰雪双手负在身后,没有刻意去安慰旁边的苦瓜,悠然道:“顾婉儿说的对,我为何要刻意委屈自己呢?纵然不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也不必将自己当做深闺怨妇。所以啊,陆沉,你得对我更好一些,不然我可不保证你身边会不会鸡飞狗跳。”
陆沉脸上浮起微笑,他很清楚厉冰雪这番话的用意,便诚恳地说道:“但有效力之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嗯。”
厉冰雪微微点头,眸光似星辰璀璨。
第265章 【浅草才能没马蹄】
陆沉回到正堂之时,陆通正在品茶沉思,见他进来便笑道:“厉家姑娘不愧是将门虎女,这世上能比过她的年轻女子怕是不多了。林溪那孩子单论武功和心胸肯定不弱于她,只是在战场上难免会稍逊一筹。”
陆沉在旁边坐下,没好气地说道:“老爹,师姐是江湖豪杰又非军中将帅,她和厉姑娘除了武功高强之外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论性格、经历和理想都截然不同,有何必要放在一起比较?再者,她们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刀兵相向?”
“你莫要着急嘛。”
陆通对他一贯温和亲厚,从来不摆严父的架子,继而叹道:“你娘亲过世之前,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你将来遇不到贴心的人,而我又不能照顾伱一辈子。那几年我确实很担心,每天都会焦虑你的终身大事,所以试着和林颉提了提,还好他没有直言拒绝,同意让林溪和你相处一段时间。”
老头子颇为动情,陆沉心中亦有些触动。
陆通抬眼望着他,忍不住笑道:“你小子看似不声不响,这两年倒是很有进益。我听说,王家姑娘性情温婉知书达礼,对你十分体贴。只要你在来安宅子里住着,她隔三差五便会亲自下厨为你调理身体?”
陆沉调侃道:“宋佩说的吧?我回去得敲打敲打她,免得她成日里泄露我的秘密。”
陆通连忙劝道:“都是我的主意,你可不要为难她。”
“放心吧,老爹。”
陆沉当然只是说笑,他很清楚老头子对自己的关切和在意。
陆通又是欣慰又是为难地说道:“在我看来,林溪这个儿媳妇自然尽善尽美,任何方面都挑不出毛病,你自己想必也是这样认为。只不过如今王家姑娘和厉家姑娘也都很好,而且她们的家世背景极为显赫,沉儿,你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陆沉不禁苦笑道:“爹,这些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儿子会处理妥当。”
“好好好,那就好。”
陆通搓了搓手,神色渐渐严肃起来:“这次的事情可大可小,你得小心应对。”
陆沉望着中年男人的双眼,欲言又止。
陆通似乎很清楚他的心思,坦然道:“当初在来安城的时候,我对你说过当年的故事,今日再明确告诉你,你是我陆通的亲生儿子,和杨大帅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你只要想一想就知道,依照当时朝廷对杨大帅的戒备和提防,怎么可能会漏过他的妻妾有身孕?假如你真是杨大帅的遗腹子,朝廷的鹰犬又怎会放过你?”
陆沉今年二十岁,而杨光远是在十八年前含冤赴死,假如两人真有血脉上的关系,那就意味着杨光远在遇害前两年便未卜先知,提前将自己有身孕的妻妾隐藏起来,还得瞒过天下人暗中托付给陆通。
这种事莫说能不能做到,关键在于杨光远根本没有想过自身和家人的安危。
虽然有些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陆沉看着自己的父亲,愧疚地说道:“爹,是儿子不孝,不该有这种疑惑。”
陆通摆摆手,温厚地说道:“流言如刀,这不怪你。再者你爹身上的秘密太多,你有疑惑才正常。如今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时候,为了不让你行差踏错一步,我都不会刻意瞒着你。”
陆沉点点头,沉吟道:“我觉得这个谣言肯定会在京城掀起风浪,而且天子未必不会生疑,主要是其中有个关节很难解释得通,那便是萧叔叔对我的关照超出了一般的爱才之心。”
正如季锡明先前对陆通的质疑,萧望之这么多年不知发掘出多少人才,更何况他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都在军中,也没有见过他对谁像提拔陆沉那般不遗余力。
纵然陆沉在广陵之战的表现还算突出,但他此前没有任何行伍经历,按理来说顶多就是被都督府征辟,然后给他一个低级军职,让他统率几百人慢慢成长。
然而萧望之直接委任他为检事校尉,又让他负责起草去年战事的方略,明眼人当然知道这份方略经过萧望之的指点和修正,意味着萧望之是用自己的心血来帮助陆沉快速崛起。
及至最近的北伐战役,萧望之依然让陆沉操持大局,他和厉天润更多是起到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难道他戎马半生连谋局之能都没有?
世人对待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更遑论萧望之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放在一边,尽心尽力地培养陆沉。
堂内这对父子自然明白,萧望之这样做是因为他对陆通有愧。
当年杨光远在世的时候,囿于朝廷的种种掣肘,他身边那些年轻俊杰之中必须有一个人离开行伍,为杨家军打理后勤和疏通各方人脉,意味着那个人此生都无法名扬天下,只能隐藏在芸芸众生之中甘于平凡。
陆通毫不犹豫地担起这份职责,故而像萧望之这样矢志追随杨光远的年轻将帅无不心怀愧疚。
岁月倥偬,如今的陆通已经人到中年大腹便便,不可能再有机会实现曾经马踏天下扶保苍生的理想,于是萧望之便将这份愧疚补偿到陆沉身上。
此事合情合理,没有任何可疑之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将内情对外宣告。
这里面牵扯到很多当年的纠葛,如若公开的话会引起更大的波澜,甚至有可能导致陆沉的前程彻底终结。
陆通对此心知肚明,不急不缓地说道:“其实你不必太过担心,雷泽大捷来得非常及时,至少可以帮你压制住很多首尾两端的人。其次,只要萧望之依旧统领淮州边军,你们在北伐战事中表现优异,朝中纵然有人想攻讦你,也必须考虑到世人的观感。”
陆沉微微皱眉道:“但是北伐想要取得更大的进展有些难。”
陆通虽然在军事上颇有天赋,但他毕竟远离行伍二十多年,而且没有亲历边疆战事,对如今局势的认知上不及陆沉深刻,便不解地问道:“何出此言?”
“我一直有种感觉,景军的实力即便比不上十几年前的鼎盛时期,也不会退化得这么快。去年的广陵之战、青峡之战和后续的江北战事,乃至于前不久我领兵夜袭涌泉关,这些战役的敌人虽然是以燕军为主,但其中也有不少景军的存在。”
陆沉神色凝重,继续说道:“这些景军的确不是主力,只是景朝数十万大军当中的边角料,再加上他们长期驻扎在伪燕境内疏于操练,因此在几场大战中连战连败,我可以用这个解释说服自己。但是雷泽平原之战,那两万景军可都是实打实的主力,他们同样败了。”
陆通摇头道:“不,你要知道这一战淮靖两地边军精锐尽出。淮州这边不必多言,靖州飞羽营可是厉天润压箱底的杀手锏,六千骑兵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底。再加上萧望之和厉天润两人联手定计,两万景军败了又如何?如果咱们这边掏出这么多的底牌,两万景军还能在正面战场击败你们合计五万多人,那北伐二字休再提起,大家不如想想怎么保命。”
说到最后,他加重语气道:“两万景军实力很强,但你要知道咱们同样是主力精锐尽出,你又何必妄自菲薄?”
然而陆沉真正疑惑的地方不在这里,身为战场上的亲历者,他并不意外齐军可以在雷泽平原取得大胜,而是另外一个根源性的问题。
“可是老爹你有没有想过,景军这一战的主导者是庆聿怀瑾。这位景朝郡主或许很有天分,可是她远远比不上萧叔叔和厉大都督。假如你是景朝元帅庆聿恭,你会将如此重要的职责全权交给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女子吗?”
陆沉这番话让陆通无言以对。
毫无疑问,倘若他处在庆聿恭的位置上,肯定不会这样安排。
陆沉继续说道:“景军在河洛城内有将近六万人,如果庆聿恭命令他们分守各处险要城池,我军的推进将会极其艰难。从雷泽平原那一战可以看出,景军主力的韧性很强,我们强攻两个多时辰才找到机会。这种韧性在守城时会迅速放大效果,我们未必有那么多兵力一座城一座城地啃过去。”
“你是想说,庆聿恭并未对伪燕境内的战事投入太多精力?”
“我想了很久,这个问题只有两个答案。要么庆聿恭徒有虚名,而且对自己的女儿太过信任,导致庆聿怀瑾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景军才会陷入我军的围攻。要么他是对伪燕步步溃败乐见其成,只要河洛城握在手里,他并不在意我军收复东阳路。”
陆通陷入沉思之中,缓缓道:“庆聿恭肯定不是徒有虚名的那种人,第二种推测可能性更高,只不过他为何要这样做呢?”
陆沉轻声道:“老爹,你也知道如今景朝大军正在征伐赵国而且进展顺利,这会说不定已经完成既定目标。假如这个时候伪燕同样连战连胜,南北两边齐头并进,景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难道他们内部就没有抢功之举和权利争斗?归根结底,庆聿恭可不是景朝皇帝。”
最后那句话让陆通双眼一亮,颔首道:“你说得没错,假如景朝在平定赵国的同时,南边还能占据优势,那么庆聿恭的重要性自然会大大降低。景帝或许会考虑让人分润他的军权,毕竟景军依旧天下无敌的话,不一定非得庆聿恭出面。再者,景帝也未必不担心庆聿恭权柄过重,因此庆聿恭需要一个很强的对手,那便是咱们的边军。”
陆沉缓缓呼出一口浊气,沉声道:“我在来泰兴的路上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心里有个想法,眼下的局势对我而言既是危局,也未尝不是机会!”
晚上还有。
第266章 【沉舟侧畔千帆过】
若论天下大势,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大陆北方,赵国已经被景朝吞并,接下来无非是轻徭薄赋收服人心,至于西北方向的代国或许是一块硬骨头,但是景朝未必一定要继续攻取代国。
如今景朝的疆域非常辽阔,代国很难对它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东北雪原上的北苍部落目前还处于艰难生存的环境里,与景朝相比就像是巨兽脚边的一只蚂蚁。
简而言之,在景朝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看来,放眼四海敌人越来越少,帝国如果想要继续扩张,必须要将视线投向南边。
燕国暂且不论,这个傀儡朝廷本就依靠景朝的扶持才能立国,再加上这些年景朝不断暗中吸纳人才培植拥趸,收入囊中只是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
唯一值得景帝重视的便是南齐,依靠衡江天堑偏安一隅、又有淮州和靖州这两座门户屏障的江南富庶之地。
更重要的是,南齐延续齐朝国祚,齐朝本来是大江南北辽阔天地的共主,虽然在十四年前被景朝打断了骨头,仍旧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深厚的底蕴。
实际上在前两年,景朝内部亦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以北院元帅撒改为首的一批老牌勋贵,对于景帝过分信赖南院元帅庆聿恭的举动,隐晦地表达过不满,并且坚定地认为景军天下无敌,不一定非得庆聿恭指挥才能发挥实力。
后来发生了两件事,让那些声音暂时消失,其一是北院大军在平定赵国的过程中屡次受挫,尤其是面对赵国皇室亲自坐镇抵抗的军事重镇,迟迟没有取得进展,景帝便改派庆聿恭为主帅指挥全军,战事随即变得很顺利。
其二则是去年燕齐边境上的争锋,厉天润和萧望之将燕军将帅戏耍于股掌之间,向景朝勋贵证明齐朝边军的实力不容小觑。
至于今年齐军的北伐之战,自然更加印证这个事实,因此景军虽然损失了两万主力,可对于庆聿恭本人而言,倒也未必真的就是极其不利的结果。
敌人越强,军中名将的重要性便会愈发突显,陆通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凝望着陆沉的双眼,冷静地说道:“你所说的机会,是指利用庆聿恭有意后撤的心理,进一步扩大胜果?”
厉冰雪皎洁的目光在父子二人面上转了一圈,随即坦然微笑道:“陆伯父,我和他是同年生人,不过我比他小几个月。”
“年少有为,年少有为啊。”
陆通连连感慨,又道:“厉大都督乃是国之干城,厉都尉又能在军中闯出偌大名头,将来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大齐军方第一位女子主帅,这世上恐怕很难找到年纪相符的——”
“父亲。”
陆沉脸色微变,出言打断道:“父亲这话有些失礼了。”
纵然厉冰雪是军中儿女性情直爽,也不能公然在她面前谈论这些话题,前面陆通询问她的年纪其实就已经有些出格,如今当面议论她的终身大事更不妥当,因此他必须要出言阻止。
然而厉冰雪望着中年男人的双眼,从容地说道:“多谢陆伯父的关心,只不过晚辈暂时没有考虑过这种问题,因为厉家子女首先要顾及的是北伐大业。”
陆通心中暗叹,旋即一笑收住,郑重地说道:“许是前些天被织经司的探子拘得有些烦闷,我方才失言了,厉都尉莫怪。陆沉他担心我的安全所以离军南下,你愿意陪他走一趟,我和陆家定会铭记厉都尉的恩情。”
厉冰雪垂下眼帘道:“陆伯父言重了,晚辈和陆都尉在战场上几番合作,自有同袍情义,这种事理当出手相助,不必言谢。”
陆通对这位年轻女将的评价不由得又高了几分。
闲谈一阵过后,厉冰雪起身告辞,陆沉便亲自相送。
两人并肩走在九曲回廊之中,陆沉歉然道:“厉姑娘,家父平素喜欢说笑,言语之间不甚谨慎,还请你不要见怪。”
厉冰雪扭头望着他,忽地莞尔一笑。
陆沉不解其意。
厉冰雪感慨道:“你这个人也蛮有趣的,有时候像史书上描绘的智将那般无所不能,有时候又笨得让人忍不住想笑。”
陆沉好奇地道:“这话怎么讲?”
厉冰雪轻哼一声道:“你以为陆伯父是在唐突得罪我?其实他只是摸不透咱们之间的关系,担心我是那种极其强势的性子,非要插足在你和林溪之间。你想想,我虽然只是一名都尉,可我的父亲是靖州大都督,万一我对你因爱生恨,你会不会有很多麻烦?”
陆沉恍然,随即失笑道:“家父不了解你,再者厉姑娘光风霁月志向远大,又怎会囿于儿女私情之中?”
“得了便宜还卖乖。”
厉冰雪忽地抬手在他额头上轻轻弹了一下,然后笑道:“不过陆伯父的担心倒是给了我一些提示。假如我光明正大地表态要和你在一起,然后在林溪和王初珑面前宣示这一点,再想方设法和她们争风吃醋,你说到时候会不会很热闹?”
“确实很热闹。”
陆沉老老实实地回答,然而面容宛如苦瓜一般。
厉冰雪双手负在身后,没有刻意去安慰旁边的苦瓜,悠然道:“顾婉儿说的对,我为何要刻意委屈自己呢?纵然不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也不必将自己当做深闺怨妇。所以啊,陆沉,你得对我更好一些,不然我可不保证你身边会不会鸡飞狗跳。”
陆沉脸上浮起微笑,他很清楚厉冰雪这番话的用意,便诚恳地说道:“但有效力之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嗯。”
厉冰雪微微点头,眸光似星辰璀璨。
第265章 【浅草才能没马蹄】
陆沉回到正堂之时,陆通正在品茶沉思,见他进来便笑道:“厉家姑娘不愧是将门虎女,这世上能比过她的年轻女子怕是不多了。林溪那孩子单论武功和心胸肯定不弱于她,只是在战场上难免会稍逊一筹。”
陆沉在旁边坐下,没好气地说道:“老爹,师姐是江湖豪杰又非军中将帅,她和厉姑娘除了武功高强之外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论性格、经历和理想都截然不同,有何必要放在一起比较?再者,她们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刀兵相向?”
“你莫要着急嘛。”
陆通对他一贯温和亲厚,从来不摆严父的架子,继而叹道:“你娘亲过世之前,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你将来遇不到贴心的人,而我又不能照顾伱一辈子。那几年我确实很担心,每天都会焦虑你的终身大事,所以试着和林颉提了提,还好他没有直言拒绝,同意让林溪和你相处一段时间。”
老头子颇为动情,陆沉心中亦有些触动。
陆通抬眼望着他,忍不住笑道:“你小子看似不声不响,这两年倒是很有进益。我听说,王家姑娘性情温婉知书达礼,对你十分体贴。只要你在来安宅子里住着,她隔三差五便会亲自下厨为你调理身体?”
陆沉调侃道:“宋佩说的吧?我回去得敲打敲打她,免得她成日里泄露我的秘密。”
陆通连忙劝道:“都是我的主意,你可不要为难她。”
“放心吧,老爹。”
陆沉当然只是说笑,他很清楚老头子对自己的关切和在意。
陆通又是欣慰又是为难地说道:“在我看来,林溪这个儿媳妇自然尽善尽美,任何方面都挑不出毛病,你自己想必也是这样认为。只不过如今王家姑娘和厉家姑娘也都很好,而且她们的家世背景极为显赫,沉儿,你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陆沉不禁苦笑道:“爹,这些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儿子会处理妥当。”
“好好好,那就好。”
陆通搓了搓手,神色渐渐严肃起来:“这次的事情可大可小,你得小心应对。”
陆沉望着中年男人的双眼,欲言又止。
陆通似乎很清楚他的心思,坦然道:“当初在来安城的时候,我对你说过当年的故事,今日再明确告诉你,你是我陆通的亲生儿子,和杨大帅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你只要想一想就知道,依照当时朝廷对杨大帅的戒备和提防,怎么可能会漏过他的妻妾有身孕?假如你真是杨大帅的遗腹子,朝廷的鹰犬又怎会放过你?”
陆沉今年二十岁,而杨光远是在十八年前含冤赴死,假如两人真有血脉上的关系,那就意味着杨光远在遇害前两年便未卜先知,提前将自己有身孕的妻妾隐藏起来,还得瞒过天下人暗中托付给陆通。
这种事莫说能不能做到,关键在于杨光远根本没有想过自身和家人的安危。
虽然有些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陆沉看着自己的父亲,愧疚地说道:“爹,是儿子不孝,不该有这种疑惑。”
陆通摆摆手,温厚地说道:“流言如刀,这不怪你。再者你爹身上的秘密太多,你有疑惑才正常。如今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时候,为了不让你行差踏错一步,我都不会刻意瞒着你。”
陆沉点点头,沉吟道:“我觉得这个谣言肯定会在京城掀起风浪,而且天子未必不会生疑,主要是其中有个关节很难解释得通,那便是萧叔叔对我的关照超出了一般的爱才之心。”
正如季锡明先前对陆通的质疑,萧望之这么多年不知发掘出多少人才,更何况他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都在军中,也没有见过他对谁像提拔陆沉那般不遗余力。
纵然陆沉在广陵之战的表现还算突出,但他此前没有任何行伍经历,按理来说顶多就是被都督府征辟,然后给他一个低级军职,让他统率几百人慢慢成长。
然而萧望之直接委任他为检事校尉,又让他负责起草去年战事的方略,明眼人当然知道这份方略经过萧望之的指点和修正,意味着萧望之是用自己的心血来帮助陆沉快速崛起。
及至最近的北伐战役,萧望之依然让陆沉操持大局,他和厉天润更多是起到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难道他戎马半生连谋局之能都没有?
世人对待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更遑论萧望之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放在一边,尽心尽力地培养陆沉。
堂内这对父子自然明白,萧望之这样做是因为他对陆通有愧。
当年杨光远在世的时候,囿于朝廷的种种掣肘,他身边那些年轻俊杰之中必须有一个人离开行伍,为杨家军打理后勤和疏通各方人脉,意味着那个人此生都无法名扬天下,只能隐藏在芸芸众生之中甘于平凡。
陆通毫不犹豫地担起这份职责,故而像萧望之这样矢志追随杨光远的年轻将帅无不心怀愧疚。
岁月倥偬,如今的陆通已经人到中年大腹便便,不可能再有机会实现曾经马踏天下扶保苍生的理想,于是萧望之便将这份愧疚补偿到陆沉身上。
此事合情合理,没有任何可疑之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将内情对外宣告。
这里面牵扯到很多当年的纠葛,如若公开的话会引起更大的波澜,甚至有可能导致陆沉的前程彻底终结。
陆通对此心知肚明,不急不缓地说道:“其实你不必太过担心,雷泽大捷来得非常及时,至少可以帮你压制住很多首尾两端的人。其次,只要萧望之依旧统领淮州边军,你们在北伐战事中表现优异,朝中纵然有人想攻讦你,也必须考虑到世人的观感。”
陆沉微微皱眉道:“但是北伐想要取得更大的进展有些难。”
陆通虽然在军事上颇有天赋,但他毕竟远离行伍二十多年,而且没有亲历边疆战事,对如今局势的认知上不及陆沉深刻,便不解地问道:“何出此言?”
“我一直有种感觉,景军的实力即便比不上十几年前的鼎盛时期,也不会退化得这么快。去年的广陵之战、青峡之战和后续的江北战事,乃至于前不久我领兵夜袭涌泉关,这些战役的敌人虽然是以燕军为主,但其中也有不少景军的存在。”
陆沉神色凝重,继续说道:“这些景军的确不是主力,只是景朝数十万大军当中的边角料,再加上他们长期驻扎在伪燕境内疏于操练,因此在几场大战中连战连败,我可以用这个解释说服自己。但是雷泽平原之战,那两万景军可都是实打实的主力,他们同样败了。”
陆通摇头道:“不,你要知道这一战淮靖两地边军精锐尽出。淮州这边不必多言,靖州飞羽营可是厉天润压箱底的杀手锏,六千骑兵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底。再加上萧望之和厉天润两人联手定计,两万景军败了又如何?如果咱们这边掏出这么多的底牌,两万景军还能在正面战场击败你们合计五万多人,那北伐二字休再提起,大家不如想想怎么保命。”
说到最后,他加重语气道:“两万景军实力很强,但你要知道咱们同样是主力精锐尽出,你又何必妄自菲薄?”
然而陆沉真正疑惑的地方不在这里,身为战场上的亲历者,他并不意外齐军可以在雷泽平原取得大胜,而是另外一个根源性的问题。
“可是老爹你有没有想过,景军这一战的主导者是庆聿怀瑾。这位景朝郡主或许很有天分,可是她远远比不上萧叔叔和厉大都督。假如你是景朝元帅庆聿恭,你会将如此重要的职责全权交给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女子吗?”
陆沉这番话让陆通无言以对。
毫无疑问,倘若他处在庆聿恭的位置上,肯定不会这样安排。
陆沉继续说道:“景军在河洛城内有将近六万人,如果庆聿恭命令他们分守各处险要城池,我军的推进将会极其艰难。从雷泽平原那一战可以看出,景军主力的韧性很强,我们强攻两个多时辰才找到机会。这种韧性在守城时会迅速放大效果,我们未必有那么多兵力一座城一座城地啃过去。”
“你是想说,庆聿恭并未对伪燕境内的战事投入太多精力?”
“我想了很久,这个问题只有两个答案。要么庆聿恭徒有虚名,而且对自己的女儿太过信任,导致庆聿怀瑾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景军才会陷入我军的围攻。要么他是对伪燕步步溃败乐见其成,只要河洛城握在手里,他并不在意我军收复东阳路。”
陆通陷入沉思之中,缓缓道:“庆聿恭肯定不是徒有虚名的那种人,第二种推测可能性更高,只不过他为何要这样做呢?”
陆沉轻声道:“老爹,你也知道如今景朝大军正在征伐赵国而且进展顺利,这会说不定已经完成既定目标。假如这个时候伪燕同样连战连胜,南北两边齐头并进,景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难道他们内部就没有抢功之举和权利争斗?归根结底,庆聿恭可不是景朝皇帝。”
最后那句话让陆通双眼一亮,颔首道:“你说得没错,假如景朝在平定赵国的同时,南边还能占据优势,那么庆聿恭的重要性自然会大大降低。景帝或许会考虑让人分润他的军权,毕竟景军依旧天下无敌的话,不一定非得庆聿恭出面。再者,景帝也未必不担心庆聿恭权柄过重,因此庆聿恭需要一个很强的对手,那便是咱们的边军。”
陆沉缓缓呼出一口浊气,沉声道:“我在来泰兴的路上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心里有个想法,眼下的局势对我而言既是危局,也未尝不是机会!”
晚上还有。
第266章 【沉舟侧畔千帆过】
若论天下大势,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大陆北方,赵国已经被景朝吞并,接下来无非是轻徭薄赋收服人心,至于西北方向的代国或许是一块硬骨头,但是景朝未必一定要继续攻取代国。
如今景朝的疆域非常辽阔,代国很难对它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东北雪原上的北苍部落目前还处于艰难生存的环境里,与景朝相比就像是巨兽脚边的一只蚂蚁。
简而言之,在景朝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看来,放眼四海敌人越来越少,帝国如果想要继续扩张,必须要将视线投向南边。
燕国暂且不论,这个傀儡朝廷本就依靠景朝的扶持才能立国,再加上这些年景朝不断暗中吸纳人才培植拥趸,收入囊中只是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
唯一值得景帝重视的便是南齐,依靠衡江天堑偏安一隅、又有淮州和靖州这两座门户屏障的江南富庶之地。
更重要的是,南齐延续齐朝国祚,齐朝本来是大江南北辽阔天地的共主,虽然在十四年前被景朝打断了骨头,仍旧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深厚的底蕴。
实际上在前两年,景朝内部亦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以北院元帅撒改为首的一批老牌勋贵,对于景帝过分信赖南院元帅庆聿恭的举动,隐晦地表达过不满,并且坚定地认为景军天下无敌,不一定非得庆聿恭指挥才能发挥实力。
后来发生了两件事,让那些声音暂时消失,其一是北院大军在平定赵国的过程中屡次受挫,尤其是面对赵国皇室亲自坐镇抵抗的军事重镇,迟迟没有取得进展,景帝便改派庆聿恭为主帅指挥全军,战事随即变得很顺利。
其二则是去年燕齐边境上的争锋,厉天润和萧望之将燕军将帅戏耍于股掌之间,向景朝勋贵证明齐朝边军的实力不容小觑。
至于今年齐军的北伐之战,自然更加印证这个事实,因此景军虽然损失了两万主力,可对于庆聿恭本人而言,倒也未必真的就是极其不利的结果。
敌人越强,军中名将的重要性便会愈发突显,陆通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凝望着陆沉的双眼,冷静地说道:“你所说的机会,是指利用庆聿恭有意后撤的心理,进一步扩大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