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性格急一些的碰上栾信,真要气爆炸!
  龚骋:“或许是习惯了,也或许,念在栾公义那条腿的份上,耐性更足一些。”
  这几日他们都住在沈棠大营。
  尽管龚骋跟沈棠正面接触不多,但从军士口中听到的内容来看,这位康国国主对外杀伐果决,对内倒是亲和温柔,特别是老弱病残的人。这一点,倒不像个一国之主。
  乌元闻言,口中含糊着嘀咕什么。
  谈判最终还是有了结果。
  十二文,北漠只保住了两文。
  除了茶砖,顺便还讨论了盐的价格。
  沈棠这边独家供应,北漠能商讨的余地并不多,加之北漠这边又有算计——待北漠准备就绪,挥兵南下攻破康国,要多少茶盐没有?要多少有多少!即便沈棠占了便宜,这个便宜她能占几年?狠狠心便咬牙认了,北漠还借着“大方”再次表明互市诚意。
  只要能让她稍微放松警惕都不算亏。
  除了这两项大头,又谈了马匹和耕具。
  武胆武者在军中的比例不高,也不是所有武胆武者都能化出战马,战马也不仅仅用于作战,外界对于马匹的需求居高不下。北漠大部分地区又是天然马场,养殖方面有着绝对优势,马匹出口是北漠一大经济支柱。沈棠这边为了建立驿站通讯自然要买马。
  北漠谈判使团作为卖家,瞬间抖擞。
  轮到了耕具,三言两语又蔫儿了。
  沈棠需要北漠的马,北漠也需要沈棠这边的耕具,好的耕具可以大大提高劳作效率以及农田产量,而北漠这边没怎么点这方面科技树,制造业还处于刚出娘胎状态,用的耕具是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老款式。
  一套耕具传三代的典型!
  初步谈妥,乌元等人半天都不想留。
  此时正好是元凰元年,正月十七。
  待沈棠收到消息,乌元一行人离开临湘郡,她终于长舒一口气:“北漠是真的能磨叽,龚云驰一走,总算能放松两日了。”
  以龚骋如今的实力,待在自家大本营,一不留神什么秘密都能被对方顺走。沈棠明面上丝毫不在意,背地里则是紧绷着神经不敢松懈。如今他们终于滚了,彻底解封!
  说是放松,其实也放松不了。
  按照沈棠一开始的计划,她打算在正月初七之前敲定现行官制,将安排连同年号一起传书全境。结果乌元一来就要互市,沈棠忙着北漠的事情,将官制一事再次推迟。
  元凰元年,正月十八。
  也是祈善要动身回四宝郡倒数第二天。
  沈棠提前两天通知大家伙儿要开一个大会,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朝会了,只要不是一病不起的都要过来。她还专程换了一个空旷场地,免得大家伙儿人挤人不自在。
  众人来的时候,座次已经安排妥当。
  照着名字在各自位置落座即可。
  桌案上还摆放着几本小册子。
  沈棠并未正式昭告天地,众人对她的称呼仍是主公。沈棠摆摆手:“不用多礼,咱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投票决定吧。”
  按说官制这种东西,要么是沿用前人的,要么在前人基础上稍作修改的,名称要不要避讳,官职职责要不要删动修改,这都要考量进去。一切以国主的意志为核心。
  说沈棠懒吧,她搜罗了能搜到的所有官制情报,剔除重复累赘的,还剩十几套。
  说沈棠勤快吧,她让大家伙自己投票。
  沈棠见无人发言:“大家都是自己人,给自己挑个好听点儿的称呼怎么了?”
  踏入官场,多以官职代称:“瞧瞧这个,国主之下,设三公三孤,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还有大冢宰卿……一个错眼还以为大宰冢卿,某某大宰冢?不过这一套倒是好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只是太杂了,称呼又听着拗口。”
  众人:“……”
  内心全部否了这一套。
  例如天官设属官御正上大夫,负责草诏,纳言中大夫侍于国主左右,司会中大夫掌管财政审计,膳部中大夫掌管王庭国主饮食……又管宿卫又管宦官,其他五官倒是稍微正常点儿,地官掌民户土地,夏官掌军政,秋官掌刑法,冬官职能类似工部……
  沈棠又抽出一卷翻开,道:“这一套也挺特殊,国主之下分内服官、外服官……”
  当然,她没打算采用。
  沈棠又抽出一份,众人也翻开这一卷,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这正常。根据搜集来的情报来看,这是比较大众的,西北大陆和其他地区也多以这一套为模板进行删改。
  第920章 元凰五年(中)
  “这套我看行,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唯一的麻烦在于,咱们似乎没这么多人。”沈棠翻着情报,一边翻找一边嘟囔。
  为了确保权力地位的稳定,高官要职肯定要给自己人。只是她的班底一向精简,根本塞不满。即便年前招贤纳士一批,但这些人还处于“实习期”,能力秉性还需要时间考察验证。她目前的处理方式就是精简各部编制,虚职冗官全部砍掉,只剩下实职。
  职能冲突重叠的,就暂时先放一放。
  “中书省给二十个编制够吗?”
  祈善黑了脸:“怎么可能够?”
  中书省再精简也得四五十号人吧?
  只给二十个员额,主公是指望这二十个人全部【三心二意】吗?拿着一份的俸禄,干三人的事情。中书省要草拟诏令、制令决策,负责康国境内各地所有的表章进奏。
  她有没有想过会是啥结果?
  沈棠诧异:“不够吗?”
  于是掐着手指算了算:“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通事舍人……还有令史、亭长这些僚属……”
  按照这一卷情报,中书令一人,中书侍郎两人,中书舍人六人……通事舍人十六人……令史、亭长这些僚属则有数十人不等。不管怎么算,二十个编制还真远远不够。
  她的眉头皱得很紧,半晌才吐出一口浊气,忍痛道:“三十五,不能再多了!”
  编制多意味着要发放的俸禄也多。
  虽然国库看着还算充裕,可那是对于她原先的精简班子而言,若是建立完整官制,各部门都塞人,沈棠都怕明年开不出俸禄。中书省给三十五人,真是最大让步了!
  看着不情不愿的主公,众人脑中陡然萌生出怪异的念头——中书省,狗都不去。
  沈棠继续往下捋。
  “门下省……也给三十五个编制?”
  祈善脸色又黑了一重,在同僚们注视下正面对抗主公,道:“不行,不可能!”
  倘若主公采用这套官制,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祈善肯定会被塞到其中一个当长官。员额就给这么点儿,谁摊上谁倒霉。不管结果如何,努力争取总是没有错的。
  无形之中,因为祈善这一举动,众人的好感值悄悄地涨了一两点——门下省负责审核颁布、封驳审议之事,偌大部门就给三十五个编制,那日子比中书省过得还苦。
  沈棠嘟囔:“怎么就不够了?”
  门下省的长官称之为侍中,有些国家家大业大,给的员额多,光是黄门侍郎、给事中就各有六人,也有些国家精简员额,各两人。门下录事、通事令史、起居郎、符宝郎之类的,数目不定。沈棠粗略一看,情报中的门下省员额都在一百五到四百之间。
  须臾,沈棠的脸色就赶超了祈善。
  她咬牙:“一百六十!”
  在最低标准上再给十个员额!
  祈善道:“两百!”
  沈棠:“一百六十五!”
  “两百一十!”
  “一百七十,不能再多了!”沈棠一拍桌案,拍板钉钉,不给祈善继续还口加码的机会,俄而又苦口婆心,“元良,咱们现在还是家小业小,一百七十员额够多了。”
  啥时候能塞满还是个未知之数呢。
  见祈善还想开口,沈棠忙不迭提高声量:“停——尚书省,员额绝对给多点!”
  尚书省统帅六部二十四司。
  六部跟沈棠此前采用的士、户、仓、客、兵、法六曹差不多,林风所处户曹掌管民户、祠祀和劝课农桑,对应六部中的户部。六部中,每部各设四司,共二十四司。
  例如吏部就设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主要负责官吏选授、勋封、考课。
  沈棠这次没有随意开口确定员额。
  而是在内心盘算起必要名单。
  尚书省明面上的长官应该是尚书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不过她看有些国家直接划掉尚书令,六部由左右仆射负责。六部各有尚书一人,侍郎一到两人,二十四司各有郎中一人,副手员外郎两人……不算二十四司僚属的情况下,这里就有九十三人……
  若是再算上更庞大的属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