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152节
下午四点钟,交上去的报告收到回复了,也是长长一篇。
【相晓桐同志、宋河同志:】
【大概会有两到三个团队可以为你们提供新材料方面的支援,军工科研院所留有一些没向外界披露的新材料样品,整理后会将数据和实物样品发给你们,希望能提供一点帮助,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说明】
【新型号的金星着陆探测器正在研发,计划一次性送50个以上的探测器前往金星,如果不久后即将进行的月球核爆探矿实验效果良好,可能考虑送核弹去金星进行探矿,但技术难度过高,短时间内难以成行,我们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月球上,如果你们对探索金星有强烈兴趣,可以让星际能源公司进行尝试】
【新型计算机我们十分关注,比起算力的飞跃或成本的下降,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可靠性如何?是否有可能产生真正的意识?用新一代仿脑超算来普及廉价人形机器人是否可行?】
【你们之前提到的机器人普及方案,我们高度重视,目前暂定的初步计划是多种方式并行,既鼓励个人持有一定数量的机器人进行生产工作,也鼓励金融投资获取机器人红利,同时对机器人员工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公司加征机器人税,用于全社会的福利发放,具体细节还在研究中,也期待听到你们的更多意见,尤其是精确的计算推演】
【关于人均寿命提升至三百岁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讨论方案,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冬眠中心,但目前的冬眠成本过于高昂,即便进行大力补贴,也大约只有30%的人负担得起】
【要么将冬眠成本降低80%,那么预估全国能有70%以上的人能负担得起,但这种幅度的降成本,短期来说恐怕是天方夜谭】
【要么新一代超算成功大幅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启动超大规模机器人生产,生产力暴增三到五倍,可以满足全民冬眠成本,甚至可以将冬眠费用纳入福利范畴】
【最后,还有一项任务交给你们】
【如果你们感觉新一代超算足够成功,人形机器人即将彻底成熟,成本能降至人人用得起,那么请尽快编写机器人教材的草稿】
【教材内容围绕如何适应机器人时代来写,包括使用机器人、简单维修机器人、有效和机器人工作者沟通、处理机器人失控等实用知识,我们确定,很有必要将机器人课程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内】
夫妻俩默默读完上级回复,微微挑眉。
“我感觉咱们节奏就够快了,上级比咱们节奏还快啊,这就要把机器人课程放到义务教育里了。”宋河感叹。
“我觉得以后大学可能会缩招。”相晓桐若有所思。
“缩招?”宋河想了想,“你的意思是,普通人可以持有三五个机器人给自己赚收入了,轻轻松松每月稳赚一两万,就没必要再苦哈哈去考大学考研究生,完全可以高中毕业就直接放飞自我?”
“很有可能。”相晓桐点头,“上大学的投入回报比急剧减少,这下搞得很大范围内真成读书无用了,反正念完中学,买几个机器人替自己打工,就可以躺在家舒舒服服数钱,有多少人还会继续求学呢?”
“诶,这特么不是社会的倒退吗?”宋河表情复杂,“技术越发达,平均学历还越低了?我觉得不会!”
“你觉得不会?”相晓桐歪头笑,“我这逻辑哪里不对吗?”
“人还是有求知欲的,不用为吃饭奔波了,很多人反而能全身心投入学点喜欢的东西,现在很多学生是为了找个高薪工作,被迫去报名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以后都可以报自己喜欢的专业了。”宋河侃侃而谈。
“尤其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可能刚开始大家会疯玩,但总有玩腻的时候,怎么办?去大学里学点知识换换生活状态嘛!”
“长远来看大学甚至可能更火爆,不止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会上学,五六十岁、七八十岁、一百三四十岁的人可能也会进学校,脑泉二代再普及一下,学校里就更人满为患了,甚至会出现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整个小城市直接就是所巨大的大学,一个家庭四世同堂都在大学里上课,爷爷奶奶就是孙子孙女的学长学姐。”
相晓桐没绷住笑,“辈分乱套了!爷爷奶奶是学长学姐,各论各的是吗?”
宋河也笑,“我觉得有可能。”
“没一点可能!”相晓桐摇头,“你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学习,就揣测所有人都喜欢学习,讨厌学习的还是占绝大多数。”
“打赌吧?”宋河伸出小拇指。
相晓桐伸手和他勾小拇指,“赌什么?”
第1650章 诺奖惊喜
宋河愣住,好像真没什么可赌的?
夫妻俩都快融为一体了,左口袋进右口袋的事儿。
相晓桐露出一抹坏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耳语。
宋河瞪眼,“这不就相当于赌命吗?”
“哪有那么夸张!”相晓桐脸色微红,目光挑衅,“敢不敢吧!”
“有什么不敢的!”宋河动手拉勾,“拭目以待!”
……
九月第三周,夫妻俩再度提交报告。
【感谢上级领导调拨的技术支援,我们已和三支新材料团队完成对接,其中郑博士团队在短短三天时间内成功做出了一种神童们想要的材料样品,而我们此前合作的其他新材料团队没有一个能做出来】
【我们还想请求更多的技术援助,这次我们需要核物理方向的团队助阵,有一部分远在前科大物院听课的神童们,不知受了什么启发,构想出一种非常复杂的放射性元器件,他们想要一种必须在苛刻条件下制造的有机金属分子材料,含有锫和碳】
【锫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学元素,自然界中不存在稳定的锫同位素,但神童们认为锫作为锕系元素,应该可以和碳形成多个共价键,得到高度对称性的稳定分子,神童们说有一种名为双环辛四烯合铀的分子,是铀的有机金属,而锫这种超铀元素应该也能形成非常类似的结构,具体形式为1个锫原子像肉夹馍一样被两个8元碳环包住,中间锫原子为四价氧化态,继而稳定存在】
【想制作锫需要一个高通量同位素反应堆,星际能源公司的实验用反应堆还没有建好,只能请求国家队援助】
【最近一周有12种新的元器件开始制作,预计下周就能拿到一半的样品,测试是否可行,我们计划每一周或两周写一次报告,汇报当前的工作进展】
【本周神童们节奏变得更快,我们已很难同时跟上所有小组的思路,就像十个指头按不住十个跳蚤】
【我们只需帮忙做一些数学工作,现在神童里比较顶尖的孩子大概有数学博士的水准,但距离成为真正的数学家,在数学上能独当一面,还有不小的距离,对别人来说迈过这段距离可能要花二三十年,神童们至少也要苦修三四年,我们判断这些孩子能有至少四五十个人将来会达到菲奖水准】
【机器人教材我们已经在试着编写,分为初中、高中、大学三个档次编写不同的课本,但在技术成熟之前,课本上很多内容只能暂时空缺不写】
报告交上去,短短几小时收到回复。
“孩子们想要的有机金属分子材料很好做,甚至现在能做更多类型的有机金属分子,加工精度也可以到纳米级,24小时内会有相关团队联系你们。”
“暂定明年秋季启用初中的机器人教材,四年后纳入各地中考范围,分值定为50分,同时外语降为副科,分值降低50分,教材编委会另有一些学者在加紧讨论初中机器人教材,你们保持联络,尽快把教材定稿,务必扎实。”
……
九月最后一周,夫妻俩提交的报告信息量变大,字里行间难掩喜悦:
【非常成功!目前试制出的新型元器件非常成功!】
【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做设计,设计好之后立刻在公司车间里组装小号样机,预计10月8日凌晨会有第一批不同架构的样机完成测试,我们希望其性能可以比现有的仿脑超算更强】
【取得重大进展的是计算主机组,而意识主机组暂时没取得太大进展,这也在意料之中,想让计算机产生意识远比提升算力要难得多】
【我们现在判断,算力升级几乎毫无悬念了,五倍算力将会非常轻松,很可能8号凌晨我们就能接近这一数值,按照乐观估计,我们可以因此把机器人的成本压低50%,但距离廉价普及还有一段距离】
【意识主机方面的瓶颈可能更重要,必须把意识主机做成熟,才能确保新一代超算的稳定安全性,并通过有效的意识再度压低成本】
【有多位神童提出了芯片制造的新工艺,和现有光刻机差别巨大,仿脑芯片公司正在组建团队尝试制造新机器,乐观的话能额外降低10%以上的成本,这次我们不麻烦上级进行帮助了,公司自己的力量足以完成】
【机器人教材的初稿我们已基本确定,但有些内容争议很大,国内做机器人的企业可谓七十二路烟尘,哪怕不考虑一些不成气候的小企业,有头有脸的机器人大品牌也有十八家之多,甚至比汽车行业竞争还激烈】
【这次编写教材,讲到不同机器人的电脑端控制界面,我们必须把一些控制界面的截图放在课本上,但放哪家企业的机器人控制端截图成了问题】
【情况类似于上世纪末把信息技术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教学生们使用电脑,当年老课本上的操作系统图片用的全是微软系统,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电脑上装的全是微软系统,包括一些基础的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没有什么争议】
【到四十年代国产系统蒸蒸日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大量使用我们品牌的电脑,他们教材上的图片也全是国产系统的界面,也都是比较唯一的,没有争议】
【但眼下机器人的情况不一样,没有一个近乎垄断地位的巨头,而且各家的电脑端操作界面和各类机器人软件天壤之别,如果我们在课本上放某一家机器人企业的操作界面,意味着干扰企业竞争,因为学生们在课本上学了这一家企业的操作界面,将来势必优先购买这家企业的机器人产品】
【我们想请示一下,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是否可以相关部门和现有的机器人企业协调沟通,找一个各方满意的公平方案出来?】
报告一交,十分钟得到回复。
“非常好,再接再厉,等待你们更多好消息!”
“教材一事,我们将同机器人企业开会,协商一个公平合理的方案,预想方案是各家紧急联合开发一款通用的机器人操作软件,大多数型号的机器人可以在通用软件上操纵,当然也可以选择各公司独具特色的独家软件,但教材只教通用版本。”
“机器人教材注定了不能长时间僵化,必然会经常增删内容,此事不必担心。”
……
10月7日下午。
空荡荡的食堂角落,宋河和相晓桐趴在桌边,在电脑上咔咔敲打。
复杂的数学模型像迷宫般陈列在屏幕上,总共十五个模型,代表十五台样机,今天中午刚敲定最终设计方案,是这段时间整个团队辛辛苦苦搓出来的阶段性成果!
此时此刻,生产车间里各台样机已按工序组装制造!
等晚上八点左右样机新鲜出炉,就可以测试性能,今天下午所有人放了个小假,神童们回宿舍补觉了,夫妻俩心情迫不及待,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计算一下性能值,一来提前心里有数,二来确认理论值和实际值是否有过大偏差。
“1号机,性能大约是上一代仿脑超算的1.95倍!”宋河忽然开口,“凑合吧!”
“2号机,1.04倍!”相晓桐皱眉道,“折腾了一大堆白费劲啊!”
片刻的沉默,宋河又开口,“3号机,大概2.03倍!”
“4号机1.11倍……”相晓桐表情不悦。
“5号机,2.79倍!”宋河挑眉,嘴角忍不住上翘,“有点意思啊!有点意思!”
“6号机……1.09倍……”相晓桐托腮。
“你那边咋这么菜啊?”宋河乐了,“是学生菜还是指导老师菜?”
“当然是学生菜,怎么能赖到我头上,我又没怎么指挥!”相晓桐瞪眼。
“没怎么指挥?不打自招了属于是。”宋河嘿嘿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相晓桐气的龇牙,抬脚在底下踢丈夫的腿,“你厉害!你多牛啊!我倒没见你怎么给学生出主意,不跟我一样摆?”
“高手一个眼神就传达很多信息了,我给学生们递眼神的时候你没看见!”宋河厚颜无耻地淡定自夸,“你没看见不要紧,学生们可是醍醐灌顶如有神助!”
上周神童们节奏越来越快,夫妻俩完全跟不上了,只能分头行动,宋河负责单数组,相晓桐负责双数组,此刻两个人算的也是各自组学生们做的样机。
其实夫妻俩都没怎么指点学生,甚至一直是虚心学习的姿态,全天认真听神童们碰撞脑洞,偶尔帮忙做点计算工作,此外就没什么了,此刻宋河的单数组成绩普遍好,只能说是巧合。
“7号机,1.45倍,运气用完了?”宋河声音小了些。
相晓桐却迟迟不吭声。
“你那还没算完吗?8号机咋样?”宋河好奇。
相晓桐臭脸,“8号机0.23倍,还越做越烂了……”
“我寻思我这就够烂了,你的居然还烂?一个两个是巧合,这么多个都这样,我严重怀疑相院长您不称职啊!”宋河得瑟。
相晓桐气急败坏,却又没法反驳,接下来居然更烂,“这帮孩子也不争气!10号机0.75倍!”
“9号机3.01倍,破三了嘿!这应该最高纪录了吧?”宋河容光焕发。
还剩最后五台机器,夫妻俩一个洋洋得意,一个满心憋闷,双手如飞不停算,但还没算完下一个,被电脑右下角跳出的简报打断。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宋河、相晓桐、娄景辉、纪天和四人获奖!】
夫妻俩齐刷刷愣了,飞速抬头对视一眼,同时点开简报。
【10月7日下午5点10分许,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同一奖项最多获奖者三位的老规则被打破,首次破格颁发给四位科学家,宋河、相晓桐、娄景辉、纪天和获奖,以表彰他们在返老还童药上的突出贡献】
【奖金为1700万瑞典克朗,与去年持平】
【四位获奖者均为前沿科技大学在职教授,其中,宋河、相晓桐均为第二次获奖,成为历史上第7、第8位两度获得诺奖的科学家】
【相晓桐同志、宋河同志:】
【大概会有两到三个团队可以为你们提供新材料方面的支援,军工科研院所留有一些没向外界披露的新材料样品,整理后会将数据和实物样品发给你们,希望能提供一点帮助,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说明】
【新型号的金星着陆探测器正在研发,计划一次性送50个以上的探测器前往金星,如果不久后即将进行的月球核爆探矿实验效果良好,可能考虑送核弹去金星进行探矿,但技术难度过高,短时间内难以成行,我们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月球上,如果你们对探索金星有强烈兴趣,可以让星际能源公司进行尝试】
【新型计算机我们十分关注,比起算力的飞跃或成本的下降,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可靠性如何?是否有可能产生真正的意识?用新一代仿脑超算来普及廉价人形机器人是否可行?】
【你们之前提到的机器人普及方案,我们高度重视,目前暂定的初步计划是多种方式并行,既鼓励个人持有一定数量的机器人进行生产工作,也鼓励金融投资获取机器人红利,同时对机器人员工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公司加征机器人税,用于全社会的福利发放,具体细节还在研究中,也期待听到你们的更多意见,尤其是精确的计算推演】
【关于人均寿命提升至三百岁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讨论方案,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冬眠中心,但目前的冬眠成本过于高昂,即便进行大力补贴,也大约只有30%的人负担得起】
【要么将冬眠成本降低80%,那么预估全国能有70%以上的人能负担得起,但这种幅度的降成本,短期来说恐怕是天方夜谭】
【要么新一代超算成功大幅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启动超大规模机器人生产,生产力暴增三到五倍,可以满足全民冬眠成本,甚至可以将冬眠费用纳入福利范畴】
【最后,还有一项任务交给你们】
【如果你们感觉新一代超算足够成功,人形机器人即将彻底成熟,成本能降至人人用得起,那么请尽快编写机器人教材的草稿】
【教材内容围绕如何适应机器人时代来写,包括使用机器人、简单维修机器人、有效和机器人工作者沟通、处理机器人失控等实用知识,我们确定,很有必要将机器人课程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内】
夫妻俩默默读完上级回复,微微挑眉。
“我感觉咱们节奏就够快了,上级比咱们节奏还快啊,这就要把机器人课程放到义务教育里了。”宋河感叹。
“我觉得以后大学可能会缩招。”相晓桐若有所思。
“缩招?”宋河想了想,“你的意思是,普通人可以持有三五个机器人给自己赚收入了,轻轻松松每月稳赚一两万,就没必要再苦哈哈去考大学考研究生,完全可以高中毕业就直接放飞自我?”
“很有可能。”相晓桐点头,“上大学的投入回报比急剧减少,这下搞得很大范围内真成读书无用了,反正念完中学,买几个机器人替自己打工,就可以躺在家舒舒服服数钱,有多少人还会继续求学呢?”
“诶,这特么不是社会的倒退吗?”宋河表情复杂,“技术越发达,平均学历还越低了?我觉得不会!”
“你觉得不会?”相晓桐歪头笑,“我这逻辑哪里不对吗?”
“人还是有求知欲的,不用为吃饭奔波了,很多人反而能全身心投入学点喜欢的东西,现在很多学生是为了找个高薪工作,被迫去报名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以后都可以报自己喜欢的专业了。”宋河侃侃而谈。
“尤其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可能刚开始大家会疯玩,但总有玩腻的时候,怎么办?去大学里学点知识换换生活状态嘛!”
“长远来看大学甚至可能更火爆,不止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会上学,五六十岁、七八十岁、一百三四十岁的人可能也会进学校,脑泉二代再普及一下,学校里就更人满为患了,甚至会出现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整个小城市直接就是所巨大的大学,一个家庭四世同堂都在大学里上课,爷爷奶奶就是孙子孙女的学长学姐。”
相晓桐没绷住笑,“辈分乱套了!爷爷奶奶是学长学姐,各论各的是吗?”
宋河也笑,“我觉得有可能。”
“没一点可能!”相晓桐摇头,“你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学习,就揣测所有人都喜欢学习,讨厌学习的还是占绝大多数。”
“打赌吧?”宋河伸出小拇指。
相晓桐伸手和他勾小拇指,“赌什么?”
第1650章 诺奖惊喜
宋河愣住,好像真没什么可赌的?
夫妻俩都快融为一体了,左口袋进右口袋的事儿。
相晓桐露出一抹坏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耳语。
宋河瞪眼,“这不就相当于赌命吗?”
“哪有那么夸张!”相晓桐脸色微红,目光挑衅,“敢不敢吧!”
“有什么不敢的!”宋河动手拉勾,“拭目以待!”
……
九月第三周,夫妻俩再度提交报告。
【感谢上级领导调拨的技术支援,我们已和三支新材料团队完成对接,其中郑博士团队在短短三天时间内成功做出了一种神童们想要的材料样品,而我们此前合作的其他新材料团队没有一个能做出来】
【我们还想请求更多的技术援助,这次我们需要核物理方向的团队助阵,有一部分远在前科大物院听课的神童们,不知受了什么启发,构想出一种非常复杂的放射性元器件,他们想要一种必须在苛刻条件下制造的有机金属分子材料,含有锫和碳】
【锫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学元素,自然界中不存在稳定的锫同位素,但神童们认为锫作为锕系元素,应该可以和碳形成多个共价键,得到高度对称性的稳定分子,神童们说有一种名为双环辛四烯合铀的分子,是铀的有机金属,而锫这种超铀元素应该也能形成非常类似的结构,具体形式为1个锫原子像肉夹馍一样被两个8元碳环包住,中间锫原子为四价氧化态,继而稳定存在】
【想制作锫需要一个高通量同位素反应堆,星际能源公司的实验用反应堆还没有建好,只能请求国家队援助】
【最近一周有12种新的元器件开始制作,预计下周就能拿到一半的样品,测试是否可行,我们计划每一周或两周写一次报告,汇报当前的工作进展】
【本周神童们节奏变得更快,我们已很难同时跟上所有小组的思路,就像十个指头按不住十个跳蚤】
【我们只需帮忙做一些数学工作,现在神童里比较顶尖的孩子大概有数学博士的水准,但距离成为真正的数学家,在数学上能独当一面,还有不小的距离,对别人来说迈过这段距离可能要花二三十年,神童们至少也要苦修三四年,我们判断这些孩子能有至少四五十个人将来会达到菲奖水准】
【机器人教材我们已经在试着编写,分为初中、高中、大学三个档次编写不同的课本,但在技术成熟之前,课本上很多内容只能暂时空缺不写】
报告交上去,短短几小时收到回复。
“孩子们想要的有机金属分子材料很好做,甚至现在能做更多类型的有机金属分子,加工精度也可以到纳米级,24小时内会有相关团队联系你们。”
“暂定明年秋季启用初中的机器人教材,四年后纳入各地中考范围,分值定为50分,同时外语降为副科,分值降低50分,教材编委会另有一些学者在加紧讨论初中机器人教材,你们保持联络,尽快把教材定稿,务必扎实。”
……
九月最后一周,夫妻俩提交的报告信息量变大,字里行间难掩喜悦:
【非常成功!目前试制出的新型元器件非常成功!】
【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做设计,设计好之后立刻在公司车间里组装小号样机,预计10月8日凌晨会有第一批不同架构的样机完成测试,我们希望其性能可以比现有的仿脑超算更强】
【取得重大进展的是计算主机组,而意识主机组暂时没取得太大进展,这也在意料之中,想让计算机产生意识远比提升算力要难得多】
【我们现在判断,算力升级几乎毫无悬念了,五倍算力将会非常轻松,很可能8号凌晨我们就能接近这一数值,按照乐观估计,我们可以因此把机器人的成本压低50%,但距离廉价普及还有一段距离】
【意识主机方面的瓶颈可能更重要,必须把意识主机做成熟,才能确保新一代超算的稳定安全性,并通过有效的意识再度压低成本】
【有多位神童提出了芯片制造的新工艺,和现有光刻机差别巨大,仿脑芯片公司正在组建团队尝试制造新机器,乐观的话能额外降低10%以上的成本,这次我们不麻烦上级进行帮助了,公司自己的力量足以完成】
【机器人教材的初稿我们已基本确定,但有些内容争议很大,国内做机器人的企业可谓七十二路烟尘,哪怕不考虑一些不成气候的小企业,有头有脸的机器人大品牌也有十八家之多,甚至比汽车行业竞争还激烈】
【这次编写教材,讲到不同机器人的电脑端控制界面,我们必须把一些控制界面的截图放在课本上,但放哪家企业的机器人控制端截图成了问题】
【情况类似于上世纪末把信息技术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教学生们使用电脑,当年老课本上的操作系统图片用的全是微软系统,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电脑上装的全是微软系统,包括一些基础的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没有什么争议】
【到四十年代国产系统蒸蒸日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大量使用我们品牌的电脑,他们教材上的图片也全是国产系统的界面,也都是比较唯一的,没有争议】
【但眼下机器人的情况不一样,没有一个近乎垄断地位的巨头,而且各家的电脑端操作界面和各类机器人软件天壤之别,如果我们在课本上放某一家机器人企业的操作界面,意味着干扰企业竞争,因为学生们在课本上学了这一家企业的操作界面,将来势必优先购买这家企业的机器人产品】
【我们想请示一下,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是否可以相关部门和现有的机器人企业协调沟通,找一个各方满意的公平方案出来?】
报告一交,十分钟得到回复。
“非常好,再接再厉,等待你们更多好消息!”
“教材一事,我们将同机器人企业开会,协商一个公平合理的方案,预想方案是各家紧急联合开发一款通用的机器人操作软件,大多数型号的机器人可以在通用软件上操纵,当然也可以选择各公司独具特色的独家软件,但教材只教通用版本。”
“机器人教材注定了不能长时间僵化,必然会经常增删内容,此事不必担心。”
……
10月7日下午。
空荡荡的食堂角落,宋河和相晓桐趴在桌边,在电脑上咔咔敲打。
复杂的数学模型像迷宫般陈列在屏幕上,总共十五个模型,代表十五台样机,今天中午刚敲定最终设计方案,是这段时间整个团队辛辛苦苦搓出来的阶段性成果!
此时此刻,生产车间里各台样机已按工序组装制造!
等晚上八点左右样机新鲜出炉,就可以测试性能,今天下午所有人放了个小假,神童们回宿舍补觉了,夫妻俩心情迫不及待,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计算一下性能值,一来提前心里有数,二来确认理论值和实际值是否有过大偏差。
“1号机,性能大约是上一代仿脑超算的1.95倍!”宋河忽然开口,“凑合吧!”
“2号机,1.04倍!”相晓桐皱眉道,“折腾了一大堆白费劲啊!”
片刻的沉默,宋河又开口,“3号机,大概2.03倍!”
“4号机1.11倍……”相晓桐表情不悦。
“5号机,2.79倍!”宋河挑眉,嘴角忍不住上翘,“有点意思啊!有点意思!”
“6号机……1.09倍……”相晓桐托腮。
“你那边咋这么菜啊?”宋河乐了,“是学生菜还是指导老师菜?”
“当然是学生菜,怎么能赖到我头上,我又没怎么指挥!”相晓桐瞪眼。
“没怎么指挥?不打自招了属于是。”宋河嘿嘿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相晓桐气的龇牙,抬脚在底下踢丈夫的腿,“你厉害!你多牛啊!我倒没见你怎么给学生出主意,不跟我一样摆?”
“高手一个眼神就传达很多信息了,我给学生们递眼神的时候你没看见!”宋河厚颜无耻地淡定自夸,“你没看见不要紧,学生们可是醍醐灌顶如有神助!”
上周神童们节奏越来越快,夫妻俩完全跟不上了,只能分头行动,宋河负责单数组,相晓桐负责双数组,此刻两个人算的也是各自组学生们做的样机。
其实夫妻俩都没怎么指点学生,甚至一直是虚心学习的姿态,全天认真听神童们碰撞脑洞,偶尔帮忙做点计算工作,此外就没什么了,此刻宋河的单数组成绩普遍好,只能说是巧合。
“7号机,1.45倍,运气用完了?”宋河声音小了些。
相晓桐却迟迟不吭声。
“你那还没算完吗?8号机咋样?”宋河好奇。
相晓桐臭脸,“8号机0.23倍,还越做越烂了……”
“我寻思我这就够烂了,你的居然还烂?一个两个是巧合,这么多个都这样,我严重怀疑相院长您不称职啊!”宋河得瑟。
相晓桐气急败坏,却又没法反驳,接下来居然更烂,“这帮孩子也不争气!10号机0.75倍!”
“9号机3.01倍,破三了嘿!这应该最高纪录了吧?”宋河容光焕发。
还剩最后五台机器,夫妻俩一个洋洋得意,一个满心憋闷,双手如飞不停算,但还没算完下一个,被电脑右下角跳出的简报打断。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宋河、相晓桐、娄景辉、纪天和四人获奖!】
夫妻俩齐刷刷愣了,飞速抬头对视一眼,同时点开简报。
【10月7日下午5点10分许,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同一奖项最多获奖者三位的老规则被打破,首次破格颁发给四位科学家,宋河、相晓桐、娄景辉、纪天和获奖,以表彰他们在返老还童药上的突出贡献】
【奖金为1700万瑞典克朗,与去年持平】
【四位获奖者均为前沿科技大学在职教授,其中,宋河、相晓桐均为第二次获奖,成为历史上第7、第8位两度获得诺奖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