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宫无岁听在耳中,却心如乱麻,孟知还是仙陵掌门,更是沈奉君的师尊,如师如父,如今乍然离世,沈奉君必定大受打击。
那天晚上,宫无岁在屋子里等了很久,三更时分,沈奉君终于从外面回来,就连目盲的宫无岁都能察觉到他的身上的霜气。
他在宫无岁床边站了许久,又弯腰替他掖了掖被角,察觉到宫无岁睁开眼,他才哑声开了口。
“宫然,我可能要离开一些时间,”哪怕是当年重伤逃命,宫无岁也从来没听过沈奉君这样说话,疲惫又无奈。
“我付过很多钱,老板会照顾你……你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养伤,”他说着要走,却怎么也放心不下,仿佛宫无岁一离开他的视线,就会像游鱼入海,从此消失不见,只能一遍遍嘱咐,“宫然,你等我回来。”
孟知还身死,沈奉君作为阙主和掌门弟子。一定要回仙陵主事,可宫无岁现在身份敏感,也不愿跟他回仙陵,他不得不把人留在此处。
宫无岁什么都明白,但什么都没问,只说了句“好”,
沈奉君还是放心不下,重复道:“宫然,等我回来。”
他把宫无岁的无遗剑留在他身边,连夜离开了客栈。
等人走后,宫无岁慢慢坐了起来,他抱着无遗剑一夜静坐到天亮,直到朝阳升起,暖融的日光落进屋内。
他借了纸笔,把写给沈奉君的留书压在桌上,一个人背着无遗剑离开了客栈。
那是宫无岁第一次撒谎骗沈奉君,也是最后悔的一次。
思绪回笼,记忆已经到了仙陵。
轰隆——雷声响过,雨滴从天而降,连附身在柳恨剑身上的宫无岁都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冰凉。
夏季多雷雨,然而此时此刻,一众仙陵弟子立在雨中,仍由大雨砸在身上,打湿衣袍。
漆红的棺木端端正正摆在堂中,里面放着孟知还的尸身,雨声几乎掩盖了所有声音,却越发衬出另一种死寂。
直到远天划过一道显眼的剑光,一道醒目的白影终于赶到。
有弟子转过头,喜道:“是阙主……是阙主到了!”
沈奉君也一身湿透,他落了地,却顾不上其他,只走向柳恨剑:“师兄。”
柳恨剑倏然抬眼:“……你还有脸叫师兄?”
“从师尊出事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七天……你消失了整整七天!我三天前就给你传讯,你为什么现在才出现?”
沈奉君默了默,实话道:“我去查了一些事。”
“哈,”柳恨剑又拿出惯常的冷笑,可这回他的笑声之中不仅有嘲讽,还有沉沉的恨意,“你为了一个外人,甚至是害死师尊的外人,连师尊都可以不要,如今还面不改色理直气壮,沈奉君,你到底有没有心?”
“沈奉君,你枉为他的弟子!”柳恨剑恨声说着,目眦欲裂,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可宫无岁却能感觉到眼角流淌的热意,借着暴雨的掩盖,他也在流泪。
沈奉君喉咙动了动,似乎想解释什么,但最后却道:“……我想查验师尊的遗体。”
柳恨剑捏紧了拳头:“是你自己来得太晚,现在见不上师尊最后一面又怪谁?棺木已经钉上,你还想再开棺不成?”
沈奉君却坚持:“我去了师尊出事的村落,找到一些线索……我想查验师尊的遗体。”
柳恨剑却冷笑一声:“我和其他长老已经查验过无数次,用不着你在这里假惺惺!”
沈奉君心中有愧,但还是不肯退却:“师兄……事关师尊,请允许我开棺。”
他神情恳切,谁知却突然将柳恨剑点炸:“你也知道事关师尊?你还有脸说这种话?”
“要不是为了你,为了宫无岁,他何至于一个人去追查天命笏的下落?何至于被天命教的余孽暗害?”
他一边说着,双手颤抖着抓住沈奉君的衣领:“你要救宫无岁,可你这么保证他一定是无辜的?喻求瑕为什么会把天命笏和喻平安交给他?说不定他们早早勾结,就是为了今时今日!”
沈奉君任由他抓着,不曾还手,他的面容被暴雨淋湿,眉眼悲怆,语意却很坚定:“师兄……师尊说过,是非对错不能只凭自身好恶,没有证据,不可随意定罪。”
“那又怎么样?”柳恨剑已然恨极,“他宫无岁死就死了,是清白还是有罪与我仙陵何干?为什么还要赔上这么多人?为什么还要赔上师尊!”
“说到底,还是你害死了师尊……他疼爱你,你却这样回报他!”
“现在他死了……你可以冷心冷肺无动于衷,可我呢?谁来把师尊还给我?”他说着,声音已经呜咽起来,湘君何等孤高刻薄,此刻却这样失态,“谁来把师尊还给我?”
他无助地松开手,跪向堂中冷冰冰的棺木,肩背在大雨中显得那样单薄:“沈奉君……你把师尊还给我……”
他们师兄弟多年,也不睦多年,而孟知还的死,却像是一把刀,生生把昔日同门情谊彻底斩断。
柳恨剑恨得那么深,死也不肯原谅沈奉君,也不让查看孟知还的尸身。
孟知还最得意的两名弟子在师尊的棺椁前翻了脸,大雨中的仙陵弟子窃窃私语,长老们摇着头叹息一声,转头安慰柳恨剑,无形之中,谁对谁错众人已有了判断。
与柳恨剑的失态不同,沈奉君只沉默地立在雨中,反显他的冷情,然而宫无岁盯着他的背影,却察觉出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
失去恩师,被师兄责难,长老和弟子都以为是他不对,却从无人在意他或许更难过,失去师尊亦非他本意。
直到大雨渐渐停歇,几位长老吩咐弟子起棺,谁知棺木才到堂外,又被沈奉君拦下。
柳恨剑已经拔了剑:“沈奉君!你以为我不敢在师尊面前杀了你吗?”
几位长老也劝道:“赋儿……你这是何意?”
沈奉君却屈膝一跪,迎棺叩下:“师兄,几位长老,请准许弟子验棺。”
阙主何等坚决,说到做到,即便不同意,他也一定会大逆不道地强行开棺查验。
情势僵持起来,连几位长老都无可奈何,沉默之中,柳恨剑忽然低声说了一句“好”。
“你想重新开棺,可以,”他陡然改口,让众人都摸不着头脑,他下一句却道:“但是你敢大逆不道冒犯师尊遗体,理当受罚。”
沈奉君毫不犹豫:“弟子认罚。”
柳恨剑接着道:“我要你受戒一百,要是能受住,就允你开棺。”
受戒一百?
宫无岁是见过沈奉君受戒的,当时离开六禅寺以后,柳恨剑曾让沈奉君到戒堂受戒三十,戒尺毫不留情地打在身上,当晚沈奉君旧伤新伤一起发作,疼晕在流风阙中。
一百戒,沈奉君如何能承受?
此话一出,连几位长老都犹疑起来,可沈奉君却仍旧面不改色:“可以。”
柳恨剑闻言微微一顿,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师弟,一瞬觉得他可怜,一瞬又觉得他可憎,受戒一百固然是难以承受的惩罚,却不足以让他真正长教训。
他要让沈奉君永远记得今天,永远不敢再犯。
“我还要你承诺从今以后放弃仙陵掌门之位,永不染指。”
若无意外,下一任仙陵掌门一定在湘君和阙主之间,沈奉君如果同意放弃,就是同意柳恨剑继任。
事到如今,孟知还的死已经不单单涉及这两师兄弟是否不睦,更关乎仙陵的未来。
有长老上前阻拦:“不可……掌门之位岂能草草决断,此事往后再议。”
谁知他话音未落,沈奉君就已经应下:“可以。”
他答应得那么果决,仿佛只是一念之间的决定,快到柳恨剑都以为是听错了,然而阙主一言九鼎,从不与人玩笑,他既说得出口,就是真的愿意为了验棺放弃掌门之位。
柳恨剑看在眼里,却并不觉得畅快,若先前还把此人当做一个可敬的对手,那如今只余失望。
师尊倾尽全力教导沈奉君成为仙陵的顶梁柱,他却这样轻飘飘地放弃,这样不争气。
“好,很好,”柳恨剑咬了咬牙,想说的话在胸中翻来覆去,最后却只化成了冰冷的嘲讽:“既然你下定决心,我也不想再说什么。”
“来人,去请戒尺来。”
第102章
沈奉君垂头跪在棺前, 腰背挺直,不卑不亢。
阙主在仙陵多年,守礼守节, 被罚一百戒是从未有过的事, 戒堂长老握着戒尺却怎么也下不去手, 面有踌躇:“这……”
柳恨剑皱起眉:“既然他固执己见,师叔又何必心软?您若下不去手,就换我来。”
沈奉君仍然坚持:“弟子认罚。”
柳恨剑偏过头去, 再不多言,沈奉君直直跪着,显然是心意已决, 戒堂长老看着这两师兄弟,长叹一声。
又长又硬的铁戒尺打在身上,发出清脆的“啪”“啪”声, 宫无岁定定看着, 只觉得那戒尺也打在自己心上, 然而沈奉君只是一声不吭跪着。
那天晚上,宫无岁在屋子里等了很久,三更时分,沈奉君终于从外面回来,就连目盲的宫无岁都能察觉到他的身上的霜气。
他在宫无岁床边站了许久,又弯腰替他掖了掖被角,察觉到宫无岁睁开眼,他才哑声开了口。
“宫然,我可能要离开一些时间,”哪怕是当年重伤逃命,宫无岁也从来没听过沈奉君这样说话,疲惫又无奈。
“我付过很多钱,老板会照顾你……你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养伤,”他说着要走,却怎么也放心不下,仿佛宫无岁一离开他的视线,就会像游鱼入海,从此消失不见,只能一遍遍嘱咐,“宫然,你等我回来。”
孟知还身死,沈奉君作为阙主和掌门弟子。一定要回仙陵主事,可宫无岁现在身份敏感,也不愿跟他回仙陵,他不得不把人留在此处。
宫无岁什么都明白,但什么都没问,只说了句“好”,
沈奉君还是放心不下,重复道:“宫然,等我回来。”
他把宫无岁的无遗剑留在他身边,连夜离开了客栈。
等人走后,宫无岁慢慢坐了起来,他抱着无遗剑一夜静坐到天亮,直到朝阳升起,暖融的日光落进屋内。
他借了纸笔,把写给沈奉君的留书压在桌上,一个人背着无遗剑离开了客栈。
那是宫无岁第一次撒谎骗沈奉君,也是最后悔的一次。
思绪回笼,记忆已经到了仙陵。
轰隆——雷声响过,雨滴从天而降,连附身在柳恨剑身上的宫无岁都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冰凉。
夏季多雷雨,然而此时此刻,一众仙陵弟子立在雨中,仍由大雨砸在身上,打湿衣袍。
漆红的棺木端端正正摆在堂中,里面放着孟知还的尸身,雨声几乎掩盖了所有声音,却越发衬出另一种死寂。
直到远天划过一道显眼的剑光,一道醒目的白影终于赶到。
有弟子转过头,喜道:“是阙主……是阙主到了!”
沈奉君也一身湿透,他落了地,却顾不上其他,只走向柳恨剑:“师兄。”
柳恨剑倏然抬眼:“……你还有脸叫师兄?”
“从师尊出事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七天……你消失了整整七天!我三天前就给你传讯,你为什么现在才出现?”
沈奉君默了默,实话道:“我去查了一些事。”
“哈,”柳恨剑又拿出惯常的冷笑,可这回他的笑声之中不仅有嘲讽,还有沉沉的恨意,“你为了一个外人,甚至是害死师尊的外人,连师尊都可以不要,如今还面不改色理直气壮,沈奉君,你到底有没有心?”
“沈奉君,你枉为他的弟子!”柳恨剑恨声说着,目眦欲裂,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可宫无岁却能感觉到眼角流淌的热意,借着暴雨的掩盖,他也在流泪。
沈奉君喉咙动了动,似乎想解释什么,但最后却道:“……我想查验师尊的遗体。”
柳恨剑捏紧了拳头:“是你自己来得太晚,现在见不上师尊最后一面又怪谁?棺木已经钉上,你还想再开棺不成?”
沈奉君却坚持:“我去了师尊出事的村落,找到一些线索……我想查验师尊的遗体。”
柳恨剑却冷笑一声:“我和其他长老已经查验过无数次,用不着你在这里假惺惺!”
沈奉君心中有愧,但还是不肯退却:“师兄……事关师尊,请允许我开棺。”
他神情恳切,谁知却突然将柳恨剑点炸:“你也知道事关师尊?你还有脸说这种话?”
“要不是为了你,为了宫无岁,他何至于一个人去追查天命笏的下落?何至于被天命教的余孽暗害?”
他一边说着,双手颤抖着抓住沈奉君的衣领:“你要救宫无岁,可你这么保证他一定是无辜的?喻求瑕为什么会把天命笏和喻平安交给他?说不定他们早早勾结,就是为了今时今日!”
沈奉君任由他抓着,不曾还手,他的面容被暴雨淋湿,眉眼悲怆,语意却很坚定:“师兄……师尊说过,是非对错不能只凭自身好恶,没有证据,不可随意定罪。”
“那又怎么样?”柳恨剑已然恨极,“他宫无岁死就死了,是清白还是有罪与我仙陵何干?为什么还要赔上这么多人?为什么还要赔上师尊!”
“说到底,还是你害死了师尊……他疼爱你,你却这样回报他!”
“现在他死了……你可以冷心冷肺无动于衷,可我呢?谁来把师尊还给我?”他说着,声音已经呜咽起来,湘君何等孤高刻薄,此刻却这样失态,“谁来把师尊还给我?”
他无助地松开手,跪向堂中冷冰冰的棺木,肩背在大雨中显得那样单薄:“沈奉君……你把师尊还给我……”
他们师兄弟多年,也不睦多年,而孟知还的死,却像是一把刀,生生把昔日同门情谊彻底斩断。
柳恨剑恨得那么深,死也不肯原谅沈奉君,也不让查看孟知还的尸身。
孟知还最得意的两名弟子在师尊的棺椁前翻了脸,大雨中的仙陵弟子窃窃私语,长老们摇着头叹息一声,转头安慰柳恨剑,无形之中,谁对谁错众人已有了判断。
与柳恨剑的失态不同,沈奉君只沉默地立在雨中,反显他的冷情,然而宫无岁盯着他的背影,却察觉出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
失去恩师,被师兄责难,长老和弟子都以为是他不对,却从无人在意他或许更难过,失去师尊亦非他本意。
直到大雨渐渐停歇,几位长老吩咐弟子起棺,谁知棺木才到堂外,又被沈奉君拦下。
柳恨剑已经拔了剑:“沈奉君!你以为我不敢在师尊面前杀了你吗?”
几位长老也劝道:“赋儿……你这是何意?”
沈奉君却屈膝一跪,迎棺叩下:“师兄,几位长老,请准许弟子验棺。”
阙主何等坚决,说到做到,即便不同意,他也一定会大逆不道地强行开棺查验。
情势僵持起来,连几位长老都无可奈何,沉默之中,柳恨剑忽然低声说了一句“好”。
“你想重新开棺,可以,”他陡然改口,让众人都摸不着头脑,他下一句却道:“但是你敢大逆不道冒犯师尊遗体,理当受罚。”
沈奉君毫不犹豫:“弟子认罚。”
柳恨剑接着道:“我要你受戒一百,要是能受住,就允你开棺。”
受戒一百?
宫无岁是见过沈奉君受戒的,当时离开六禅寺以后,柳恨剑曾让沈奉君到戒堂受戒三十,戒尺毫不留情地打在身上,当晚沈奉君旧伤新伤一起发作,疼晕在流风阙中。
一百戒,沈奉君如何能承受?
此话一出,连几位长老都犹疑起来,可沈奉君却仍旧面不改色:“可以。”
柳恨剑闻言微微一顿,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师弟,一瞬觉得他可怜,一瞬又觉得他可憎,受戒一百固然是难以承受的惩罚,却不足以让他真正长教训。
他要让沈奉君永远记得今天,永远不敢再犯。
“我还要你承诺从今以后放弃仙陵掌门之位,永不染指。”
若无意外,下一任仙陵掌门一定在湘君和阙主之间,沈奉君如果同意放弃,就是同意柳恨剑继任。
事到如今,孟知还的死已经不单单涉及这两师兄弟是否不睦,更关乎仙陵的未来。
有长老上前阻拦:“不可……掌门之位岂能草草决断,此事往后再议。”
谁知他话音未落,沈奉君就已经应下:“可以。”
他答应得那么果决,仿佛只是一念之间的决定,快到柳恨剑都以为是听错了,然而阙主一言九鼎,从不与人玩笑,他既说得出口,就是真的愿意为了验棺放弃掌门之位。
柳恨剑看在眼里,却并不觉得畅快,若先前还把此人当做一个可敬的对手,那如今只余失望。
师尊倾尽全力教导沈奉君成为仙陵的顶梁柱,他却这样轻飘飘地放弃,这样不争气。
“好,很好,”柳恨剑咬了咬牙,想说的话在胸中翻来覆去,最后却只化成了冰冷的嘲讽:“既然你下定决心,我也不想再说什么。”
“来人,去请戒尺来。”
第102章
沈奉君垂头跪在棺前, 腰背挺直,不卑不亢。
阙主在仙陵多年,守礼守节, 被罚一百戒是从未有过的事, 戒堂长老握着戒尺却怎么也下不去手, 面有踌躇:“这……”
柳恨剑皱起眉:“既然他固执己见,师叔又何必心软?您若下不去手,就换我来。”
沈奉君仍然坚持:“弟子认罚。”
柳恨剑偏过头去, 再不多言,沈奉君直直跪着,显然是心意已决, 戒堂长老看着这两师兄弟,长叹一声。
又长又硬的铁戒尺打在身上,发出清脆的“啪”“啪”声, 宫无岁定定看着, 只觉得那戒尺也打在自己心上, 然而沈奉君只是一声不吭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