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16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依依圆溜溜的眼睛瞪他,眨巴眼思索意思。
  “哎呀,真是笨蛋呀,你比高中那时候笨多了!我的意思是,既然卡特琳娜用了易得注意到这种略过的词汇,就说明在她的学生里,这些步骤就像十乘十一样不需要解释,知道你差距有多大了吗?”宋河叹气,“人家都说养宠物的人,整个人会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宠物,你这智商也逐渐大猩猩化了。”
  赵依依立刻垮起小脸,凶巴巴地瞪他,半晌憋出一句,“你过来就是为了专程嘲讽我吗?”
  “给你升个职,感兴趣吗?”宋河问。
  “升职?”赵依依一秒变脸,茫然懵懂,“我都园长了还能怎么升职?”
  “乘黄天才儿童教育慈善基金会,了解吗?”宋河问。
  “我们私底下都叫乘黄儿童基金会,全名长到有些呆……要让我去执掌基金会吗?”赵依依眼神亮起。
  “那么多钱交给你管,你有那才能吗?”宋河诧异,惊诧于她的异想天开。
  “少啰嗦!”赵依依凶巴巴。
  “外星动物园很长一段时期就像猩猩猴子们的学校,你最初的工作内容更像校长,所以我想你负责乘黄天才学校很合适。”宋河从兜里摸出手机,展开放在桌上,轻点几下,朝桌对面推了推。
  看到屏幕上的内容,赵依依吃惊挑眉。
  崭新的一座座校园照片,漂亮宏伟,背景有深山有荒漠有繁华都市,虽远远没有前科大那么顶奢,但放在中学里也算条件中上的,食堂窗口众多,双人间宿舍宽敞明亮,甚至还有游泳馆和室内羽毛球场。
  操场照片里的旗杆相当瞩目,像联合国总部一样准备了好几排旗杆,暂时还没挂旗,但显然不会空着,一股子地球村的气息。
  “这都不是实拍照片,是很逼真的效果图,校舍正在建设,大概下个月才陆续竣工。”宋河说。
  “乘黄天才学校……就是从全世界网罗来的小天才是吧?”赵依依认真起来。
  “没错,目前第一轮天才筛选刚刚结束,筛了120个国家和地区,筛出智商150以上的儿童约3000个。”宋河道,“这些孩子暂时还没送来,得等学校准备好了再送来。”
  “筛了120个国家,才筛出3000个吗?这么少?”赵依依意外,“我以为得几十万人呢!”
  “人手有限啊,才第一年开始筛嘛,虽然遍布120个国家,但又不是地毯式的筛,只筛了一部分,况且3000也不少了,都是些穷的没饭吃的地方,哪怕突变出个高智商基因,也八成饿的发育不良智力衰退。”宋河说,“好点的地方筛一万个孩子能筛出一个150的,差点的地方筛五六万个孩子才能筛出来一个。”
  “比例也低啊……”赵依依盘算,“国内每年高考几百万人,985院校收二十多万人,哪怕只有一半人智商在150以上,也是每年十万人,按比例算差不多百分之一?百分之一和万分之一差了一百倍啊!”
  “没那么多,你估的太高了,这种事儿不能一拍脑门,150是很夸张的概念。”宋河摇头,“国内天才率也就比我们筛的其他国家高个七八倍吧,因素很复杂,基因偏聪明是一方面,很大功劳还是义务教育和营养保证,大脑有可塑性,从小头疼数学题和从小天天看蚂蚁上树,最后会有差距,从小能吃饱和天天吃不饱也有巨大差距。”
  “所以基金会打算从全球范围筛出多少小天才?”赵依依问。
  “多多益善,但各方面因素干扰,不是咱们能痛痛快快随便筛的,最初我定的目标是每年从全球筛一万个神童出来,但基金会各方面给我反馈的数据来看,即便加大投入,每年能筛六千个就很不错了。”
  “每年六千个,相当于一年两所中学?”赵依依说,“两所小学、两所初中、两所高中总共六个学校就足够了,但你照片上明显新建了不止六个学校啊?决策失误吗?”
  “暂定是九所学校给这些小天才用,但不会是固定的校址,而是每两年一换。”宋河解释,“新建的这些学校最后都要捐给各地,乘黄基金会不断建新校。”
  “等会儿……”赵依依有点迷糊了。
  “拿京海七中举例,记得七中吗?”宋河问。
  “记得记得,京海市最差劲的学校!”赵依依连连点头,“七人间宿舍,高一高二宿舍没空调,一到夏天七中倒霉蛋们经常中暑,操场塑胶跑道像狗啃的一样,晚上跑步能磕掉牙,老师们在办公室里天天忙着打虫子,怎么打也打不干净,因为学校旁边就是玉米地,地里每次一喷农药,铺天盖地的虫子跑来上学。”
  “你知道的这么详细?”宋河吃惊。
  “会考的时候考场分到那边去了,我们其他学校过去考试的学生都非常震惊,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么破的学校,有种穿越到五十年前的错觉。”赵依依回忆。
  “全国犄角旮旯里其实还有不少破学校,四十年前的楼,又旧又挤,原因很复杂。”宋河道,“有的是穷地方没来得及升级改造,比如一个市8所中学,挨个拨钱盖新校区,成绩好生源好的学校都换新了,收低分学生的学校还得再等。”
  “有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按照正常的学生数变化,一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学生会越来越少,结果突然搬迁过来几家化工厂,乌泱泱从外地进来一大群职工,职工呼啦啦生孩子,一下子全市中学人数超负荷了,本来要关停撤掉的老破中学又临时开始接收学生。”
  “所以我打算捐一些学校,到那种破学校附近盖新校区,先作为乘黄天才学校使用两年,两年之后我们不用了,把楼直接留给当地破学校,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盖新楼。”
  “同时,接受捐赠的破学校,也得借来点师资力量帮忙教两年书,乘黄天才学校要雇佣自己的老师,但也要引入各地的老师,有点变化,避免万一招来的固定老师水平不行,容易耽误好几批神童,外来教师算是个保险。”
  赵依依听懂了,眨眨眼突发奇想,“正好外来神童们在新学校里吸两年甲醛,甲醛吸干净了再给当地学生用。”
  宋河差点喷桌子上,“这都啥跟啥啊!我盖的学校哪有甲醛超标的?赵依依你变得邪恶了!”
  赵依依哈哈笑,“开个玩笑,你这工程果然大手笔啊,全国巡回捐学校,打算捐多少?”
  “也没多少,每两年捐九所嘛!”宋河道,“上世纪有名的电影大王捐逸夫楼,好像是一个人捐了六千多栋楼?一所学校按十栋楼算,乘黄基金会得照现有速度捐133年才能打平纪录,乘黄天才学校能不能办133年还很难说。”
  “不能那么比啊,当年多穷,普通人都还一家十口人挤一间土房子,平时吃饭连点肉腥都见不到,各地压根没钱盖什么好楼,所以能捐一大堆楼。现在各地八九成的学校都很豪华了,多捐也是浪费。”赵依依道。
  “也对……扯远了!”宋河摆摆手,“总之就是这么个模式,不断盖新楼,不断搬校址,每年从全世界收六千个神童来念书,你负责当乘黄天才学校的校长,学校的大小事务都是你负责,愿不愿意做?”
  “没问题!”赵依依表情兴奋跃跃欲试,“天才学校蛮有意思,不过动物园这边怎么办?”
  “你觉得谁适合接你班?”宋河问。
  “张芷蕾和宁默吧,他俩都行,丁阳泽白搭。”
  “那你和张芷蕾对调一下动物园职务,她当园长,你挂名个副园长,没事儿也可以回来看看。”宋河道,“我回头让我秘书给你对接,大概下周你就得忙起来了,我希望过年前第一批神童能住进乘黄天才学校。”
  “过年前?”赵依依吃惊,“开学不得秋季吗?”
  “有的孩子早接来能活,再等几个月小命在哪不知道了。”宋河语气唏嘘,“毕竟不是去发达国家筛的神童,是去贫穷战乱国家筛的,基金会派去的人天天遇到军阀土匪杀人,太多地方饥荒饿死人,基金会工作人员都不敢给筛出来的神童发太多食物,会被抢,整个村整个部落发也不行,邻村邻部落会抢。”
  “懂了!”赵依依表情复杂,“那这些孩子的父母家人会跟来吗?”
  “语言不通,来了也很难生存,尤其很多家庭生十几个孩子,难道我们都接来养着吗?”宋河摇头,“也不会不管他们父母,一般是帮忙在附近的国资企业找个工作,配个联络人,让他们父母能在当地解决温饱,平时有空给孩子打打视频电话什么的,就很好了。”
  “你放心,各种细节我们基金会早就安排好了,我秘书会详细告诉你。”宋河压低声音,“但有件事,只能我和你单独聊。”
  “你说,我守口如瓶。”赵依依严肃。
  “我这基金会不是真做慈善的,要的是天才。”宋河道,“天才比什么都稀有,越多越好,最好是能给我们做贡献。”
  “明白!”赵依依压低声音,“培养他们的忠诚是吗?让他们学成之后别归乡,待在这里搞研发?”
  “没错,真有想归乡的也不拦着,但肯定大部分会留下来,条件差距太大。”宋河点头,“此外,我还需要一些最忠诚的,愿意隐姓埋名跟着我干至少大半辈子的天才,这种死忠我才能放心让他们进我项目组。”
  “理解。”赵依依点头,“我会重点筛出这种孩子,肯定会有愿意留下来追随你的。”
  “靠你了!”宋河起身。
  第1663章 无法理解的造物
  12月15日,又一次报告。
  【乘黄天才学校的新校区即将竣工交付,首批三千个孩子已完成信息确认,外星动物园原园长赵依依将执掌乘黄天才学校,目前她和基金会工作效率都极高,预计元旦前后首批天才将提前抵达学校】
  【这一批天才的平均年龄是小学四年级,来读书后还要花一些时间学普通话,等完成小初高课程和大学基础课程,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如果意识主机项目要拖五年以上,他们可以在后期加入研发,如果意识主机项目能幸运提前完成,则安排他们做其他项目】
  【目前的研发形势依旧不明朗,甚至随着我们慢慢推进,越来越多问题暴露出来】
  【第一大问题,意识主机的信息压缩难题】
  【人每只眼睛有600万视锥细胞,每秒向大脑输入约十六亿比特的信息,同时其他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也会向大脑时刻输入海量信息】
  【但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只有每秒10比特左右,上亿倍的差距】
  【学术界有个概念叫内外脑,外脑接收16亿比特的感知信号,并进行亿倍压缩,形成少量高级信息,提交给内脑进行决策控制,共同构成高效的压缩解压系统】
  【这和人类社会的模式很相似,我想起乘黄公司,算上供应链,乘黄相关员工约有近千万人,每天这上千万人会在工作中产生8000万页的信息量,接着由约5万名乘黄基层领导和情报人员进行整理,归拢信息向总部汇报,汇报信息量会压缩至每天3万页】
  【到了乘黄公司总部,这3万页信息由秘书团和情报部门再度处理,压缩为约100页,提交给董事长韦理群率领的决策中心,韦理群每天要雷打不动阅读100页重要情况并签发命令,而极少数韦理群无法处理的信息再提交给我,每周约7页,恰好一天一页】
  【从8000万页基层信息,到我手里的1页信息,压缩率8000万倍,非常类似于大脑内外脑的亿倍压缩】
  【现在,我们要在意识主机里进行类似比例的压缩,暂时还没找到行之有效的压缩方式,因为压根不知道大脑进行压缩解压的深层机制是什么,只能是僵化地模仿,尝试在模仿中找到窍门】
  【第二大问题,无法测量意识和智力的具体数值】
  【我们暂时倾向于,所谓意识,是脑细胞组成庞大的信息传递网络之后,微观粒子排列组合出的复杂信息模式,只要足够复杂和随机,它就很像玄之又玄的意识】
  【大脑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有的神经元老化死掉,有的神经元长出新突触,信息在脑海里左冲右突,被变化的脑细胞来回加工,最后生成的念头非常随机】
  【微观层面的变化更不能忽视,大脑的生理过程依赖大量离子电子运动,必然存在一些量子过程,整个大脑里弥漫着概率,有点像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但又有很大区别】
  【我们依然无法判定,意识主机到底有没有出现真正的意识,真意识和假意识的边界到底在哪里,甚至究竟存不存在这么一条边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无解问题】
  【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重心,是如何在零零散散的弱概率之上施加强概率,让意识主机能用专注驱散杂念,继而达成仿脑超算的可控性目标】
  【但这个过程很困难,我们临时依旧没有找到清晰方向,目前寄希望于从数学层面解决,但究竟从数学的哪个层面解决还一头雾水】
  【除了意识之外,智力也很难衡量】
  【人类也好,红毛猩猩也好,大脑都是在相似的环境下进化而来,能够处理的问题类型比较特定,可以设计出一套检测智商的题目】
  【但意识主机不是从自然界进化而来,而是人造产物,最初制造过程就是稀里糊涂的胡乱尝试,因此最终意识主机的智力模式如何完全未知,我们不知道它具体如何思考,不知道它是否在思考特定问题上出类拔萃,它是一个我们难以理解的思考系统,因此很难找出判断它智力的方式】
  【第三大问题,就是我之前所说的人造脑细胞改良】
  【我们找到了一种新办法就是极端化,灵感来自于极限思维,制造一批在单个特性上登峰造极的人造脑细胞,分成一目了然的不同类型,理解基因特征后再让这些特点极端的脑细胞“混血”,尝试做能用的细胞出来】
  【打个比方,我们想要做的是包子,但不清楚馅面比例多少合适,那就先极端化,只有馅没有面,做出了肉丸子,只有面没有馅儿,做出了馒头,再掺杂起来,可能一开始面太少馅儿太多,形状也不对,于是会掺杂出饺子馄饨,但一点点慢慢调整,总会调出包子】
  【预期的耗时依旧漫长,我们还在找办法缩短时间】
  【以上三点难题,让神童们士气大减,两派比例变成了一九开,眼下只有一成神童坚持意识主机路线,九成神童反对死磕意识主机】
  报告上交后,回复来的也快。
  “可能你们自己感觉举步维艰,但从一次次报告里,我们看到了快速的进步,你们已经深入了,请再接再厉!”
  “请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字里行间我们能隐约感受到你的疲惫,文字没有过往的报告那样清晰、确定和一往无前,而是茫然、模糊和进退踌躇。”
  “另外,再提一点外行的建议。”
  “当务之急是做实用技术,而不是做科学理论。”
  “理论研究透彻了可以一劳永逸,固然很好,但如果遥遥无期,不如先专注找能凑合用的办法。”
  “火药阴差阳错问世之后,当时的人压根不懂火药爆炸的物理化学原理,但很快就能用它制造武器,开山凿石,等科学不断发展,火药的数值终于被精确测定时,它早已深刻塑造整个世界数百年了。”
  读完回复,宋河如中雷击!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
  走偏了!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偏的?
  第1664章 破解婴儿期遗忘
  元旦一大早,宋河再度交报告。
  这次的报告一扫前面多篇汇报的沮丧艰难,字里行间溢出喜悦,形势开始拨云见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