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195节
这也是萧望之故意放开一面的原因之一,他不会让己方战阵变得太薄,只要保证步军大阵的厚度,景军两千轻骑便无用武之地。
淮州军三面压上,景军面对的压力陡然剧增,这个时候女鲁欢还想如之前那般轮转阵型变得极其困难,所以他果决地放弃调整,依靠景军士卒的韧性继续支撑。
随着时间的流逝,景军的阵型逐渐向内收缩,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征兆。
传令官们无比紧张地望着站在瞭望车上的女鲁欢。
如果放在十多年前,八千景军步卒甚至不需要结成方圆阵,他们在面对数倍齐军的情况下,可以依靠悍勇的战力和高昂的士气强行平推过去。
但是这十多年里景军一部分老卒退出行伍,实力必然有所下降,而淮州军在萧望之的打磨下稳步提升,此消彼长之间两边的差距不断缩小。
眼前的局势便是明证。
景军阵型的收缩是第一步,面对三路齐军不断施加的压力,下一步很有可能便是崩溃。
瞭望车上,女鲁欢的表情极其冷静,甚至到了漠然的地步。他凝望着周遭部属的情形,直到三个方向的前沿阵地已经变成犬牙交错的态势,齐军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后撤,这位由庆聿恭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详隐才发出那道隐忍多时的命令。
“发讯号。”
“是。”
数名传令官心里终于松了口气,转身便走出数步,然后利用景廉族的传统乐器拍鼓传递军令。
鼓声极其雄壮,仿若荒原上响起的惊雷,又似密林中巨兽的嘶吼,如猛烈的朔风席卷这片大地。
当鼓声传入耳中,原本已经陷入劣势的景军步卒猛地振奋精神,竟然不可思议地稳住阵地。
变化不止于此,女鲁欢的命令就像是某种神奇的法术,一抬手便召来成千上万的援兵。
战场北方,青丘之后,近万名景军步卒相继出现,然后快速逼近战场,其状漫山遍野,其势汹涌如潮。
这一幕,足以吓住世间胆怯畏缩之辈。
然而无论坐镇帅旗之下的萧望之,还是分布战场各处执行具体指挥的裴邃等人,此刻他们脸上没有丝毫惧意,反倒是眼底深处浮现一抹释然。
没有人能够像神仙那样未卜先知,但是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帅可以通过战争中的细节洞悉对方的谋算。
在女鲁欢率军抵达雷泽平原后,他对淮州军围攻宁陵的举动视而不见,坐视对方攻破这座边境关隘,继而摆出一副任由淮州军逼近的姿态。
由是观之,他必然不止有这一万兵马,否则他可以选择从容后撤,不会傻乎乎地留在原地等待淮州军创造一个包围圈。
如今在淮州军强势的压迫之下,景军的伏兵终于出现,意味着战场上不可预知的变化少了一项,萧望之面上古井不波,脑海中不由得浮现陆沉的面庞,随即暗暗赞了一声。
他在战车上观察着战场局势,景军的伏兵没有一窝蜂地乱冲,他们和那八千步卒一样展现出极其优秀的素质,在将官的指挥下从西北边抵临战场,然后有条不紊地兵分两路,一路朝向飞云军的侧翼,另一路直逼泰兴军的肋部。
宋世飞和康延孝作为带兵多年的沙场老将,此刻自然不需要萧望之耳提面命,在对方伏兵出现的刹那,他们便已经开始调整己方阵型。
飞云军和泰兴军各分出接近一半的兵力,就地以枪盾兵建立拦阻阵型,将敌人的伏兵挡在阵地以北。
战场规模再度扩大,两边此刻总计投入的兵力达到五万左右。
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萧望之依然可以看出最重要的关节。
景军伏兵加入之后,虽说飞云军和泰兴军没有出现慌乱,可是他们要分兵抵抗,导致对景军本阵的压制力度无法维持,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内圈景军顺势站稳,并且呈现出向外反推的趋势。
若要用最简洁的形容来描绘此刻的战场,大抵便是女鲁欢率领的步卒位于最里边,飞云、镇北和泰兴三军围着他们,景军的伏兵则在最外边的半圆上。
对于淮州军来说,现在是他们必须做出取舍的时刻。
萧望之缓缓舒出一口浊气,再度下令道:“传令段作章,命他领军从飞云军和镇北军之间斜插景军本阵。”
“遵令!”
传令官大声应下。
在战事展开之后,段作章率领的来安军主力作为镇北军的后备,同时肩负保护主帅的任务,一直没有全部投入到进攻之中,只是在两翼承担一部分掠阵的职责。
段作章在接到军令时稍稍有一些犹豫,因为他很清楚尾阵后锋的力量相对薄弱,自己如果带着来安军杀过去,中军帅旗便会失去保护。
这犹豫只是一闪而逝,对萧望之的尊敬和信任让段作章顷刻间下定决心。
“杀!”
来安军的将士们在段作章的率领下扑向预定位置,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协助镇北军凿穿景军本阵。
当萧望之将手中唯一的后备力量拿出来后,远方景军大阵中的女鲁欢面上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所谓南齐名将,不过如此。”
自语过后,女鲁欢转头看向侧后方,对传令官说道:“告诉牙乌塔,现在就是他扬名天下的机会。命他率两千骑绕至齐军后方,取下萧望之的人头,我会亲自向陛下和王爷为他请功!”
“遵令!”传令官的语调无比兴奋高亢。
女鲁欢回过头来,目光犹如寒芒。
他就像山野间最阴狠的猎人,具备远超常人的耐心,只为等待猎物出现瞬间的失神。
第251章 【枭首】
牙乌塔身长七尺,膀大腰圆,体型颇为壮硕,乃是标准的景廉勇士身材。
其人使一杆丈二长矛,镔铁打造的矛尖上泛着凛凛寒光,上面不知沾染过多少齐人的鲜血。
他麾下两千骑兵同样不是弱旅,能够驻扎在燕国京城这样的险要之地,纵然不是当年纵横天下的老卒,也是有着丰富厮杀经验的悍勇之辈。
骑兵在景朝内部的地位一直高于步卒,牙乌塔原本想着在这场恶战中大展身手,然而从战事爆发一直到现在,他都只能带着部属安静地待在战场侧翼,心里自然十分窝火,但他又不能公然自作主张违背女鲁欢的军令,否则谋良虎肯定会扒了他的皮。
这不是一种夸大的形容,而是真实存在的扒皮。
两千骑兵就这样旁观着袍泽们奋勇厮杀,他们心中的火气也越来越旺盛,将要克制不住之时,牙乌塔终于等来女鲁欢的命令。
这员悍将扭动脖颈,发出一连串骨头响动的声音,面上浮现狰狞的笑意。
他单手提着长矛,策马在阵前掠过,口中嘶吼道:“兄弟们!”
“在!”
“怕不怕死?”
“不怕!”
“那就随我冲阵!”
“杀!”
牙乌塔挥动长矛,两千骑兵策马相随,从战场侧翼出发,高速冲向淮州军尾阵!
当此时,镇北军、飞云军和泰兴军与景军步卒战至一处,段作章又领着来安军冲入前沿阵地,中军帅旗附近仅有千余名步卒保护萧望之。
景军本阵之中,女鲁欢镇定地观察着局势,他一直压制着己方将士反击的欲望,甚至让近万伏兵保持一定的克制,便是要给萧望之孤注一掷的勇气。
只有让萧望之觉得再努力一点点就能取得这场恶战的胜利,他才会将手中所有的力量投入进这片战场。
如他所料,萧望之在最关键的时刻,终于让藏在手心里的来安军加入总攻的阵容。
女鲁欢并不认为萧望之一定会死在己方骑兵的手里,他只是要逼迫那位南齐名将做出抉择——要么用身边薄弱的护卫力量尝试抵抗景朝骑兵,要么将陷入战局中的淮州军撤回一部保护自己。
如果萧望之选择后者,那么淮州军的整体配合一定会出现破绽,毕竟战线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全军士气。一旦慌乱的情绪在士卒之间蔓延开来,女鲁欢便会发挥出景军全部的实力,奠定这场战役的最终走向。
女鲁欢双眼微眯,静静等待萧望之的决断。
无论是萧望之安排的两支生力军,还是女鲁欢藏在青丘之后的伏兵,这些都属于阴谋和战术的范畴,主打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是这种手段不难防备和化解,尤其是像他们这样老道的主帅。
然而现在女鲁欢抛出来的问题却是一个阳谋,无论萧望之怎么选,他的军队必然会陷入劣势。
两千骑高速机动,犹如一道锋利的光芒,沿着战场边缘径直杀向淮州军后阵。骑士们终于可以施展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射功夫,从侧面袭扰对方的步卒阵型,与此同时还能保持对坐骑的完美驾驭,将景朝骑兵的实力完美展现。
这支骑兵就像碧波之中的游鱼,呈现出极其流畅的美感。
淮州军步卒本可返回援护中军,然而从裴邃、宋世飞、康延孝到段作章,没有一个人选择回头,他们坚定地执行萧望之的军令,带领将士们奋勇冲杀,不仅抗住了景军伏兵最猛烈的第一波攻势,甚至逐渐再度占据上风。
战场上出现一种诡异的氛围。
一边是两军绞杀在一起的步卒,另一边是快速逼近萧望之的景朝骑兵,这两者仿佛存在某种割裂感,似乎萧望之不是淮州军主帅,而只是一位无关紧要的普通人。
这样的氛围让女鲁欢心中陡然泛起一抹不安。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此刻不可能再将骑兵召回来,更何况牙乌塔不会像他这般思虑过重。
这位悍将一马当先,纵然对方守护帅旗的步卒张弓搭箭,他脸上没有半点惧色,依靠覆盖全身的甲胄和手中的长矛,他一路冲来没有半点损伤。
虽然对方尾阵只有千余人,牙乌塔没有选择硬闯,毕竟他麾下只是两千轻骑,在用环射压制住对方之后,他率领部属继续往南,意图绕圈冲杀齐军的后背。
喧嚣的战场之上,牙乌塔不经意地望向对方阵中,明明看不见具体的人脸,他却似乎感觉到一些嘲讽的目光。
遽然大风起。
前方马蹄声惊雷。
一支南齐骑兵绕过东南方向的山脚,出现在牙乌塔的视线之内。
凛凛风中,陆沉手持长枪,李承恩等人紧随左右,三千骑一往无前!
牙乌塔在前段时间听女鲁欢提起过齐军有一支实力较强的骑兵,隶属于都尉陆沉统率的锐士营,这支骑兵在宛亭之战中表现突出,算是渐渐打出了一点名声。
牙乌塔对此不说嗤之以鼻,至少也是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锐士营当时的对手是被景军视作废物的燕军。
在这支骑兵出现之后,牙乌塔立刻做出决断,他很清楚如果不先解决锐士营骑兵,自己断然没有可能去对付萧望之,因此即便对方骑兵看起来人数多一些,他依旧毫不迟疑地率军猛冲而去。
宽阔平整的雷泽平原南部,两支轻骑兵展开极其豪迈的对冲。
对于锐士营而言,这是他们成军至今面临最大的考验。
究竟是徒有其表不堪一击,还是千锤百炼一朝绽放,成败便在生死之间。
陆沉没有选择迂回绕战,纵然他对李承恩说过,锐士营骑兵要学会更加聪明的战法,在机动作战中寻找机会,但是此刻他没有那样做。
因为前方的战场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再者没有直面强大敌人的勇气、没有经历过惨烈厮杀的磨砺,锐士营永远都难以真正成长起来。
六十丈、四十丈、二十丈,两支骑兵相隔的距离越来越短,对方脸上的神情渐渐清晰可见。
所有人都沉默地盯着自己的敌人,唯有呼啸的风声带起浓烈的杀意。
终于接近彼此,没人在这个时候减缓速度,两条线遽然相交,然后穿插进对方的阵型之中。
将士们挥动着手中的长兵器,在与敌人交错而过的时刻刺向对方的身体,血腥味瞬间开始弥漫。
这股带着铁锈味的腥气涌入鼻尖,犹如火辣的烈酒催发出每个人心中的血气,继而让他们暂时忘却死亡的恐惧,与一个又一个错身的敌人拼命。
或者向前挺进,或者长眠于此。
淮州军三面压上,景军面对的压力陡然剧增,这个时候女鲁欢还想如之前那般轮转阵型变得极其困难,所以他果决地放弃调整,依靠景军士卒的韧性继续支撑。
随着时间的流逝,景军的阵型逐渐向内收缩,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征兆。
传令官们无比紧张地望着站在瞭望车上的女鲁欢。
如果放在十多年前,八千景军步卒甚至不需要结成方圆阵,他们在面对数倍齐军的情况下,可以依靠悍勇的战力和高昂的士气强行平推过去。
但是这十多年里景军一部分老卒退出行伍,实力必然有所下降,而淮州军在萧望之的打磨下稳步提升,此消彼长之间两边的差距不断缩小。
眼前的局势便是明证。
景军阵型的收缩是第一步,面对三路齐军不断施加的压力,下一步很有可能便是崩溃。
瞭望车上,女鲁欢的表情极其冷静,甚至到了漠然的地步。他凝望着周遭部属的情形,直到三个方向的前沿阵地已经变成犬牙交错的态势,齐军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后撤,这位由庆聿恭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详隐才发出那道隐忍多时的命令。
“发讯号。”
“是。”
数名传令官心里终于松了口气,转身便走出数步,然后利用景廉族的传统乐器拍鼓传递军令。
鼓声极其雄壮,仿若荒原上响起的惊雷,又似密林中巨兽的嘶吼,如猛烈的朔风席卷这片大地。
当鼓声传入耳中,原本已经陷入劣势的景军步卒猛地振奋精神,竟然不可思议地稳住阵地。
变化不止于此,女鲁欢的命令就像是某种神奇的法术,一抬手便召来成千上万的援兵。
战场北方,青丘之后,近万名景军步卒相继出现,然后快速逼近战场,其状漫山遍野,其势汹涌如潮。
这一幕,足以吓住世间胆怯畏缩之辈。
然而无论坐镇帅旗之下的萧望之,还是分布战场各处执行具体指挥的裴邃等人,此刻他们脸上没有丝毫惧意,反倒是眼底深处浮现一抹释然。
没有人能够像神仙那样未卜先知,但是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帅可以通过战争中的细节洞悉对方的谋算。
在女鲁欢率军抵达雷泽平原后,他对淮州军围攻宁陵的举动视而不见,坐视对方攻破这座边境关隘,继而摆出一副任由淮州军逼近的姿态。
由是观之,他必然不止有这一万兵马,否则他可以选择从容后撤,不会傻乎乎地留在原地等待淮州军创造一个包围圈。
如今在淮州军强势的压迫之下,景军的伏兵终于出现,意味着战场上不可预知的变化少了一项,萧望之面上古井不波,脑海中不由得浮现陆沉的面庞,随即暗暗赞了一声。
他在战车上观察着战场局势,景军的伏兵没有一窝蜂地乱冲,他们和那八千步卒一样展现出极其优秀的素质,在将官的指挥下从西北边抵临战场,然后有条不紊地兵分两路,一路朝向飞云军的侧翼,另一路直逼泰兴军的肋部。
宋世飞和康延孝作为带兵多年的沙场老将,此刻自然不需要萧望之耳提面命,在对方伏兵出现的刹那,他们便已经开始调整己方阵型。
飞云军和泰兴军各分出接近一半的兵力,就地以枪盾兵建立拦阻阵型,将敌人的伏兵挡在阵地以北。
战场规模再度扩大,两边此刻总计投入的兵力达到五万左右。
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萧望之依然可以看出最重要的关节。
景军伏兵加入之后,虽说飞云军和泰兴军没有出现慌乱,可是他们要分兵抵抗,导致对景军本阵的压制力度无法维持,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内圈景军顺势站稳,并且呈现出向外反推的趋势。
若要用最简洁的形容来描绘此刻的战场,大抵便是女鲁欢率领的步卒位于最里边,飞云、镇北和泰兴三军围着他们,景军的伏兵则在最外边的半圆上。
对于淮州军来说,现在是他们必须做出取舍的时刻。
萧望之缓缓舒出一口浊气,再度下令道:“传令段作章,命他领军从飞云军和镇北军之间斜插景军本阵。”
“遵令!”
传令官大声应下。
在战事展开之后,段作章率领的来安军主力作为镇北军的后备,同时肩负保护主帅的任务,一直没有全部投入到进攻之中,只是在两翼承担一部分掠阵的职责。
段作章在接到军令时稍稍有一些犹豫,因为他很清楚尾阵后锋的力量相对薄弱,自己如果带着来安军杀过去,中军帅旗便会失去保护。
这犹豫只是一闪而逝,对萧望之的尊敬和信任让段作章顷刻间下定决心。
“杀!”
来安军的将士们在段作章的率领下扑向预定位置,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协助镇北军凿穿景军本阵。
当萧望之将手中唯一的后备力量拿出来后,远方景军大阵中的女鲁欢面上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所谓南齐名将,不过如此。”
自语过后,女鲁欢转头看向侧后方,对传令官说道:“告诉牙乌塔,现在就是他扬名天下的机会。命他率两千骑绕至齐军后方,取下萧望之的人头,我会亲自向陛下和王爷为他请功!”
“遵令!”传令官的语调无比兴奋高亢。
女鲁欢回过头来,目光犹如寒芒。
他就像山野间最阴狠的猎人,具备远超常人的耐心,只为等待猎物出现瞬间的失神。
第251章 【枭首】
牙乌塔身长七尺,膀大腰圆,体型颇为壮硕,乃是标准的景廉勇士身材。
其人使一杆丈二长矛,镔铁打造的矛尖上泛着凛凛寒光,上面不知沾染过多少齐人的鲜血。
他麾下两千骑兵同样不是弱旅,能够驻扎在燕国京城这样的险要之地,纵然不是当年纵横天下的老卒,也是有着丰富厮杀经验的悍勇之辈。
骑兵在景朝内部的地位一直高于步卒,牙乌塔原本想着在这场恶战中大展身手,然而从战事爆发一直到现在,他都只能带着部属安静地待在战场侧翼,心里自然十分窝火,但他又不能公然自作主张违背女鲁欢的军令,否则谋良虎肯定会扒了他的皮。
这不是一种夸大的形容,而是真实存在的扒皮。
两千骑兵就这样旁观着袍泽们奋勇厮杀,他们心中的火气也越来越旺盛,将要克制不住之时,牙乌塔终于等来女鲁欢的命令。
这员悍将扭动脖颈,发出一连串骨头响动的声音,面上浮现狰狞的笑意。
他单手提着长矛,策马在阵前掠过,口中嘶吼道:“兄弟们!”
“在!”
“怕不怕死?”
“不怕!”
“那就随我冲阵!”
“杀!”
牙乌塔挥动长矛,两千骑兵策马相随,从战场侧翼出发,高速冲向淮州军尾阵!
当此时,镇北军、飞云军和泰兴军与景军步卒战至一处,段作章又领着来安军冲入前沿阵地,中军帅旗附近仅有千余名步卒保护萧望之。
景军本阵之中,女鲁欢镇定地观察着局势,他一直压制着己方将士反击的欲望,甚至让近万伏兵保持一定的克制,便是要给萧望之孤注一掷的勇气。
只有让萧望之觉得再努力一点点就能取得这场恶战的胜利,他才会将手中所有的力量投入进这片战场。
如他所料,萧望之在最关键的时刻,终于让藏在手心里的来安军加入总攻的阵容。
女鲁欢并不认为萧望之一定会死在己方骑兵的手里,他只是要逼迫那位南齐名将做出抉择——要么用身边薄弱的护卫力量尝试抵抗景朝骑兵,要么将陷入战局中的淮州军撤回一部保护自己。
如果萧望之选择后者,那么淮州军的整体配合一定会出现破绽,毕竟战线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全军士气。一旦慌乱的情绪在士卒之间蔓延开来,女鲁欢便会发挥出景军全部的实力,奠定这场战役的最终走向。
女鲁欢双眼微眯,静静等待萧望之的决断。
无论是萧望之安排的两支生力军,还是女鲁欢藏在青丘之后的伏兵,这些都属于阴谋和战术的范畴,主打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是这种手段不难防备和化解,尤其是像他们这样老道的主帅。
然而现在女鲁欢抛出来的问题却是一个阳谋,无论萧望之怎么选,他的军队必然会陷入劣势。
两千骑高速机动,犹如一道锋利的光芒,沿着战场边缘径直杀向淮州军后阵。骑士们终于可以施展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射功夫,从侧面袭扰对方的步卒阵型,与此同时还能保持对坐骑的完美驾驭,将景朝骑兵的实力完美展现。
这支骑兵就像碧波之中的游鱼,呈现出极其流畅的美感。
淮州军步卒本可返回援护中军,然而从裴邃、宋世飞、康延孝到段作章,没有一个人选择回头,他们坚定地执行萧望之的军令,带领将士们奋勇冲杀,不仅抗住了景军伏兵最猛烈的第一波攻势,甚至逐渐再度占据上风。
战场上出现一种诡异的氛围。
一边是两军绞杀在一起的步卒,另一边是快速逼近萧望之的景朝骑兵,这两者仿佛存在某种割裂感,似乎萧望之不是淮州军主帅,而只是一位无关紧要的普通人。
这样的氛围让女鲁欢心中陡然泛起一抹不安。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此刻不可能再将骑兵召回来,更何况牙乌塔不会像他这般思虑过重。
这位悍将一马当先,纵然对方守护帅旗的步卒张弓搭箭,他脸上没有半点惧色,依靠覆盖全身的甲胄和手中的长矛,他一路冲来没有半点损伤。
虽然对方尾阵只有千余人,牙乌塔没有选择硬闯,毕竟他麾下只是两千轻骑,在用环射压制住对方之后,他率领部属继续往南,意图绕圈冲杀齐军的后背。
喧嚣的战场之上,牙乌塔不经意地望向对方阵中,明明看不见具体的人脸,他却似乎感觉到一些嘲讽的目光。
遽然大风起。
前方马蹄声惊雷。
一支南齐骑兵绕过东南方向的山脚,出现在牙乌塔的视线之内。
凛凛风中,陆沉手持长枪,李承恩等人紧随左右,三千骑一往无前!
牙乌塔在前段时间听女鲁欢提起过齐军有一支实力较强的骑兵,隶属于都尉陆沉统率的锐士营,这支骑兵在宛亭之战中表现突出,算是渐渐打出了一点名声。
牙乌塔对此不说嗤之以鼻,至少也是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锐士营当时的对手是被景军视作废物的燕军。
在这支骑兵出现之后,牙乌塔立刻做出决断,他很清楚如果不先解决锐士营骑兵,自己断然没有可能去对付萧望之,因此即便对方骑兵看起来人数多一些,他依旧毫不迟疑地率军猛冲而去。
宽阔平整的雷泽平原南部,两支轻骑兵展开极其豪迈的对冲。
对于锐士营而言,这是他们成军至今面临最大的考验。
究竟是徒有其表不堪一击,还是千锤百炼一朝绽放,成败便在生死之间。
陆沉没有选择迂回绕战,纵然他对李承恩说过,锐士营骑兵要学会更加聪明的战法,在机动作战中寻找机会,但是此刻他没有那样做。
因为前方的战场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再者没有直面强大敌人的勇气、没有经历过惨烈厮杀的磨砺,锐士营永远都难以真正成长起来。
六十丈、四十丈、二十丈,两支骑兵相隔的距离越来越短,对方脸上的神情渐渐清晰可见。
所有人都沉默地盯着自己的敌人,唯有呼啸的风声带起浓烈的杀意。
终于接近彼此,没人在这个时候减缓速度,两条线遽然相交,然后穿插进对方的阵型之中。
将士们挥动着手中的长兵器,在与敌人交错而过的时刻刺向对方的身体,血腥味瞬间开始弥漫。
这股带着铁锈味的腥气涌入鼻尖,犹如火辣的烈酒催发出每个人心中的血气,继而让他们暂时忘却死亡的恐惧,与一个又一个错身的敌人拼命。
或者向前挺进,或者长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