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058节
“是代号啊?”宋河小小诧异了一下。
“真人不姓郭,在火箭院的工作也比较隐蔽,对外声称是做其他方向的,其实一直在搞武器。”王将军低头吃两口菜,“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来了之后发现,有些意想不到的人在郭教授的团队里,猜猜是谁?”
第1515章 三十倍学习速度
“还能是谁啊,您让我们猜,火箭院别的人我们又不怎么认识,只能是院里孩子。”宋河笑道。
“有30个院里孩子正在郭教授手里学习干活儿,我刚和郭教授聊过,他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机敏聪慧的孩子。”王将军认真道。
“郭教授团队喜欢招西工大哈工大的硕博,按理说也都是顶尖学生,但跟院里孩子一比竟然全成了笨蛋。那些硕博花五六年才学明白的东西,这帮孩子短短两个月居然学的差不多了。”
“一个月顶两年半。”相晓桐睁大眼,“三十倍的学习速度?”
“差不多。”王将军点头,“郭教授说院里孩子之所以学习速度快,主要因为数学强,普通学者往往是遇到必须用数学解决的问题,再去动用数学,但院里孩子的思维截然不同,他们遇到任何问题,都习惯性先用数学思维去理解。”
“郭教授还打了个比方,学外语。”王将军道,“学渣学外语,是先把听到看到的外语在脑海里翻译成普通话,再用普通话意思去思考。学霸学外语,会慢慢把翻译过程省略掉,脑海里直接用外语思考。”
“懂了。”宋河点头,“院里孩子的外语就是数学,自带一套数学语言的思考系统,甚至是优先的。”
“用郭教授的话说,那帮孩子说梦话都是数学。”王将军道,“与之相比,普通话在他们学东西的时候反而成了某种外语了,数学才是他们的母语。”
宋河和相晓桐对视一眼,目光欣喜。
“我想问问你们,到你们这个级别的科学家,出现这种数学思维优先的情况是正常的吗?”王将军用手指在太阳穴上转了转。
“不但正常,而且非常成熟!”宋河道,“我们做研发,脑子里也是不断滚动数学内容,自动生成一些运算和建模,有时候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这种数学心算。”
“没想到这帮孩子这么快修炼到这种程度了!”相晓桐也附和,唏嘘道,“我一直试着培养我的研发团队长长数学脑子,但真能建立起数学优先思维的寥寥无几。”
“那我就放心了!”王将军微笑,“三十倍的学习速度,这么说的话,一两年时间火箭院那帮孩子就要成果井喷!你们药院脑院的孩子呢?”
“您来的太是时候了!”宋河道,“上午刚讲完课,下午有超长大考试,您要是时间充裕,可以一起看看情况。”
“好啊!我得有十年没当过监考老师了。”王将军答应。
……
下午两点四十分。
大教室里坐满天才院的神童们,有人仰面朝天回忆知识,更多人在小声和身边人打气鼓劲儿。
气氛甚至比高考还紧张!
高考那种小儿科的题目,压根没人放在心上,但马上到来的考试可是由宋院长亲自出题,题型未知、考核范围未知、难度未知,只知道绝不会简单,而且关系到所有人长达几个月辛苦学习的成果!
这段时间所有人两眼一睁就是学,除了上课便是翻书翻论文,不少学生自学过于投入甚至闹过笑话。
有人在食堂打饭后坐下边吃边翻书,翻着翻着忘记吃饭了,回过神来发现打的热饭都凉透了。还有学生在宿舍蹲马桶时从手机上看论文,看着看着入迷,屁股干透板结也没察觉到。
至于本来要早睡,却学着学着猛然发现天亮的学生,更是大有人在!
眼下,到了最终验收的时刻!
学生们翘首以盼半天,进来的却不是宋院长或相院长,而是……白老师!
一队白老师鱼贯而入,怀里抱着……白色的包装盒。
四四方方的包装盒,被白老师们一盒盒快速下发。
平板电脑,还是昂贵的折叠屏平板,单个售价超三万。
一队白老师发完,只有前排学生拿到了平板,紧接着又一队白老师鱼贯而入,也是抱着成摞的包装盒迅速发放。
前后三队白老师进教室,终于把平板发到每个学生手上。
为首的白老师站在讲台上,打开扩音器,“宋院长委托我来监考大家,请大家遵守考试纪律!”
“本场考试为无纸化考试,大家需要在平板电脑上作答,所有人手里拿到的平板电脑即为考试平板,考试结束后各自带回用于学习,是宋院长给大家准备的期中小福利!”
“现在请大家拆开包装,把平板电脑放在桌子正中间,即可开始无线充电,如果谁的平板有故障,请举手示意!”
教室里顿时一片拆包装的声音,一个个崭新的折叠平板被拿出来,展开铺在桌面上,尺寸大的接近27寸显示器,却轻薄得像条围巾。
开机声和充电提示声此起彼伏,片刻后无人举手,所有崭新的平板充电正常。
“请同学们打开屏幕上的考试程序,输入姓名学号,完成指纹验证。”白老师在讲台上吩咐。
“进入考试程序后,不得中途退出或启动其他应用,否则视为作弊,将立即收卷!”
“考试界面有时间倒计时,时间漫长,请同学们把握好答题进度!”
“所有平板的屏幕都有防窥膜,请勿交头接耳,需上厕所或提前交卷举手示意!”
神童们纷纷点开考试程序,输入姓名学号,但暂时还见不到题,还剩两分钟倒计时才开考。
两分钟转瞬即逝,白老师喊了一声,“开始答题!”
……
与此同时,药学院院长办公室。
王将军、宋河和相晓桐一字排开坐在落地窗前,窗户上显示着考场监控,有前后俯瞰的摄像头视角,也有正在巡视的白老师视角。
众多神童正埋头答题,手指在屏幕上飞舞,做题速度飞快。
宋河不时虚空一抓,还能调出某个学生的实时答题情况,每道题选的abcd看的明明白白。
“题很难啊!”王将军微微吃惊,“虽然我是外行,但这难度太明显了。”
“确实难。”宋河道,“我给您讲讲这次考试的标准。”
(身体崩溃,今晚更新到此为止,抱歉)
第1516章 分数标准!
“整套卷子总共1000分的题目。”宋河道,“400分是及格线,考到400分,约等于乘黄订单班本科优秀毕业生的水平。超过这个分数,我就敢让他们进实验室参加器官项目了,但只能打下手。”
“600分是良好线,这套试题我之前给我团队里的人考过,水平垫底的普遍考600多分,相当于名校硕博水平。能考到这个分数,基本可以试试独当一面,做点细枝末节的小工作。”
“800分优秀线,我团队里中游的人能考到这个分数,相当于科研一线的教授水平,考到这个分数,可以带小团队了!很多工作不用我说,他们自己会主动做,而且能做的不赖!”
“900分以上,我感觉这帮孩子够呛能有人考到,是我手下几个研发小组组长的水平,得十多年乃至二十年实战经验,脑子极度灵活,很多题目细节才能想明白。”宋河道,“万一有孩子能到这个水平……”
“怎样?”王将军问。
“那我爽死了!不用亲自管了,委任个神童组长让他去管,我躺着等结果!”宋河大笑,“但不现实,他们才刚学几个月,哪怕三十倍学习速度,上900分也是天方夜谭!”
相晓桐也点头附和,“能有两三个扛旗的学生考到800分就很不错了,估计大部分孩子分数会在五六百左右,算很理想的成绩。”
“太理想了!要是普遍能考到五六百,马上就能派他们上战场做项目!”宋河道,“我的预测更保守一些,四五百分吧。”
王将军深深点点头,听两人这么一说,他大概心中有数了。
考试还得大半天时间,三人一边监考一边闲聊,宋河专门叫了个白老师进来,帮忙削水果倒茶。
“如果顺利的话,是不是几年之后,各种人造器官就井喷一样出来了?”王将军问。
“理想情况,十年内搞定主要器官。”宋河颔首,“靠我自己带人干,可能得花15到20年时间,太久,所以我寄希望于天才院这帮孩子。”
“那如果主要器官搞定的话,人均寿命能提到多少岁?”王将军好奇。
“技术够了,还有个关键因素是产量,现在只做心脏,太空城就得猛烈扩建,如果各器官都能做,想满足全球大部分人的需求,太空城规模至少得扩大十倍以上。”宋河道。
“或者再建九个太空城。”王将军道。
“对,可以做超大规模的太空城,能容纳十几万几十万人居住那种,如果难度过高,就分散成一个个小太空城。”宋河半开玩笑,“到时候每座太空城负责产一种器官,没准大家会给每座太空城起绰号。”
“心脏城,肝脏城,小肠城?”王将军歪头。
三个人一齐大笑,这种城市名多多少少沾点滑稽。
“假如太空城扩建能跟上,产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我乐观估计人均寿命可以到140岁以上。”宋河道。
“比我想象的低,我以为能到两百。”王将军道。
“人均嘛,即便人造器官价格压低到十万块钱的白菜价,全球至少三十五亿人攒一辈子钱也买不起,全球平均寿命能到140顶天了。”
“国内平均预期可能会到165岁,要论极限寿命,没准能到180左右,但冲到200岁难于登天。”宋河认真讲述,“百岁以上,不止主要器官会癌变老化,全身上下每一寸皮肉组织都会癌变老化,不是简单换换主要器官能彻底解决的。”
王将军颔首,“不容易啊!不过只要你俩活得久,我相信会有更多新技术出来的。”
“借您吉言!”宋河和相晓桐异口同声。
“人均寿命升破百岁之后,按照我们乘黄做的模型,全球人口会快速突破120亿。”宋河又道,“但根据现有的世界生产力,地球的环境容纳量大概围绕90亿人波动,有整整30亿人的超额,大幅超额往往意味着战乱和饥荒,烈度可能是史无前例的,我很担心这个。”
“k值也并非恒定不变嘛,可以上升。”王将军道,“我比你乐观,在全球人口升破120亿之前,我相信技术进步可以把k值拉升上去。”
“有这种可能,所以就是技术赛跑了!”宋河无奈叹气,“生产力的技术发展慢了,就面临大规模战乱饥荒,而快速前进的医药技术又会加剧进程。”
“这也是你大力投资能源研发的原因?”王将军恍然,“只有掌握更多能源,才能养活更多人。”
“我能看到的大幅提高生产力的技术,分成两条路线,一条是能源,一条是智能,分别对应可控核聚变和通用智能机器人。”宋河指了指窗边发呆的白老师。
白老师正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什么,每一个有幸进院长办公室的白老师几乎都会着魔般站在落地窗边往外看,毕竟夜墨市没有更高的俯瞰视角了,这里的景色壮观而迷人。
“星际能源公司,试着攻克能源路线,仿脑芯片公司,试着攻克通用智能机器人路线。”王将军点点头,“我感觉你们做的这白老师已经很成熟了,什么时候推广?”
“还不够成熟。”相晓桐插话,“学校里的白老师之所以聪明,因为有专门的仿脑超算在给它提供智能,但一方面是成本高,一方面是不安全。”
“不安全我理解,我们正在一点点给玄烛搭建牢笼,确保它发狂时不会威胁月球工作人员的安全。”王将军道,“成本方面,这一个白老师成本有多少?”
“硬件很简单,这一个20万就造出来了,国内供应链已经成熟到开始打价格战,我看到商场里也有卖一些功能简单的家用机器人。”宋河道。
“但算力蛮贵,在实验室工作的白老师,也就干点杂活儿打打下手,但一年的算力费用就接近十万,假设报废期十年的话,这一个白老师的成本就是120万,想变成商品往外卖,怕是要接近200万了!”
“200万的东西,确实没法大规模普及。”王将军理解。
“主要是它干的活儿没法带来200万的价值,入不敷出。”宋河道,“只能是等仿脑超算再进步一些,安全性升高,价格骤降,它才能变革时代。”
“让机器人全面接管人类的工作?”王将军问。
“对,我在《未来经济学》那套书里提了,机器人比人类便宜好用之后,会有好坏两种可能。”宋河道,“好的可能是,大部分人可以不用上班了,靠两三台机器人的工作产出养一个人类,普通人每月固定拿八千一万块钱,吃喝玩乐。”
“坏的可能是,既然机器人比人类便宜好用,那么还要那么多人类干什么?于是人类数量被大幅削减,全球留下二十亿活人,剩下上百亿全是机器人。”
三个人东拉西扯,唠唠叨叨聊了几个小时,聊的口干舌燥。
终于,到了收卷时间!
“真人不姓郭,在火箭院的工作也比较隐蔽,对外声称是做其他方向的,其实一直在搞武器。”王将军低头吃两口菜,“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来了之后发现,有些意想不到的人在郭教授的团队里,猜猜是谁?”
第1515章 三十倍学习速度
“还能是谁啊,您让我们猜,火箭院别的人我们又不怎么认识,只能是院里孩子。”宋河笑道。
“有30个院里孩子正在郭教授手里学习干活儿,我刚和郭教授聊过,他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机敏聪慧的孩子。”王将军认真道。
“郭教授团队喜欢招西工大哈工大的硕博,按理说也都是顶尖学生,但跟院里孩子一比竟然全成了笨蛋。那些硕博花五六年才学明白的东西,这帮孩子短短两个月居然学的差不多了。”
“一个月顶两年半。”相晓桐睁大眼,“三十倍的学习速度?”
“差不多。”王将军点头,“郭教授说院里孩子之所以学习速度快,主要因为数学强,普通学者往往是遇到必须用数学解决的问题,再去动用数学,但院里孩子的思维截然不同,他们遇到任何问题,都习惯性先用数学思维去理解。”
“郭教授还打了个比方,学外语。”王将军道,“学渣学外语,是先把听到看到的外语在脑海里翻译成普通话,再用普通话意思去思考。学霸学外语,会慢慢把翻译过程省略掉,脑海里直接用外语思考。”
“懂了。”宋河点头,“院里孩子的外语就是数学,自带一套数学语言的思考系统,甚至是优先的。”
“用郭教授的话说,那帮孩子说梦话都是数学。”王将军道,“与之相比,普通话在他们学东西的时候反而成了某种外语了,数学才是他们的母语。”
宋河和相晓桐对视一眼,目光欣喜。
“我想问问你们,到你们这个级别的科学家,出现这种数学思维优先的情况是正常的吗?”王将军用手指在太阳穴上转了转。
“不但正常,而且非常成熟!”宋河道,“我们做研发,脑子里也是不断滚动数学内容,自动生成一些运算和建模,有时候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这种数学心算。”
“没想到这帮孩子这么快修炼到这种程度了!”相晓桐也附和,唏嘘道,“我一直试着培养我的研发团队长长数学脑子,但真能建立起数学优先思维的寥寥无几。”
“那我就放心了!”王将军微笑,“三十倍的学习速度,这么说的话,一两年时间火箭院那帮孩子就要成果井喷!你们药院脑院的孩子呢?”
“您来的太是时候了!”宋河道,“上午刚讲完课,下午有超长大考试,您要是时间充裕,可以一起看看情况。”
“好啊!我得有十年没当过监考老师了。”王将军答应。
……
下午两点四十分。
大教室里坐满天才院的神童们,有人仰面朝天回忆知识,更多人在小声和身边人打气鼓劲儿。
气氛甚至比高考还紧张!
高考那种小儿科的题目,压根没人放在心上,但马上到来的考试可是由宋院长亲自出题,题型未知、考核范围未知、难度未知,只知道绝不会简单,而且关系到所有人长达几个月辛苦学习的成果!
这段时间所有人两眼一睁就是学,除了上课便是翻书翻论文,不少学生自学过于投入甚至闹过笑话。
有人在食堂打饭后坐下边吃边翻书,翻着翻着忘记吃饭了,回过神来发现打的热饭都凉透了。还有学生在宿舍蹲马桶时从手机上看论文,看着看着入迷,屁股干透板结也没察觉到。
至于本来要早睡,却学着学着猛然发现天亮的学生,更是大有人在!
眼下,到了最终验收的时刻!
学生们翘首以盼半天,进来的却不是宋院长或相院长,而是……白老师!
一队白老师鱼贯而入,怀里抱着……白色的包装盒。
四四方方的包装盒,被白老师们一盒盒快速下发。
平板电脑,还是昂贵的折叠屏平板,单个售价超三万。
一队白老师发完,只有前排学生拿到了平板,紧接着又一队白老师鱼贯而入,也是抱着成摞的包装盒迅速发放。
前后三队白老师进教室,终于把平板发到每个学生手上。
为首的白老师站在讲台上,打开扩音器,“宋院长委托我来监考大家,请大家遵守考试纪律!”
“本场考试为无纸化考试,大家需要在平板电脑上作答,所有人手里拿到的平板电脑即为考试平板,考试结束后各自带回用于学习,是宋院长给大家准备的期中小福利!”
“现在请大家拆开包装,把平板电脑放在桌子正中间,即可开始无线充电,如果谁的平板有故障,请举手示意!”
教室里顿时一片拆包装的声音,一个个崭新的折叠平板被拿出来,展开铺在桌面上,尺寸大的接近27寸显示器,却轻薄得像条围巾。
开机声和充电提示声此起彼伏,片刻后无人举手,所有崭新的平板充电正常。
“请同学们打开屏幕上的考试程序,输入姓名学号,完成指纹验证。”白老师在讲台上吩咐。
“进入考试程序后,不得中途退出或启动其他应用,否则视为作弊,将立即收卷!”
“考试界面有时间倒计时,时间漫长,请同学们把握好答题进度!”
“所有平板的屏幕都有防窥膜,请勿交头接耳,需上厕所或提前交卷举手示意!”
神童们纷纷点开考试程序,输入姓名学号,但暂时还见不到题,还剩两分钟倒计时才开考。
两分钟转瞬即逝,白老师喊了一声,“开始答题!”
……
与此同时,药学院院长办公室。
王将军、宋河和相晓桐一字排开坐在落地窗前,窗户上显示着考场监控,有前后俯瞰的摄像头视角,也有正在巡视的白老师视角。
众多神童正埋头答题,手指在屏幕上飞舞,做题速度飞快。
宋河不时虚空一抓,还能调出某个学生的实时答题情况,每道题选的abcd看的明明白白。
“题很难啊!”王将军微微吃惊,“虽然我是外行,但这难度太明显了。”
“确实难。”宋河道,“我给您讲讲这次考试的标准。”
(身体崩溃,今晚更新到此为止,抱歉)
第1516章 分数标准!
“整套卷子总共1000分的题目。”宋河道,“400分是及格线,考到400分,约等于乘黄订单班本科优秀毕业生的水平。超过这个分数,我就敢让他们进实验室参加器官项目了,但只能打下手。”
“600分是良好线,这套试题我之前给我团队里的人考过,水平垫底的普遍考600多分,相当于名校硕博水平。能考到这个分数,基本可以试试独当一面,做点细枝末节的小工作。”
“800分优秀线,我团队里中游的人能考到这个分数,相当于科研一线的教授水平,考到这个分数,可以带小团队了!很多工作不用我说,他们自己会主动做,而且能做的不赖!”
“900分以上,我感觉这帮孩子够呛能有人考到,是我手下几个研发小组组长的水平,得十多年乃至二十年实战经验,脑子极度灵活,很多题目细节才能想明白。”宋河道,“万一有孩子能到这个水平……”
“怎样?”王将军问。
“那我爽死了!不用亲自管了,委任个神童组长让他去管,我躺着等结果!”宋河大笑,“但不现实,他们才刚学几个月,哪怕三十倍学习速度,上900分也是天方夜谭!”
相晓桐也点头附和,“能有两三个扛旗的学生考到800分就很不错了,估计大部分孩子分数会在五六百左右,算很理想的成绩。”
“太理想了!要是普遍能考到五六百,马上就能派他们上战场做项目!”宋河道,“我的预测更保守一些,四五百分吧。”
王将军深深点点头,听两人这么一说,他大概心中有数了。
考试还得大半天时间,三人一边监考一边闲聊,宋河专门叫了个白老师进来,帮忙削水果倒茶。
“如果顺利的话,是不是几年之后,各种人造器官就井喷一样出来了?”王将军问。
“理想情况,十年内搞定主要器官。”宋河颔首,“靠我自己带人干,可能得花15到20年时间,太久,所以我寄希望于天才院这帮孩子。”
“那如果主要器官搞定的话,人均寿命能提到多少岁?”王将军好奇。
“技术够了,还有个关键因素是产量,现在只做心脏,太空城就得猛烈扩建,如果各器官都能做,想满足全球大部分人的需求,太空城规模至少得扩大十倍以上。”宋河道。
“或者再建九个太空城。”王将军道。
“对,可以做超大规模的太空城,能容纳十几万几十万人居住那种,如果难度过高,就分散成一个个小太空城。”宋河半开玩笑,“到时候每座太空城负责产一种器官,没准大家会给每座太空城起绰号。”
“心脏城,肝脏城,小肠城?”王将军歪头。
三个人一齐大笑,这种城市名多多少少沾点滑稽。
“假如太空城扩建能跟上,产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我乐观估计人均寿命可以到140岁以上。”宋河道。
“比我想象的低,我以为能到两百。”王将军道。
“人均嘛,即便人造器官价格压低到十万块钱的白菜价,全球至少三十五亿人攒一辈子钱也买不起,全球平均寿命能到140顶天了。”
“国内平均预期可能会到165岁,要论极限寿命,没准能到180左右,但冲到200岁难于登天。”宋河认真讲述,“百岁以上,不止主要器官会癌变老化,全身上下每一寸皮肉组织都会癌变老化,不是简单换换主要器官能彻底解决的。”
王将军颔首,“不容易啊!不过只要你俩活得久,我相信会有更多新技术出来的。”
“借您吉言!”宋河和相晓桐异口同声。
“人均寿命升破百岁之后,按照我们乘黄做的模型,全球人口会快速突破120亿。”宋河又道,“但根据现有的世界生产力,地球的环境容纳量大概围绕90亿人波动,有整整30亿人的超额,大幅超额往往意味着战乱和饥荒,烈度可能是史无前例的,我很担心这个。”
“k值也并非恒定不变嘛,可以上升。”王将军道,“我比你乐观,在全球人口升破120亿之前,我相信技术进步可以把k值拉升上去。”
“有这种可能,所以就是技术赛跑了!”宋河无奈叹气,“生产力的技术发展慢了,就面临大规模战乱饥荒,而快速前进的医药技术又会加剧进程。”
“这也是你大力投资能源研发的原因?”王将军恍然,“只有掌握更多能源,才能养活更多人。”
“我能看到的大幅提高生产力的技术,分成两条路线,一条是能源,一条是智能,分别对应可控核聚变和通用智能机器人。”宋河指了指窗边发呆的白老师。
白老师正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什么,每一个有幸进院长办公室的白老师几乎都会着魔般站在落地窗边往外看,毕竟夜墨市没有更高的俯瞰视角了,这里的景色壮观而迷人。
“星际能源公司,试着攻克能源路线,仿脑芯片公司,试着攻克通用智能机器人路线。”王将军点点头,“我感觉你们做的这白老师已经很成熟了,什么时候推广?”
“还不够成熟。”相晓桐插话,“学校里的白老师之所以聪明,因为有专门的仿脑超算在给它提供智能,但一方面是成本高,一方面是不安全。”
“不安全我理解,我们正在一点点给玄烛搭建牢笼,确保它发狂时不会威胁月球工作人员的安全。”王将军道,“成本方面,这一个白老师成本有多少?”
“硬件很简单,这一个20万就造出来了,国内供应链已经成熟到开始打价格战,我看到商场里也有卖一些功能简单的家用机器人。”宋河道。
“但算力蛮贵,在实验室工作的白老师,也就干点杂活儿打打下手,但一年的算力费用就接近十万,假设报废期十年的话,这一个白老师的成本就是120万,想变成商品往外卖,怕是要接近200万了!”
“200万的东西,确实没法大规模普及。”王将军理解。
“主要是它干的活儿没法带来200万的价值,入不敷出。”宋河道,“只能是等仿脑超算再进步一些,安全性升高,价格骤降,它才能变革时代。”
“让机器人全面接管人类的工作?”王将军问。
“对,我在《未来经济学》那套书里提了,机器人比人类便宜好用之后,会有好坏两种可能。”宋河道,“好的可能是,大部分人可以不用上班了,靠两三台机器人的工作产出养一个人类,普通人每月固定拿八千一万块钱,吃喝玩乐。”
“坏的可能是,既然机器人比人类便宜好用,那么还要那么多人类干什么?于是人类数量被大幅削减,全球留下二十亿活人,剩下上百亿全是机器人。”
三个人东拉西扯,唠唠叨叨聊了几个小时,聊的口干舌燥。
终于,到了收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