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越古香一个将门虎女,平素也是英姿飒爽,此时被两位公主说得脸一红,道了一声“不跟你们说了”,便跑下塔去。
  晋王湛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脸懵懂状,主要是省得越古香尴尬,其实他对他的表妹的心思也是有察觉的。
  凤鸣公主跟睿和公主并不打算放过她,在后面追着“越姐姐,等等我们。迎接仪式,我们还没看完呐。”
  越古香哪里还有心思去看迎接仪式,只想回去用凉水洗把脸,将噗通噗通的心跳给按回去。
  五人一起登塔,如今去了三人,贾柔淑也打算追着她们而去,却被晋王湛喊住。
  “柔儿,你说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你家的家风?”晋王湛问。
  贾柔淑坦然一笑,“是的。”她何尝不知晋王湛那点小心思。只是作为一个经历过后世的人,她只能接受将来夫君只有她一人,若不是这般,就是不嫁,母亲定不会为难她。
  晋王湛亦是笑:“这个家风很好。”
  第107章 最终章
  九月初五,黛玉、李岩夫妇回京,面见皇上,黛玉被封为绛珠郡主,李岩被封为理国公。
  次日一大早,二人便去荣国府跟老太太请安。
  黛玉、李莞这对姑嫂许久未见,自是说不完的话。
  李莞把家里这近一年的事,一一细数给黛玉听,喜事儿包括迎春出嫁,柔姐儿进宫作公主伴读。马上九月九重阳节,她二人都要回来看望老太太,便能见到了。黛玉听后,打心底为她二人高兴。
  李莞又说到,宝玉离家之事。“这事儿对太太来说可能不是件好事儿,但我认为对宝玉倒不是一件坏事。宝玉不能在家玩一辈子,又不愿意念书科举。将来就是老爷太太使银子给他捐个官儿,护在羽翼之下,也不过挂个闲职,将来的前程一眼能望到头。老爷平日怎么对宝玉,是大伙儿都有目共睹的,虽是疼心里,但是拿舌头当刀使的。今上力整朝纲,闲职也不好做了。倒不如做些事实,修河工苦是苦了些,但历练一下也是好的。你珠大哥前儿南下,还去看了宝玉,说他整个人精神头都变了。”
  正好李岩这厢刚刚带着随从将给贾家诸人带的礼物搬下来,走到回廊处寻妻子,便听到了她二人的话。
  李岩笑着道:“修河工也是件善事儿,只怕不比跟我们南下舒坦。马上九月九,宝玉应是有假的,倒时候好好跟他喝一场。”
  黛玉跟李岩夫妇二人昨儿从宫里回到长宁侯府也是深夜了,跟李守中夫妇说了一会儿话,便被劝去早歇息了。一大早来荣国府见到李莞,才听她细说贾家的事儿。宝玉去江南修河工的之前,还有跟家里闹掰,跑去出家这出没来得及讲。因此,李岩说的九月九跟宝玉好好喝酒,应该是不大可能了。因为,宝玉中秋就没有回来。贾珠南下时,去看了宝玉,宝玉给的话便是,父亲贾政说当他死了,那他就死在外头。可见,父母不好好说话,对子女的杀伤力有多大。
  李莞一声叹息,长话短说,便把这半年宝玉被父亲辱骂后出家,又机缘巧合被晋王湛介绍到江南修河工,都说了一遍。
  话音刚落,鸳鸯便接来了。她笑着道:“大奶奶,老太太正候着,你们千言万语,到她老人家面前儿一道热闹热闹。”
  老太太见到黛玉跟李岩时,把她二人拉跟前,婆娑着泪眼,看了又看。“我日日夜夜都惦记着你们,总算把你们给盼回来了。”
  众人闻讯,也纷纷赶来。包括东院的邢夫人、王熙凤,还有迎春、探春、惜春等人。
  一众子孙承欢膝下,本该是天伦之乐的时候。贾母欢喜片刻后,又拿帕子擦拭眼泪。
  诸人皆知,老太太是想宝玉了,只是都不提。贾政怄病几次,王夫人瘫痪,已经起不来床了。宝玉离家之事,若是提起,只怕又是一场悍然大波。
  吃饭的时候,贾母也只是了了吃了几口,后称乏了去歇了。
  李莞把黛玉、李岩夫妇送到门口。“老太太这边有我呢,你们不必太担心。老太太心里也开明。待宝玉哪天想过来了,就回来了呢。”
  回去的路上,黛玉跟李岩二人皆有心事,一路无话。
  回到长宁侯府,黛玉跟李岩问候过李家老太太,李守中夫妇,跟李家二婶,又跟李玟李琦两位妹妹说了会儿话。
  二人便回自己房中,大婚第二日他们就随军开拔去了南境,房里还保持着新婚的状态。红色的帷幔,红绸扎的花都还挂着。
  黛玉收拾着屋子,整理书架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包着羊皮的小册子,上边是李莞隽秀小巧的字迹,黛玉认得。
  黛玉翻开册子,竟是李莞亲手誊抄的黛玉早年些的诗。每一句旁边,都有李岩旁批的字迹。
  看到李岩写的“有我”二字时,他掀帘而入。
  黛玉将小册子在李岩面前一晃,“老实交待,什么时候得到这个册子的。”
  李岩脸一红,要夺了册子,却被黛玉一个转身给避开了。
  李岩是个喜欢用行动代替言语的人,他不擅长刻意说什么去讨她欢心,被问到,那就直说了。“是我去北漠的时候。”
  “那很早啊。”黛玉笑着道,“旁批也是在那时候吗?”
  李岩道:“是的。”
  黛玉的脸微微一红,低声道:“你是那时候就喜欢我了?”其实,早年她也是有感觉的,他越过诸人投来的目光。只是当时她觉得,李家哥哥优秀得像一道光,便也不曾多想。
  李岩道:“不,比那时更早。”
  黛玉有些讶异,更早是什么时候?
  李岩念了一首诗:“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当我在姐姐李莞的书房里,看到了这样一段诗,和如萤萤微光的字迹时。我就被点亮了。”
  黛玉更是觉得脸烫。成婚半年,李岩一直在前线,她在南境附近的一个小镇,跟安置的伤病员在一处。他常回来看看,但却在军中跟将士们同吃同住。二人从未如此推心置腹地长谈。
  而今日从荣国府回来后,李岩察觉到黛玉的一些微妙的变化,猜想是与她表兄宝玉相关。李岩也知道黛玉的一些事,贾老太太曾经是极力撮合宝黛的,但是王夫人更偏爱宝钗,宝黛钗三人,都在大人的拉扯间,皆没凑成。
  李岩有这个自信被心爱之人所爱。但是,姐姐李莞曾经说过,人长一张嘴,不光为了吃喝,更是为了好好说话的。
  所以,爱,需要表达。
  他将羊皮手册放到她的手中。“玉儿,我爱你。”
  外出觅食的一对燕子夫妇回了。在外徘徊了两圈,便钻入了纱窗下的纱屉子里。家里又有了几位新成员,隐隐可以听见小燕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
  岁月静好,便是如此了。
  *
  九月九重阳节,贾柔淑跟贾兰也回了。荣国府更是热闹了。
  贾柔淑抱着母亲李莞的胳膊有说不完的话。
  又听素云来报,“宝二爷回来了。”
  贾柔淑听到此,都怀疑是自己听错了。之前祖父贾政跟二叔宝玉不是闹得要死要活么?宝二叔说要去打南越,祖父使银子把这事儿给搅了。宝二叔在家里闹,祖父便问宝二叔你怎么不去死,宝二叔说我死在外边也不回来,然后就去铁槛寺出家了,后来又被晋王殿下介绍到江南修河堤。照说父子之间闹成这样,他怎么又肯回呢?
  贾柔淑跟着母亲李莞忙迎出去,但见跟着宝玉回来的还有李岩跟黛玉。
  贾柔淑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宝二叔定是被岩黛二人给劝回来了。
  听母亲李莞说,就在上个月,父亲贾珠还去劝过宝二叔回来过中秋节,都没有成功呢。
  看来,还是李岩舅舅跟黛玉姑姑触到了点子上的。
  贾母见到宝玉,抱着他泪如雨下,直呼回来就好。众人一凡劝说后,贾母方止住泪。
  待到宝玉回荣禧堂见到王夫人,王夫人亦是痛哭。她虽然偏瘫了,但心里还是明白的。
  王熙凤道:“太太,宝玉是理国公跟绛珠县主劝回来的。咱真得好好谢谢人家。”
  王夫人已口不能言,宝玉失而复得,她心中却是不甚懊悔,想对黛玉说些什么。
  又听李莞道:“理国公跟绛珠郡主出去游山玩水去了。”
  宝玉被晒黑了不少,也瘦了不少,原来如一块美玉般的少年也成长了。
  在荣禧堂又是母子一阵哭后,贾母便邀诸人吃饭。
  原来历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以往宝玉吃饭都是在桌子上大说大笑,每盘菜都吃到但只吃几筷子,身后还得跟好几个人伺候着。如今,他退了跟在他身后伺候的小丫头子,埋头吃着跟前的饭菜。
  饭罢,待诸人都下桌后,乘着无人注意之际,贾柔淑悄悄凑到宝玉身边问:“二叔,我爹中秋都劝不动你。咋我舅舅一去,就把你给劝回来了呢?他们都跟你说什么了?”
  宝玉用绢帕抹了嘴,然后对贾柔淑道:“你舅舅说,回去看看老太太怕什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