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福之子已经写完两个月,楼先生却是再也没出新话本。
  而那位采莲客,却已经又写出了一本《龙凤缘》。
  虽然不过是乡绅富户家的小儿女误会和婚事,可写得生动真实,妙趣横生。
  哎!
  这可真是……
  当半月后,他收到楼先生的邀请时,王管事立马应下,兴冲冲地前去赴约。
  这回约见的地方,虽然也在延通坊,但却不是百味茶馆,而是百味茶馆不远处的酒楼。
  自从百味茶馆风靡全城,别说是百味茶馆了,就连整条街的酒楼饭铺和客栈,都比从前更加红火了。
  据说连整条街的地价都涨了三成!
  王管事走进包厢时,就发现包厢里,并不是只有楼先生。
  除了楼欣月和她妹子外,还有两人。
  一个是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另一个则是位中年男子。
  女子他不认识,男子他却是眼熟啊!
  这是曹家的人啊!
  第171章 报社先弄成半月一报吧。
  曹记书坊,原是这城里四大书坊之一。
  王家哪里能跟人家比呢?
  可三年前,曹老爷中风过世,当家的就成了他家那个纨绔没用的儿子。
  若单是没用纨绔也就罢了,反正家大业大,也足够他败害好些年的。
  可惜曹大爷没用还耳根子软,眼皮子浅,只注重眼前那点小利,又贪花好色,一房又一房地往宅子里抬小妾。
  尤其是如今这位小妾,手段高得很,不但把正房太太给压得灰头土脸,还让曹大爷把小妾的兄弟当成个得力人手。
  这位“小舅子”又哪里是什么有能耐的呢?
  惯会坑蒙拐骗罢了。
  起先还能借一借曹记的势,书坊还能撑个架子。
  这二年越发地败落不堪,有本事有能耐的伙计都走完了。
  尤其是一年前发生的那事,曹大爷之妻郭氏,要跟曹大爷合离,甚至还闹到了衙门。当然了,在亲朋故旧的斡旋下,倒是没经过官府,好歹算是私下合了离,保住了曹记的脸面。
  郭氏这一走,郭氏的陪嫁自然带走,跟着走的,还有一批不看好曹大爷的下人。
  好的走了,差的留下,曹记越发的是乌烟瘴气,处处蛀虫。
  就在一个月前,曹记已经是负债累累,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曹大爷竟是将自家除了祖宅的所有产业都败光了!
  这其中还包括了曹记书坊!
  而包厢里这人,正是曹大爷的族兄曹九爷。
  曹大爷在曹家是嫡枝大爷,而曹九爷只是分枝庶子。
  在小舅子接管书坊大权之前,原是曹家族中的几位在合管着。
  曹九爷就是其中一位,而且是专管话本的。
  曹记在名义上,完全属于曹家嫡枝,像九爷这种分枝庶子,也就只能在里头寻一份活计。
  王记书坊的情况,其实跟曹记也差不多,但王记势弱,为了笼络分枝族人,因此王记书坊的股子,是分出了许多份的。
  像王管事这样的得力人手,干满十年且无错处的,就能拿到百分之五的股子。
  曹家分枝无人有曹记股份。
  因此在曹家大爷做出那许多糊涂事的时候,也就没人能出来阻拦一二。
  小舅子在书坊里胡搞瞎搞,曹九爷等一干老人就被排挤得只能回家闲着。
  如今曹记彻底完了,就连书坊里许多珍藏的雕版,都被甩卖抵债。
  但曹九爷怎么会在这个包厢里?
  王管事原本还以为楼先生约他过来,是要谈一谈新书之事。
  想想青萍客名满全城,这新书只有更受追捧,楼先生只与王记合作,并没有对别家书坊开出来的高价动心,那么王记再给楼先生让一些利也属该当的。
  可曹九爷也在此,莫非是楼先生也动了自家开书坊的念头么?
  一想到这儿,王管事虽然还是笑容满面地同众人寒暄,可坐到位置上时,后背已是冒出了细汗。
  楼先生要是真动了开书坊的想法,以她神奇的笔速,还有同采莲客的交情,光是印她们两个的话本,就已经能稳赚不赔了呀!
  但王记呢?王记怎么办?
  一炷香后,王管事悄悄地抹了把汗……虚惊一场!
  原来楼先生把曹九爷请来,不是为了要开书坊争他王记的市场,而是要开报社!
  报社啊!
  大魏朝文风昌盛,识字的平民百姓比前两朝都多。
  王管事自然是知道,早在千前之前,就有抄录朝廷文书、朝政大事和谕旨的单页纸,名为邸报。
  这邸报不但会送至各朝臣家中,还会送到各地城镇官衙或世家中。
  邸报上的内容都是朝中大事,行文十分严肃难懂,一般的平民百姓,对这个邸报,虽然听说过,但见过的没几个。
  王管事心里松了口气,脑子又高速转了转,还是不太
  明白,这无趣的邸报,他们这些寻常的商家和平民,去抄它作甚?
  而且要想抄邸报,那雇个老工匠,做出雕版来,只管印出来就是,何必要寻这些人来商议呢?
  楼欣月微笑着看向楼赛郎。
  这位楼家二妹,立马地从随身的布袋子里,掏出了三份单页纸。
  除了楼欣月外,其余三人,各分到了一份。
  这单页纸折了四折,王管事接下,打开来看。
  一瞥之下,先发现的,就是这单页纸,竟然是手写的。
  虽然这手写的字体,四四方方,齐整之极,就跟雕版印出来的一般。
  但字体大小,却是比寻常雕版印出来的还要小许多。
  王管事最先见到的这一面,整齐地分成了四份。
  这四份,是四种不同的内容。
  一份是栖云城北外,十里处的百尺崖与栖云湖的夏荷风光游记,虽只有五六百字,却是将夏日荷花盛开美景,刻画得活灵活现,有如身临其境,令人恨不得明日便驱车前往观赏。
  第二份是人物小记,以一位孝子的口吻,追忆自家刚刚仙逝的老父生平。一位慈祥又厚道的长者,音容笑貌,便似宛然在眼前。
  第三份则是城中大小事简述。
  有新店开业优惠三天,也有商队押来大批货物若干如有意者到XX客栈寻掌柜的牵线,更有某坊某街上道路坍塌,估计半月内道路都不通,望周知绕路……
  第四份更是有趣,竟然是城中两家乡绅结为儿女亲家,甲家儿郎仁孝果敢,乙家女郎秀外慧中,欲从此结为连理,两家为永世之好,欲将于XX时完成婚礼,并将于XX酒楼和家中宴请宾朋……
  虽然还没看完四分之一,王管事已经在心里连呼了十几回赞。
  着啊!
  妙啊!
  他看完了这一边,就忍不住放下手里的单页纸看向楼欣月,双目灼灼。
  “楼先生是怎么想到的!当真是绝妙好主意!”
  话本虽然受欢迎,但要印出一本放到书铺里,就算楼先生是出奇的快手,那也是最快一月了。
  还是为了赶上武者大会,这才加急熬夜地出了上册。
  如果换成别的作者,一年能出两本话本都算是勤快的。
  但若是印这种单页纸,的确是速度又快,那五花八门的内容又与城中百姓息息相关。
  他都能想得到,这种报纸一面市,怕不是要比最火爆的话本还要热乎十倍!
  大约只要略识几个字的人,只要报纸上有他想要看的内容,定然不会吝啬那几文的报纸钱啊……
  想到报纸钱,王管事忙又问道,“那这报纸将售价多少?”
  楼欣月笑答道,“这要看成本多少了……不过我估计应该不会超过十文。”
  报纸的路数跟话本不同,卖出去的越多,影响力越大,肯定不可能定个高价来抬高门槛的。
  有的版块,是要给作者稿费的,比如游记、感想和中长短篇小说之类。
  但有的版块,那是要收费码字的。
  比如怀念我的举人父亲,还有两家佳儿佳女结亲声明(或者合离声明)。
  王管事听到楼欣月提起收费码字,越发的目瞪口呆。
  好家伙,还能这样?
  他只想到报纸里有这样的内容,那少不得相关各家都要热烈追捧。
  却没想到,报纸还能这样收钱!
  如果是这般,没准光是收的这些钱,就已经先能大赚一笔了。
  “那,可是每日一印?”
  若是每日一印的话,那印坊可得多出多少活计啊?
  就是他家那些子弟都用上,怕是都不够。
  难道,这就是楼先生要寻曹九爷过来的缘由?
  楼欣月笑眯眯的,“这报纸初起头,步子我想还是不要太大,就先弄成半月一报吧,王管事觉得如何?”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热搜时时都在更新。
  可如今这个古代就不一样了,车马慢,书信迟,除了八卦消息传得快以外,正经有用的信息,就有些闭塞了。
   https:///yanqing/28_b/bjZmX.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