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50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宋河的意外,不是楚龙的意外,而是楚龙老师的意外!
  半夜醒来,宋河拿起手机看时间,但视线被弹出的新闻吸引:
  《阿贝尔奖今年获奖名单疑似泄露!》
  《重磅!北大邓浦和教授获得阿贝尔奖?》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阿贝尔奖的获奖人为某邓姓亚洲数学家》
  宋河震惊!
  阿贝尔奖是什么含金量?可以视为诺贝尔数学奖!据说设立此奖的一个原因,就是弥补诺贝尔奖项不包含数学的遗憾,甚至奖金也和诺奖差不多。
  数学界另一大至高奖菲尔茨奖,是有年龄限制的,颁给四十岁之前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而阿贝尔奖则主要颁发给大器晚成的数学家,近些年领奖的数学家都有七八十岁,学术界笑称必须得足够长寿才能角逐阿贝尔奖。
  阿贝尔奖的评奖委员会只有五个挪威人,评委人数的稀少和地域性,就决定了颁奖人选相对闭塞,重重阻碍下邓教授还能拿到阿贝尔奖,其江湖地位将一举奠定!
  正式颁奖是在六月份,但提前都会有风声和通知流露出来,宋河翻了翻新闻,是几家名声较大的外媒报道的,没有谈及具体的细节,只说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内媒体再翻译一下转载进来。
  “楚兄,你导师要拿阿贝尔奖,是真的吗?”宋河忍不住发消息。
  “不知道,我们班群都炸锅了!邓教授说暂时没接到通知。”楚龙回复,“我看新闻上只是说,某个邓姓的数学家,我记得国内还有两个姓邓的数学家,虽说都没有我老师牛逼,但也不排除爆冷门的可能性啊!”
  “我觉得不是空穴来风,字越少事越大,每个媒体的报道字数都挺少的,我嗅到一股确有其事的味道。”宋河回复,“羡慕啊楚兄,摇身一变成了阿贝尔奖得主的学生了!自己努力不如导师努力!”
  “嗨嗨嗨,别急着羡慕,说不定是乌龙呢,可能邓教授只是进了候选名单。”楚龙道,“不过我们班都激动的睡不着觉了,正在群里讨论数学题。”
  宋河也睡不着觉了,倒不是激动,相晓桐要是得奖他还激动激动,邓教授他又不认识……他主要是睡饱了。
  他坐到电脑前,继续学楚龙新发来的课堂笔记,数学级别稳步上涨。
  学着学着,他突然产生一种强烈预感。
  自己正在学的内容真像是出自数学大家之手,见微知著,邓教授拿个阿贝尔奖也极有可能!
  “咚咚咚!”宿舍门敲响。
  宋河开门,相晓桐裹着睡衣敷着面膜,一副刚从被窝里爬起来的样子,拿着手机眼神兴奋。
  “新鲜大瓜!今年阿贝尔奖要颁给北大的邓浦和教授!”相晓桐说。
  “还不能确定啊,我有内部消息。”宋河摇头。
  “巧了,我也有内部消息,你的内部消息从哪来的?”相晓桐好奇。
  “我一个同学就在北大数院念书,他导师就是邓教授,邓教授在班群里说他没有接到获奖通知。”宋河道。
  “北大数院算什么内部消息啊,我的消息从挪威来的。”相晓桐得意冷哼,“百分之九十九确定,今年就是颁给邓教授!”
  “挪威?”宋河一愣,“老师我记得你也不怎么出国吧?你哪来的挪威消息?”
  “神经元公司在挪威有分公司啊!我公司高管和那边很熟,刚刚我发消息让他们打听了一下。”相晓桐解释,“奥斯陆大学校长给回了消息,挪威皇家社科学院也给回了消息,都说今年是邓浦和。”
  “真的假的?”宋河震惊,“老师你关系网这么牛逼?多多少少有点开挂了!”
  “敢赌吗?”相晓桐挑眉。
  “不敢,我信了。”宋河秒怂,拿起手机,“我给同学通风报信一下,我也装一回手眼通天。”
  “宋河你加加油,也拿个诺奖或者菲尔茨奖之类的,我这个当老师的也沾沾光,哪天激动一回。”相晓桐笑道。
  “老师你拿个菲尔茨或者诺奖不行吗?”宋河道,“当老师的不得先拿奖做表率?”
  “臭小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干不过老师算什么学生?”相晓桐没好气地白他一眼,“行了,新鲜大瓜给你了,你忙吧。”
  宿舍门关上,宋河马上给楚龙发消息,“从挪威来的内部消息,就是你老师拿奖,消息来源有99%的可信度。”
  “拉倒吧宋兄,上哪弄挪威的消息去,第一手消息肯定是我老师知道。”楚龙不屑,随即发了个链接过来,“你看,外媒集体撤稿了,这事儿有反转。”
  第676章 晚上我来找你
  宋河上网看,果然,媒体们很奇怪地撤稿,接二连三删除了阿贝尔奖的爆料内容。
  难道此事还有反转?
  “我们和邓教授聊了一下,他目前最顶尖的学术成果,就是新完成的同调镜像对称相关理论,其中一小部分就在我课堂笔记里,你应该也能感觉到很强。”楚龙回复。
  “但问题是,这部分理论只是投给了学术期刊,还没来得及发布,阿贝尔奖难道这么赶,放着现成的老数学家们不颁奖,非要从期刊编辑部里拿个抢先消息,也不经学术界广泛讨论,就匆匆忙忙颁给邓教授?”
  “我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得冷静,八成是个乌龙。”楚龙好心劝戒,“你从挪威的消息渠道不靠谱啊,有人忽悠你,你得小心了。”
  宋河也有点被他说服了,确实,邓教授上半辈子的成果只能算个二流数学家,新论文还没刊登呢,怎么可能帮他光速评上数学至高奖?
  他开始犹豫,要不要和相老师赌点什么?
  但貌似相老师的消息渠道很硬,他又不敢真赌。
  不操心了,学习!
  宋河伏案忙碌起来,继续尝试解证小林加尔猜想,解了两个小时,稍稍有些进展,手机消息又来了。
  “卧槽神了!”楚龙回复,“阿贝尔奖给我们邓教授来电话了!邓教授一开始以为是电信诈骗,还没接,校长给他递消息他才接的!”
  “媒体也开始敞开报了。”宋河看了一眼手机弹出的消息,“稳了,我的消息渠道没问题。”
  “牛逼啊宋兄,你这消息渠道有点东西!”楚龙赞叹,“比得奖人都提前知道!”
  《阿贝尔奖花落北大!》
  《北大邓浦和教授荣获今年阿贝尔奖!》
  《北大数院再添一尊数学至高奖!》
  《阿贝尔奖评委会公布,获奖人邓浦和!》
  各路媒体疯了一样报道,有好事者贴出邓教授曾经的论文,网友们集体跪了,前沿数学这东西基本和普通人无关,人和人的智力水平确实有极大差异,但看不懂不影响大家高兴,任何学科的至高奖都是喜事。
  晚上新闻联播也报了,特地采访了一下邓浦和教授,镜头前的邓教授羞涩木讷,也没讲太多话,只说考虑抽时间去挪威领奖,以平常心看待奖项,打算捐一部分奖金投资北大数院,同时希望广大数学学子努力奋斗云云。
  宋河有点羡慕,这才叫出风头,估计北大数院的学生们今天都沸腾了!
  邓教授获奖虽然很热闹,但很快出现了负面作用。
  两天后,楚龙发消息过来,说邓教授再过几天就要休长假,暂停讲课不知要去哪躲着,据说是要找个清净地方继续攻克他的毕生目标n-s方程。
  数学家一直是默默无闻的职业,突然遭到媒体和公众的聚焦,大概让邓教授无所适从,决心抛下学校的工作暂避风头。
  宋河和楚龙一起头疼,最近两人在小林加尔猜想上有些进展,但很多进展的灵感,都来自邓教授的讲课内容,邓教授一跑路,他们攻克小林加尔猜想无疑会难度加剧!
  很快,楚龙的课堂笔记断供了,他开始跟着另一位教授上课,但教授和教授之间的区别比人和草履虫的区别还大,新教授几乎是照着课本念,毫无新颖知识。
  幸好,邓教授消失没几天,他的同调镜像对称新论文刊登了,正是这篇论文让他斩获阿贝尔奖,干货满满,微言大义,宋河和楚龙激动地尝试从论文里自学。
  两人的聊天记录充斥着天书般的文字,外人看都看不懂:
  “镜像对称在这里是什么?辛流形的深谷范畴与其镜像的凝聚层范畴之间的导出意义下的等价!所以……”
  “我们先考虑a侧,正合拉格朗日子流形构成正合深谷范畴,此时……”
  “x中紧正合拉格朗日子流形均哈密尔顿同痕到圆k,我们之前讨论的摩天大楼层不仅仅是r……”
  “相交点都确定了,考虑到r的万有覆盖平面,我们是不是能做双射关系?”
  浩浩荡荡的学术讨论每天能持续两三篇作文的长度,但这只是一开始,几天后楚龙开始跟不上宋河的思路,宋河认为很简单的问题,楚龙得花许久去反应。
  仿佛两人并肩登山,原本遇到沟沟坎坎可以互相扶一把,但终于有一个气喘吁吁走不动了,另一个再三犹豫下只能放弃。
  两人的沟通次数日渐减少,最后变成一天只有寥寥四五条消息。
  宋河孤独地向着顶峰发起冲击!
  他推掉了一半的课程,三餐靠外卖,从早到晚不停地解证,整个人距离走火入魔仅有一步之遥。
  他甚至没注意到自己该理发刮胡子了,某次上课回来遇到相老师,相老师吃惊地喊他长毛贼,叮嘱他去理个发刮刮胡子,他点头答应,但进屋后看到满墙的证明纸,马上把什么都忘了,于是几天后见到相老师,胡子头发变得更长。
  最后,还是相老师打电话叫了一个理发师,上门给宋河服务,才让他的形象好转。理发师对宋河宿舍里的纸海非常震惊,大惊小怪地说,原来科学家的生活真的是这种做派。
  时光飞逝,到了月底最后一天。
  清早,宋河昏昏沉沉地离开宿舍,前往脑院去给学生们上课。
  恰好在楼下遇到买油条回来的相老师,马上叫住他。
  “你晚上没事吧?”相晓桐脸色有些古怪,声音压低。
  “没事啊。”宋河眨眨眼,“怎么了?”
  “今晚哪也别去,就在宿舍待着。”相晓桐说,“大概零点之后我去找你。”
  “啊?”宋河吓了一跳,结巴起来,“啥……啥事儿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是个惊喜,老老实实在宿舍待着就行。”相晓桐拍拍他肩膀,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提着油条走了。
  第677章 大师级巅峰!
  黑板上,宋河轻盈地写板书,教室里坐的满满当当,学生们不停地低头抬头抄笔记。
  “哺乳动物大脑里,负责找路的主要细胞有两种,头朝向细胞识别动物朝着什么方向,网格细胞则在脑中构建地图,辅助定位。”
  “这只是笼统的叫法,实际上每种细胞都包含很多小种类。”
  “学术界曾经认为,头朝向细胞只有宽波低频的常规放电兴奋性神经元这一种类型,但我国科学家找到了另一种,窄波高频的快速放电抑制性神经元,这种抑制性神经元甚至有更强的簇状放电和方向选择,并且在黑暗中保持稳定……”
  “这周大家要去实验室尝试做小鼠的迷宫实验,计入平时分,具体要求是……”
  宋河讲课讲的很轻松,对付本科生的知识实在太简单了,比喝水还容易。
  他的脑子正在分工合作,一小部分脑子负责控制嘴巴讲课,大部分脑子则活跃起来,构想小林加尔猜想!
  小林加尔猜想的解证已经到了靠近峰顶的位置,至少已经能看到山顶了,只差最后的冲刺!
  但这段时间没日没夜的攀山太耗元气,他的灵感濒临枯竭,居然一时找不到最后冲顶的道路,眼前全是几米高的光滑山岩,完全无处下脚。
  教室里的学生们丝毫没发现老师在一心二用,甚至宋河板书讲课的速度极快,差不多卡在大家做课堂笔记的极限速度上,因此学生们也顾不得多想,只是心情激动地追随老师,探索知识海洋。
  第一节课不知不觉过去。
  课间,宋河坐在讲桌上铺开白纸,试着写下一些证明步骤,但笔锋绵软无力,下笔犹犹豫豫,显然思路不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