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能是有人一直在给自己传递错误的消息,将自己算计了。
  五皇子有些着急,自己要是娶了吐蕃公主,就绝了继位的可能。
  此时,五皇子恨不得飞回京城,拒绝联姻。
  林如海那边得了消息后,眼睛微微眯起,只怕这和亲,会平生许多波折。
  再加上自己查到的证据,宗亲那边,已经盯上了吐蕃的土地,这和亲成不了。
  五皇子心中焦急,想要寻机会回京。
  他要回去,林如海也不拦他,还贴心的为他找好了回京的借口:“赈灾事宜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可以回京向陛下述职,再向户部要一下最后的粮款。此事,就劳烦勤王殿下了。”
  五皇子也顾不得林如海为什么帮自己了,找到了借口,就带着人马回京,虽然圣旨已下,但也不是没有操作的可能。
  从吐蕃到京都,送亲的队伍至少要走一年多,才能到。当年唐公主入藏,从长安出发,走了整整两年零三个月。
  这么长的时间,可操作的空间不少。
  “公主和亲,至少要走一年才能到京都,这么长的时间,足够了。”徐乐翻动书页,对木棉道:“到时候宝钗那边,第一批火器也能送到了。”
  木棉道:“有了火器,大事可期。”说着,木棉将桌上的琉璃盏灯芯挑了一下,让灯光更亮了几分。
  现如今的木棉,是徐乐的绝对心腹,自然知晓徐乐的谋划。
  徐乐翻动书页,轻咳两声,轻声道:“快了。”在烛光的映照下,她的脸颊不如曾经饱满,显露出两分病容。
  第80章 天罚
  木棉听见徐乐咳嗽,担忧道:“奶奶近来身子越发不好了,晚间还看书到深夜,过于伤身了。”
  徐乐半靠在案几上,笑着道:“不过是些小毛病,不是什么大事。”
  木棉闻言,担忧之情未减,怎么可能没事。当初奶奶寒冬穿一件大氅就能过冬,可知其身子骨强健,现如今,入了夏还穿着春衣,可见是不甚康健。
  徐乐见木棉担忧,就道:“夜深了,叫朱鹮他们进来伺候吧。你也好几日没有归家了,夫妻长期分居,也不是什么好事。”
  木棉道:“也不差这一天半天的,奴婢好不容易给奶奶上一次夜,怎能让朱鹮那丫头占了先?”说着,她搞怪的挤眉弄眼,一副自己占到了便宜的模样。即使是成婚后,她的性情也没变多少。
  徐乐见此,忍不住笑了,便放下书道:“既如此,就安寝吧。这书放着,不必收,我明日再看。”
  木棉笑着应下,连忙叫人进来,伺候着徐乐睡下。
  徐乐躺在床上,轻咳两声。
  自黄河决堤之后,她的身子骨一日比一日差,她知道这是天罚。
  作为已经入道的修士,参与进了皇权争斗,现如今还间接导致无数百姓受难,天道至公,追溯因果,降下天罚。
  她丹田无故破损,聚集起来的灵气也渐渐消散,照镜子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鬓间居然生出了两根白发,眼睛也生出了细纹。
  自修炼后,在灵气的滋养下,她的容颜已经十年未变了,但现在……自己开始衰老了。
  徐乐轻咳几声,睡不着,闭目养神,脑子里却在思索,该如何利用和亲一事,除去几位皇子与皇室宗亲,为兕姐儿的上位铺路。
  皇室宗亲不除,兕姐儿一个外姓之人,如何掌权?
  即使是扶持幼帝,也得除去那些摄政之臣。
  宫里的那几个贵人、宝林,也该有孕了,不知道皇帝的身子,还能让她们受孕吗?好在,还有一二年的时间,不必过于着急。
  繁星隐没,晨光熹微。
  黛玉于山丘之上,引紫霞入体,锻炼神魂。这两年,她在道观修炼,不炼体,只炼神魂,这副皮囊,在羽化的时候就会化为随着灵力灰烬,滋养天地,偿还此界因果。
  “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紫霞中木气萦绕,天下大兴,善也。”每日里吸收紫霞,黛玉心有所感,天下大兴,是吉兆,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天时更迭必影响地利,天时地利人和,占了其二,只差人和。”
  朝阳升起,紫霞消散,黛玉缓步下了山丘。
  瞧见山腰上,一个小姑娘提着篮筐,一边采着野花,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歌儿。
  “宝珠。”
  “阿娘!”宝珠瞧见黛玉下山了,欢喜的跑过去,将一篮子野花,递给黛玉:“阿娘,快瞧,这些花好看吗?”
  “好看。”黛玉道。
  “编成花篮会不会更好看?”宝珠道。
  “肯定会更好看。”黛玉肯定道。
  “那我编好后,送给猊姐姐。恭夫人又病了,猊姐姐担心得吃不下饭,希望这花篮,能让猊姐姐开心一些。”宝珠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的贝齿,一年多的时间,她的牙已经换完了,身高也高了些。
  黛玉摸摸她的脑袋,欣慰道:“咱们宝珠,是个善良的好姑娘。”
  宝珠道:“是因为宝珠的阿娘也是个好阿娘,才能教出宝珠这样的好姑娘。”
  黛玉刮刮她的鼻子,嗔怪道:“怎么还自己夸自己的?不知羞。”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养歪了,谦逊二字,跟这丫头是半点不沾边。黛玉也曾想过,要不要给宝珠找个教养嬷嬷,教导规矩,但瞧着宝珠那灿烂的笑容,黛玉又犹豫了。
  这样伶俐活泼的小丫头,教得循规蹈矩的,有违她的天性,自己何其忍心?
  黛玉也体会到了养孩子的为难之处,百样人,百样的性子,为何一定要将姑娘,教养成一个模样?
  但是,现如今不教导,日后宝珠出嫁了,会不会因为规矩的原因,遭到夫家的鄙夷、嫌弃呢?
  宝珠拉着黛玉的手,跟阿娘一起走下山腰,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她确实是个活泼小姑娘。
  黛玉将自己的烦忧写在信上,经由海商,送到宝钗的手中,希望经验更多的宝钗能给自己提提建议。
  宝钗的回信是:作为家主,与男儿教养无异。
  宝钗膝下有一子一女,姐儿跟宝钗姓薛,小名玉姐儿,日后是要继承薛家家业的。宝钗对玉姐儿的教养,与儿子墨哥儿一样,她不教女儿针线女红,教女儿读书习字,教女儿如何经商,如何看账,如何谋划。
  宝钗清楚,作为薛家的家主,玉姐儿不像自己,自己还有个有权有势的舅舅,可以为自己撑腰,可以为自己挡住一些风雨。但玉姐儿没有,她只能靠自己,至于她的兄弟,也许不是她的助力,而是与她争权的“敌人”。
  宝钗看得明白,玉姐儿与墨哥儿,都是自己的儿子,但一个姓薛,一个姓柳,日后墨哥儿如果走不上仕途,会不会与玉姐儿争夺家产?肯定是会的。财帛动人心,宝钗从不低估人性的恶。
  所以,宝钗不指望他们姐弟和睦,相互扶持,只教导他们,让他们学会更多的东西,希望玉姐儿能守住家业,希望墨哥儿能拼搏出一番事业。
  这对墨哥儿来说,是否有所不公?
  肯定是有的。
  但宝钗知道,世上没有双全的法子,不早做出选择,日后只会出现更大的矛盾,倒不如早些狠下心,将这些跟两个孩子掰扯清楚。
  黛玉得了宝钗的回信,也不再拘泥于寻常女儿的教养,她让宝珠学文,让宝珠学习君子六艺。
  作为林家的家主,岂能做寻常女儿教养,只有学好那些男儿会的东西,才能与他们争抢。
  此刻,黛玉明白了,当初林如海为什么将自己充作男儿教养,就连启蒙的先生,都是罢官的进士,就是希望自己能比寻常男儿更厉害,更聪慧,日后才能守住林家的家业。
  甚至,为了让自己能过得更好,忍着骨肉分离,将自己送到祖母身边教养,是希望自己能学会作为女子应该会的手段,这样在后宅内才不会吃亏。
  现在,自己也该教会宝珠这些,有些手段,可以不用,但不能不会。
  何时?女儿能如男子那般,不再拘泥于后宅。
  第81章 清洗宗亲
  因着吐蕃议和,遣送公主和亲,边疆这一年来还算太平。
  白家扶灵归京,白老将军陪葬皇陵,享皇家祭祀。
  白老将军的长子,不降低袭爵,嫡次子封伯,以示恩宠。与之相应的就是,白家的兵权回到了皇帝手中。
  有了兵权,皇帝不在乎一个伯爵的封赏,甚至还给白老夫人享受了双倍的超品诰命待遇,位比郡王妃。
  白家的小一辈,都不甘心,兵权就这样被皇帝收了回去,还要被皇帝压制着,无召不得离京。
  白翎道:“陛下虽然收回了兵权,但并未对我等出手,能保住家小,也该知足了。”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能保住家小,该知足。
  白翎自小跟着父亲出征,太上皇还在的时候,有几个武将,得了平安?
  因此,即使皇帝收回了自己的兵权,他也没生出怨怼之心,毕竟早已做好了去死的决心,但能活下来,谁又想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