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专业亏钱人 第127节
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个人设到底算是玛丽苏人设还是渣女人设不重要,反正确实很吸睛就是了。虽然这个故事还没拍,但剧的宣传可以先开始,趁着刚好排期有空下来,经纪人果断帮洪星星敲定了如今公司正在全力打造的生活类综艺节目——
《偶然的店长》。
依然是先坐车,再坐飞机,再坐高铁,再坐绿皮火车,再坐车,再坐拖拉机。
两位经纪人在这个时候不断和两位担负着宣传剧职能的艺人讲述着这个《偶然的店长》大概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
反正总结就是开店!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当个帮工!
反正你们在车上也没事看,可以看看原版节目是怎么做的!反正大概率也就是干这些事情!
二人很认真的把原版节目给看了,也从经纪人那边知道了节目组给这家店划分的各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做早饭、做午饭、做晚饭、洗碗、擦桌子、喂鸡、扫地、去镇上进货、摊鸡蛋饼、收寄快递……
二人紧接着很认真的商量了一下自己大概能做里面的哪些事情。
然后这才骑着赞助商提供的小拖拉机,晃晃悠悠到了录制地点,那个在富强村的杂货铺。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杂货铺里,常驻嘉宾佩佩正非常忙碌地在厨房做晚饭,看到他们只是简单招呼了一声,然后就很自然的指挥他俩——
一个去收银台收银,一个来给她端碗!
二人赶忙稀里糊涂跑过去帮忙,忙了有二十分钟,才反应过来——
“咱石头哥呢?”洪星星开口问道。
不是说好的是两个常驻嘉宾吗?
怎么就只见到了一个?
佩佩用非常自然的语气回答道:“哦,他去接小孩了。”
两位飞行嘉宾瞬间懵逼:“……”
什么玩意?!
第152章 赚钱的第一百五十二天
让我们把故事的主线重新拉回到《偶然的店长》节目录制现场。
距离杂货铺开业已经过去了有一周的时间, 除了前两天是佩佩和石大少爷两个人忙前忙后之外,第三天开始,他们就按照节目组提供的飞行嘉宾名单, 和每个嘉宾check了来参与录制的时间,然后一边竭力维持着杂货铺的运营,一边盼望着飞行临时工(划掉)嘉宾的到来。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很多在节目前期策划时给杂货铺安排的工作, 到了真正录制的时候就跟着发生了改变——
比如分拣快递这项工作, 在这之前被安排是石大少爷的任务, 现在已经演变成村里的小萝卜头们和飞行嘉宾的工作了,干完之后,这群孩子还会非常自觉排队到散财童子石大少爷那里领糖果或者水果。
这工作, 从来不怎么接触快递的石大少爷真的是干不了一点儿, 而随着杂货铺成为了村民们聚集、孩子们玩耍的新地点,村里还没有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们就干脆小孩子跟着大孩子,把分拣快递这件事当作是一场游戏一样, 给干掉了。
看得显示器前的导演一脸问号。
这算啥?
活儿给人家小萝卜头们干了,但每个月快递公司的代管委托费又给你们俩收了,我能认为你俩在雇佣童工吗?
就算我不这么认为好了, 那观众指不定要这么认为呢!
再比如准备一日三餐这个工作, 实际上除了第一天, 出于照顾新来村里的新人的角度, 一群老大爷老大娘花钱来尝试了一下杂货铺的早餐之外,之后的早上, 早餐实际上只有石大少爷的鸡蛋饼摊位是照常出摊的,鸡蛋饼对于村子里的孩子和成年人都还是稀罕物,大家还是很愿意时不时来吃一下。
但佩佩小姐姐的日常早餐铺子就没人理会了——村里人还是比较习惯自己家煮个饭或者粥, 配上昨天晚上剩下的菜唏哩咕噜就把肚子给填饱,出去花钱吃早餐对于当地人来讲真的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一个月可能也就干那么一回。
所以佩佩在出摊两天都没等到几个生意之后,干脆早上就把早餐这个经营项目给去掉了!有这点时间,她干点别的不好吗?
就是苦了原本打算在店里蹭吃蹭喝的节目组一行人。
他们本身的想法是接下来录制期间,他们可以每天都向杂货铺点单购买早中晚三餐,省的自己自带干粮,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
结果现在!
莫名其妙的就被削减了一顿!
早饭他们不能蹭人家嘉宾的了,他们不得不改成在前一天跑到杂货铺买些早饭可以吃的馒头、包子、馄饨、饺子之类的,然后第二天早上自己灰头土脸地做。
倒是午饭和晚饭,佩佩这边的生意就很好。
此时虽然到了四季度,但田里不是没有活,对于目前随着青壮力人口外流出去打工,种田对于留守在村子里的村民来讲就是一件非常费心费力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人往往很难凑出一个人头来准备午饭。
这种时候,佩佩的这个午饭摊就很有意义了。
虽然烧菜用的都是调料包和浓汤宝,但重油重盐人吃了就有力气啊,广大村民都很喜欢,中午经常几个人搭伙点个四个菜(佩佩一顿也就只做这四个菜),凑一起把饭给啃了,赶快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到了晚上,不少本身就很喜欢这种滋味的家庭就会让孩子跑来点菜,一家基本就点一个菜,也不是真的回家去吃这个菜的,人家是打算把这个菜拿回家,然后二次加工一下,让所有菜都有这种他们日常搞不出来的味道。
不过这个晚饭服务很可能过段时间也会取缔。
因为佩佩小姐姐深刻认为,既然人家也不是想要吃我做的饭,那干嘛要做饭呢?我直接卖这种调料包不就好了?
这周是没办法,我们进的调料包和汤包太少了,不够卖,只能我做大锅菜然后分销出去,等下周我们东西卖得差不多了去进货的时候,进他个十来箱!
我卖调料包不香吗?
干嘛要自己费心费力做晚饭呢?
这振振有词,这有理有据,听得节目组众人端着茶杯都直接给愣住了。
但这并不代表着两个人的工作就真的减轻了。
因为随着部分工作的减少,另外也新增了很多之前没想到过的新业务。
比如厨师佩佩这边,早饭和晚饭是省了,但新增了一个下午茶的服务。
嗯,是的,下午茶。
成年人种田,而已经摆脱了这些业务的老人就喜欢在下午太阳暖洋洋的时候走出来,以前他们都只能自己搬个长凳到某条路某棵大树下面,一边手里做一点活,一边看着自家的小孙孙,几个人凑一起聊聊天,看看这已经看了几十年的风景。
但现在!
这群老太太们有新的去处啦!
每天下午,他们就结伴带着学龄前的孩子们到杂货铺的大广场集合!
这个地方好啊,以前他们还要自带板凳,这里直接就有!不需要带!
以前他们每次聚会就那么几个人,因为再怎么说,几年前他们也都是四个不同的村子,所有人都已经很习惯按照自己原先村子的集会地点集合了,但现在不一样了!杂货铺这个地理位置可是驻村干部们精心挑选的啊!主打一个对所有村落都很近,走过来非常方便!还可以认识以前不认识的新的姐们儿,听到很多以前都不一定能听说的新的八卦!
以前他们一群人聊天,还要眼观六路,时不时关注一下自家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孙孙,别趁他们不注意跑远了、跑去河边了、被拍花子给拐了,现在,孩子们下了地那是有活干的!他们可以去分拣快递!然后去领糖!比之前可安全多了!
更不要说以前他们聚在一起,水啊吃的啊都得自带,现在不用了!带钱就行了!让人家老板娘(就是佩佩)给泡一壶茶,炒个香瓜子,炒个花生米,一个下午就美美的过去了!
对于佩佩来讲,她需要做的就是下午要泡茶,以及学会炒瓜子和花生米。
一开始她是打算偷懒直接用包装好的那些瓜子花生米代替的,但是村里人在尝过一次这种袋装花生和瓜子之后,纷纷认为这种炒货口感没有现场炒出来的花生瓜子好吃!
于是,好不容易从早饭和晚饭中解脱了的佩佩就不得不在下午撸起袖子,在老婆婆们的指挥和帮助下炒起了瓜子和花生,她现在还懂怎么炒椒盐味和怎么做奶油味了,也是离谱。
另一个则是一直没有被废掉的宵夜环节。
在原版《偶然的社长》节目里,宵夜是老年大叔大婶们聊天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非常喜欢在这个时候约三五好友小酌几杯。
但华国的小村子里,这种约三五好友小酌两杯的剧情不需要发生在杂货铺——男人们往往就是一挥手,把哥们儿带回家!直接在家里小酌!
但这并不意味着宵夜环节就没有了。
它还存在着。
只是这个服务对象……
每次半夜里,导演对着显示屏看着外面的宵夜摊上坐着的村民们,都会觉得国家和国家之间这个文化差异是真特么的大。
谁能想到呢?
在国外专门用于给成年人释放心理压力的宵夜环节,到了国内的村子里,就变成了一个——
相亲角。
水泥广场上那几张桌子莫名其妙的就在某天晚上多出了两对人在那里坐着。
一开始嘉宾们和节目组都不知道这两对人是来干嘛的,等到发现这里面有个女的(也可能是两个女的)话非常多,话里话外都在夸边上一个年轻男孩或者年轻女孩,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发生了啥。
简单来讲,就是村里的媒婆们发现杂货铺这地方是个非常好的相亲场所,两家人来这里也都比较近,外村的人来也不会出现太偏僻找不到地方的情况。
而从村里人的眼光来看,在这地方相亲可比坐在媒人家里要体面很多!干干净净的据说和镇上那些个茶室差不多的地方,所有人都能有位子坐,还可以随便畅聊!老年人喜欢的瓜子桂圆干它有,年轻人喜欢的奶茶(我说的是香飘飘那种)小蛋糕它也有!
就感觉坐在这里相个亲,都觉得自己倍儿有面!
于是营业的第二天,只是一对男女来相亲,到了第三天,就变成了三对,到了第四天,除了来相亲的,之前那对相亲成功正在接触的男女也又一次来到了这个全村看上去最适合小情侣出没的地方!
于是佩佩在震惊过后,就默默在晚上不做晚饭的这段时间,掏出仓库里的桌布啥的,开始一张一张桌子的布置——
摊上浅色的桌布!让整个氛围看着柔和一点!
让孩子们去看看有什么花花草草能摘回来的(农村可没有路边的野花不能采),每一桌放个玻璃杯假装是花瓶然后塞进去!
再把桌子和桌子之间的空隙拉拉大——要是相亲的时候被隔壁桌听见,那种感觉其实也挺尴尬的吧?
而对于石大少爷来讲,他在摆脱了快递小哥这份工作之后,接手的另一份新的工作则是,嗯,就是洪星星和医生男的扮演者问到的那个,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以及,课后作业辅导。
听到此事的洪星星忍不住怀疑——
这节目真的是拖拉机商赞助的吗?
不太像啊。
怎么感觉是她代言的那个培训机构赞助的?
第153章 赚钱的第一百五十三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很多以前从来听都没听说过的服务业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很多为了追赶上城市化进程的家庭不得不购入的生活必需品。
“小饭桌”算是这个进程里服务环节中的一项。
城市在发展,很多家庭不再像以前一样, 总有一位家庭成员能够在家负责后勤工作,在夫妻双方都在外工作、家里的长辈也都各自为了生计或者别的什么找到新的工作之后,家里孩子每日的上学放学等一系列需要家庭去承担的部分就会出现缺失。
这种时候, “小饭桌”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他们开设在距离学校很近的居民区, 在每天放学之后会负责把孩子接到这里, 看管孩子写作业, 偶尔提供辅导,并且管孩子们的一顿饭。
<script>read_xia();</script>
这个人设到底算是玛丽苏人设还是渣女人设不重要,反正确实很吸睛就是了。虽然这个故事还没拍,但剧的宣传可以先开始,趁着刚好排期有空下来,经纪人果断帮洪星星敲定了如今公司正在全力打造的生活类综艺节目——
《偶然的店长》。
依然是先坐车,再坐飞机,再坐高铁,再坐绿皮火车,再坐车,再坐拖拉机。
两位经纪人在这个时候不断和两位担负着宣传剧职能的艺人讲述着这个《偶然的店长》大概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
反正总结就是开店!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当个帮工!
反正你们在车上也没事看,可以看看原版节目是怎么做的!反正大概率也就是干这些事情!
二人很认真的把原版节目给看了,也从经纪人那边知道了节目组给这家店划分的各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做早饭、做午饭、做晚饭、洗碗、擦桌子、喂鸡、扫地、去镇上进货、摊鸡蛋饼、收寄快递……
二人紧接着很认真的商量了一下自己大概能做里面的哪些事情。
然后这才骑着赞助商提供的小拖拉机,晃晃悠悠到了录制地点,那个在富强村的杂货铺。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杂货铺里,常驻嘉宾佩佩正非常忙碌地在厨房做晚饭,看到他们只是简单招呼了一声,然后就很自然的指挥他俩——
一个去收银台收银,一个来给她端碗!
二人赶忙稀里糊涂跑过去帮忙,忙了有二十分钟,才反应过来——
“咱石头哥呢?”洪星星开口问道。
不是说好的是两个常驻嘉宾吗?
怎么就只见到了一个?
佩佩用非常自然的语气回答道:“哦,他去接小孩了。”
两位飞行嘉宾瞬间懵逼:“……”
什么玩意?!
第152章 赚钱的第一百五十二天
让我们把故事的主线重新拉回到《偶然的店长》节目录制现场。
距离杂货铺开业已经过去了有一周的时间, 除了前两天是佩佩和石大少爷两个人忙前忙后之外,第三天开始,他们就按照节目组提供的飞行嘉宾名单, 和每个嘉宾check了来参与录制的时间,然后一边竭力维持着杂货铺的运营,一边盼望着飞行临时工(划掉)嘉宾的到来。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很多在节目前期策划时给杂货铺安排的工作, 到了真正录制的时候就跟着发生了改变——
比如分拣快递这项工作, 在这之前被安排是石大少爷的任务, 现在已经演变成村里的小萝卜头们和飞行嘉宾的工作了,干完之后,这群孩子还会非常自觉排队到散财童子石大少爷那里领糖果或者水果。
这工作, 从来不怎么接触快递的石大少爷真的是干不了一点儿, 而随着杂货铺成为了村民们聚集、孩子们玩耍的新地点,村里还没有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们就干脆小孩子跟着大孩子,把分拣快递这件事当作是一场游戏一样, 给干掉了。
看得显示器前的导演一脸问号。
这算啥?
活儿给人家小萝卜头们干了,但每个月快递公司的代管委托费又给你们俩收了,我能认为你俩在雇佣童工吗?
就算我不这么认为好了, 那观众指不定要这么认为呢!
再比如准备一日三餐这个工作, 实际上除了第一天, 出于照顾新来村里的新人的角度, 一群老大爷老大娘花钱来尝试了一下杂货铺的早餐之外,之后的早上, 早餐实际上只有石大少爷的鸡蛋饼摊位是照常出摊的,鸡蛋饼对于村子里的孩子和成年人都还是稀罕物,大家还是很愿意时不时来吃一下。
但佩佩小姐姐的日常早餐铺子就没人理会了——村里人还是比较习惯自己家煮个饭或者粥, 配上昨天晚上剩下的菜唏哩咕噜就把肚子给填饱,出去花钱吃早餐对于当地人来讲真的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一个月可能也就干那么一回。
所以佩佩在出摊两天都没等到几个生意之后,干脆早上就把早餐这个经营项目给去掉了!有这点时间,她干点别的不好吗?
就是苦了原本打算在店里蹭吃蹭喝的节目组一行人。
他们本身的想法是接下来录制期间,他们可以每天都向杂货铺点单购买早中晚三餐,省的自己自带干粮,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
结果现在!
莫名其妙的就被削减了一顿!
早饭他们不能蹭人家嘉宾的了,他们不得不改成在前一天跑到杂货铺买些早饭可以吃的馒头、包子、馄饨、饺子之类的,然后第二天早上自己灰头土脸地做。
倒是午饭和晚饭,佩佩这边的生意就很好。
此时虽然到了四季度,但田里不是没有活,对于目前随着青壮力人口外流出去打工,种田对于留守在村子里的村民来讲就是一件非常费心费力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人往往很难凑出一个人头来准备午饭。
这种时候,佩佩的这个午饭摊就很有意义了。
虽然烧菜用的都是调料包和浓汤宝,但重油重盐人吃了就有力气啊,广大村民都很喜欢,中午经常几个人搭伙点个四个菜(佩佩一顿也就只做这四个菜),凑一起把饭给啃了,赶快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到了晚上,不少本身就很喜欢这种滋味的家庭就会让孩子跑来点菜,一家基本就点一个菜,也不是真的回家去吃这个菜的,人家是打算把这个菜拿回家,然后二次加工一下,让所有菜都有这种他们日常搞不出来的味道。
不过这个晚饭服务很可能过段时间也会取缔。
因为佩佩小姐姐深刻认为,既然人家也不是想要吃我做的饭,那干嘛要做饭呢?我直接卖这种调料包不就好了?
这周是没办法,我们进的调料包和汤包太少了,不够卖,只能我做大锅菜然后分销出去,等下周我们东西卖得差不多了去进货的时候,进他个十来箱!
我卖调料包不香吗?
干嘛要自己费心费力做晚饭呢?
这振振有词,这有理有据,听得节目组众人端着茶杯都直接给愣住了。
但这并不代表着两个人的工作就真的减轻了。
因为随着部分工作的减少,另外也新增了很多之前没想到过的新业务。
比如厨师佩佩这边,早饭和晚饭是省了,但新增了一个下午茶的服务。
嗯,是的,下午茶。
成年人种田,而已经摆脱了这些业务的老人就喜欢在下午太阳暖洋洋的时候走出来,以前他们都只能自己搬个长凳到某条路某棵大树下面,一边手里做一点活,一边看着自家的小孙孙,几个人凑一起聊聊天,看看这已经看了几十年的风景。
但现在!
这群老太太们有新的去处啦!
每天下午,他们就结伴带着学龄前的孩子们到杂货铺的大广场集合!
这个地方好啊,以前他们还要自带板凳,这里直接就有!不需要带!
以前他们每次聚会就那么几个人,因为再怎么说,几年前他们也都是四个不同的村子,所有人都已经很习惯按照自己原先村子的集会地点集合了,但现在不一样了!杂货铺这个地理位置可是驻村干部们精心挑选的啊!主打一个对所有村落都很近,走过来非常方便!还可以认识以前不认识的新的姐们儿,听到很多以前都不一定能听说的新的八卦!
以前他们一群人聊天,还要眼观六路,时不时关注一下自家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孙孙,别趁他们不注意跑远了、跑去河边了、被拍花子给拐了,现在,孩子们下了地那是有活干的!他们可以去分拣快递!然后去领糖!比之前可安全多了!
更不要说以前他们聚在一起,水啊吃的啊都得自带,现在不用了!带钱就行了!让人家老板娘(就是佩佩)给泡一壶茶,炒个香瓜子,炒个花生米,一个下午就美美的过去了!
对于佩佩来讲,她需要做的就是下午要泡茶,以及学会炒瓜子和花生米。
一开始她是打算偷懒直接用包装好的那些瓜子花生米代替的,但是村里人在尝过一次这种袋装花生和瓜子之后,纷纷认为这种炒货口感没有现场炒出来的花生瓜子好吃!
于是,好不容易从早饭和晚饭中解脱了的佩佩就不得不在下午撸起袖子,在老婆婆们的指挥和帮助下炒起了瓜子和花生,她现在还懂怎么炒椒盐味和怎么做奶油味了,也是离谱。
另一个则是一直没有被废掉的宵夜环节。
在原版《偶然的社长》节目里,宵夜是老年大叔大婶们聊天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非常喜欢在这个时候约三五好友小酌几杯。
但华国的小村子里,这种约三五好友小酌两杯的剧情不需要发生在杂货铺——男人们往往就是一挥手,把哥们儿带回家!直接在家里小酌!
但这并不意味着宵夜环节就没有了。
它还存在着。
只是这个服务对象……
每次半夜里,导演对着显示屏看着外面的宵夜摊上坐着的村民们,都会觉得国家和国家之间这个文化差异是真特么的大。
谁能想到呢?
在国外专门用于给成年人释放心理压力的宵夜环节,到了国内的村子里,就变成了一个——
相亲角。
水泥广场上那几张桌子莫名其妙的就在某天晚上多出了两对人在那里坐着。
一开始嘉宾们和节目组都不知道这两对人是来干嘛的,等到发现这里面有个女的(也可能是两个女的)话非常多,话里话外都在夸边上一个年轻男孩或者年轻女孩,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发生了啥。
简单来讲,就是村里的媒婆们发现杂货铺这地方是个非常好的相亲场所,两家人来这里也都比较近,外村的人来也不会出现太偏僻找不到地方的情况。
而从村里人的眼光来看,在这地方相亲可比坐在媒人家里要体面很多!干干净净的据说和镇上那些个茶室差不多的地方,所有人都能有位子坐,还可以随便畅聊!老年人喜欢的瓜子桂圆干它有,年轻人喜欢的奶茶(我说的是香飘飘那种)小蛋糕它也有!
就感觉坐在这里相个亲,都觉得自己倍儿有面!
于是营业的第二天,只是一对男女来相亲,到了第三天,就变成了三对,到了第四天,除了来相亲的,之前那对相亲成功正在接触的男女也又一次来到了这个全村看上去最适合小情侣出没的地方!
于是佩佩在震惊过后,就默默在晚上不做晚饭的这段时间,掏出仓库里的桌布啥的,开始一张一张桌子的布置——
摊上浅色的桌布!让整个氛围看着柔和一点!
让孩子们去看看有什么花花草草能摘回来的(农村可没有路边的野花不能采),每一桌放个玻璃杯假装是花瓶然后塞进去!
再把桌子和桌子之间的空隙拉拉大——要是相亲的时候被隔壁桌听见,那种感觉其实也挺尴尬的吧?
而对于石大少爷来讲,他在摆脱了快递小哥这份工作之后,接手的另一份新的工作则是,嗯,就是洪星星和医生男的扮演者问到的那个,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以及,课后作业辅导。
听到此事的洪星星忍不住怀疑——
这节目真的是拖拉机商赞助的吗?
不太像啊。
怎么感觉是她代言的那个培训机构赞助的?
第153章 赚钱的第一百五十三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很多以前从来听都没听说过的服务业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很多为了追赶上城市化进程的家庭不得不购入的生活必需品。
“小饭桌”算是这个进程里服务环节中的一项。
城市在发展,很多家庭不再像以前一样, 总有一位家庭成员能够在家负责后勤工作,在夫妻双方都在外工作、家里的长辈也都各自为了生计或者别的什么找到新的工作之后,家里孩子每日的上学放学等一系列需要家庭去承担的部分就会出现缺失。
这种时候, “小饭桌”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他们开设在距离学校很近的居民区, 在每天放学之后会负责把孩子接到这里, 看管孩子写作业, 偶尔提供辅导,并且管孩子们的一顿饭。
<script>read_xia();</script>