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168节
“这张照片非常有名,拿了一些新闻摄影奖,不少网友对白老师们利索的救灾表现印象深刻,很多人询问,这些白老师还能做什么工作?是不是很快人类各项工作就能被白老师替代了?”宋河娓娓道来。
“照片上这种型号的白老师,技术相当不成熟,它价格极度高昂,难以大规模量产,也不够聪明灵活,只能做一些简单固定的工作,稍微复杂点的情况就处理不了。白老师的观赏意义大于实用意义,属于前科大秀肌肉的奢侈品。”
“但是,我们没有停止研发。”
宋河语速放的比较慢,不时短暂停顿,照顾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尽可能让所有人思路跟得上。
“第二代白老师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技术细节解释起来太麻烦,我用通俗一点的说法,我们成功用人造脑组织,为第二代白老师打造出了真正的意识!”
相晓桐从箱子里拿出一张大牌子。
牌子上左右两边各画了一个卡通版的白老师头部,左边标注第一代白老师,头部画着一目了然的芯片,右边标注第二代白老师,头部则出现了玻璃管,管子里画了两枚硕大的脑细胞。
“第二代白老师用的这种脑细胞,雏形是一种章鱼的神经细胞,但经过大量基因编辑和药物处理,它已经截然不同于地球上任何生物的脑细胞,可以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大量繁殖,再形成固定的意识元器件,廉价地批量生产。”
“有些心态保守的人可能会觉得听起来很吓人,一个有脑细胞有真正意识的机器,究竟属于机器还是生命?”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模糊,第二代白老师可能处于机器和生命之间的模糊分界线上,但不要紧,我们先把概念放在一边,讨论实用性!”
“机器能不能用?当然可以,我们进入工业社会很多年了,所有人都在使用机器,大家此刻看直播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全是机器。”
“生命能不能用?也可以,耕牛、骑马、信鸽、导盲犬,都有一份人类赋予的工作,只不过动物的地位比机器要高很多,我们倾向于善待动物,给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别随便虐待,在道德乃至法律上都不允许。”
“第二代白老师就是这么一种存在,半机器半动物,我们可以让它为我们工作,可以让它在危险工作中牺牲,或在故障后进行销毁,替人类做更多事情,而无需有任何心理负担。”
宋河停顿,直播间已经炸锅了。
观众们在狂刷感叹号和问号,还有不计其数的“卧槽”和“牛逼”。
拥有脑细胞的机器人,这概念只是想一想,就让很多人震惊不已!
所有人开始理解为什么要有一个吹风会了,这东西确实过于超前过于奇怪,必然引发巨大争议!需要留足时间给公众去消化适应!
“那么我们面临第一个问题,在法律上和伦理道德上,如何界定第二代白老师?是作为动物,还是作为机械?甚至把部分人类适用的法律套在第二代白老师身上?毕竟白老师是一种人形机器人?”相晓桐开口。
“要谈论这个问题,就得先聊聊白老师的具体性能,聊聊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
“我猜,很多人听到第二代白老师有脑细胞之后,会感觉它和人类出现了极大的相似度,它的喜怒哀乐开始和人类共通。”
“这种猜测大错特错,它的思考模式、意识模式都和人类截然不同,也完全不同于猩猩猴子之类的灵长类近亲,甚至不同于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
第1675章 白老师的轮廓
相晓桐说着,从箱子里拿出示意图。
示意图左侧是卡通的人脑,右侧是众多玻璃管,像蜂巢一样紧密排列,每个玻璃管里画着脑细胞。
“人脑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经过千百万年进化逐渐形成,但白老师的脑细胞是这样塞在一个个元器件里,像汽车零件一样被人为设计出来,它远远没有人脑那样复杂。”
“人脑无法随意更换,但白老师的脑细胞管却可以流畅地替换,老旧不好用了就拆下来重装。它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杂念,但那些杂念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涟漪,我们可以通过整个架构设计,来为白老师赋予不同的思维模式。”相晓桐说。
“没错!”宋河点头,“再举个例子,下雨!”
“许多人在下雨天会泛起特殊的心理感觉,而且犯困,睡得特别香。为什么?比较常见的解释有两种。”
“一种解释是雨天气压温度变化,人呼吸的氧气量变化,浑身的温度感受器产生连锁反应,同时泥土里一些菌类被雨水浸泡后释放各类物质。”
“另一种解释是远古时期的进化遗留,现代人的身体和原始人差别并不大,我们保留了很多百万年前的身体构造。远古时期,人类要提防野兽袭击,而大雨倾盆的天气,血气方刚的野兽也会担心淋湿感冒,往往不会四处活动,人类可以在穴居的山洞里暂时放松警惕,踏踏实实睡一会儿,这种长期影响保留在了基因里。”
“但无论是哪种因素……白老师都没有!”宋河停顿。
“白老师没有躲在山洞里茹毛饮血的祖先,白老师也没有肉体要担心着凉感冒,我们在设计时没有给它设计雨天变化心情的思维模式。”
“它看到雨天,不会像人类那样多愁善感或者沉沉入眠,它只会想到雨天路滑,把走路速度放慢一些,如果无事可做,白老师们可以悠闲地站在倾盆大雨里闲聊发呆,心情和阳光普照时一样稳定。”
“除了雨之外,白老师面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几乎都有和人截然不同的想法感受。不要忘了,它的思维是被前科大的学生在实验室里设计出来的。”
宋河又从箱子里拿出示意图。
示意图上是非常简单的两条线段。
上面的线段非常长,标注为“人类的情绪值”,长度计为100。
下面的线段则只有一点点,标注为“白老师的情绪值”,长度计为10。
相晓桐开口讲解,“激素水平导致情绪变化,情绪又会影响思维!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心情极好的时候遇到一点小坎坷,可以从容不迫一笑而过,但万一心情极差又遇到小坎坷,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情绪失控丧失理智。”
“但白老师思维非常稳定,由于它的思考器件里有脑细胞,所以也会有情绪,但经过人工设计,它的情绪波动非常小,只有人类情绪的10%!”
“人类容易大喜大悲,但在白老师脑海里只是一点点喜悦和一点点忧伤而已,悲喜转瞬即逝,它会维持非常稳定冷静的思维。”
“用一句话总结,白老师有自己的感受,但它的心理感受没有那么强!”
讲到这,夫妻俩都短暂停住,看直播间里的留言,给观众们思考时间。
“心态性格聊完了,再聊聊白老师的智商和体力。”宋河开口。
“体力方面,我们的计划是推出不同型号,为不同的白老师搭载不同功率的电驱动四肢。”
“比如让白老师去做重体力劳动,就装上最大功率的电驱动四肢,让它天生神力,能轻松扛起成吨重的砖头、木材、矿机设备。如果让白老师去坐办公室,只需要安装小功率四肢,但提高灵活度,让它能娴熟快速敲键盘和翻找文件。”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安全性,具体版本我们还要打磨一段时间,欢迎大家提供宝贵建议!”
“智商方面,我们很难用现有的智商评价体系来描述白老师。”
“它在一些方面会很笨拙,但在另一些方面又会很聪明。”
“它并不完全依靠人造脑细胞去思考,人造脑细胞只是一个数据处理中枢,它还能直接连接记忆数据库和内置软件。”
“举个例子,算数,你问它728的8次方是多少?这种问题一般人没法口答,但白老师可以在脑海里启动计算器,迅速摁出答案来报给你,脱口而出,看上去像个数学天才。”
“但这种口答能力的实际用处有多大?难说!反正都是摁计算器,人类也可以用计算器,对吧!”
“涉及到一些理解人类心理的事情,联想推理的事情,它很容易笨笨的难以理解。”
“它能分析人类的表情和语气,但一些不够明显的微表情、潜台词,它很可能听不懂,用俗话说就是有点缺心眼。”
“人类看到一些细节,能联想归纳推理出更多信息,比如某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突然有一次考试拿了满分,人类老师会起疑心,怀疑这学生是不是作弊了?但白老师可能就不会多想,觉得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仅此而已,即便能想到学生作弊这一茬,往往也要拖很长时间,远没有人类那么快。”
“所以,白老师非常擅长做一些不算太复杂的工作,一些重复劳动性的工作,它不会像人类那样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你让它做,他就会心态平和不知疲惫地一直做下去,它有极大的耐心!”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脑海里对白老师已经有个概念了。”宋河顿了顿,“但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从吹风会开始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提到第二代白老师的外貌。”
相晓桐从箱子里拿出一张示意图。
图上是灰色的人形轮廓,像游戏里未解锁的角色。
第1676章 机器人的身份证
“先给大家看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暂时还不是真实有效的,只是小样件。”
宋河伸手到箱子里,拿出了两张……身份证!
先在镜头前展示两张身份证的背面,字样并不是“居民身份证”,而是“机器人身份证”,此外其他花纹格式和普通身份证一模一样。
直播间刷起一连片的“卧槽”,叹号问号大雨般飞起。
宋河又翻到两张身份证的正面,区别出来了。
左边一张机器人身份证,还是第一代白老师的大头照,白色塑料外壳,机械金属的脖子。
右边一张机器人身份证,却是一张有血有肉的……少年人脸!
看上去和真人一模一样,不丑也不帅,眉眼带着一丝懵懂,犹如大一新生,唯一区别是太阳穴出现了一个幽蓝色的灯光小圆圈。
【姓名:小白】
【性别:男】【民族:机器人】
【出生:xxxx年x月x日】
【地址:xx省xx市xx街道】
【机器人身份号码:xxxxxxxxxx】
“重申一遍,这两张并不是有效正式的证件,而是临时道具,影视道具!”宋河说。
“看这两张证的照片,大家就一目了然了!目前我们面临一个巨大争议是,究竟把第二代白老师做成什么外形?”
“人造假皮肤技术已经成熟了,我们可以给白老师蒙上一层人皮,让它变得和人类一模一样,只在关键部位增加一个用来区别机器人的标志,比如太阳穴上的圆圈灯,可以通过灯光颜色和闪烁,用来表示电量、信号、情绪等信息。”
“同时我们也可以沿用第一代白老师的设计,塑料金属外观,一看就知道是机器人。”
宋河说着,旁边相晓桐又从箱子里拿出展示图。
两张a4纸大小的图片,两种机器人外貌的高清全身照,一种白塑料和金属的人形,一种穿着运动服,太阳穴带圆圈灯,此外和人类毫无区别的逼真人形。
夫妻俩一个展示身份证照片,一个展示全身示意图,给直播间观众们留足了时间。
“下面我们说一说主要的考虑点,大家听一听觉得有没有道理,如果有我们没考虑到的地方,非常欢迎大家去留言!”宋河道。
“第一,从成本角度考虑。”
“真人外貌需要多花一些钱,但也不是很多,一层从头到脚假皮肤的价格大约是7000块钱,放在整台机器人几十万的成本里只是零头。机械外貌则能省掉这七千块。”
“第二,心理感受。”
“有个词叫恐怖谷,很多人应该听说过,我在这里简单解释。”
“当遇到和我们非常相似的东西的时候,只要这种东西有一点点超乎常理的地方,就会让我们觉得非常诡异。”
“这种诡异感在恐怖小说、恐怖游戏和恐怖电影里常见,本来觉得某个人是人,但慢慢的发现一些端倪和蛛丝马迹,猛然发现它好像不是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从进化角度讲,这种恐怖谷惊悚感可能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对病人的恐惧。很多疾病会让人动作变形、声音变化、皮肤变色,靠近病人意味着很可能被传染,所以见到姿势外貌不对劲的同类,必须高度警觉,第一时间远离,才能确保自己健康活下去。”
“第二个来源,对未知生物的恐惧。远古时期很可能出现过一些,乍一看和人类很像,但实际上截然不同的致命生物。这在进化上说得通,每个物种会有众多基因突变的亚种,今天的人类都由智人进化而来,但地球上曾经有几十种其他人类。”
“比如你在野外被野兽追逐,慌不择路逃命后落单了,孤身一人没法在残酷的丛林里活下去,你必须找到人群。天色黑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低,你终于看到林子里有一些围着火堆的人影,欣喜若狂跑过去,但靠近之后,你隐约发现那些人影不对劲,走路站立姿势很怪异,立马判断出它们不是真正的同类,赶紧悄悄溜走远离。”
“如果谁没有及时察觉到人影的细微怪异之处,高高兴兴冲过去了,猛然发现那群人并非智人,而是饥肠辘辘的尼安德特人,下场就是被围杀吃掉!”
“所以,能活下来的人类,今天的我们,都是基因里恐怖谷效应非常深的人类,这种本能反应无法去除。”
“如果给白老师也披上惟妙惟肖的仿真人皮,是否也会触发恐怖谷效应?这种白老师看起来会不会像聊斋里披着人皮的恶鬼?大量让人感觉不对劲的白老师分布在街头巷尾,会不会引发我们的不适?”
“照片上这种型号的白老师,技术相当不成熟,它价格极度高昂,难以大规模量产,也不够聪明灵活,只能做一些简单固定的工作,稍微复杂点的情况就处理不了。白老师的观赏意义大于实用意义,属于前科大秀肌肉的奢侈品。”
“但是,我们没有停止研发。”
宋河语速放的比较慢,不时短暂停顿,照顾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尽可能让所有人思路跟得上。
“第二代白老师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技术细节解释起来太麻烦,我用通俗一点的说法,我们成功用人造脑组织,为第二代白老师打造出了真正的意识!”
相晓桐从箱子里拿出一张大牌子。
牌子上左右两边各画了一个卡通版的白老师头部,左边标注第一代白老师,头部画着一目了然的芯片,右边标注第二代白老师,头部则出现了玻璃管,管子里画了两枚硕大的脑细胞。
“第二代白老师用的这种脑细胞,雏形是一种章鱼的神经细胞,但经过大量基因编辑和药物处理,它已经截然不同于地球上任何生物的脑细胞,可以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大量繁殖,再形成固定的意识元器件,廉价地批量生产。”
“有些心态保守的人可能会觉得听起来很吓人,一个有脑细胞有真正意识的机器,究竟属于机器还是生命?”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模糊,第二代白老师可能处于机器和生命之间的模糊分界线上,但不要紧,我们先把概念放在一边,讨论实用性!”
“机器能不能用?当然可以,我们进入工业社会很多年了,所有人都在使用机器,大家此刻看直播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全是机器。”
“生命能不能用?也可以,耕牛、骑马、信鸽、导盲犬,都有一份人类赋予的工作,只不过动物的地位比机器要高很多,我们倾向于善待动物,给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别随便虐待,在道德乃至法律上都不允许。”
“第二代白老师就是这么一种存在,半机器半动物,我们可以让它为我们工作,可以让它在危险工作中牺牲,或在故障后进行销毁,替人类做更多事情,而无需有任何心理负担。”
宋河停顿,直播间已经炸锅了。
观众们在狂刷感叹号和问号,还有不计其数的“卧槽”和“牛逼”。
拥有脑细胞的机器人,这概念只是想一想,就让很多人震惊不已!
所有人开始理解为什么要有一个吹风会了,这东西确实过于超前过于奇怪,必然引发巨大争议!需要留足时间给公众去消化适应!
“那么我们面临第一个问题,在法律上和伦理道德上,如何界定第二代白老师?是作为动物,还是作为机械?甚至把部分人类适用的法律套在第二代白老师身上?毕竟白老师是一种人形机器人?”相晓桐开口。
“要谈论这个问题,就得先聊聊白老师的具体性能,聊聊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
“我猜,很多人听到第二代白老师有脑细胞之后,会感觉它和人类出现了极大的相似度,它的喜怒哀乐开始和人类共通。”
“这种猜测大错特错,它的思考模式、意识模式都和人类截然不同,也完全不同于猩猩猴子之类的灵长类近亲,甚至不同于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
第1675章 白老师的轮廓
相晓桐说着,从箱子里拿出示意图。
示意图左侧是卡通的人脑,右侧是众多玻璃管,像蜂巢一样紧密排列,每个玻璃管里画着脑细胞。
“人脑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经过千百万年进化逐渐形成,但白老师的脑细胞是这样塞在一个个元器件里,像汽车零件一样被人为设计出来,它远远没有人脑那样复杂。”
“人脑无法随意更换,但白老师的脑细胞管却可以流畅地替换,老旧不好用了就拆下来重装。它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杂念,但那些杂念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涟漪,我们可以通过整个架构设计,来为白老师赋予不同的思维模式。”相晓桐说。
“没错!”宋河点头,“再举个例子,下雨!”
“许多人在下雨天会泛起特殊的心理感觉,而且犯困,睡得特别香。为什么?比较常见的解释有两种。”
“一种解释是雨天气压温度变化,人呼吸的氧气量变化,浑身的温度感受器产生连锁反应,同时泥土里一些菌类被雨水浸泡后释放各类物质。”
“另一种解释是远古时期的进化遗留,现代人的身体和原始人差别并不大,我们保留了很多百万年前的身体构造。远古时期,人类要提防野兽袭击,而大雨倾盆的天气,血气方刚的野兽也会担心淋湿感冒,往往不会四处活动,人类可以在穴居的山洞里暂时放松警惕,踏踏实实睡一会儿,这种长期影响保留在了基因里。”
“但无论是哪种因素……白老师都没有!”宋河停顿。
“白老师没有躲在山洞里茹毛饮血的祖先,白老师也没有肉体要担心着凉感冒,我们在设计时没有给它设计雨天变化心情的思维模式。”
“它看到雨天,不会像人类那样多愁善感或者沉沉入眠,它只会想到雨天路滑,把走路速度放慢一些,如果无事可做,白老师们可以悠闲地站在倾盆大雨里闲聊发呆,心情和阳光普照时一样稳定。”
“除了雨之外,白老师面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几乎都有和人截然不同的想法感受。不要忘了,它的思维是被前科大的学生在实验室里设计出来的。”
宋河又从箱子里拿出示意图。
示意图上是非常简单的两条线段。
上面的线段非常长,标注为“人类的情绪值”,长度计为100。
下面的线段则只有一点点,标注为“白老师的情绪值”,长度计为10。
相晓桐开口讲解,“激素水平导致情绪变化,情绪又会影响思维!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心情极好的时候遇到一点小坎坷,可以从容不迫一笑而过,但万一心情极差又遇到小坎坷,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情绪失控丧失理智。”
“但白老师思维非常稳定,由于它的思考器件里有脑细胞,所以也会有情绪,但经过人工设计,它的情绪波动非常小,只有人类情绪的10%!”
“人类容易大喜大悲,但在白老师脑海里只是一点点喜悦和一点点忧伤而已,悲喜转瞬即逝,它会维持非常稳定冷静的思维。”
“用一句话总结,白老师有自己的感受,但它的心理感受没有那么强!”
讲到这,夫妻俩都短暂停住,看直播间里的留言,给观众们思考时间。
“心态性格聊完了,再聊聊白老师的智商和体力。”宋河开口。
“体力方面,我们的计划是推出不同型号,为不同的白老师搭载不同功率的电驱动四肢。”
“比如让白老师去做重体力劳动,就装上最大功率的电驱动四肢,让它天生神力,能轻松扛起成吨重的砖头、木材、矿机设备。如果让白老师去坐办公室,只需要安装小功率四肢,但提高灵活度,让它能娴熟快速敲键盘和翻找文件。”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安全性,具体版本我们还要打磨一段时间,欢迎大家提供宝贵建议!”
“智商方面,我们很难用现有的智商评价体系来描述白老师。”
“它在一些方面会很笨拙,但在另一些方面又会很聪明。”
“它并不完全依靠人造脑细胞去思考,人造脑细胞只是一个数据处理中枢,它还能直接连接记忆数据库和内置软件。”
“举个例子,算数,你问它728的8次方是多少?这种问题一般人没法口答,但白老师可以在脑海里启动计算器,迅速摁出答案来报给你,脱口而出,看上去像个数学天才。”
“但这种口答能力的实际用处有多大?难说!反正都是摁计算器,人类也可以用计算器,对吧!”
“涉及到一些理解人类心理的事情,联想推理的事情,它很容易笨笨的难以理解。”
“它能分析人类的表情和语气,但一些不够明显的微表情、潜台词,它很可能听不懂,用俗话说就是有点缺心眼。”
“人类看到一些细节,能联想归纳推理出更多信息,比如某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突然有一次考试拿了满分,人类老师会起疑心,怀疑这学生是不是作弊了?但白老师可能就不会多想,觉得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仅此而已,即便能想到学生作弊这一茬,往往也要拖很长时间,远没有人类那么快。”
“所以,白老师非常擅长做一些不算太复杂的工作,一些重复劳动性的工作,它不会像人类那样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你让它做,他就会心态平和不知疲惫地一直做下去,它有极大的耐心!”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脑海里对白老师已经有个概念了。”宋河顿了顿,“但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从吹风会开始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提到第二代白老师的外貌。”
相晓桐从箱子里拿出一张示意图。
图上是灰色的人形轮廓,像游戏里未解锁的角色。
第1676章 机器人的身份证
“先给大家看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暂时还不是真实有效的,只是小样件。”
宋河伸手到箱子里,拿出了两张……身份证!
先在镜头前展示两张身份证的背面,字样并不是“居民身份证”,而是“机器人身份证”,此外其他花纹格式和普通身份证一模一样。
直播间刷起一连片的“卧槽”,叹号问号大雨般飞起。
宋河又翻到两张身份证的正面,区别出来了。
左边一张机器人身份证,还是第一代白老师的大头照,白色塑料外壳,机械金属的脖子。
右边一张机器人身份证,却是一张有血有肉的……少年人脸!
看上去和真人一模一样,不丑也不帅,眉眼带着一丝懵懂,犹如大一新生,唯一区别是太阳穴出现了一个幽蓝色的灯光小圆圈。
【姓名:小白】
【性别:男】【民族:机器人】
【出生:xxxx年x月x日】
【地址:xx省xx市xx街道】
【机器人身份号码:xxxxxxxxxx】
“重申一遍,这两张并不是有效正式的证件,而是临时道具,影视道具!”宋河说。
“看这两张证的照片,大家就一目了然了!目前我们面临一个巨大争议是,究竟把第二代白老师做成什么外形?”
“人造假皮肤技术已经成熟了,我们可以给白老师蒙上一层人皮,让它变得和人类一模一样,只在关键部位增加一个用来区别机器人的标志,比如太阳穴上的圆圈灯,可以通过灯光颜色和闪烁,用来表示电量、信号、情绪等信息。”
“同时我们也可以沿用第一代白老师的设计,塑料金属外观,一看就知道是机器人。”
宋河说着,旁边相晓桐又从箱子里拿出展示图。
两张a4纸大小的图片,两种机器人外貌的高清全身照,一种白塑料和金属的人形,一种穿着运动服,太阳穴带圆圈灯,此外和人类毫无区别的逼真人形。
夫妻俩一个展示身份证照片,一个展示全身示意图,给直播间观众们留足了时间。
“下面我们说一说主要的考虑点,大家听一听觉得有没有道理,如果有我们没考虑到的地方,非常欢迎大家去留言!”宋河道。
“第一,从成本角度考虑。”
“真人外貌需要多花一些钱,但也不是很多,一层从头到脚假皮肤的价格大约是7000块钱,放在整台机器人几十万的成本里只是零头。机械外貌则能省掉这七千块。”
“第二,心理感受。”
“有个词叫恐怖谷,很多人应该听说过,我在这里简单解释。”
“当遇到和我们非常相似的东西的时候,只要这种东西有一点点超乎常理的地方,就会让我们觉得非常诡异。”
“这种诡异感在恐怖小说、恐怖游戏和恐怖电影里常见,本来觉得某个人是人,但慢慢的发现一些端倪和蛛丝马迹,猛然发现它好像不是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从进化角度讲,这种恐怖谷惊悚感可能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对病人的恐惧。很多疾病会让人动作变形、声音变化、皮肤变色,靠近病人意味着很可能被传染,所以见到姿势外貌不对劲的同类,必须高度警觉,第一时间远离,才能确保自己健康活下去。”
“第二个来源,对未知生物的恐惧。远古时期很可能出现过一些,乍一看和人类很像,但实际上截然不同的致命生物。这在进化上说得通,每个物种会有众多基因突变的亚种,今天的人类都由智人进化而来,但地球上曾经有几十种其他人类。”
“比如你在野外被野兽追逐,慌不择路逃命后落单了,孤身一人没法在残酷的丛林里活下去,你必须找到人群。天色黑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低,你终于看到林子里有一些围着火堆的人影,欣喜若狂跑过去,但靠近之后,你隐约发现那些人影不对劲,走路站立姿势很怪异,立马判断出它们不是真正的同类,赶紧悄悄溜走远离。”
“如果谁没有及时察觉到人影的细微怪异之处,高高兴兴冲过去了,猛然发现那群人并非智人,而是饥肠辘辘的尼安德特人,下场就是被围杀吃掉!”
“所以,能活下来的人类,今天的我们,都是基因里恐怖谷效应非常深的人类,这种本能反应无法去除。”
“如果给白老师也披上惟妙惟肖的仿真人皮,是否也会触发恐怖谷效应?这种白老师看起来会不会像聊斋里披着人皮的恶鬼?大量让人感觉不对劲的白老师分布在街头巷尾,会不会引发我们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