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章台殿。
  嬴政面沉如水。
  呵,朕的大秦竟也被后世引以为鉴。
  商君之策好用,朕效仿先王。为何在后世却得了如此大的骂名?
  嬴政虽然嘴上不言,心里却很难不介意。
  熙和听过这个故事,倒是不怎么意外。
  政策不好就改嘛,部分秦律的确严苛。您既然不改,就不要怪人说喽。
  一帮星网的网友们又在出谋划策。
  【草莓甜心卷:政哥,我都不知道该咋说你了,该不信方士的时候,你信了,结果吃了剧毒的丹药,把身体搞垮了。现在阿玉要用方士捣鼓火药了,哎,你不信了,要把这些人全活埋了!】
  【始皇v587:陛下,您可以不用那么极端的。您若想控制思想,真该去我们内鱼进修一下,学学什么叫做营销手段。通常别人爆料,说你哪点做得不好,要么你就改,那你就用另外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把它先压下去嘛!您是君主,您只需出点小钱雇佣另外一些儒生,用更大的声音把他们压下去就好了呀!】
  【咸鱼突刺:对啊,别人说你坏话,你直接杀人都显得心虚了!其实不只是坑儒,焚书也是格外不可取的,那些书籍可是先秦时期的瑰宝啊!每当朝代末期,总要出现些文献断代遗失的情况,这给我们学习祖宗的文化,整理文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尚未焚书坑儒的嬴政看了这些后世小辈的发言,头一回觉得他们没有那般吵嚷。
  ……营销手段?
  【阿玉被扣在宫里的这几天,嬴政每天都要让她来章台殿,跟她说哪个策略哪里做的不对,不准推行。同时,那些说他坏话的人抓得差不多了,嬴政便要下令,将那些说他坏话的术士和儒生们处决了。阿玉听闻了这个消息,立即赶来阻止。】
  天幕给出了具体的画面。
  “儿臣听闻您要坑杀那些术士和儒生?”阿玉特意跑来章台殿问他。
  嬴政不以为然:“术士欺君,伙同儒生以古议今,妖言惑众,朕不想宽恕他们。”
  阿玉劝他:“您此举不妥。您可以惩罚那些哄骗您的术士们。但是您不该祸及那些无辜者,更不该对儒生出手。天下学子非儒即墨,儒家乃百家显学,您此举,恐会激起百家不满。”
  “你想替那些儒生求情?”
  嬴政眯了眯眼:“他们不满与朕何干?朕才是最不满,早在泰山封禅时,朕就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这些人不过是读过几篇孔孟之书,便想用儒家之言攻击朕。既然他们敢做,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阿玉试图再劝:“……此非仁君之举。您是始皇帝,应有容人之量。您执意如此,或可得一时宁静,但是止不住百家私下议论之声,后世更是会对您此举口诛笔伐。”
  “儒家倡导仁义,名下弟子以此游说各国,意图复兴周礼。君主虽然对他们尊敬,却不会用他们之策治国。因为,只有站在君主的位置,才知道该用何策兴国。朕不倡仁义,攻伐诸国,终得此霸业,自然也不是儒家认可的仁君。”
  嬴政冷声,“熙和,你想为他们求情,大可不用儒家之言。身为君主,在发现治下出现此等动摇国之根本之况时,用的不该是安抚,而是用绝对的威慑去镇压这些沸反之声!”
  如此,便是朕的方式。
  阿玉拧眉:“您过于傲慢了。”
  嬴政从案边起身,“熙和,且不言这些术士儒生。你可知,你此前桩桩件件改立大秦之策,已激群臣之愤。这几日,攻击你的公文只多不少,更有甚者,言你利商之策本就是为了自身更好行商贾之道,与民争利敛财,意图……谋反。”
  谋反此句一出,阿玉知晓他动怒了,立即跪下。
  “儿臣绝无此意。儿臣所做的生意皆遵循秦律。父皇若不信,儿臣名下铺子的账目,随时可送与宗室查验。”
  嬴政缓步下阶,行至她身侧。
  “武安君白起战无不胜,曾替先王立下汗马功劳,然,功高盖主,事后还多次忤逆君主之策,先王对他多有不满。日后有人言他谋反,先王不问罪证,即刻赐剑命他自刎。这柄赐死武安君的剑,便是朕腰间的辘轳剑。”
  帝王的声音威严又沉重:“熙和,你未经朕的允许,擅自用你兄长身份欲变法改策。谋反,不谋反,皆是罪。”
  阿玉抬眼望他:“所以,父皇想要问我的罪?”
  嬴政沉默地看了她半晌。
  “朕不想查你,但你也不宜留在咸阳。明日起,你便带着你那些不安分的门客,前往上郡监军。”
  【咸鱼突刺:陛下你别这样,这个时候犯什么犟啊!你会后悔的!】
  【我在太空开机甲:不是吧,陛下?孩子不是这么教的,您这又是恐吓,又是责怪的,父女关系都得生分了!】
  【草莓甜心卷:哦豁,小平子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掉。不过政哥你还真是有点别扭啊,人家阿玉要是真谋反你估计得生气,人家敬重你,不谋反,你也生气,那你就说到底想怎么样吧?】
  【始皇v587:上郡这个地方说偏其实也不怎么偏,虽然在边塞,但离咸阳也不是特别远。陛下的又一得力干将,心腹之臣蒙恬都坐镇在那里呢。】
  章台殿。
  熙和心里嘀咕。
  劝您别焚书坑儒,是不想让您在史书上被人逮着骂。
  结果也就多说了几句,您还真要翻旧账贬她啊?
  第49章 陛下,这个修宫殿的爱好可不好啊!
  众臣则在心里琢磨。
  嘶, 长公主被贬上郡这事未来好像有他们掺和一笔。长公主该不会因此记仇吧?
  御史大夫冯劫见自己在天幕里活跃了这么久,且对长公主之策多有指责,不禁捏了把汗。
  尉缭倒没什么好说的。
  在天幕里当个背景板,其实也挺不错。起码他在陛下眼前表现得不傻气, 也行使了规劝之责。
  至于李斯。
  李斯觉得自己之举并没有哪里做得不妥。
  一切都是为了秦国的法度。
  陛下对长公主做的这种惩罚也是出于陛下的意志, 旁人也劝不了。
  不过……
  李斯想起自己之举送走了长公主后, 秦二世胡亥即位, 李家承受灭顶之灾的惨况, 不免感到有些悲凉。
  罢了,天幕中的他又不能预知未来, 如何能正确左右朝局?
  今时不同往日, 这样的错误, 他绝不会犯第二次。
  他李斯虽不想事二主。但为了陛下,他还是可以厚着脸和长公主道个歉的。
  嬴政看得有些疲惫了。
  不是眼睛累,而是心累。
  后世小辈的字字句句仿佛能化为利刃,直往他的心窝子里戳。
  若没有这天幕,他对熙和的处置怕是差不了多少。
  统一六国, 缔造了大秦帝国的帝王是自傲的,涉及国家社稷之事,帝王听不得过多的劝阻,会遵循自己觉得正确之事。
  众臣反思之时, 天幕中已经切换了场景。
  阿玉刚被驱散回公子府, 在前院时, 恰巧遇到了李娥。
  李娥也不是孤身一人,她身边带着一个大概六七岁, 一看就冰雪聪明的小女孩。
  见着阿玉,小女孩很是高兴, 她反应比李娥还快,飞快的扑了过去,甜甜地叫了一声。
  “姑姑,你终于回来了!”
  阿玉面色的冷意瞬间被驱散,她蹲下身,将女孩抱了起来。
  “乐儿。”
  章台殿。
  看到这一幕的嬴政有些意外。
  这是扶苏的孩子。
  熙和也愣了一下。
  原来,阿嫂的孩子取名是乐儿。
  李斯望着天幕中那个笑得甜美的孩子,同样心绪复杂。
  天幕还在继续。
  李娥叹息一声,看了看四周后,快步行至她们身边。
  “乐儿,我教导过你多少次,在外头不许这么唤。”
  乐儿看了她一眼,故意把半张脸埋在阿玉的怀里,嘴里撒娇道:“乐儿看着没人才这么叫的。姑姑,你不会怪乐儿吧?”
  阿玉笑着道:“不怪。乐儿今日功课做得怎样?”
  乐儿见她愿意撑腰,面上可欢喜了:“今日书院学考成绩出了,我拿了第一哦,阴嫚姑姑都夸我厉害呢!”
  阿玉立刻夸赞道:“乐儿果然聪慧,等你长大了,定能在朝堂上有所作为。”
  “好耶,到时候我要去见祖父,让他给我封个大官当!”乐儿立下雄心壮志。
  李娥轻叹着摇头:“乐儿年纪小,尚且不知事,熙和,你不该这么纵着她。”
  “我说的都是实话。”
  阿玉抱着乐儿,一边安抚地摸她的小脑袋,一边对李娥说道,“阿嫂,父皇他身体好转了,往后朝政无需我代办。”
  李娥心中一惊:“那你……”
  阿玉垂了垂眸:“他贬我去上郡,明日便要出发。此次回府,既是与诸位门客交代琐事,亦是与阿嫂道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