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家来往依旧,本以为当年之事,已经完全过去。可你爹实在是个犟种,暗地里还与那位因贪墨而满门抄斩的将军,侥幸逃出来的后人有来往。甚至,还欲助其伸冤。
  “那状纸没来得及到御前,就已经被截下。将军后人不知生死,你爹也被人罗列罪证下狱,我丧尽家财,腆脸四处求告,已经交恶的娘家,多年不往来的故旧,一家家上门,一处处送钱打点。”
  王婆婆愈是说,愈是情绪激昂,咬牙切齿,眼含热泪,死死蹙着眼眶,不叫泪落下。
  可比起恨,她眼里更多的是痛,独子的遭遇如同钝刀在剜她血肉,声似杜鹃啼血,“你爹没死,人却废了,也被削去官职。他自此一蹶不振,每逢阴雨,浑身如同滚针板般疼痛。”
  元娘捂嘴,她肌肤雪白,眼眶发红若兔,眼泪止不住的落下。
  她哽咽着道:“爹爹,他那样痛吗?”
  可明明,元娘记忆里面容模糊不清的父亲,即便很虚弱,可总是温和浅笑,同她说话也很温柔,会轻声为她念书,教她背诗,会夸她,说她是最聪慧的。
  与他相处,如沐春风,永远是那样不疾不徐,叫人从心底涌起清泉般舒服宁静。
  王婆婆深吸一口气,拥住元娘,尽量冷静地说道:“我虽不知当年究竟有多少人参与进霸州贪墨案,却知道有韩修正的手笔。这老匹夫一生重名,看着为民为社稷呕心沥血,却是个伪善小人。
  “你爹不是冒进的人,当年,寻到证据先是呈给韩修正,他是你爹的恩师,你爹一直敬重仰赖。可后来,就开始被弹劾。你爹客死异乡,他却升任至同平章事,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好在,他党争败落后,被迫致仕。
  “说起来,还该谢谢你爹的那位好友,当年的魏县令,如今官居参知政事的魏相公,若非他,还不知□□那老东西可以风光多久。”
  元娘被一连串的话,惊得心绪难平,她咽了咽口水,眼神里非但没有惊喜,甚至还有些惊恐,“阿奶,你是说,与我退婚的那户人家,是魏参知政事家?”
  王婆婆颔首,板起的脸,严肃的目光,无一不证实她说的是真话。
  元娘心绪难平,她很快抬头继续问,“我们,能不能帮爹报仇!”
  她问话,语气却是坚决的。
  “哪有那么简单。”王婆婆轻叹,“那些人多已身居要职,而且我所知晓的也只有一个韩修正。”
  王婆婆一手抱着元娘的肩,一手无意识顺着她的发丝,目光盯着半空,语气发沉,“要等,等他们老了,等他们失势,等你弟弟高中做官,只要陈家人死不绝,你爹的冤屈总有一日能洗清。
  “但那太久了,我本意是不想叫你知道。你是女儿身,处世本就艰难,何必再背上一份仇恨。
  “当初,到了汴京,我曾带犀郎来此,要他跪在那棵与你陈家祖宅建成时一块种下,见证陈氏兴衰,已有两百余年的桑树下,起誓勿忘此仇。纵然他不成,他的子子孙孙也得记着。”
  王婆婆的眼睛并非注视虚无的半空,而是透过层层院墙,望着桑树所在的方位,那目光深邃悠远,像是跨越时光长河,自远古而来的凝望。
  她回望元娘,言语郑重,“你既已知晓,我也不得不要求于你,来日若有机缘,定要为你爹争个公道。即使你做不到,十年也好,五十年也罢,若见仇人身死,就到桑树边焚书信于地下,告知我,告知你爹、你阿翁,以及那些横加冤死的人。
  “你能做到吗,元娘?”
  元娘粗暴抹去眼泪,咬牙点头,掷地有声道:“我能,此仇此恨,永世不忘!”
  陈家祖宅的中堂建得很高,用的又多是青石砖板,元娘声音在空旷幽静的屋里不断回荡,似要镌刻在这座两百多年的建筑里,永远响彻回声。
  听到满意的回答,王婆婆却并未有笑意,皱成川字的眉心,尽显岁月愁苦。
  *
  并未在此多加逗留,王婆很快就带元娘坐上轿子回去,这箱子也被王婆婆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元娘坐在摇晃的轿子里,人还是怔怔的,毕竟是忽然知道这样大的一件事,她年纪尚小,阅历不够,心绪不宁也是应有的。
  但她想到什么,忽然坐直,扯住阿奶的衣袖,神情慌乱,靠近阿奶极小声问道:“那若是被人知晓我们的家世……”
  她还是很聪慧的,冷静下来,仔细道:“弟弟聪慧,又一心苦读,若是真的高中,能瞒得住籍贯家世吗?”
  “你忘了?”王婆婆云淡风轻的笑着,“我们是从何而来,犀郎的原籍可不是汴京陈氏,你爹死前更是改过户籍上的名姓。犀郎,不过是农家子,侥幸搬来汴京求学,也仅仅只是市井门户。”
  王婆婆不曾捏造籍贯,她不会蠢到上赶着送去把柄,但动动脑子,可以使很多事看起来不同。所幸,陈括苍的样貌和他父祖都不相像,没人会单单因为一个陈姓而疑虑。
  “天下姓陈的人何其多,籍贯不同,父亲名讳不同。那么多新科进士,没人会闲到为了一桩旧案挨家挨户去查。”
  元娘这才安心,重新坐好,继续对着轿窗外发呆。
  回到家中,元娘不知道阿奶是如何处置那些财物的,是否私下和阿娘、犀郎通气,她要做的,是假作不知,守口如瓶。
  元娘原先只觉得阿奶泼辣、蛮横,吵架从来不输,她可以讲着污言秽语,可以撒泼打滚,就为了护着家里人,在元娘心中,是厉害的阿奶。
  而在知道往事后,她才真正清楚阿奶的智慧。
  坚韧隐忍,谋定后动。
  对于经历过那么多大风大浪,依旧能稳如泰山的阿奶而言,那箱财物虽多,却一定能被处置得最好。
  元娘并不担心。
  她反而忧心自己,既然知道爹爹的事,又如何能安稳的享福,故作不知。
  她至少应该做些什么,但是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才是最绝望的。因而是女子,她不能科举,纵使苦读也没有出路。
  这几日,她每每看见犀郎不惧严寒,在桑树下读书,都心绪难安。
  为此,一日比一日早,甚至有一回她起来时,天还没亮,犀郎都还未起榻。倒是阿奶看见她阁楼开窗,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当徐承儿又来寻元娘出去的时候,王婆婆硬是把元娘赶出去了。
  她还给元娘塞了一个沉甸甸的钱袋,怒声道:“不到天黑,不许回来!成日待在家中,快成痴儿了。”
  徐承儿虽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但她知道王婆婆不会害元娘,所以顺从地拉着元娘往外走。
  拐过巷口,到了人流攒动的街上,元娘被灼热的日头晒着苍白的肌肤,甚至有恍如隔世之感,觉得周遭太热闹,反而不真切。
  身旁,徐承儿正绞尽脑汁的想好玩的,“莲花勾栏那新来了外邦人,听说可以用笛声控蛇,很是有趣,你要不要去瞧瞧?这可新鲜呢,南来北往的伎人多了,我还没见过控蛇的。想想也真吓人,元娘,你陪我去瞧瞧可好?”
  徐承儿哪会怕,她还帮徐家阿翁腌制过蛇呢,还有蛇汤也喝过,那味道极为鲜美,没有家禽的油光,味道更像鱼汤,却清甜许多,好喝得很。
  但这个她可没对外传过,没得叫人误会她是什么茹毛饮血,连蛇都不放过的蛮女。
  她故意示弱,只想叫元娘起意,跟着一块去。
  果然,元娘听见她这么说,纵然仍有些神思不属,也还是点头答应。
  徐承儿当即笑了,牵起元娘的手,向前跑去,衣摆裙角凌空刮出划痕,轻盈灵动。
  徐承儿是做事风风火火的性子,什么都喜欢快些,跑到勾栏附近,想起遇仙正店门前摆的摊子,似乎有卖炸馉饳的。
  她果断牵起元娘往前,因着怕错过外邦人的表演,所以边跑边回头解释,“往常吃炸馉饳,都是一个木头签子串着炸了,那家客不同,他们还往上涂酱呢,酸香发麻,可好……”
  还没把话说完呢,就撞上人了。
  那人刚从遇仙正店出来,正好两边人都没料到,措不及防就撞上了。
  徐承儿被撞得双手后撑,跌坐在地,元娘也被甩带到向后倒,但她较为不幸,边上是支起的摊子推车,上边还煮着东西呢,她怕是要磕上边沿尖锐一角。
  元娘下意识用胳膊挡住头,好赖伤着胳膊比伤着脸要好。
  千钧一发之际,一双结实有力的手拉住了她。
  扶住她的肩,待她稍稍站稳,那手一触即离,乍受惊吓,元娘能听见如鼓声般的急促心跳,她一手抚着心口,抬眸想对人言谢,不防看见张熟悉的俊美面容,竟是魏观。
  他身着襕衫,腰坠玉,头戴莲花玉冠,清幽出尘,身上气韵倒像是清修已久的道士。
  而他对着她时,目含担忧,眉眼温润和煦,询问道:“可伤到何处?”
  元娘黑白分明的眼睛直直望着他,缓慢摇头,可她却听到自己的心在不住的激烈跳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