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128节
翌日上午,在七星帮一众核心人物的注视下,陆沉来到一匹普通坐骑旁边,矫健地翻身上马,对众人道:“诸位前辈留步,在下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林颉微微颔首,朗声道:“早去早回,我等静候佳音。”
陆沉对他抱拳一礼,然后拨转马头,与在前方等候的数骑汇合。
猎猎山风之中,两名向导在前带路,陆沉等人紧随其后,一路往西,策马奔驰。
第166章 【一步一算】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
中原河洛,千年大城。
一百六十年前,齐国太祖李仲景横扫八荒一统六合,结束长达六十年的军阀割据混战时期,铸就幅员万里民众亿万的煌煌帝国。
君临天下之际,李仲景定都河洛,为这座历史悠久的雄城增添无上光彩。
河洛城南北长十五公里有余,东西接近十八公里,鼎盛时期居民超过两百万人,堪称世间雄城之首。
十四年前元嘉之变,这座雄城被景朝铁骑踏破,齐帝和太子死于宫中,传承一百四十余年的大齐险些灭国。
纵然皇七子李端在南方永嘉城再建朝廷,大齐国祚侥幸延续,江北国土却几近于悉数丢失。
如今的河洛城居民仍有百余万之数,虽然比不得当年鼎盛之时,依旧是世间排名前三的大城,而且经过这十来年的休养生息,城内逐渐恢复繁华喧嚣之景。
与当年不同的是,如今河洛城外有一座军营,里面驻扎着一支两万人的精锐骑兵。
这支骑兵清一色由景廉人组成,人高马大勇猛善战,犹如一杆扎在燕朝心脏位置的锋利长枪。除了骑兵之外,景朝还有两支步军驻扎在河洛内外,三位主帅皆是庆聿恭麾下可以独当一面的名将。
一般情况下,这些景朝军队不会刻意出现在河洛百姓面前,但是只要他们一日没有撤离,朝堂上的权贵们便不敢忘记这座城真正的主人是谁。
其实在这十多年里,燕朝并非一直心甘情愿地做傀儡,七年前便有数位重臣暗中图谋,准备先杀死三位景朝大将,然后联合军方力量围杀城内外的六万景朝大军。
此事在两天后败露,所有参与的大臣都被灭族,燕朝先帝惊惧之下,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新帝张璨登基之后,对景朝愈发恭敬谦卑,不敢有半分违逆之心。
虽说如今的河洛城不比当年,尤其是因为景朝大军的存在导致空气中似乎有种奇怪的氛围,但这座雄城依然巍峨耸立,斑驳城墙上每一寸阳光都带着厚重的沧桑。
东门外漫长的队伍中,两名行商打扮、衣着普通的男子随着人群慢慢向前。
如果林溪此刻就在旁边,恐怕也很难第一眼便认出陆沉。
他贴上了短须,眼角稍作修饰,俊逸的气质便消失大半,宛如一个常年奔波在外的三旬生意人,特别是略显疲惫的眼神,与那个二十岁出头风华正茂前程远大的年轻都尉相差极大。
谭正则扮做长随,从容貌到气质尽皆无可挑剔。
进城的时候,陆沉特地打量了几眼守城的士兵,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群懒洋洋的老卒,对于进出城百姓的盘查也不算严格,一派敷衍了事的姿态。
他们现在的身份是河南路的行商,此番来河洛城采买货物。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两人出现在南城一座普通的民宅之内。
谭正打量着屋内的陈设,随即略显好奇地问道:“少爷,我还是不太明白,你为何一定得走这一趟。”
在他看来陆沉本无必要冒险来河洛,等到七星帮被燕朝大军进逼围困,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里的时候,那些人自然就会明白领兵之人的重要性。
陆沉在桌边坐下,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半杯茶,悠然道:“因为你一直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请少爷指点。”谭正恭敬地说道。
“在你看来,我们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赶到七星帮山门,是为了帮助他们对抗官府势力。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我将锐士营数千将士丢到一边,不想着在边境上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反而一头钻进深山,只为帮助他们训练士卒构筑寨堡,这是何等大义凛然的事情。七星帮那些人不知感恩,反倒怀疑我的诚意,这又是何其愚蠢的自大,对不对?”
陆沉神色温和,微带笑意。
谭正自然能听出来少爷在说反话,但不可讳言的是,他心里确实是这般想法,于是尴尬地笑了笑。
陆沉端起茶盏,吹拂着青绿的茶叶,浅浅饮了一口,然后说道:“伱的想法是人之常情,毕竟每个人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屁股坐在哪一边。你是我的心腹,自然事事都会以我为先,认为七星帮的人应该对我感激涕零,毫无保留地相信我,最好是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任何事。”
谭正汗颜道:“小人只是觉得他们不该向少爷提出这样的要求。”
陆沉微微颔首,从容道:“你的想法没有错,但假如你是七星帮的高层人物,你会怎样看待我的到来?或者说,你觉得我们是在帮他们,有没有考虑过其实他们不一定需要这种帮助?”
谭正微微一怔,渐渐明白这番话的含义。
陆沉继续说道:“对于七星帮来说,他们未必就得走上和燕朝公开对立的道路,待价而沽接受招安不是什么很为难的事情。说到底,七星帮和当年的大齐有仇,和如今的燕朝并无深仇大恨,这十多年来燕朝也未曾派遣大军征讨他们。”
谭正恍然,喃喃道:“所以林帮主没有阻止少爷答应这件事。”
陆沉微笑道:“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七星帮接纳我的到来,意味着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像钉子一般扎根伪燕腹心之地,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官军的围逼。七星帮不是林世叔的私产,内部由很多势力组成。诚然,林世叔是武榜第一人,可以杀死任何一个同他唱反调的人,但是这样做岂能得人心?”
“看来这一趟必须要走,是小人想得太简单了。”谭正面上浮现一抹苦笑。
“世事便是如此,轻描淡写几句话就能收服几万人,那是话本故事,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陆沉语调平静,眼中涌现一抹冷色:“当然,我来河洛不止是出于这个考虑。七星帮鱼龙混杂,内部必然有伪燕或者景朝拉拢的叛徒。你不妨试想一下,在我答应替七星帮刺杀陈景堂之后,那些叛徒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谭正忽然醒悟过来,陆沉这是在一点点教导和培养他,遂认真地思考着,片刻后答道:“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对外传递消息,防止少爷得手,最好能将少爷留在河洛城。”
陆沉赞许道:“还有呢?”
谭正沉吟道:“少爷答应蒋厚明的提议,林帮主顺势落子,七星帮内部的风向朝着拒绝招安发展,这个时候叛徒肯定会焦急万分。因为一旦七星帮拒绝招安,他们便很难名正言顺地投靠燕朝,想要改变这个趋势,他们只能提前做些筹划——”
说到这儿,他心中一惊,急促地说道:“他们有可能对林帮主动手?”
陆沉的神情愈发满意,点头道:“没错。我之所以接受刺杀陈景堂的重任,便是配合林世叔将水搅浑,逼迫藏在七星帮内部的叛徒铤而走险,从而在伪燕决定用兵之前肃清隐患。”
谭正敬佩地说道:“这算是一箭双雕之策?”
“大抵如是。”
陆沉面带微笑,继而谆谆道:“李承恩如今入锐士营担任校尉,他将来注定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没有趁此机会让你从军,并非有心偏颇,而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
“其实我更愿意留在少爷身边。”
谭正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着,然后正色道:“少爷吩咐便是。”
陆沉轻声道:“除开方才说的两个原因,我来河洛城还有两件事,其一是亲眼看看旧都的情形,弄清楚伪燕朝堂上的格局。其二便是整合织经司在北地的力量,为将来收复东阳路的大战做准备。我要你做的事情有些难,那就是学习织经司的行事手段,尽可能掌握隐秘力量的行动章法。”
他微微一顿,神色渐趋严肃:“我知道老爹在北边有不少耳目眼线,但是我不想他一直操心这些琐事,毕竟他春秋已高,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在不远的将来,我希望你可以扛起这份责任,建立一条只属于陆家的情报渠道。”
谭正心中涌起感佩之情,郑重地说道:“少爷放心,小人定然不会辜负此等信重。”
陆沉点了点头。
片刻过后,门外响起脚步声,旋即一位三十余岁的男子走进屋内,来到近前行礼道:“下官尹尚辅,见过陆都尉。”
“尹兄不必多礼,请坐。”
陆沉抬手指向对面,同时在观察这位看起来貌不惊人的男子。
这座民宅是织经司在河洛城内准备的隐秘据点,陆沉在北上之前便从苏云青那里拿到详尽的北地谍网信息,尹尚辅便是这张大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点,他负责河洛城周遭所有密探的居中联络。
尹尚辅道谢落座,说道:“下官已经接到苏检校的密令,会竭力配合陆都尉在北地的所有行动。”
陆沉开门见山道:“有劳尹兄,我现在需要伪燕朝堂半年来所有的重要消息,尤其是前任枢密副使陈景堂的情报。”
尹尚辅目光微凝,旋即不疾不徐地陈述起来。
第167章 【无关风月】
“去年秋天,陈景堂因为战事指挥不利遭到大规模的弹劾,御史们的弹章如雪片一般飞进伪燕皇宫。起初他还想为自己辩解,伪燕皇帝亦是犹豫不决,因为时任枢密使刘鄩年过六旬,前几年便再三乞骸骨告老归乡,若是陈景堂被褫夺军职,伪燕军中会出现短暂的权力真空。”
尹尚辅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带着几分拘谨之色。
其实这也是身处异国他乡的密探常见的姿态,他们在这样一个步步惊心的环境中,不能有丝毫懈怠大意的时刻,或许只有在夜深人静入眠之时才能稍稍放松。
这一刻陆沉不禁想起一件往事,倘若当初他答应苏云青的提议,以暗谍的身份潜伏在北燕境内,恐怕也会像眼前的男子一般,浸淫在阴暗风云之中,终日难见阳光。
他心中暗自感慨,面上古井不波地说道:“我没有记错的话,陈景堂在去年十二月便被罢官去职?”
尹尚辅答道:“是的。起初伪燕皇帝将那些弹劾的奏章留中,但是后面发声的人品级越来越高,直到尚书左仆射王安在朝堂上质疑陈景堂的责任,陈景堂愧不能自制,伪燕皇帝也只好将其罢官去职。”
“王安……翟林王氏的家主?”
“正是此人。”
“陈景堂被罢官之后,这段时间里可曾公开表露过怨望之意?”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陈景堂嘴巴很严实,但从他的日常举动来看,他对这个结果十分不满。此人以前严谨自持,轻易不肯踏足风月之地,然而这几个月他时常流连于太平坊内的勾栏瓦舍,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去一趟。”
陆沉陷入沉思之中。
于他而言,刺杀陈景堂的难点不在于这个人本身,如果只是单纯取他性命,陆沉甚至不需要离开宝台山,只要派人通知织经司在北地的人手,这件事办起来不算太难。
他之所以亲自来到河洛城,除了先前对谭正说的那些原因,还有一个深藏心底的计划。
如果能在陈景堂死亡这件事上做点文章,才能谋取最大化的利益。
良久之后,陆沉轻声说道:“我需要陈景堂的确切行踪,包括但不限于他什么时间离开府邸去往太平坊、沿途会经过哪些地方、最喜欢在哪家瓦舍驻足、会在外面停留多长时间、是否有看中的风月女子、是否有醉酒的习惯。尹兄,请你安排人手盯梢跟踪,尽快探明这些情报。”
尹尚辅应下,迟疑片刻后问道:“陆都尉,不知要如何对付陈景堂?”
他只知道面前的年轻男人是天子青睐的军中新贵,弱冠之龄便已是开国县男,统领数千精锐大军,却不知对方为何会出现河洛城,又怀着怎样惊人的任务。
若非苏云青早早便传来密令打过招呼,他决计不会这般爽快。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要知道陆沉的安排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因为他必须对潜藏在河洛城内的织经司同袍负责。
其实陆沉一直在等他问这句话,此刻便回道:“尹兄可能不知,这两年伪燕察事厅在我朝境内肆意妄为,疯狂之举数不胜数。去年在淮州各地,察事厅的探子多次兴风作浪,甚至还妄图配合燕军奇袭广陵。战事结束之后,这些人仍然不知收敛,在京城试图通过杀死我进而引发我朝内部的矛盾。我在京城的时候,秦大人便说过察事厅太过嚣张,织经司必须要还以颜色。”
他一边说一边从袖中取出那块腰牌,放在尹尚辅面前。
看见这块腰牌后,尹尚辅仔细辨认,旋即神色微变,再度看向陆沉的眼神里平添几分敬畏。
陆沉继续说道:“如何还以颜色?我和苏检校商议过很多次,最后决定从伪燕朝堂上的纷争入手。陈景堂此前虽然是枢密副使,但因为枢密使刘鄩年老体衰的原因,他实际上掌着伪燕军权,因此才有资格指挥去年的战事。”
这番话半真半假,他和苏云青的确讨论过如何给北边制造一些麻烦,但并未具体到某个人身上,基本都是从大框架上出发。如果这次七星帮众人提出的目标不是陈景堂,他自然会有另外一番说辞。
尹尚辅在看见那块代表提举秦正本人亲临的腰牌之后,已经收起心底深处那抹不为人知的戒备,莫说他这个负责河洛一地的小小察事,哪怕是淮州检校苏云青在此,面对这块腰牌也必须尊重陆沉的建议。
林颉微微颔首,朗声道:“早去早回,我等静候佳音。”
陆沉对他抱拳一礼,然后拨转马头,与在前方等候的数骑汇合。
猎猎山风之中,两名向导在前带路,陆沉等人紧随其后,一路往西,策马奔驰。
第166章 【一步一算】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
中原河洛,千年大城。
一百六十年前,齐国太祖李仲景横扫八荒一统六合,结束长达六十年的军阀割据混战时期,铸就幅员万里民众亿万的煌煌帝国。
君临天下之际,李仲景定都河洛,为这座历史悠久的雄城增添无上光彩。
河洛城南北长十五公里有余,东西接近十八公里,鼎盛时期居民超过两百万人,堪称世间雄城之首。
十四年前元嘉之变,这座雄城被景朝铁骑踏破,齐帝和太子死于宫中,传承一百四十余年的大齐险些灭国。
纵然皇七子李端在南方永嘉城再建朝廷,大齐国祚侥幸延续,江北国土却几近于悉数丢失。
如今的河洛城居民仍有百余万之数,虽然比不得当年鼎盛之时,依旧是世间排名前三的大城,而且经过这十来年的休养生息,城内逐渐恢复繁华喧嚣之景。
与当年不同的是,如今河洛城外有一座军营,里面驻扎着一支两万人的精锐骑兵。
这支骑兵清一色由景廉人组成,人高马大勇猛善战,犹如一杆扎在燕朝心脏位置的锋利长枪。除了骑兵之外,景朝还有两支步军驻扎在河洛内外,三位主帅皆是庆聿恭麾下可以独当一面的名将。
一般情况下,这些景朝军队不会刻意出现在河洛百姓面前,但是只要他们一日没有撤离,朝堂上的权贵们便不敢忘记这座城真正的主人是谁。
其实在这十多年里,燕朝并非一直心甘情愿地做傀儡,七年前便有数位重臣暗中图谋,准备先杀死三位景朝大将,然后联合军方力量围杀城内外的六万景朝大军。
此事在两天后败露,所有参与的大臣都被灭族,燕朝先帝惊惧之下,一病不起溘然长逝。
新帝张璨登基之后,对景朝愈发恭敬谦卑,不敢有半分违逆之心。
虽说如今的河洛城不比当年,尤其是因为景朝大军的存在导致空气中似乎有种奇怪的氛围,但这座雄城依然巍峨耸立,斑驳城墙上每一寸阳光都带着厚重的沧桑。
东门外漫长的队伍中,两名行商打扮、衣着普通的男子随着人群慢慢向前。
如果林溪此刻就在旁边,恐怕也很难第一眼便认出陆沉。
他贴上了短须,眼角稍作修饰,俊逸的气质便消失大半,宛如一个常年奔波在外的三旬生意人,特别是略显疲惫的眼神,与那个二十岁出头风华正茂前程远大的年轻都尉相差极大。
谭正则扮做长随,从容貌到气质尽皆无可挑剔。
进城的时候,陆沉特地打量了几眼守城的士兵,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群懒洋洋的老卒,对于进出城百姓的盘查也不算严格,一派敷衍了事的姿态。
他们现在的身份是河南路的行商,此番来河洛城采买货物。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两人出现在南城一座普通的民宅之内。
谭正打量着屋内的陈设,随即略显好奇地问道:“少爷,我还是不太明白,你为何一定得走这一趟。”
在他看来陆沉本无必要冒险来河洛,等到七星帮被燕朝大军进逼围困,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里的时候,那些人自然就会明白领兵之人的重要性。
陆沉在桌边坐下,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半杯茶,悠然道:“因为你一直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请少爷指点。”谭正恭敬地说道。
“在你看来,我们跋山涉水不辞辛苦赶到七星帮山门,是为了帮助他们对抗官府势力。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我将锐士营数千将士丢到一边,不想着在边境上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反而一头钻进深山,只为帮助他们训练士卒构筑寨堡,这是何等大义凛然的事情。七星帮那些人不知感恩,反倒怀疑我的诚意,这又是何其愚蠢的自大,对不对?”
陆沉神色温和,微带笑意。
谭正自然能听出来少爷在说反话,但不可讳言的是,他心里确实是这般想法,于是尴尬地笑了笑。
陆沉端起茶盏,吹拂着青绿的茶叶,浅浅饮了一口,然后说道:“伱的想法是人之常情,毕竟每个人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屁股坐在哪一边。你是我的心腹,自然事事都会以我为先,认为七星帮的人应该对我感激涕零,毫无保留地相信我,最好是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任何事。”
谭正汗颜道:“小人只是觉得他们不该向少爷提出这样的要求。”
陆沉微微颔首,从容道:“你的想法没有错,但假如你是七星帮的高层人物,你会怎样看待我的到来?或者说,你觉得我们是在帮他们,有没有考虑过其实他们不一定需要这种帮助?”
谭正微微一怔,渐渐明白这番话的含义。
陆沉继续说道:“对于七星帮来说,他们未必就得走上和燕朝公开对立的道路,待价而沽接受招安不是什么很为难的事情。说到底,七星帮和当年的大齐有仇,和如今的燕朝并无深仇大恨,这十多年来燕朝也未曾派遣大军征讨他们。”
谭正恍然,喃喃道:“所以林帮主没有阻止少爷答应这件事。”
陆沉微笑道:“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七星帮接纳我的到来,意味着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像钉子一般扎根伪燕腹心之地,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官军的围逼。七星帮不是林世叔的私产,内部由很多势力组成。诚然,林世叔是武榜第一人,可以杀死任何一个同他唱反调的人,但是这样做岂能得人心?”
“看来这一趟必须要走,是小人想得太简单了。”谭正面上浮现一抹苦笑。
“世事便是如此,轻描淡写几句话就能收服几万人,那是话本故事,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陆沉语调平静,眼中涌现一抹冷色:“当然,我来河洛不止是出于这个考虑。七星帮鱼龙混杂,内部必然有伪燕或者景朝拉拢的叛徒。你不妨试想一下,在我答应替七星帮刺杀陈景堂之后,那些叛徒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谭正忽然醒悟过来,陆沉这是在一点点教导和培养他,遂认真地思考着,片刻后答道:“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对外传递消息,防止少爷得手,最好能将少爷留在河洛城。”
陆沉赞许道:“还有呢?”
谭正沉吟道:“少爷答应蒋厚明的提议,林帮主顺势落子,七星帮内部的风向朝着拒绝招安发展,这个时候叛徒肯定会焦急万分。因为一旦七星帮拒绝招安,他们便很难名正言顺地投靠燕朝,想要改变这个趋势,他们只能提前做些筹划——”
说到这儿,他心中一惊,急促地说道:“他们有可能对林帮主动手?”
陆沉的神情愈发满意,点头道:“没错。我之所以接受刺杀陈景堂的重任,便是配合林世叔将水搅浑,逼迫藏在七星帮内部的叛徒铤而走险,从而在伪燕决定用兵之前肃清隐患。”
谭正敬佩地说道:“这算是一箭双雕之策?”
“大抵如是。”
陆沉面带微笑,继而谆谆道:“李承恩如今入锐士营担任校尉,他将来注定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没有趁此机会让你从军,并非有心偏颇,而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
“其实我更愿意留在少爷身边。”
谭正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着,然后正色道:“少爷吩咐便是。”
陆沉轻声道:“除开方才说的两个原因,我来河洛城还有两件事,其一是亲眼看看旧都的情形,弄清楚伪燕朝堂上的格局。其二便是整合织经司在北地的力量,为将来收复东阳路的大战做准备。我要你做的事情有些难,那就是学习织经司的行事手段,尽可能掌握隐秘力量的行动章法。”
他微微一顿,神色渐趋严肃:“我知道老爹在北边有不少耳目眼线,但是我不想他一直操心这些琐事,毕竟他春秋已高,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在不远的将来,我希望你可以扛起这份责任,建立一条只属于陆家的情报渠道。”
谭正心中涌起感佩之情,郑重地说道:“少爷放心,小人定然不会辜负此等信重。”
陆沉点了点头。
片刻过后,门外响起脚步声,旋即一位三十余岁的男子走进屋内,来到近前行礼道:“下官尹尚辅,见过陆都尉。”
“尹兄不必多礼,请坐。”
陆沉抬手指向对面,同时在观察这位看起来貌不惊人的男子。
这座民宅是织经司在河洛城内准备的隐秘据点,陆沉在北上之前便从苏云青那里拿到详尽的北地谍网信息,尹尚辅便是这张大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点,他负责河洛城周遭所有密探的居中联络。
尹尚辅道谢落座,说道:“下官已经接到苏检校的密令,会竭力配合陆都尉在北地的所有行动。”
陆沉开门见山道:“有劳尹兄,我现在需要伪燕朝堂半年来所有的重要消息,尤其是前任枢密副使陈景堂的情报。”
尹尚辅目光微凝,旋即不疾不徐地陈述起来。
第167章 【无关风月】
“去年秋天,陈景堂因为战事指挥不利遭到大规模的弹劾,御史们的弹章如雪片一般飞进伪燕皇宫。起初他还想为自己辩解,伪燕皇帝亦是犹豫不决,因为时任枢密使刘鄩年过六旬,前几年便再三乞骸骨告老归乡,若是陈景堂被褫夺军职,伪燕军中会出现短暂的权力真空。”
尹尚辅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带着几分拘谨之色。
其实这也是身处异国他乡的密探常见的姿态,他们在这样一个步步惊心的环境中,不能有丝毫懈怠大意的时刻,或许只有在夜深人静入眠之时才能稍稍放松。
这一刻陆沉不禁想起一件往事,倘若当初他答应苏云青的提议,以暗谍的身份潜伏在北燕境内,恐怕也会像眼前的男子一般,浸淫在阴暗风云之中,终日难见阳光。
他心中暗自感慨,面上古井不波地说道:“我没有记错的话,陈景堂在去年十二月便被罢官去职?”
尹尚辅答道:“是的。起初伪燕皇帝将那些弹劾的奏章留中,但是后面发声的人品级越来越高,直到尚书左仆射王安在朝堂上质疑陈景堂的责任,陈景堂愧不能自制,伪燕皇帝也只好将其罢官去职。”
“王安……翟林王氏的家主?”
“正是此人。”
“陈景堂被罢官之后,这段时间里可曾公开表露过怨望之意?”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陈景堂嘴巴很严实,但从他的日常举动来看,他对这个结果十分不满。此人以前严谨自持,轻易不肯踏足风月之地,然而这几个月他时常流连于太平坊内的勾栏瓦舍,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去一趟。”
陆沉陷入沉思之中。
于他而言,刺杀陈景堂的难点不在于这个人本身,如果只是单纯取他性命,陆沉甚至不需要离开宝台山,只要派人通知织经司在北地的人手,这件事办起来不算太难。
他之所以亲自来到河洛城,除了先前对谭正说的那些原因,还有一个深藏心底的计划。
如果能在陈景堂死亡这件事上做点文章,才能谋取最大化的利益。
良久之后,陆沉轻声说道:“我需要陈景堂的确切行踪,包括但不限于他什么时间离开府邸去往太平坊、沿途会经过哪些地方、最喜欢在哪家瓦舍驻足、会在外面停留多长时间、是否有看中的风月女子、是否有醉酒的习惯。尹兄,请你安排人手盯梢跟踪,尽快探明这些情报。”
尹尚辅应下,迟疑片刻后问道:“陆都尉,不知要如何对付陈景堂?”
他只知道面前的年轻男人是天子青睐的军中新贵,弱冠之龄便已是开国县男,统领数千精锐大军,却不知对方为何会出现河洛城,又怀着怎样惊人的任务。
若非苏云青早早便传来密令打过招呼,他决计不会这般爽快。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要知道陆沉的安排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因为他必须对潜藏在河洛城内的织经司同袍负责。
其实陆沉一直在等他问这句话,此刻便回道:“尹兄可能不知,这两年伪燕察事厅在我朝境内肆意妄为,疯狂之举数不胜数。去年在淮州各地,察事厅的探子多次兴风作浪,甚至还妄图配合燕军奇袭广陵。战事结束之后,这些人仍然不知收敛,在京城试图通过杀死我进而引发我朝内部的矛盾。我在京城的时候,秦大人便说过察事厅太过嚣张,织经司必须要还以颜色。”
他一边说一边从袖中取出那块腰牌,放在尹尚辅面前。
看见这块腰牌后,尹尚辅仔细辨认,旋即神色微变,再度看向陆沉的眼神里平添几分敬畏。
陆沉继续说道:“如何还以颜色?我和苏检校商议过很多次,最后决定从伪燕朝堂上的纷争入手。陈景堂此前虽然是枢密副使,但因为枢密使刘鄩年老体衰的原因,他实际上掌着伪燕军权,因此才有资格指挥去年的战事。”
这番话半真半假,他和苏云青的确讨论过如何给北边制造一些麻烦,但并未具体到某个人身上,基本都是从大框架上出发。如果这次七星帮众人提出的目标不是陈景堂,他自然会有另外一番说辞。
尹尚辅在看见那块代表提举秦正本人亲临的腰牌之后,已经收起心底深处那抹不为人知的戒备,莫说他这个负责河洛一地的小小察事,哪怕是淮州检校苏云青在此,面对这块腰牌也必须尊重陆沉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