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么,贪赃、枉法的实证,就能让天下的官都闭嘴了。
  这些事情,这些结果,各种可能性,叶子皓与周先生、叶正诚他们都是仔细探讨过的。
  夜里也听了叶青凰的意见,现在,他正在一步一步地朝着目标走去。
  杨家之冤,王家所起,就算这次王家用钱避过一劫,在小妾一事上,也会让王家再栽一跟头。
  青华州首富,不能伤筋动骨,也会灰头土脸。
  将王家次子等人流放到河阳县同样的地方,除了消杨家怨怒,也是要借此暗查那座玉石窑矿。
  若与王家关系关系非同一般,以后有的是机会查探得到杨恪之死的真相。
  此举一石双鸟。
  但这后继的话,自然不会与杨家再说,现在他将实情坦诚相告,让杨家自己选择。
  而他的诚意,杨家人也就接受了。
  只是痛失爱子,杨夫人仍是哭红了眼。
  “杨夫人请节哀,逝者已矣,孩子还要养大,教育成才,切不可种下仇恨,以后做一个心胸狭隘之人。”
  叶子皓委婉地相劝。
  心存怨恨,容易失去判断力。
  但他虽为官,但到底只是旁人,他也不知该如何相劝才好。
  毕竟脱下官袍,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让大人担忧了,青华州能有大人在任,定会有个朗朗乾坤,大人也对我们杨家有再造之德。”
  杨明达已缓过情绪,也起身行礼。
  叶子皓连忙起身扶住。
  “在下为官,只能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无愧天地良心。”
  “你做到了,小民代杨家上下还有死去的长子长媳,谢过大人。”杨明达说着声音哽咽,又要行礼。
  “不必多礼,此事已说明白,明天上午升堂,在下就告辞了。”叶子皓再扶住杨明达不让行礼,便言告辞。
  后面的寒暄感慨自然不会记入笔录,但先前相商的话语,甚至包括与杨钰、杨思的谈话,全都记录在案。
  周先生与叶正诚便收拾了笔墨纸张,相继起身。
  “大人,这位周大人不是户房主簿大人么?”
  杨钰在知道新任城守要来后,对衙门的事也没少留意,自然知道周先生的,这时忽然好奇相问。
  “不错,这是其一。其二,周大人与我同科同考,以前更是我邻家私塾的先生,为人正直忠义,他与我皆守着为民造福的信念,是同道中人。”
  叶子皓并不因小子多嘴而不悦,反而正面回答了他。
  一个能记得为兄长伸冤的少年,心中自然也藏着亲情道义。
  正面交谈、正确引导,让他明白是非,将来必成大器。
  叶青凰说过,对小孩子也不要小看、轻视,他们一样有思想,对自己会有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而叶子皓从铭儿、拓儿、小吉祥身上,就能感受得到。
  因而别说杨钰,就是杨思,也一样会认真聆听他们的声音。
  “对了,以后有空,你们来城守会找我家小弟们玩,他们刚到府城还没有找塾学,我让他们在家自己读书,我大堂侄,比杨思略大,也在我跟前读书。”
  叶子皓通过短短的交谈很认可杨钰和杨思的品行,决定为小的们结交这两个朋友。
  总不能让他们叶家的孩子在这官任上只能在府里自己玩吧,也该认识一些外面的朋友才好。
  “多谢大人。”杨钰表情微怔,突然有些害羞的低头作揖。
  一个气质清冷的少年,突然露出羞涩的表情,还真是让人诧异。
  但叶子皓知道,这孩子在打开心扉了。
  他自己也是一个对外戒备心很强的人,不喜交际。
  但当初县学对他的关心、同窗的好意,还有京城赴考时发生的事情,也能感受到同窗同乡们的仗义,都让他改变了一些看法,后来也会宴请他们,谈天说地、共叙交情。
  人都是慢慢成长起来,慢慢在与不同人交际时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的路。
  从杨家出来,叶子皓迅速上了马车。
  马车前行时,周先生突然叹了口气,钦佩地看着叶子皓。
  “杨钰目光太冷,你是怕他心里搁着仇恨,以后走歪路吗?”
  “少年意气,怕他不满意现在的判决,以后会做出冲动之事,杨家可不能再损一个孩子了。”
  “若他愿意来与我们结交,时时开导,引入正途,已明白为官正为民作主道理的他,或许将来也能走上仕途,成为一方清官。”
  “你能为他们做到这地步,也是不易。”叶正诚感慨。
  “杨家太可怜了,尤其是那孩子…”想到岁半就失了双亲的孩子,叶子皓就觉得心疼。
  他的小吉祥还要下个月才满周岁呢。
  这时候的他还在为别家孩儿心疼,却不知道一年后的自己会遭遇什么。
  马车往城北驶去,周先生忽然叹了口气,正色地看着叶子皓。
  “子皓,你初为官便能做到这气势,也能坚定为百姓谋福的意志,很是不易,但你的心太软可不行,以后要审到的案子会更多。”
  若又出现像杨家这样的孤儿、幼弟,个个都去同情?
  虽说杨家是苦主,为他们声张冤情、还以清白是应该的,但这世界里,这样的案情肯定在别处还有。
  若个个都去同情、都去心疼,忙得过来吗?
  心累,心力交瘁,可不利于以后漫长的路。
  “我知道,我只能尽力去做,让这一片天是朗朗青天,以我之行,带动其他下官们认真管好辖内的事,尽量将这种悲剧减少吧。”
  叶子皓也叹了口气,有些沉重。
  他自然明白周先生在担心什么,怕他心思太重,以后任重而道远,自己却先熬不住。
  为民,是为民的世界,为官,是为官的世界,在不同的世界里,就会有不同的视野。
  这次马车绕了半圈是从东侧门进的府,一直到花园外停下,叶子皓他们下了车,护卫才将马车赶去西角门的马厩。
  第772章 叶大人的效率
  第二天早上,衙门刚点卯,今天要审的两桩案子就张了榜出去。
  有闲人来看热闹,看到上午要接着审昨天上午的案子,都觉得惊讶。
  以前的城守能在一月之内审完一桩大案,都是极厉害的了。
  这叶大人的效率,未免太快了些?
  更让大家惊掉眼珠子的事,很快就发生了。
  王家这次可是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来了结此案。
  当杨家人与昨天被传唤到堂的伪证诸人到后,叶子皓正要让捕快去传王家被告主犯。
  忽然衙门外就喧闹起来。
  原来是王家家主王成业亲自押着身穿麻衣背负荆条的次子来了,一边走还一边拿着藤条在抽打、责骂。
  王成业也不知是懊恼、气恼还是心疼,已是红了眼眶、老泪纵横地边抽打边骂他次子王瑞。
  估计这场忏悔的戏是从城东王家出门就开始了,因而今天来看审案的人比昨天还要多,一路随着王家父子而来,挤得衙门前小广场都人满为患了。
  王成业一路拽着儿子到了公堂上,才气喘吁吁地先给堂上端坐的叶大人行了礼,又自请让孽子再给杨恪的父母磕头,之后再审案。
  叶子皓自然没有意见。
  王瑞也收了跋扈的姿态,跪在地上就趴转了身,朝杨明达夫妇磕头,哭道:“对不起,当年轻狂不懂事,犯下大错。”
  “但我只花钱告了假案,杨恪之死真与我无关,我再坏也就是拿钱砸人,断不敢相害性命。”
  “当年我原是想让杨恪吃点苦头,只要郑氏愿意改嫁,我便饶过杨恪,断然不会让杨恪被流放十年。”
  “我若知道杨恪会死,定不会做这意气之事,就算下到大牢里也能保下一命。对不起,此事皆因我而起…”
  这王瑞今天到是很会说人话,说得情真意切、眼泪汪汪,悔过之心溢于言表。
  也说得杨家夫妇在堂上啕嚎大哭,怒骂王瑞混帐。
  叶子皓坐在堂上冷眼看着,暗想这王家人昨夜是练过的,这话说得真溜。
  不但认罪、认错,也将自己从杨恪之死里干脆地摘清了。
  他们承认是判了流放才造成了杨恪之死,但杨恪之死绝对不是他们做的。
  认了小错以圆此案情,但杀人之罪绝对不认。
  断尾自救,也是花了些心思了。
  王家宁愿如此,可是怕他查出杨恪之死真的与自己有关?还是怕自己借查杨恪之死栽赃给王家?又或者是怕他因王家小妾得罪而报复王家,借此案追查王家与前任城守的其他勾当,更拖出“朝堂里有人”?
  王家的顾虑,从昨天的求情配合以及今天的表现来看,是很明白的。
  但一案归一案,今天王家来和解,只要杨恪之死查不到杀人实证,他昨天给出的处理办法,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