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126节
满教室一大片手臂举起,密密麻麻!
角落里的老生们绝望张嘴,眼泪都快出来了!
这帮小孩是真他妈能卷啊!还活不活了!修仙也没这么高强度啊!
“同意睡觉的同学举手?”袁天罡笑了一下。
教室里所有手臂放下,没学生举手。
“既然没一个人想睡觉,那……”袁天罡说了一句,却被人打断。
“袁神,有!”
“有?”袁天罡微愣,刚刚明明没人举手。
“在门口!”
袁天罡扭头往门口看去,只见相院长站在门口,怒气冲冲地举着手。
“都给我滚回去睡觉!”相晓桐放下手。
第1608章 相晓桐的芯片课
假期班第二天。
教室里弥漫着油条包子味儿,全班学生坐的整整齐齐,边啃早餐边刷题,向着最终做完3000道题发起冲刺。
相晓桐大步流星进门,嘴边戴着麦克风,“很多同学不乖啊!昨晚让你们回去睡觉,夜里两三点有偷偷交题的,早上四五点还有偷偷交题的,你们在着急什么?”
教室里一阵响动,学生们发出尴尬笑声,纷纷收起手机,三下五除二吃掉最后几口早餐,噎得直瞪眼,又响起一片喝水声。
“不用着急,慢慢吃,还有十分钟上课。”相晓桐道,“该上厕所的去上个厕所,手上有油的去洗洗手,一会儿别把教材习题给摸成油饼了。”
不少学生哗啦啦起身,匆忙离开教室,一出门就愣了愣,门外静悄悄站着一大队白老师,整整齐齐背着大包,犹如帐外埋伏的刀斧手。
上厕所的学生回教室后,骚动很快传到全班。
“坏了,外面真有埋伏,好多白老师背着大包,今天肯定有新题!”
“好!今晚再激情通宵,我只想卷死各位,或被各位卷死!”
“难受,晚上没法金铲铲启动了,又得刷题!”
“我就说结课没那么简单,果然还有一本题!”
假期没有上课铃,但时间一到,全班自觉安静下来,抬头望着台上的相院长。
“同学们学习劲头很猛,宋院长昨天发的3000题,很多人快做完了,但不要急躁,并不是说把那3000题写完就能毕业结课了,我这儿还有3000题。”相晓桐开口,冲门口招招手。
埋伏已久的白老师们鱼贯而入,分发厚厚的教材和习题册。
“你们宋院长主要讲数学上的东西,我主要讲制造仿脑超算的元器件。”相晓桐道,“本周我们先以芯片为主线讲。”
教室里同学们表情期待起来,仿脑芯片大名鼎鼎,好奇心早就积压很久了。
“大学主要分两种,一种讲的全是落后几十年的老技术,课本一届一届不更新,学生们学完校园课程之后,还得专门花时间去学前沿技术。”相晓桐道,“另一种大学则相当实战,只讲最前沿最新的东西,讲完了直接押到实验室开工干活儿。”
“我的课程,这两者都讲!”
“本周课程,我会从芯片最初最早的祖宗级雏形讲起,一直讲到近几年的仿脑芯片。”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像什么真空管晶体管,这种老掉牙的知识有什么必要讲呢?自己课后翻翻书自学一下就够了,甚至很多同学早就靠课外学习到了如指掌。”
“但有三个理由让我从头讲起。”相晓桐顿了顿。
“第一,即便是老掉牙知识,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明白,都能认真自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花一两周时间给你们打基础,时间成本绝对是合算的。”
“第二,劳逸结合,你们宋院长的课程很烧脑细胞,大家会上的越来越疲惫,我的课程轻松一些,能让大家不那么紧绷。”
“第三,借鉴经验。每个元器件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研发过程,往往很简单的工艺改动,背后需要复杂的理论支撑和反复斟酌,我在讲元器件进化过程的同时,也会给大家讲相关的研发故事,故事对你们可能更重要,怎么取得灵感,怎么应付各种争权夺利的琐事,有时候和数学公式一样重要!”
全班学生点头如捣蒜。
“我们先从灯泡讲起。”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ppt,一枚老式古董灯泡。
“爱迪生做灯泡的故事小学生都学过,为了找耐烧的灯丝,试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找到一种竹炭纤维。”
“但碳纤维灯丝有个弊病,长期高温发亮之后,会有碳颗粒飘出来,在灯泡内壁糊上一层黑色。”
她轻点鼠标,大屏幕上的灯泡快速熏黑,演示效果。
“爱迪生团队为了避免灯泡熏黑,想了个办法,在灯丝上面悬一个铜片挡住,试图让碳颗粒附着在铜片上,别往玻璃罩上跑。但效果不好,于是爱迪生团队又给铜片上加电,起初还是不行,后来换了换电压,突然冒出当时看来非常离奇的现象。”
“电流!”底下有学生抢答。
“没错!有电流从铜片流向灯丝,而铜片和灯丝之间是真空的,没有任何导线接触。”相晓桐道,“爱迪生叫了一帮人来秀这个现象,秀完他就不管了,没有深耕下去。”
“过了很多年,物理学出现进展,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实验怎么做的呢?也是用一个真空玻璃管,可以理解为形状特殊的灯泡,在玻璃管两端分别装金属电极,通电之后电子们穿过真空从阴极飞向阳极。汤姆逊推断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很快计算出来质荷比。”
“有了电子的理论支撑,工程师弗莱明受到启发,水往低处流,电子也是沿着能量高的地方流向能量低的地方,而且电子流动不用沿着河床,不是非得需要导体,在真空中就可以直接飞。”
大屏幕上出现三角形的斜坡,高点写着“阴极”,低点写着“阳极”,众多电子小蓝点在斜坡上飞。
“弗莱明当时跟着谁混呢?马可尼,无线电大佬。”相晓桐道,“1905年对马海战,东瀛巡洋舰上装了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东瀛军舰侦察到毛子军舰之后,立刻发无线电给其他军舰,很快89艘东瀛军舰赶到,形成以多打少,迅速击沉21艘毛子军舰,毛子死了近五千人,东瀛只死了一百多人。”
“无线电在战争中起作用了,需求立刻迫切,马可尼想要建成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但遇到一个问题,横跨大西洋距离实在太远,发射端电闪雷鸣,穿过大西洋抵达对岸后,衰减到连小电火花都激不起来。”
“于是跟着马可尼混的弗莱明承接了一个工作,必须让接收端变得更灵敏,否则超远距离的无线电就是空谈。”
第1609章 真空三极管
相晓桐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上下对称的无线电波,犹如山峦倒映在水里。
“这种上下舞动的波形就是无线电波,接收到之后需要先整流,把负半部分去掉,只留上面的正半部分,再解读里面的信息。”相晓桐讲解。
“早期整流用的元器件名叫金属屑检波器,长这个样子,一根装铁屑的玻璃管,两头连接导线电池,它的毛病是开合太慢,因为是靠铁屑聚集在一起传电,每次传电之后还需要用抖散器恢复原状,然后再聚集,再恢复,铁屑嘛,运动非常迟钝。”
“弗莱明想起二十多年前爱迪生的那枚铜片灯泡,突发奇想,沉重的铁屑运动慢,但电子流动速度快啊!能不能直接用电流来整流?”
“于是,赫赫有名的真空二极管出现了。”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一连串博物馆里的照片和示意图,“真空二极管构造非常简单,外面圆柱形玻璃罩,里面阴极的灯丝和阳极的铜,交流电接上去,铜和灯丝之间出现单向电流,纯靠电子进行整流,速度猛升。”
教室角落坐着的老生们听的入迷,发出一阵“哦”的声音。
少年班神童们纷纷扭头,投去诧异的目光,没想到老生们这么菜,连这种基础知识都不知道?
“讲到这里大家能发现,爱迪生做灯泡的一个偶然改动,在爱迪生手里只是叫来亲朋好友看热闹吹牛的新奇现象,到汤姆逊手里变成了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到弗莱明手里变成了无线电的整流器,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修改,本质上还是一模一样的东西!”相晓桐道,“所以……我找个同学起来答答,杨玉!”
杨玉起身,脱口就答,“所以有三种思维,蠢货思维、科学家思维和工程师思维,看到同样的神奇现象,蠢货只会乐一下,科学家思维用来解决理论,工程师思维解决实际用途!很早之前出现的不起眼的东西,没准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上!关键是谁最先想到可以移星换斗!”
教室里一阵笑声,同学们低声吐槽。
“好好好,爱迪生变成蠢货了!”
“爱迪生:不要踩一捧一!”
“哈哈哈哈杨神说话就是直接!”
“很好!请坐!”相晓桐也没绷住笑了一下,继续讲课,“有了真空二极管,无线电可以跨越大西洋了,但性能还不够好,当时电话刚刚兴起,用户越来越多,通话距离越来越长,但信号会不断衰减,长途电话线很快长到极限了。”
“想让长途电话能打到更远的地方去,必须改良电子器件,很快有了德福雷斯特的真空三极管!”
大屏幕上跳出一个老头的黑白照片。
“德弗雷斯特一辈子过的很坎坷,小时候性格孤僻,上大学之后同学都说他是个精神病,做实验毛手毛脚经常闹出事故,平时出错就罢了,有次万众瞩目的重要讲座他脑袋一抽,把灯泡插水里引发事故,让耶鲁的老师震怒,决定把他这个丢人现眼的蠢货赶出谢菲尔德学院。”
“好在他这人逆商还不错,被学校赶了,自己还认真搞研究,后来靠漂亮的论文依旧拿到了学位。”
“同学们不用担心,前科大风气还是很宽容的,只要你的实验没有炸死老师同学,一般不会把你赶出学校。”相晓桐道。
教室里一阵笑声。
“德弗雷斯特制作真空三极管的办法非常简单,只有一处细小的改动。”
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一只真空二极管的示意图,圆形玻璃罩里竖着一个铜片和一根灯丝。
“只需要在二极管的铜片和灯丝之间,插入一个栅极,意思是像栅栏一样形状的铜丝,真空三极管就成形了!就这一点点东西!”
“给栅极施加负电压,阴极阳极之间的电流变少,施加正电压,电流变多,施加交替变化的电压,就能得到变化幅度巨大的交变电流!”
“它的原理类似于水闸或者火箭的拉瓦尔喷管,水闸调整出水口大小,喷出来的水流力度不一样,拉瓦尔喷管结构是由粗变细再由细变粗,像变形的沙漏,气流经过喷管就能从亚音速变成超音速。真空三极管也是这样,把交变电流的变化幅度放大之后,产生什么效果呢?放大信号!”
“原先真空二极管只会让信号不断衰减,用上真空三极管之后,信号可以放大了,距离问题就解决了,每隔一段距离用三极管放大一下信号就可以,电话线开始能覆盖整片大陆!”
“在这里讲两个题外话。”相晓桐顿了顿。
“第一个题外话,德弗雷斯特虽然把真空二极管升级到了三极管,解决了远距传输的技术瓶颈,但他自己是误打误撞做出来的,他本人理论基础很差,压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做技术很多时候就会遇到这种状况,你不明白原理,但你瞎猫碰死耗子做出来能用的东西。所以有灵感时,哪怕原理上没参考,也尽可以相信你虚无缥缈的直觉,大胆试一试!”
“第二个题外话,德弗雷斯特一辈子做出不少漂亮的技术,但他穷困潦倒,到死也没什么钱。有的技术被他贱卖,因为他不知道有多大商业潜力,而当他吃一堑长一智,自己拿着新技术去做商业变现时,却屡屡碰壁,各种生意场上的黑招把他整的死去活来,甚至还被诬告到法院判成冤案。”
“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过无数次,当你忙着做技术的时候,所有人嘘寒问暖,但等你把技术做出来,你就没有价值了,所有人想方设法骗走你的技术。凡是利益巨大的地方,形形色色的骗子会超乎想象的多。因此要学会自保,懂得手里的新技术怎么能变现,怎么交给值得托付的人手上。”
“将来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找我或者你们宋院长,乘黄和神经元会是同学们坚实的后盾!在我们业务范围内的技术,能直接给你开一个高价,在我们业务范围之外的技术,我们也可以用影响力和关系网帮你找到好的合作方,明白吗?”
“明白!”全班学生大声答复。
第1610章 晶体管!
“真空三极管迈入大规模实用,公司和实验室们大力研究,各种各样微调修改的真空管喷涌出来,真空管产品步入繁荣期,包括用上万个真空管做的计算机也出现了。”相晓桐道。
“栅极上加一个负电压,电流中断计为1,电流正常时计为0,有0有1就可以二进制表达,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就在这,硬件决定的。”
教室角落的老生们再度恍然大悟的“哦”起来。
少年班再度诧异扭头,用看傻瓜的眼神看向老生们,这种事情还能不知道吗?
“但真空管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相晓桐举起自己的手机,“比如这部手机,按4000亿个真空管估算,需要20艘大型航母体型的货船才能装得下!”
“同时真空管的耗电和故障率很高,我想给大家改个线上作业,需要专门建一座火力发电厂,每天烧掉七千吨煤确保大家的作业能显示出来,还得配一个师的技术员,因为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真空管爆炸,需要海量人手去确认哪里炸了,及时进行更换。”
大屏幕上闪过一些示意图,展示真空管设备的庞大体积。
“真空管的下一代,晶体管!”相晓桐点击鼠标,ppt翻入新章节。
角落里的老生们绝望张嘴,眼泪都快出来了!
这帮小孩是真他妈能卷啊!还活不活了!修仙也没这么高强度啊!
“同意睡觉的同学举手?”袁天罡笑了一下。
教室里所有手臂放下,没学生举手。
“既然没一个人想睡觉,那……”袁天罡说了一句,却被人打断。
“袁神,有!”
“有?”袁天罡微愣,刚刚明明没人举手。
“在门口!”
袁天罡扭头往门口看去,只见相院长站在门口,怒气冲冲地举着手。
“都给我滚回去睡觉!”相晓桐放下手。
第1608章 相晓桐的芯片课
假期班第二天。
教室里弥漫着油条包子味儿,全班学生坐的整整齐齐,边啃早餐边刷题,向着最终做完3000道题发起冲刺。
相晓桐大步流星进门,嘴边戴着麦克风,“很多同学不乖啊!昨晚让你们回去睡觉,夜里两三点有偷偷交题的,早上四五点还有偷偷交题的,你们在着急什么?”
教室里一阵响动,学生们发出尴尬笑声,纷纷收起手机,三下五除二吃掉最后几口早餐,噎得直瞪眼,又响起一片喝水声。
“不用着急,慢慢吃,还有十分钟上课。”相晓桐道,“该上厕所的去上个厕所,手上有油的去洗洗手,一会儿别把教材习题给摸成油饼了。”
不少学生哗啦啦起身,匆忙离开教室,一出门就愣了愣,门外静悄悄站着一大队白老师,整整齐齐背着大包,犹如帐外埋伏的刀斧手。
上厕所的学生回教室后,骚动很快传到全班。
“坏了,外面真有埋伏,好多白老师背着大包,今天肯定有新题!”
“好!今晚再激情通宵,我只想卷死各位,或被各位卷死!”
“难受,晚上没法金铲铲启动了,又得刷题!”
“我就说结课没那么简单,果然还有一本题!”
假期没有上课铃,但时间一到,全班自觉安静下来,抬头望着台上的相院长。
“同学们学习劲头很猛,宋院长昨天发的3000题,很多人快做完了,但不要急躁,并不是说把那3000题写完就能毕业结课了,我这儿还有3000题。”相晓桐开口,冲门口招招手。
埋伏已久的白老师们鱼贯而入,分发厚厚的教材和习题册。
“你们宋院长主要讲数学上的东西,我主要讲制造仿脑超算的元器件。”相晓桐道,“本周我们先以芯片为主线讲。”
教室里同学们表情期待起来,仿脑芯片大名鼎鼎,好奇心早就积压很久了。
“大学主要分两种,一种讲的全是落后几十年的老技术,课本一届一届不更新,学生们学完校园课程之后,还得专门花时间去学前沿技术。”相晓桐道,“另一种大学则相当实战,只讲最前沿最新的东西,讲完了直接押到实验室开工干活儿。”
“我的课程,这两者都讲!”
“本周课程,我会从芯片最初最早的祖宗级雏形讲起,一直讲到近几年的仿脑芯片。”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像什么真空管晶体管,这种老掉牙的知识有什么必要讲呢?自己课后翻翻书自学一下就够了,甚至很多同学早就靠课外学习到了如指掌。”
“但有三个理由让我从头讲起。”相晓桐顿了顿。
“第一,即便是老掉牙知识,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明白,都能认真自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花一两周时间给你们打基础,时间成本绝对是合算的。”
“第二,劳逸结合,你们宋院长的课程很烧脑细胞,大家会上的越来越疲惫,我的课程轻松一些,能让大家不那么紧绷。”
“第三,借鉴经验。每个元器件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研发过程,往往很简单的工艺改动,背后需要复杂的理论支撑和反复斟酌,我在讲元器件进化过程的同时,也会给大家讲相关的研发故事,故事对你们可能更重要,怎么取得灵感,怎么应付各种争权夺利的琐事,有时候和数学公式一样重要!”
全班学生点头如捣蒜。
“我们先从灯泡讲起。”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ppt,一枚老式古董灯泡。
“爱迪生做灯泡的故事小学生都学过,为了找耐烧的灯丝,试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找到一种竹炭纤维。”
“但碳纤维灯丝有个弊病,长期高温发亮之后,会有碳颗粒飘出来,在灯泡内壁糊上一层黑色。”
她轻点鼠标,大屏幕上的灯泡快速熏黑,演示效果。
“爱迪生团队为了避免灯泡熏黑,想了个办法,在灯丝上面悬一个铜片挡住,试图让碳颗粒附着在铜片上,别往玻璃罩上跑。但效果不好,于是爱迪生团队又给铜片上加电,起初还是不行,后来换了换电压,突然冒出当时看来非常离奇的现象。”
“电流!”底下有学生抢答。
“没错!有电流从铜片流向灯丝,而铜片和灯丝之间是真空的,没有任何导线接触。”相晓桐道,“爱迪生叫了一帮人来秀这个现象,秀完他就不管了,没有深耕下去。”
“过了很多年,物理学出现进展,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实验怎么做的呢?也是用一个真空玻璃管,可以理解为形状特殊的灯泡,在玻璃管两端分别装金属电极,通电之后电子们穿过真空从阴极飞向阳极。汤姆逊推断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很快计算出来质荷比。”
“有了电子的理论支撑,工程师弗莱明受到启发,水往低处流,电子也是沿着能量高的地方流向能量低的地方,而且电子流动不用沿着河床,不是非得需要导体,在真空中就可以直接飞。”
大屏幕上出现三角形的斜坡,高点写着“阴极”,低点写着“阳极”,众多电子小蓝点在斜坡上飞。
“弗莱明当时跟着谁混呢?马可尼,无线电大佬。”相晓桐道,“1905年对马海战,东瀛巡洋舰上装了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东瀛军舰侦察到毛子军舰之后,立刻发无线电给其他军舰,很快89艘东瀛军舰赶到,形成以多打少,迅速击沉21艘毛子军舰,毛子死了近五千人,东瀛只死了一百多人。”
“无线电在战争中起作用了,需求立刻迫切,马可尼想要建成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但遇到一个问题,横跨大西洋距离实在太远,发射端电闪雷鸣,穿过大西洋抵达对岸后,衰减到连小电火花都激不起来。”
“于是跟着马可尼混的弗莱明承接了一个工作,必须让接收端变得更灵敏,否则超远距离的无线电就是空谈。”
第1609章 真空三极管
相晓桐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上下对称的无线电波,犹如山峦倒映在水里。
“这种上下舞动的波形就是无线电波,接收到之后需要先整流,把负半部分去掉,只留上面的正半部分,再解读里面的信息。”相晓桐讲解。
“早期整流用的元器件名叫金属屑检波器,长这个样子,一根装铁屑的玻璃管,两头连接导线电池,它的毛病是开合太慢,因为是靠铁屑聚集在一起传电,每次传电之后还需要用抖散器恢复原状,然后再聚集,再恢复,铁屑嘛,运动非常迟钝。”
“弗莱明想起二十多年前爱迪生的那枚铜片灯泡,突发奇想,沉重的铁屑运动慢,但电子流动速度快啊!能不能直接用电流来整流?”
“于是,赫赫有名的真空二极管出现了。”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一连串博物馆里的照片和示意图,“真空二极管构造非常简单,外面圆柱形玻璃罩,里面阴极的灯丝和阳极的铜,交流电接上去,铜和灯丝之间出现单向电流,纯靠电子进行整流,速度猛升。”
教室角落坐着的老生们听的入迷,发出一阵“哦”的声音。
少年班神童们纷纷扭头,投去诧异的目光,没想到老生们这么菜,连这种基础知识都不知道?
“讲到这里大家能发现,爱迪生做灯泡的一个偶然改动,在爱迪生手里只是叫来亲朋好友看热闹吹牛的新奇现象,到汤姆逊手里变成了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到弗莱明手里变成了无线电的整流器,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修改,本质上还是一模一样的东西!”相晓桐道,“所以……我找个同学起来答答,杨玉!”
杨玉起身,脱口就答,“所以有三种思维,蠢货思维、科学家思维和工程师思维,看到同样的神奇现象,蠢货只会乐一下,科学家思维用来解决理论,工程师思维解决实际用途!很早之前出现的不起眼的东西,没准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上!关键是谁最先想到可以移星换斗!”
教室里一阵笑声,同学们低声吐槽。
“好好好,爱迪生变成蠢货了!”
“爱迪生:不要踩一捧一!”
“哈哈哈哈杨神说话就是直接!”
“很好!请坐!”相晓桐也没绷住笑了一下,继续讲课,“有了真空二极管,无线电可以跨越大西洋了,但性能还不够好,当时电话刚刚兴起,用户越来越多,通话距离越来越长,但信号会不断衰减,长途电话线很快长到极限了。”
“想让长途电话能打到更远的地方去,必须改良电子器件,很快有了德福雷斯特的真空三极管!”
大屏幕上跳出一个老头的黑白照片。
“德弗雷斯特一辈子过的很坎坷,小时候性格孤僻,上大学之后同学都说他是个精神病,做实验毛手毛脚经常闹出事故,平时出错就罢了,有次万众瞩目的重要讲座他脑袋一抽,把灯泡插水里引发事故,让耶鲁的老师震怒,决定把他这个丢人现眼的蠢货赶出谢菲尔德学院。”
“好在他这人逆商还不错,被学校赶了,自己还认真搞研究,后来靠漂亮的论文依旧拿到了学位。”
“同学们不用担心,前科大风气还是很宽容的,只要你的实验没有炸死老师同学,一般不会把你赶出学校。”相晓桐道。
教室里一阵笑声。
“德弗雷斯特制作真空三极管的办法非常简单,只有一处细小的改动。”
相晓桐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一只真空二极管的示意图,圆形玻璃罩里竖着一个铜片和一根灯丝。
“只需要在二极管的铜片和灯丝之间,插入一个栅极,意思是像栅栏一样形状的铜丝,真空三极管就成形了!就这一点点东西!”
“给栅极施加负电压,阴极阳极之间的电流变少,施加正电压,电流变多,施加交替变化的电压,就能得到变化幅度巨大的交变电流!”
“它的原理类似于水闸或者火箭的拉瓦尔喷管,水闸调整出水口大小,喷出来的水流力度不一样,拉瓦尔喷管结构是由粗变细再由细变粗,像变形的沙漏,气流经过喷管就能从亚音速变成超音速。真空三极管也是这样,把交变电流的变化幅度放大之后,产生什么效果呢?放大信号!”
“原先真空二极管只会让信号不断衰减,用上真空三极管之后,信号可以放大了,距离问题就解决了,每隔一段距离用三极管放大一下信号就可以,电话线开始能覆盖整片大陆!”
“在这里讲两个题外话。”相晓桐顿了顿。
“第一个题外话,德弗雷斯特虽然把真空二极管升级到了三极管,解决了远距传输的技术瓶颈,但他自己是误打误撞做出来的,他本人理论基础很差,压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做技术很多时候就会遇到这种状况,你不明白原理,但你瞎猫碰死耗子做出来能用的东西。所以有灵感时,哪怕原理上没参考,也尽可以相信你虚无缥缈的直觉,大胆试一试!”
“第二个题外话,德弗雷斯特一辈子做出不少漂亮的技术,但他穷困潦倒,到死也没什么钱。有的技术被他贱卖,因为他不知道有多大商业潜力,而当他吃一堑长一智,自己拿着新技术去做商业变现时,却屡屡碰壁,各种生意场上的黑招把他整的死去活来,甚至还被诬告到法院判成冤案。”
“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过无数次,当你忙着做技术的时候,所有人嘘寒问暖,但等你把技术做出来,你就没有价值了,所有人想方设法骗走你的技术。凡是利益巨大的地方,形形色色的骗子会超乎想象的多。因此要学会自保,懂得手里的新技术怎么能变现,怎么交给值得托付的人手上。”
“将来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找我或者你们宋院长,乘黄和神经元会是同学们坚实的后盾!在我们业务范围内的技术,能直接给你开一个高价,在我们业务范围之外的技术,我们也可以用影响力和关系网帮你找到好的合作方,明白吗?”
“明白!”全班学生大声答复。
第1610章 晶体管!
“真空三极管迈入大规模实用,公司和实验室们大力研究,各种各样微调修改的真空管喷涌出来,真空管产品步入繁荣期,包括用上万个真空管做的计算机也出现了。”相晓桐道。
“栅极上加一个负电压,电流中断计为1,电流正常时计为0,有0有1就可以二进制表达,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就在这,硬件决定的。”
教室角落的老生们再度恍然大悟的“哦”起来。
少年班再度诧异扭头,用看傻瓜的眼神看向老生们,这种事情还能不知道吗?
“但真空管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相晓桐举起自己的手机,“比如这部手机,按4000亿个真空管估算,需要20艘大型航母体型的货船才能装得下!”
“同时真空管的耗电和故障率很高,我想给大家改个线上作业,需要专门建一座火力发电厂,每天烧掉七千吨煤确保大家的作业能显示出来,还得配一个师的技术员,因为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真空管爆炸,需要海量人手去确认哪里炸了,及时进行更换。”
大屏幕上闪过一些示意图,展示真空管设备的庞大体积。
“真空管的下一代,晶体管!”相晓桐点击鼠标,ppt翻入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